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46: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ct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工业ct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将被检测物品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检测,现有的定位工装,当横向检测完毕时,需要再次将检测物品取下,在竖向摆放,实施费力,浪费工作人员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夹持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共两组,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顶面通透的矩形壳体,所述底板上述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一旁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在所述底板上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侧壁上设有环形滑道,所述环形滑道内设有齿牙,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齿牙相啮合,所述旋转环内壁设有螺栓孔,二号电机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环内,所述二号电机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的二号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所述二号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二号电机的驱动端设有二号齿轮;夹持机构设有所述二号电机驱动轴之间,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外壳、夹持杆、夹持板、齿轮、三号电机,所述外壳为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所述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上设有一号斜齿,所述夹持杆外端设有所述夹持板,所述夹持杆内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为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内壁设有二号齿牙,顶面设有二号斜齿,所述二号斜齿与所述一号斜齿相啮合,所述外壳内设有三号电机,所述三号电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外壳外壁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三号齿牙,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三号齿牙相啮合,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微型处理器,所述微型处理器与电动杆、电机、二号电机、三号电机之间电性相连。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二号电机、三号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为扇形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杆。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将被检测物品夹住定位,进行横向的检测,当需要竖向检测的时候,可以通过底板上的电机和旋转环将加持机构进行旋转,可以多角度检测,同时在多角度检测的同时,通过旋转环内的二号电机和外壳的滑道,进行横向的旋转,节省检测时间,根据被检测物品的大小电动杆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环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底座、2-电动杆、3-底板、4-电机、5-旋转环、6-二号电机、7-夹持机构、 8-夹持杆、9-夹持板、10-齿轮、11-三号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
1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7,所述底座1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共两组,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为顶面通透的矩形壳体,所述底板3上述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一旁设有旋转环5,所述旋转环5在所述底板3上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5侧壁上设有环形滑道,所述环形滑道内设有齿牙,所述电机4的驱动轴上设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齿牙相啮合,所述旋转环5内壁设有螺栓孔,二号电机6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环5内,所述二号电机6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的二号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所述二号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二号电机6的驱动端设有二号齿轮;夹持机构7设有所述二号电机6驱动轴之间,所述夹持机构7还包括外壳、夹持杆8、夹持板9、齿轮10、三号电机11,所述外壳为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所述夹持杆8,所述夹持杆8上设有一号斜齿,所述夹持杆8外端设有所述夹持板9,所述夹持杆8内端设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为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内壁设有二号齿牙,顶面设有二号斜齿,所述二号斜齿与所述一号斜齿相啮合,所述外壳内设有三号电机11,所述三号电机11的驱动轴上设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齿轮10相啮合;所述外壳外壁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三号齿牙,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三号齿牙相啮合,所述底座1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微型处理器,所述微型处理器与电动杆 2、电机4、二号电机6、三号电机11之间电性相连。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4、二号电机6、三号电机11均为伺服电机。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9为扇形板。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杆2。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被检测物品放置在夹持机构7内,然后底座1上的控制箱内的微型处理器控制,外壳内的三号电机11工作,三号电机11驱动轴上的三号齿轮带动齿轮10旋转,然后在齿轮10的带动下,夹持杆8向中间伸缩,然后通过夹持板9将被检测物品夹持定位,进行扫描,在检测的需求下,电推杆2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然后电推杆2 上的底板3内的电机4工作,电机4驱动轴上的一号齿轮通过旋转环5侧壁上的环形滑道控制旋转环
5旋转,用时旋转环5内的二号电机6工作,通过驱动轴上的二号齿轮与外壳外壁上滑道内的三号齿牙啮合,带动旋转机构进行多角度旋转,使被检测物品可以多角度检测。
23.微处理器采用stm32芯片,stm32根据内置程序启停电机,stm32的管脚及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教材或厂商出版的技术手册获得技术启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
24.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5.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7),所述底座(1)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共两组,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为顶面通透的矩形壳体,所述底板(3)上述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一旁设有旋转环(5),所述旋转环(5)在所述底板(3)上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5)侧壁上设有环形滑道,所述环形滑道内设有齿牙,所述电机(4)的驱动轴上设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齿牙相啮合,所述旋转环(5)内壁设有螺栓孔,二号电机(6)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环(5)内,所述二号电机(6)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的二号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所述二号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二号电机(6)的驱动端设有二号齿轮;夹持机构(7)设有所述二号电机(6)驱动轴之间,所述夹持机构(7)还包括外壳、夹持杆(8)、夹持板(9)、齿轮(10)、三号电机(11),所述外壳为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所述夹持杆(8),所述夹持杆(8)上设有一号斜齿,所述夹持杆(8)外端设有所述夹持板(9),所述夹持杆(8)内端设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为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内壁设有二号齿牙,顶面设有二号斜齿,所述二号斜齿与所述一号斜齿相啮合,所述外壳内设有三号电机(11),所述三号电机(11)的驱动轴上设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齿轮(10)相啮合;所述外壳外壁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三号齿牙,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三号齿牙相啮合,所述底座(1)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微型处理器,所述微型处理器与电动杆(2)、电机(4)、二号电机(6)、三号电机(11)之间电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二号电机(6)、三号电机(11)均为伺服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9)为扇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杆(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CT定位工装,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底座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共两组,升降机构上设有底板,底板上述设有电机,电机一旁有旋转环,二号电机滑动连接在旋转环内,二号电机之间设有夹持机构,底座上设有控制箱,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将被检测物品夹住定位,进行横向的检测,当需要竖向检测的时候,可以通过底板上的电机和旋转环将加持机构进行旋转,可以多角度检测,同时在多角度检测的同时,通过旋转环内的二号电机和外壳的滑道,进行横向的旋转,节省检测时间,根据被检测物品的大小电动杆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物品的大小电动杆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物品的大小电动杆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王训清 吴强 陈俊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琛测试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