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9:2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制造系统(27),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操作腔室(2),所述操作腔室(2)内腔与所述操作台(1)的前后两侧连通,所述操作腔室(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落料槽(3),所述螺纹孔制造系统(27)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的相对内壁均开设有移动槽(8),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钻孔机构,所述钻孔机构上设置有压力供液机构,所述钻孔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负压收集机构,所述钻孔机构的一端贯穿所述移动槽(8)且延伸至所述操作腔室(2)内,所述操作台(1)的正面开设有抽槽(6),所述抽槽(6)内套设有接料板(7),所述接料板(7)的接料腔套设在落料槽(3)内,所述操作台(1)右侧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载板,两个所述载板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5),所述正反转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23),所述双向丝杆(23)的一端贯穿所述螺纹孔制造系统(27)设置的安装腔且延伸至所述落料槽(3)内,所述操作腔室(2)内壁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管状支架(13)固定连接,所述管状支架(13)上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落料槽(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激光定位系统(15),所述操作腔室(2)内壁的左右两侧前侧均设置有转动轴(24),两个所述转动轴(24)上套设有隔离板(25),所述隔离板(2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板(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管状支架(13),所述管状支架(13)上设置有横向滑槽(14),所述横向滑槽(14)内套设有两个滑板(16),所述滑板(1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管状支架(13)的前后两端,前后两个所述滑板(16)的相对一侧通过连接杆(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上开设有安装螺纹槽,所述安装螺纹槽内套设有滚珠套(22),所述滚珠套(22)套设在双向丝杆(23)的左右两端,所述滑板(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所述固定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脚(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23)的左右两端的表面均设置有相反的滚珠槽,所述滚珠套(22)内壁滚珠分别搭接在所述滚珠槽内,所述横向滑槽(14)内壁的上下连侧均设置有滑道,所述滑板(16)内壁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搭接在所述滑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机构包括滑框(28),所述滑框(28)内设置有移动槽(29),所述移动槽(29)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槽(35),所述方形槽(35)内套设有连接板(38),所述隔离板(2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6),所述电动推杆(36)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回拉杆(37),所述回拉杆(3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8)的一侧,所述移动槽(29)内套设有安装座(34),所述安装座(34)的连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8)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9),所述伺服电机(3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钻杆(40),所述钻杆(40)的一端贯穿所述滑框(28)内壁一侧设置的伸缩套(31),所述伸缩套(31)的外端套设有密封套(11),所述移动槽(8)的内弹性设置有对位板(9),所述密封套(11)套设在所述对位板(9)上开设的圆形口(10)内,所述对位板(9)外侧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条(12),所述移动槽(29)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供
液机构包括冷却油盒(49),所述冷却油盒(49)的底端连通有两个(68),所述出油孔(58)的一端贯穿到所述伸缩套(31)的上侧设置的收集槽(61)内,所述伸缩套(31)内壁的左侧设置有环形网孔(57),所述环形网孔(57)内套设有环形海绵(56),所述冷却油盒(49)的顶端设置有两个进油管(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收集机构包括回收盒体(41),所述回收盒体(4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42),所述回收盒体(41)的顶部连通有竖向收集套(43),所述竖向收集套(43)的顶部等距离连通竖向支撑套(47),所述竖向支撑套(47)的顶部连通有弧形收集安装板(48),所述弧形收集安装板(48)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套(31)的底部,所述移动槽(29)内设置有回收系统(30),所述回收系统(30)固定套设在所述竖向收集套(43)内,所述伸缩套(31)内壁开设有回收孔(32),所述回收孔(3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集油槽(60),所述集油槽(60)内腔套设有外排套(62),所述外排套(62)套设在所述弧形收集安装板(48)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31)套设在所述密封套(11)内,所述伸缩套(31)的一侧设置有吸附环(54),所述吸附环(54)上设置有多个吸盘(55),所述伸缩套(31)内腔的另一侧套设有钻孔密封橡胶(53)。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生产板式螺纹孔时,将加工螺纹孔用板放置的一端放置在两个弹性条(12)之间,并且将加工螺纹孔用板保持平衡的状态,此时,加工螺纹孔用板的两端位于两组弹性条(12)之间,并且加工螺纹孔用板的两侧与两侧的伸缩套(31)的一侧接触,当使得两个螺纹孔制造系统(27)内的钻孔机构启动,此时,两个螺纹孔制造系统(27)内的电动推杆(36)启动,电动推杆(36)上的回拉杆(37)回收,使得回拉杆(37)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38)在方形槽(35)内滑动,此时安装座(34)上多个伺服电机(39)能够向外侧移动,此时伺服电机(39)输出端上的钻杆(40)能够经过伸缩套(31)和密封套(11)并向外侧移动,当钻杆(40)与加工螺纹孔用板加工工位接触后停止移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首先加工加工螺纹孔用板定位到加工螺纹孔的位置上,使得加工点正对钻杆(40),能够减少后期定位操作,增加了加工螺纹孔的精度,而且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而且伸缩套(31)与加工螺纹孔用板接触后,能够将加工点进行封闭,减少了飞屑的问题。s2:在启动正反转电机(5),所述正反转电机(5)输出端上双向丝杆(23)能够带动两个固定座(21)上的滚珠套(22)朝向相背方向移动,此时滚珠套(22)能够带动连接杆(20)朝向相背方向移动,从而滑板(16)在横向滑槽(14)内移动,滑板(16)能够带动固定杆(17)逐渐减小距离,当固定杆(17)上的限位杆(18)移动时,限位杆(18)上的接触脚(19)能够与加工螺纹孔用板的两侧边缘接触,从而能够将加工螺纹孔用板进行夹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再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回收系统(30)对加工螺纹孔用板钻孔时产生的震动,造成加工螺纹孔用板出现偏移的情况,增加了加工板式螺纹孔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能够减少误差的情况存在。s3: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负压泵(46)启动,负压泵(46)能够通过集中管(45)将分流管(44)内形成负压的状态,由于分流管(44)与回收盒体(41)连通,此时回收盒体(41)内也会形成负压的状态,由于加工时吸附环(54)与加工板接触,使得钻杆(40)加工工位密封住,此
时,伸缩套(31)内产生负气压,由于设置钻孔密封橡胶(53)能够保证伸缩套(31)内的密封性能,此时伸缩套(31)内的负气压能够将加工铁屑进行吸附,使得加工槽内的铁屑经过集油槽(60)和外排套(62)进入到回收系统(30)内,并从回收系统(30)内进入回收盒体(41)内,这样能够将加工区域内铁屑进行收集,避免因为铁屑在螺纹孔内,造成孔径和孔槽之间出现精度误差,进而能够增加了加工的精度。s4:而在上述的过程中,在负压的作用下,在伸缩套(31)内的吸附性的作用下,环形网孔(57)将收集槽(61)内的空气进行吸附,此时,连通在收集槽(61)内的两个出油孔(58)能够将冷却油盒(49)内的收集槽(61)进行吸附,并从环形网孔(57)内进入伸缩套(31)内,并通过钻杆(40)的作用,能够与加工板上的螺纹孔接触,这样能够增加内部的润滑效果,而且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保证了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螺纹孔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的板式螺纹孔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制造系统,所述操作台的顶部设置有操作腔室。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负压泵启动,此时回收盒体内也会形成负压的状态,此时,伸缩套内产生负气压,由于设置钻孔密封橡胶能够保证伸缩套内的密封性能,此时伸缩套内的负气压能够将加工铁屑进行吸附,使得加工槽内的铁屑经过集油槽和外排套进入到回收系统内,并从回收系统内进入回收盒体内,这样能够将加工区域内铁屑进行收集,避免因为铁屑在螺纹孔内,造成孔径和孔槽之间出现精度误差,进而能够增加了加工的精度。加工的精度。加工的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成波
技术研发日:2021.12.14
技术公布日:2022/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