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1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体脊椎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以及尾椎等椎体堆积在一起,由韧带的牵拉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它根据人体生理上的不同需要,在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形成一定的曲线。脊椎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大脑和内脏的功能,生理曲度扩大了躯干重心在基底的面积,从而加强了直立姿势和稳定性,脊椎一旦错位,如:脊椎侧弯、腰椎突出,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会影响整体形象,会造成驼背,人体上身倾斜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采取人工推拿按摩,不仅费时费力,可持续性不强,同时需要病人去专业的诊所救治,治疗不方便,不利于普遍性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代替人工整脊复位、操作方便快捷、适宜普遍推广的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包括底座、气缸、调节把手、座板、踏板、靠背架、弹簧一、角度调节装置和按摩复位装置,所述气缸设于底座上,所述调节把手设于气缸上,所述座板设于气缸顶端,所述踏板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靠背架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弹簧一设于靠背架内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于座板内部,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调节靠背架的角度,所述按摩复位装置设于弹簧一上;所述按摩复位装置包括外架、按摩垫、电磁铁、开关晶体管、弹簧二、按摩球、弹性束带和锁扣,所述外架滑动设于靠背架上且设于弹簧一上,所述按摩垫设于外架上,所述电磁铁设于外架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设于外架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与电磁铁电器连接,开关晶体管可控制电磁铁电源的开闭,使其对按摩球的磁吸有频率的进行,从而使按摩球产生振动,对人体按摩,所述弹簧二一端与按摩球连接且另一端设于电磁铁上,所述弹性束带设于外架侧壁上,所述锁扣设于弹性束带上。
5.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轴、从动齿轮、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设于座板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旋转轴上,所述电机设于座板内部,所述驱动齿轮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自锁式行走轮。
7.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架一端设有可伸缩式头枕垫,可承托患者头部,增加舒适感。
8.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二是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如:橡胶、塑料等。
9.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通过设置按摩复位装置可以很好地对人体脊椎进行牵引拉伸按摩,有助于对错位的脊椎进行复位,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实现靠背架处于不同的角度,患者
可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脊椎进行牵引拉伸。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的按摩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3.其中,1、底座,2、气缸,3、调节把手,4、座板,5、踏板,6、靠背架,7、弹簧一,8、角度调节装置,9、按摩复位装置,10、外架,11、按摩垫,12、电磁铁,13、开关晶体管,14、弹簧二,15、按摩球,16、弹性束带,17、锁扣,18、旋转轴,19、从动齿轮,20、电机,21、驱动齿轮,22、行走轮,23、头枕垫。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包括底座1、气缸2、调节把手3、座板4、踏板5、靠背架6、弹簧一7、角度调节装置8和按摩复位装置9,所述气缸2设于底座1上,所述调节把手3设于气缸2上,所述座板4设于气缸2顶端,所述踏板5铰接设于座板4上,所述靠背架6铰接设于座板4上,所述弹簧一7设于靠背架6内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8设于座板4内部,所述按摩复位装置9设于弹簧一7上;所述按摩复位装置9包括外架10、按摩垫11、电磁铁12、开关晶体管13、弹簧二14、按摩球15、弹性束带16和锁扣17,所述外架10滑动设于靠背架6上且设于弹簧一7上,所述按摩垫11设于外架10上,所述电磁铁12设于外架10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13设于外架10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13与电磁铁12电器连接,所述弹簧二14一端与按摩球15连接且另一端设于电磁铁12上,所述弹性束带16设于外架10侧壁上,所述锁扣17设于弹性束带16上。
17.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8包括旋转轴18、从动齿轮19、电机20和驱动齿轮21,所述旋转轴18可旋转设于座板4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19设于旋转轴18上,所述电机20设于座板4内部,所述驱动齿轮21设于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19啮合连接。
18.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自锁式行走轮22。
19.所述靠背架6一端设有可伸缩式头枕垫23。
20.所述弹簧二14是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
21.具体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板4上,通过调节把手3使气缸2处于合适的高度,人体后背靠在靠背架6上,通过弹性束带16对上身进行固定,通过角度调节装置8,使上身处于合适角度,电机20带动驱动齿轮21旋转,啮合从动齿轮19旋转,进而靠背架6可实现旋转,然后使电磁铁12通电,开关晶体管13可控制电磁铁12的开断电频率,电磁铁12通电时,对按摩球15进行磁吸,断电时,磁吸消失,如此循环,在弹簧二14的作用下,按摩球15产生振动,对人体脊椎两侧进行按摩,同时,在人体重力作用下,脊椎处于牵引拉伸状态,从而主动的对人体错位的脊椎实现平衡复位的功能。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气缸、调节把手、座板、踏板、靠背架、弹簧一、角度调节装置和按摩复位装置,所述气缸设于底座上,所述调节把手设于气缸上,所述座板设于气缸顶端,所述踏板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靠背架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弹簧一设于靠背架内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于座板内部,所述按摩复位装置设于弹簧一上;所述按摩复位装置包括外架、按摩垫、电磁铁、开关晶体管、弹簧二、按摩球、弹性束带和锁扣,所述外架滑动设于靠背架上且设于弹簧一上,所述按摩垫设于外架上,所述电磁铁设于外架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设于外架底端内壁上,所述开关晶体管与电磁铁电器连接,所述弹簧二一端与按摩球连接且另一端设于电磁铁上,所述弹性束带设于外架侧壁上,所述锁扣设于弹性束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轴、从动齿轮、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设于座板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旋转轴上,所述电机设于座板内部,所述驱动齿轮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自锁式行走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一端设有可伸缩式头枕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二是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包括底座、气缸、调节把手、座板、踏板、靠背架、弹簧一、角度调节装置和按摩复位装置,所述气缸设于底座上,所述调节把手设于气缸上,所述座板设于气缸顶端,所述踏板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靠背架铰接设于座板上,所述弹簧一设于靠背架内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于座板内部,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调节靠背架的角度,所述按摩复位装置设于弹簧一上。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代替人工整脊复位、操作方便快捷、适宜普遍推广的主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动式人体脊椎平衡复位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康 张强 岳阳 贡君 胡安丽 艾健 向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