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1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油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是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
3.而挖掘机在对土方进行挖掘作业时,一般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伸缩臂进行伸缩,完成挖掘的动作,其中就需要使用到液压油泵来提供动力,在使用液压油泵后,液压油泵内的机油重新流回油箱内,而液压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磨粒等各种污物,因此需要使用回油过滤装置对其进行过滤拦截,避免磨粒等各种污物再次回到油箱后,被液压油泵吸入,加速液压油泵的磨损。
4.但是现有的回油过滤装置在对机油进行过滤时,通过固定安装的过滤网进行过滤,而机油中的铁屑杂质容易堵塞过滤网,造成过滤效率慢,进而影响回油的速度,且现有的过滤装置在长时间的过滤后,需要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清洗,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通过过滤筒、电磁铁和叶片的配合使用,能够防止过滤筒堵塞,通过伺服电机、进水管、出水管和旋转盘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外壳内部的杂质进行清洗。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包括外壳、过滤筒和设备箱以及吸附组件;
7.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过滤筒,所述外壳一侧固定安装有设备箱,所述外壳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
8.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机油内的铁屑。
9.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电源和电磁铁,所述设备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电磁铁,且所述电磁铁与电源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底部驱动连接有旋转盘,且所述旋转盘底部与过滤筒相连接,所述过滤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
11.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底部开设有环形结构的滑槽,所述外壳底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且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外侧设置有多片叶片,且多片所述叶片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
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所述进水管位于出水管上方。
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油管,且所述出油管一端贯穿外壳与过滤筒内部相导通,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需要对机油进行回油过滤时,通过进油管、电源和电磁铁,使得电磁铁通电产生的磁力,将机油中的铁屑杂质进行吸附,避免铁屑杂质堵塞过滤筒,同时通过叶片和过滤筒,使得机油内的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而机油则通过过滤筒进入到内部,提高对机油过滤效率,并与电磁铁配合将机油中的铁屑远离过滤筒,防止过滤筒堵塞。
17.2、其次,当需要对外壳内过滤的杂质进行清洗时,关闭电源,使得电磁铁上吸附的铁屑能够掉落到底盘上,通过进水管、伺服电机、旋转盘、过滤筒和多片叶片,使得叶片带动水进行旋转,使得外壳内部的水不断的冲刷电磁铁表面,将铁屑冲刷掉,同时水流也将附着在过滤筒上的杂质进行冲刷清洗,然后冲刷下来的铁屑和杂质随着水流通过出水管排出,完成对外壳内部的清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2.图1-4中:1、外壳;101、进水管;102、出水管;103、进油管;104、出油管;2、伺服电机;201、旋转盘;202、过滤筒;203、叶片;204、底盘;205、滑槽;3、支撑杆;301、滑块;4、设备箱;401、电源;402、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4中,
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挖掘机油滤芯的回油过滤装置,包括外壳1、过滤筒202和设备箱4以及吸附组件;
26.过滤筒202设置于外壳1内部,设备箱4固定安装于外壳1一侧,外壳1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
27.外壳1内部设置有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机油内的铁屑。
28.其中外壳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使得外壳1内部在对机油进行过滤时,能够抵御机油以及机油中杂质的腐蚀,同时在对外壳1内部进行清洗时,能抵御水分的侵蚀,延长外壳1的使用寿命;
29.同时外壳1还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进行制作,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是铝合金材料对比不锈钢材料来说,铝合金材料和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性相差不大,但是不锈钢材料的机械强度比铝合金材料的好,使得外壳1在长时间的使用时,能够抵御外界异物的撞击,避免外壳1受到撞击后出现裂痕导致漏油的情况发生,因此选择机械强度高
的不锈钢材料进行制作。
30.进一步的,吸附组件包括电源401和电磁铁402,设备箱4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源401,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电磁铁402,且电磁铁402与电源401电性连接,当对机油进行回油过滤时,通过电源401对电磁铁402进行通电,使得电磁铁402通电产生的磁力,将机油中的铁屑杂质进行吸附,避免铁屑杂质通过过滤筒202进行过滤时,将过滤筒202上的滤孔堵塞,影响整体的过滤效率。
31.进一步的,过滤筒202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201,且旋转盘201与伺服电机2驱动连接,过滤筒20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04,伺服电机2与电源401电性连接,当需要对电磁铁402上堆积的铁屑进行清洗时,关闭电源401,使得电磁铁402停电而失去磁力,使得电磁铁402上吸附的铁屑能够掉落到底盘204上,然后通过进水管101将水注入到外壳1内,然后启动伺服电机2,使得伺服电机2带动旋转盘20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过滤筒202进行旋转,使得过滤筒202通过多片叶片203带动水进行旋转,使得外壳1内部的水不断的冲刷电磁铁402表面,将铁屑冲刷掉,同时水流也将附着在过滤筒202上的杂质进行冲刷清洗,然后冲刷下来的铁屑和杂质随着水流通过出水管102排出,完成对外壳1内部的清洗。
32.进一步的,底盘204底部开设有环形结构的滑槽205,外壳1底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支撑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05相匹配的滑块301,且滑块301位于滑槽205内部,当过滤筒202进行旋转时,过滤筒202带动底盘204进行旋转,此时通过多个支撑杆3对滑块301进行支撑,使得滑块301在滑槽205内滑动,使得底盘204能够在当前的位置进行旋转,进而限定过滤筒202进行旋转位置,避免过滤筒202在进行旋转时出现位置偏移,影响过滤效率。
33.进一步的,过滤筒202外侧设置有多片叶片203,且多片叶片203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当机油从进油管103注入到外壳1内部时,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叶片203,使得叶片203受到机油的推力而带动过滤筒202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外壳1内的机油形成漩涡,使得机油内的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而机油则通过过滤筒202进入到内部,提高对机油过滤效率,同时与电磁铁402配合将机油中的铁屑远离过滤筒202。
34.进一步的,外壳1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且进水管101位于出水管102上方,通过进水管101将水注入到外壳1内部,通过出水管102将外壳1内部的水排出。
35.进一步的,外壳1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103,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04,且出油管104一端贯穿外壳1与过滤筒202内部相导通,出油管104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进油管103将需要过滤的机油注入到外壳1内,然后打开电磁阀,使得过滤后的机油通过出油管104排出。
3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对机油进行回油过滤时,通过进油管103将机油注入到外壳1内,同时通过电源401对电磁铁402进行通电,使得电磁铁402通电产生的磁力,将机油中的铁屑杂质进行吸附,避免铁屑杂质通过过滤筒202进行过滤时,将过滤筒202上的滤孔堵塞,影响整体的过滤效率,当机油从进油管103注入到外壳1内部时,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叶片203,使得叶片203受到机油的推力而带动过滤筒202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外壳1内的机油形成漩涡,机油内的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而机油则通过过滤筒202进入到内部,提高对机油过滤效率,同时与电磁铁402配合使机油中的铁屑远离过滤筒202,当需要对外壳1内过滤的杂质进行清洗时,关闭电磁阀和电源401,使得电磁铁
402停电而失去磁力,电磁铁402上吸附的铁屑能够掉落到底盘204上,然后通过进水管101将水注入到外壳1内,然后启动伺服电机2,使得伺服电机2带动旋转盘20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过滤筒202进行旋转,使得过滤筒202通过多片叶片203带动水进行旋转,使得外壳1内部的水不断的冲刷电磁铁402表面,将铁屑冲刷掉,同时水流也将附着在过滤筒202上的杂质进行冲刷清洗,然后冲刷下来的铁屑和杂质随着水流通过出水管102排出,完成对外壳1内部的清洗,当过滤筒202进行旋转时,过滤筒202带动底盘204进行旋转,此时通过多个支撑杆3对滑块301进行支撑,使得滑块301在滑槽205内滑动,使得底盘204能够在当前的位置进行旋转,进而限定过滤筒202进行旋转位置,避免过滤筒202在进行旋转时出现位置偏移,影响过滤效率,通过以上结构能够防止过滤筒202堵塞、提高过滤效果以及对外壳1内部的杂质进行清洗,而无需对过滤筒202进行拆卸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