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16: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3.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液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使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
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结构简单,不能实现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从而培养效果较差。
5.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逆时针转动,带动多组搅拌叶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螺旋叶转动,多组搅拌叶的的转动方向与微生物以及培养液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微生物以及培养液充分搅拌,螺旋叶转动实现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上下翻动,从而使得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定轴顶部通过密封轴承密封转动连接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腔两侧通过密封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以及转杆,所述搅拌轴外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转杆外周面连接有螺旋叶,所述底座顶部一侧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顶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传动轴。
8.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外周面连接有两个齿轮,所述培养腔外周面连接有两个齿圈,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与两个齿圈相啮合,所述转轴顶部连接有主动链轮。
9.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轴外周面等距连接有多个固定圈,所述搅拌叶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搅拌叶均均匀设置有多个,每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搅拌叶之间的夹角均为60度,多组所述搅拌叶分别连接在多组固定圈外周面。
10.优选的,所述培养腔顶部中心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培养腔底部一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端部螺纹连接有封盖。
11.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底部以及转杆底部均连接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两个
从动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传动轴底部以及转轴底部均连接有皮带轮。
12.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槽内均滚动设置有滚珠,多个所述滚珠顶部均与培养腔底部相贴合。
13.优选的,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14.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螺旋叶为一体式结构。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通过电机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逆时针转动,带动多组搅拌叶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螺旋叶转动,多组搅拌叶的的转动方向与微生物以及培养液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微生物以及培养液充分搅拌,螺旋叶转动实现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上下翻动,从而使得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的局部结构剖切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搅拌叶以及螺旋叶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主动链轮以及皮带轮等的局部结构分离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链条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底座;2、转轴;3、培养腔;4、搅拌轴;5、转杆;6、搅拌叶;7、螺旋叶;8、l型板;9、电机;10、传动轴;11、齿轮;12、齿圈;13、固定圈;14、进料管;15、出料管;16、封盖;17、主动链轮;18、从动链轮;19、链条;20、滚珠;21、皮带轮;22、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6.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定轴顶部通过密封轴承密封转动连接有培养腔3,所述培养腔3内腔两侧通过密封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以及转杆5,所述搅拌轴4外
部设置有搅拌叶6,所述转杆5外周面连接有螺旋叶7,所述底座1顶部一侧连接有l型板8,所述l型板8顶部固定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传动轴10。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10外周面连接有两个齿轮11,所述培养腔3外周面连接有两个齿圈12,两个所述齿轮11分别与两个齿圈12相啮合,所述转轴2顶部连接有主动链轮17,使得培养腔3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轴10的转动方向相反。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杆轴外周面等距连接有多个固定圈13,所述搅拌叶6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搅拌叶6均均匀设置有多个,每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搅拌叶6之间的夹角均为60度,多组所述搅拌叶6分别连接在多组固定圈13外周面。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培养腔3顶部中心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进料管14,所述培养腔3底部一端连接有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端部螺纹连接有封盖16,便于进料排料。
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轴4底部以及转杆5底部均连接有从动链轮18,所述主动链轮17与两个从动链轮18之间连接有链条19,所述传动轴10底部以及转轴2底部均连接有皮带轮21,实现链式传动。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槽内均滚动设置有滚珠20,多个所述滚珠20顶部均与培养腔3底部相贴合,减小培养腔3转动时的摩擦力,便于培养腔3转动。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皮带轮21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22,实现皮带传动。
3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10与螺旋叶7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加工。
35.实施方式具体为:实际使用时,将电机9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通,通过进料管14向培养腔3内加入微生物以及培养液,随后接通电机9带动传动轴10以及两个齿轮11同时顺时针转动,由于培养腔3通过密封轴承与转轴2转动连接,两个齿轮11从而带动两个齿圈12以及培养腔3同时逆时针转动,培养腔3进而带动其内的微生物以及培养液同时逆时针转动,在两个皮带轮21、传动皮带22、主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以及链条19的传动作用下,传动轴10从而带动搅拌轴4、多组搅拌叶6、转杆5以及螺旋叶7同时顺时针转动,多组转动的搅拌叶6实现对微生物以及培养液搅拌,转动的螺旋叶7实现将微生物以及培养液上下翻动,通过电机9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逆时针转动,带动多组搅拌叶6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螺旋叶7转动,多组搅拌叶6的的转动方向与微生物以及培养液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微生物以及培养液充分搅拌,螺旋叶7转动实现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上下翻动,从而使得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结构简单,不能实现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从而培养效果较差的问题。
36.本实用工作原理:通过电机9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逆时针转动,带动多组搅拌叶6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螺旋叶7转动,多组搅拌叶6的的转动方向与微生物以及培养液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微生物以及培养液充分搅拌,螺旋叶7转动实现带动微生物以及培养液上下翻动,从而使得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混合。
37.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