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20:2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属于技术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碳排放,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都需要装载锂离子电池作为电驱动装置。三元材料因为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已成为当下动力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但传统的三元材料无法满足电池制造厂商对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特性的要求。
3.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初级颗粒和二次球颗粒有一定差距,颗粒之间产生间隙更小,能够提供更高的振实密度,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相对更高。而窄粒度三元前驱体材料均一性较好具有高输出功率、高循环特点,但其结构特点决定其振实密度提高有限。
4.如何控制粒径范围分布在宽范围呢?这对制备间隙更小,高振实密度,能量密度相对更高的三元前驱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依靠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参数,改变产品粒径分布较困难,在技术上难度高。例如通过调节温度改变粒径分布,虽然粒径分布变宽了,但是ph调节又会受影响,变得不敏锐,控制不精准,且得到的材料颗粒表面粗糙,不光滑。目前为了得到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现有技术采用先获得不同粒径分布的前驱体产品,再按照客户要求,挑选数种前驱体产品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粒径分布的要求。
5.cn111908517a,该发明专利在高镍前驱体合成过程中,机械地将小粒径和中粒径前驱体颗粒混合进行间歇法制备,目的是在颗粒生长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使径距span维持在较宽的范围,反应体系内颗粒的碰撞由于大小颗粒的存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合成过程中颗粒的开裂。该方案是在合成过程中,间歇掺杂中小颗粒,以维持宽粒径分布。然而其先采用提固器间歇法分别制备小粒径前驱体和中粒径前驱体,固液分离得到小粒径前驱体颗粒和中粒径前驱体颗粒,并且还要控制小粒径前驱体颗粒的径距span为0.8-1.2,中粒径前驱体颗粒径距span为0.6-1.0,再将两种颗粒混合后径距span最高就可达到1.5了。工艺操作非常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
7.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包括:
8.a.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4,所述反应的温度控制55~65℃,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
9.b.当9μm≤d50≤13μm,k90≤0.8时,一次性加入d90≤5μm的小粒径前驱体颗粒,之后在10min内将反应的ph值降低0.5~1.0,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
10.其中所述小粒径前驱体颗粒的添加量为反应的体系中固含量的4~8wt.%,优选为5~6wt.%;
11.优选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9h。
12.在10min内将反应的ph值降低0.5~1.0,并稳定ph值,颗粒会继续恢复生长。
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
1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的混合溶液。
1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总金属浓度为2~4mol/l。
1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或6:2:2或8:1:1。
1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600rpm,优选为450~600rpm。
1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100~200g/l,优选为100~160g/l。
1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4~6mol/l。
2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底液为浓度12.5~14.5g/l的氨水;反应底液的体积优选为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的20%~40%。
21.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即反应釜内浆料总体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液量一般根据反应釜体积选取,底液体积通常取反应釜体积的20~40%。例如:10l反应釜,加入3l底液,底液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30%。
2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b步骤所述0.6≤k90≤0.8时,一次性加入小粒径前驱体颗粒。
23.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在反应生产阶段,通过特定方法,改变反应体系环境,使粒径分布变宽,同时粒径分布处于正态分布状态;
25.2、本发明的造峰物质材料可通过常规途径正常获取,价格便宜;
26.3、本发明的造峰方法过程便捷,仅需在一定时间一次性加入反应体系即可,不会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
27.4、调节粒径分布效果显著,能达到将产品k90从0.65调整至1.40;
28.5、产品的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
29.6、此方法相对常规手段更节省设备和时间,无需使用批混设备,反应设备也仅需使用一套结晶反应釜,极大节约了购置费用和布置场地。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1的产物的马尔文图。
31.图2为实施例3造峰前的sem图。
32.图3为实施例3造峰后的sem图。
33.图4为实施例3的产物的马尔文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包括:
35.a.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4,所述反应的温度控制55~65℃,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
36.b.当9μm≤d50≤13μm,k90≤0.8时,一次性加入d90≤5μm的小粒径前驱体颗粒,之后在10min内将反应的ph值降低0.5~1.0,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
37.其中所述小粒径前驱体颗粒的添加量为反应的体系中固含量的4~8wt.%,优选为5~6wt.%;
38.优选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9h。
39.在10min内将反应的ph值降低0.5~1.0,并稳定ph值,颗粒会继续恢复生长。
4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
4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的混合溶液。
4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总金属浓度为2~4mol/l。
4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或6:2:2或8:1:1。
4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600rpm,优选为450~600rpm。
4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100~200g/l,优选为100~160g/l。
4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4~6mol/l。
4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底液为浓度12.5~14.5g/l的氨水;反应底液的体积优选为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的20%~40%。
48.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即反应釜内浆料总体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液量一般根据反应釜体积选取,底液体积通常取反应釜体积的20~40%。例如:10l反应釜,加入3l底液,底液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30%。
4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b步骤所述0.6≤k90≤0.8时,一次性加入小粒径前驱体颗粒。
5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1.实施例1
52.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2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6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5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3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
±
1g/l,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45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控制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
10.5,反应温度55℃,氨浓度控制13.5
±
2g/l。
53.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9.76μm,粒径分布k90=0.8。此时,向体系中加入粒径d90≤5μm的前驱体小晶体颗粒,比例为现反应釜内浆料固含量的5wt.%,该次实验中,经计算确定加入量为20g。之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8min调整ph值至9.9,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8增大至1.4。由图1可见产品的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
54.表1实施例1粒径分布
[0055] d10d50d90k90造峰前5.899.7613.700.80造峰后3.858.7116.021.40
[0056]
注:k90=(d90-d10)/d50
[0057]
实施例2
[0058]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4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6:2:2,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0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2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
±
1g/l,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60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9h为准。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1.4,反应温度65℃,氨浓度控制13.5
±
2g/l。
[0059]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13.02μm,粒径分布k90=0.78。此时,向体系中加入粒径d90≤5μm的前驱体小晶体颗粒,比例为现反应釜内浆料固含量的8wt.%,该次实验中,经计算确定加入量为23.6g。之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10min调整ph值至10.5,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78增大至1.35。
[0060]
表2实施例2粒径分布
[0061] d10d50d90k90造峰前7.8513.0218.020.78造峰后5.9110.3119.861.35
[0062]
实施例3
[0063]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2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8:1:1,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20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4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
±
1g/l,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5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5h为准。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1.4,反应温度65℃,氨浓度控制13.5
±
2g/l。
[0064]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9.04μm,粒径分布k90=0.65,此时产品的sem图如图2所示,颗粒的粒径较均匀。此时,向体系中加入粒径d90≤5μm的前驱体小晶体颗粒,比例为现反应釜内浆料固含量的6wt.%,该次实验中,经计算确定加入量为15.9g。之后,立
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10min调整ph值至10.4,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此时的产品sem图如图3所示,颗粒的粒径分布广泛。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65增大至1.33。由图4可见产品的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
[0065]
表3实施例3粒径分布
[0066] d10d50d90k90造峰前6.049.0411.940.65造峰后4.147.614.271.3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