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感染科用药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2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感染科用药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药剂中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其分散度大,进而能够快速高效的被吸收利用。但是其中药物粒子的分散程度与药剂整体的药效、稳定性以及毒副作用时密切相关的,对于人体使用的液体药剂,一般都需要使得药液混合均匀,使药剂达到最大的功效,药液在配药时,很多情况在短时间内化不开,需要放置很长时间,费时费力,不方便加药,影响了药品的及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染科用药液混合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药液在配药时,在短时间内化不开需放置很长时间,费时费力,不方便加药,影响药品的及时使用以及药液混合不均匀使功效降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顶部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啮合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啮合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五直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套在第二转动杆上,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四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一转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叶片。
5.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固定连接有主动直齿轮,所述主动直齿轮啮合有从动直齿轮,所述从动直齿轮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
7.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开有放置槽。
8.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支脚万向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突出的优点:第二壳体内通过第一电机转动曲柄带动从动直齿轮往复转动,从动直齿轮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做同轴反向往复转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在搅拌桶内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做同轴反向往复转动,使对药液的混合更均匀充分且省时省力,得以发挥药液的最大功效;第一壳体内部通过蜗杆带动
齿条上下移动,齿条带动第二壳体上下移动,第二壳体带动桶盖上下移动,上升到最高度后,方便医护人员将搅拌桶取下来进行消毒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药液在配药时,在短时间内化不开需放置很长时间,费时费力,不方便加药,影响药品的及时使用以及药液混合不均匀使功效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往复转动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叶片搅拌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同轴反转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17.图中标号: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桶盖;4搅拌桶;5底座;6第一电机;7曲柄;8摆动杆;9摇杆;10主动直齿轮;11从动直齿轮;12第二电机;13蜗杆;14蜗轮;15第一直齿轮;16齿条;17第二直齿轮;18第三直齿轮;19第一连杆;20第四直齿轮;21第五直齿轮;22第二连杆;23第一转动杆;24第一叶片;25第二转动杆;26第二叶片;27第三连杆;28第四连杆;29支脚万向轮;30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所述底座5上设有搅拌桶4,所述搅拌桶4顶部设有桶盖3,所述桶盖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5,所述第二转动杆25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18,所述第三直齿轮18啮合有第五直齿轮21,所述第五直齿轮21啮合有第四直齿轮20,所述第四直齿轮20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9和第三连杆27,所述第五直齿轮21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2和第四连杆28,所述第一连杆19和第二连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9和第二连杆22与第二转动杆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7和第四连杆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7和第四连杆28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3,所述第一转动杆23套在第二转动杆25上,所述第一转动杆23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7,所述第二直齿轮17与第四直齿轮20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2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叶片26,所述第一转动杆2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叶片24。
2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从动直齿轮11往复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5往复转动,第二转动杆25带动第二叶片26往复转动,第二转动杆25带动第三直齿轮18往复转动,第三直齿轮18带动第五直齿轮21往复转动,第五直齿轮21带动第四直齿轮20往复转动,第四直齿轮20带动第二直齿轮17往复转动,第二直齿轮17往复转动与第三直齿轮18往复转动方向相反,第二直齿轮17与第一转动杆23套在第二转动杆25上并与其同轴,第二直齿轮17带动第一转动杆23往复转动,第三直齿轮18带动第二转动杆25往复转动,第一转动杆23与第二转动杆25往复转动方向相反,第一叶片24与第二叶片26做转向相反的往复转动;通过第一连杆19与第二连杆22固定第四直齿轮20和第五直齿轮21,通过第三连杆27与第四连杆28固定
第一转动杆23与第二直齿轮17的位置;
21.第一转动杆23与第二转动杆25在搅拌桶4内部带动第一叶片24和第二叶片26对药液进行混合,由于其做同轴异向往复转动,使对药液的混合更均匀充分且省时省力,得以发挥药液的最大功效,另外在桶盖3顶部开有进液孔用以向搅拌桶4内添加需混合的药液和水等,且在搅拌桶4底部开有出液孔用以将混合均匀的药液排出桶外。
22.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固定连接有曲柄7,所述曲柄7转动连接有摆动杆8,所述摆动杆8转动连接有摇杆9,所述摇杆9固定连接有主动直齿轮10,所述主动直齿轮10啮合有从动直齿轮11,所述从动直齿轮11与第二转动杆25固定连接。
2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医护人员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带动曲柄7转动,曲柄7、摆动杆8与摇杆9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曲柄7带动摇杆9往复摆动,摇杆9带动主动直齿轮10往复转动,主动直齿轮10与第二壳体2转动连接,主动直齿轮10带动从动直齿轮11往复转动,从动直齿轮11带动第二转动杆25往复转动。
24.所述第一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固定连接有蜗杆13,所述蜗杆13啮合有蜗轮14,所述蜗轮14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5,所述第一直齿轮15啮合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2。
2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3所示,启动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带动蜗轮14转动,蜗轮14带动第一直齿轮15转动,第一直齿轮15带动齿条16上下移动,齿条16带动第二壳体2上下移动,第二壳体2带动桶盖3上下移动,上升到最高度后,方便医护人员将搅拌桶4取下来进行消毒清洗。
26.所述底座5顶部开有放置槽30。
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7所示,医护人员将搅拌桶4放置在支座的放置槽30内进行使用,以防在使用过程中桶体不稳。
28.所述底座5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支脚万向轮29。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7所示,医护人员通过支脚万向轮29推动装置到指定位置,通过支脚万向轮29上的支脚对本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使用。
3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药液在配药时,在短时间内化不开需放置很长时间,费时费力,不方便加药,影响药品的及时使用以及药液混合不均匀使功效降低的问题。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