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0:2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2.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疗法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一种方法。脊髓电刺激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植入患者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植入腹部或臀部皮下的发放电脉冲的刺激器,以及连接两者的延伸导线。脊髓电刺激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传递的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3.脊髓外周电刺激系统植入术是一个微创手术。医生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或在脊柱上开一个小骨窗,将电极放到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特定节段,然后通过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观察刺激覆盖的位置以及疼痛改善的程度,并根据测试的情况调整电极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刺激状态。患者在此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以配合测试。测试成功后患者会带着临时刺激器回病房,接受一个两到七天左右的测试期,观察疼痛和日常生活(如睡眠、行走等)的改善情况。若疼痛缓解良好且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则植入整个刺激系统(延伸导线和刺激器),脊髓电刺激永久植入治疗费用高昂,患者需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有学者采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临时电极放置7-14天来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4.而临时测试器测试成功后要保持电极位置固定,否则会影响测试和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的临时测试电极体外固定装置,是用医用胶布固定或缝线缠绕电极打结固定,但是临时测试时间很久,病人出汗,导致粘不住,还是会有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避免因患者日常活动等导致电极移位而影响测试及治疗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包括能够缝合在皮肤上的固定片,固定片四个角设有供缝合线穿过的孔,固定片下表面为平面,固定片上表面设有固定电极的夹紧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管件和气囊,所述管件连接在固定片上表面,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管件内,气囊中间形成有供电极穿过的通道;
9.所述气囊充气状态下膨胀,气囊的外表面紧贴管件内壁,气囊的通道缩小夹紧电极。
10.进一步的,所述管件两端边沿向内延伸形成两个内环片,气囊上设有气嘴,内环片上设有安装孔,气嘴与安装孔紧配合。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气嘴包括外壳,外壳设有内腔,内腔上方设有与外壳一体成型的封闭块,封闭块设有一个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内腔连通,进气通道设有喇叭形进气口和锥形出气口,内腔内部处于封闭块的下方设有与内腔滑动配合的滑块,内腔底部设有与外壳螺接的环形底座,底座与滑块之间设有弹簧,滑块顶部有杆体,杆体顶部有锥形的橡胶密封塞,锥形密封套与倒锥形出气口相匹配。正常状态下,在弹簧作用下,橡胶密封塞被弹簧抵住,封闭住锥形出气口。
12.所述夹紧装置还可以是包括弹簧片,弹簧片的端部有包胶,包胶与固定片一体设置,固定片上还设有卡槽,卡槽设有朝向弹簧片的缺口,弹簧片未设有包胶的另一端从卡槽的缺口处卡入所述卡槽内。
13.进一步的,弹簧片的数量为两个。
14.进一步的,固定片上表面开设一贯穿固定片前后的凹槽。
15.进一步的,弹簧片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为防滑槽或防滑凸起。
1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通过夹紧装置可固定电极,并通过固定片缝合在患者皮肤上,避免患者日常活动等导致电极移位而影响测试及治疗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通用于硬膜外导管,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的固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一的气嘴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固定片1,管件2,内环片21,气囊3,气嘴4,外壳41,封闭块42,进气通道43,喇叭形进气口44,滑块46,环形底座47,弹簧48,杆体49,橡胶密封塞410,弹簧片5,包胶51,卡槽52,凹槽6,电极7。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参照1至图3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1,固定片1采用医用橡胶制成,可贴合在皮肤上,固定片1的四个角设有孔,用于将固定片1缝合在皮肤上;固定片1上表面设有一体的管件2,管件2内设有气囊3,管件2两端边沿向内延伸形成两个内环片21,气囊3上有气嘴4,内环片21上安装孔,气嘴4与安装孔紧配合,保证
气囊3在未充气状态不会滑出管件2内,气囊3充气后被固定在管件2内,同时气囊3中间形成供电极7穿过的通道。
27.使用方法为:穿刺成功,电极7位置调节好之后,从电极7的体外端,套上本装置,使气囊3先环绕电极7,随后链接测试器,测试完成后,将本装置滑动至皮肤与电极7接触处,随后气囊3充气到电极7不能滑动后,将固定片1与皮肤缝合固定。如果需要调整电极7位置,对气囊3进行放气到电极7可以滑动的程度即可。
28.其中,参照图4,气嘴4的结构包括外壳41,外壳41具有内腔,内腔上方设有与外壳41一体成型的封闭块42,封闭块42具有一个进气通道43,进气通道43与内腔连通,进气通道43设有喇叭形进气口44和锥形出气口,内腔内部处于封闭块42的下方设有与内腔滑动配合的滑块46,内腔底部设有与外壳41螺接的环形底座47,底座与滑块46之间设有弹簧48,滑块46顶部有杆体49,杆体49顶部有锥形的橡胶密封塞410,锥形密封套与倒锥形出气口相匹配。正常状态下,在弹簧48作用下,橡胶密封塞410被弹簧48抵住,封闭住锥形出气口,可防止气体外溢。
29.采用上述气嘴4的优点是,在对气囊3充气时。可以由针筒自喇叭形进气口44插入进气通道43内,在针筒的压力下,迫使橡胶密封塞410连同杆体49沿气嘴4的外壳41内部向下移动,直至锥形出气口完全打开启,随后通过针筒直接打气。当气囊3打完气后,拔出针筒,在弹簧48的复位力下,带动杆体49及橡胶密封塞410沿气嘴4的外壳41内部向上移动,封闭锥形出气口。如果需要调整电极7位置,则插入一根针,用针顶开橡胶密封塞410,不需要完全顶开,只需要使橡胶密封塞410与锥形出气口之间形成一点缝隙能够让气体外溢即可,外溢到气囊3微瘪,能够到电极7可以滑动的程度即可拔出针。
30.实施例二:参照图5,图6,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1,固定片1采用医用橡胶制成,可贴合在皮肤上,固定片1的四个角设有孔,用于将固定片1缝合在皮肤上;固定片1上表面设有两个弹簧片5,弹簧片5的端部有包胶51,包胶51与固定片1一体设置,固定片1上还设有卡槽52,卡槽52设有朝向弹簧片5的缺口,弹簧片5未设有包胶51的另一端从卡槽52的缺口处卡入所述卡槽52内。
31.使用方法为:穿刺成功,电极7位置调节好之后,从电极7的体外端,套上本装置,弹簧片5打开,保持固定片1在下,随后链接测试器,测试完成后,将本装置滑动至皮肤与电极7接触处,随后将弹簧片5一段卡在卡槽52内,电极7被弹簧片5夹紧,随后将固定片1与皮肤缝合固定。如果需要调整电极7位置,打开弹簧片5即可。
32.为了避免电极7左右位移,可在固定片1上表面开设一贯穿固定片1前后的凹槽6,电极7可卡在凹槽6内,凹槽6处于弹簧片5下方。
33.弹簧片5下表面可设置防滑槽或者防护凸起,增加弹簧片5与电极7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固定电极7。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