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稠厚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02: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稠厚器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厚器。


背景技术:

2.稠厚器主要用于对含有盐晶的浓缩液进行增稠操作,将含有盐晶的浓缩液从进料口加入稠厚器以后,经过沉降分离,清液由溢出口流出,增稠后的浓缩液从稠厚器底部的出料口排出。增稠的浓缩液可以加入离心机中,以进一步提高盐晶的浓度;清液从溢出口流出,可以重新加入至母液罐中再次结晶浓缩。
3.在使用稠厚器对含有盐晶的浓缩液进行增稠时,一部分盐晶会粘附在稠厚器的内壁上,出现晶体结壁的现象,增加了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降低稠厚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厚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稠厚器,包括稠厚器本体,所述稠厚器本体内设置有溢流环,所述溢流环与所述稠厚器本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溢流板连接,所述稠厚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稠厚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清液流出的溢出口,所述稠厚器本体内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与所述稠厚器本体内壁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所述导流块用于引导流入所述稠厚器本体的浓缩液向所述稠厚器本体的内侧壁流动。
7.进一步的,所述稠厚器本体顶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轴线与所述稠厚器本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进料孔开设在所述进料筒上,所述导流块位于所述进料筒的正下方。
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筒的底端连接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顶端开口面积大于底端开口面积。
9.进一步的,所述稠厚器本体上转动架设有转轴,且所述稠厚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稠厚器本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导流块,且与所述导流块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底端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刮板用于刮落稠厚器本体内侧壁上粘附的盐晶。
10.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板倾斜设置,所述溢流板的底端位于所述溢出口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环的顶端设置有连续排列的尖角。
12.进一步的,所述稠厚器本体的顶端设有人孔。
13.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板的底面上连接有若干个筋板,若干个所述筋板沿所述稠厚器本体的周向排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在稠厚器本体内设置导流块,进入稠厚器的浓缩液落在导流块上,随后被分散向导流块的周向流动,冲刷在稠厚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并沿稠厚器本体的内侧壁流动,利用浓缩液的液流可以将稠厚器本体内侧壁上粘附的盐晶溶解冲落,可以降低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提高稠厚器的工作效率。
1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进料筒可以约束进入稠厚器本体的浓缩液向导流块流动,引导浓缩液均匀流动,浓缩液从导流筒底端流出时,可以均匀地地落在导流块上,并在导流块的引导作用下,向稠厚器本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冲刷。
17.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导流环可以增大浓缩液流经导流环处时的压力,提高浓缩液流动的速度,提高浓缩液流向稠厚器本体内侧壁的速度,进而增大浓缩液对对稠厚器本体内侧壁的冲刷能力,减少稠厚器本体内侧壁上粘附的盐晶。
18.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刮板随转轴转动,可以将稠厚器本体内侧壁上粘附紧密的盐晶拨落,降低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
19.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溢流板倾斜设置,从溢流环上溢出的清液可以在溢流板上迅速流动,并从溢出口流出,可以减少清液中盐晶在溢流板上的沉积量,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盐晶在溢流板上的损耗。
2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在溢流环的顶端设置连续排列的尖角,清液从各个尖角之间溢出时,尖角可以将清液中的一部分盐晶滤下,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失。
2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人孔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入稠厚器本体内,对稠厚器本体内部进行清理或修理。
22.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稠厚器,筋板可以提高溢流板的强度,保持溢流板的平整度,避免清液以及盐晶在溢流板上残留,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盐晶的损耗。
附图说明
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稠厚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待增稠浓缩液在导流块处的流向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
26.1、稠厚器本体;11、圆筒部;111、人孔;112、溢出口;12、锥形部;121、出料口;2、进料筒;21、进料口;22、连接板;221、导流块;23、导流环;3、转轴;31、电机;32、支撑杆;321、刮板;4、溢流环;41、溢流板;411、筋板;42、尖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稠厚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
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8.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稠厚器,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稠厚器本体1,稠厚器本体1包一体成型的圆筒部11与锥形部12,圆筒部11的顶面封闭设置,圆筒部11的底面敞口设置;锥形部12的尖端朝下,锥形部12的顶面敞口设置,并与圆筒部11的底面连接。稠厚器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供待增稠浓缩液流入的进料口21,圆筒部11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维修人员进入的人孔111,圆筒部11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供清液流出的溢出口112,锥形部12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供增稠后的浓缩液流出的出料口121。
29.参照图1和图2,圆筒部11的顶面上连接有进料筒2,进料筒2沿竖直方向穿过圆筒部11的顶面,进料筒2的顶端封闭设置,底端开口设置,进料口21开设在进料筒2的侧壁上。进料口21处加入的待增稠浓缩液进入进料筒2,并从进料筒2的底端流入稠厚器本体1内。进料筒2的外侧面底端栓接有三个连接板22,三个连接板22的底端连接有导流块221,导流块221位于进料筒2的正下方,导流块221具有一个尖端,导流块221的尖端朝上,且位于导流块221的尖端位于进料筒2的轴线上,导流块221的形状可以为一般锥体,也可以为母线内凹的锥体。导流块221可以改变进料筒2底端洒落的待增稠浓缩液的流动方向,引导待增稠浓缩液向导流块221的周向流动,最终冲刷在锥形部12的内侧面上,可以将稠厚器本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盐晶溶解冲落,可以降低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提高稠厚器的工作效率。
30.具体的,参照图2,图中虚线表示待增稠浓缩液接触导流块221时的流动方向变化情况。
31.参照图1,进料筒2的底端焊接有导流环23,导流环23的顶端面与进料筒2的底端面连接,导流环23的底端开口面积小于导流环23的顶端开口面积。导流环23可以增大浓缩液流经导流环23处时的压力,提高浓缩液流动的速度,提高浓缩液流向稠厚器本体1内侧壁的速度,进而增大浓缩液对对稠厚器本体1内侧壁的冲刷能力,减少稠厚器本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盐晶。
32.参照图1,进料筒2内转动架设有转轴3,转轴3的轴线与进料筒2的轴线重合,转轴3的顶端穿过进料筒2的顶面,转轴3的底端穿过导流块221。进料筒2的顶面上栓接有电机31,电机31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的底端设有两个刮板321,两个刮板321分别位于转轴3轴线的两侧,刮板321与转轴3之间设有支撑杆32连接,支撑杆32与刮板321、转轴3之间均栓接。当转轴3转动时,可以带动刮板321转动,将稠厚器本体1内侧壁上粘附紧密的盐晶拨落,降低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
33.参照图1,圆筒部11内设置有溢流环4,溢流环4的轴线与圆筒部11的轴线重合,溢流环4的外侧面与圆筒部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环形的溢流板41连接,溢流板41倾斜设置,溢流板41的底端与位于溢出口112的正下方,且溢流板41的底端与溢出口112的底端搭接。含有盐晶的浓缩液进入稠厚器本体1后,经过沉降分离,清液从溢流环4顶端溢出,溢出的清液可以在溢流板41上迅速流动,并从溢出口112流出,可以减少清液中盐晶在溢流板41上的沉积量,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盐晶在溢流板41上的损耗。
34.参照图1,溢流环4的顶端一体成型有连续排列的尖角42,清液从各个尖角42之间溢出时,尖角42可以将清液中的一部分盐晶滤下,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失。
35.参照图1,溢流板41的底面上焊接有多个筋板411,多个筋板411沿溢流环4的周向
均匀排列。筋板411可以提高溢流板41的强度,保持溢流板41的平整度,避免清液以及盐晶在溢流板41上残留,减少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盐晶的损耗。
36.实施例中稠厚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37.向进料口21加入待增稠的盐晶浓缩液,浓缩液从沿进料筒2向下流动,冲刷在导流块221的顶面上,导流块221的顶面可以改变浓缩液的流动方向,使得浓缩液向导流块221的周向分散流动,并均匀地洒在锥形部12内侧壁上,将锥形部12内侧壁上的附着的盐晶冲落;且电机31带动转轴3转动时,可以利用刮板321将锥形部12内侧壁上粘附紧密的盐晶拨落,降低浓缩液增稠过程中的盐晶损耗,提高稠厚器的工作效率。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