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9:2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猴头菌液脱蛋白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猴头菇是珍贵的药膳兼用菌。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萜类、酚类化合物等。其中,已经证实猴头菇中具有功能活性的主要成分为猴头菇多糖。关于猴头菇多糖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护胃等生理活性,而猴头菇多糖制成的药物和保健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开发前景广阔。但是猴头菇相关保健品多是猴头菇提取液制成,而猴头菇多糖的功能活性与其中纯度有关,受其中的蛋白质等杂质影响。猴头菇提取液是多糖、蛋白质、纤维素等组成的混合物,活性效果受到了影响,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猴头菇制品的多糖浓度,降低其他成分的浓度,对提高猴头菇相关制品的活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猴头菇制品的成分中,除多糖外,含量较高的是蛋白质,因此,对猴头菇提取液进行脱蛋白是提高多糖浓度的重要环节。
3.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猴头菇提取液脱蛋白方法是sevage法,在真菌多糖提取液的脱蛋白方法中还有三氯乙酸法、三氟三氯乙烷法、盐酸法、氢氧化钠法等。盐酸法、氢氧化钠法由于使用到酸碱,容易使多糖发生水解,部分糖苷键断裂,影响多糖的结构及活性。sevage法、三氯乙酸法、三氟三氯乙烷法等由于都使用到有机溶剂,容易造成有机溶剂的残留,且sevage法中用到的氯仿、正丁醇,三氯乙酸法用到的三氯乙酸均为有毒化学试剂,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具有安全隐患,因此不适用于食品产品的开发。为了保持猴头菇多糖的结构与活性,且减少有机试剂的使用及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猴头菌、蛋清、蒸馏水、复合酶和中性蛋白酶,所述的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如下:
7.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8.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9.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0-60℃水中预热10-20min,在预热过程中分批加入总量为40-70g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0-15min;
10.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5-8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11.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12.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3.本发明通过猴头菌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在40-60℃水中预热,分批加入总量为40-70g的中性蛋白酶沸水煮10-15min,进行初步脱蛋白,在经过和蛋清搅匀,加热煮沸,蛋
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没有毒化学试剂,不会产生安全隐患,适用于食品产品的开发,保持猴头菌的结构与活性,且减少有机试剂的使用及残留。
14.作为改进,所述的s3中的溶液a和蛋清的比例为20:1。
15.作为改进,所述的复合酶为果胶酶和纤维酶的混合,所述的果胶酶和纤维酶的比例为1:1。
16.作为改进,所述的s2中的中性蛋白酶分4-6次加入溶液a内,所述的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依次递加。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结合附图1,一种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猴头菌、蛋清、蒸馏水、复合酶和中性蛋白酶,所述的猴头菌液脱蛋白的方法如下:
20.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21.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22.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0-60℃水中预热10-20min,在预热过程中分批加入总量为40-70g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0-15min;
23.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5-8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24.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25.所述的s3中的溶液a和蛋清的比例为20:1。
26.所述的复合酶为果胶酶和纤维酶的混合,所述的果胶酶和纤维酶的比例为1:1。
27.所述的s2中的中性蛋白酶分4-6次加入溶液a内,所述的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依次递加。
28.实施例一:
29.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30.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31.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0℃水中预热10min,在预热过程中分5次按照5g、8g、10g、14g和15g的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0min;
32.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6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33.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34.实施例二:
35.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36.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37.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0℃水中预热10min,在预热过程中分4次按照10g、14g、18g和22g的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0min;
38.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6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39.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40.实施例三:
41.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42.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43.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5℃水中预热15min,在预热过程中分4次按照10g、14g、18g和22g的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5min;
44.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8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45.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46.实施例四:
47.s1:把猴头菌通过粉碎机粉碎,过40目备用;
48.s2:把s1中的猴头菌按照1:15:1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和复合酶,搅拌混合呈溶液a,
49.s3:把s2中溶液a放入容器中,在45℃水中预热10min,在预热过程中分6次按照8g、9g、10g、12g、14g和15g的的中性蛋白酶,反应结束后放入沸水煮10min;
50.s4:把沸水煮后的溶液a过滤,加入蛋清搅匀,加热煮沸5min,溶液a的蛋白析出并与蛋清中蛋白凝结;
51.s5:把s3的溶液a通过离心过滤将蛋白分离。
52.实验结束后,把通过设备检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蛋白去除率,如图1,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对蛋白去除率有提高的影响,通过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对比,预热时间和沸水煮时间的加长也对对蛋白去除率有提高。
53.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