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2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为了进行配置于壳体主体内的突片的定位而具有动板。突片在形成于动板的贯穿孔中贯穿。在对方壳体未嵌合的非嵌合状态下,动板位于初始位置,突片的顶端部从动板突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817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882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将各部件的公差累积而考虑的情况下,认为当公差大时,则突片从动板脱落。因此,优选突片从动板突出的突出尺寸更大。但是,当将从动板突出的突片的尺寸加长时,则在动板的姿势倾斜时,有可能突片与对方侧连接器干涉。作为其对策,考虑到将动板加厚而将贯穿孔的长度加长。但是,当将动板的厚度加厚时,则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变大。因此,期望一种在不将动板的厚度加厚或者将突片部的突出尺寸加长的情况下使突片相对于动板的插入量增加的手法。
5.因此,在本公开中,以提供在不将动板加厚且不将突片从动板突出的突出长度加长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突片的定位的连接器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的罩部从端子保持部向前方突出;阳端子零件,保持于所述端子保持部,使突片向所述罩部内突出;第2壳体,通过进入到所述罩部,从而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动板,具有所述突片能贯穿的定位孔,在所述罩部内能在将所述突片的前端部定位的初始位置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动板具有使与所述第2壳体对置的第1对置面中所述定位孔的孔缘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的凸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使与所述动板对置的第2对置面中与所述凸部的对置部位凹陷的形态的凹部,在所述动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突片的前端比使所述凸部的外表面向斜前方延长的假想保护面位于后方。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利用动板可靠地进行突片的定位。
附图说明
8.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是动板位于初始位置且插入到罩部的第2壳体的第2抵接面和动板的第1抵接面抵接的状态。图2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是动板位于嵌合位置且第1阳端子零件及第2阳端子零件连接到阴端子零件的状态。图3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动板位于初始位置,将插入到罩部的第2壳体的第2抵接面与动板的第1抵接面没有抵接的状态下的第1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第2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以及阴端子零件的顶端部放大示出。图4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动板位于初始位置,将插入到罩部的第2壳体的第2抵接面与动板的第1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的第1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第2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以及阴端子零件的顶端部放大示出。图5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示出动板位于嵌合位置且第1阳端子零件及第2阳端子零件连接到阴端子零件的状态。图6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侧视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动板位于初始位置,将插入到罩部的第2壳体的第2抵接面与动板的第1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的第1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第2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以及阴端子零件的顶端部放大示出。图7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侧视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动板位于初始位置,将插入到罩部的第2壳体的第2抵接面与动板的第1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的第1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第2阳端子零件的顶端部以及阴端子零件的顶端部放大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的罩部从端子保持部向前方突出;阳端子零件,保持于所述端子保持部,使突片向所述罩部内突出;第2壳体,其通过进入到所述罩部,从而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动板,其具有所述突片能贯穿的定位孔,在所述罩部内能在将所述突片的前端部定位的初始位置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动板具有使与所述第2壳体对置的第1对置面中所述定位孔的孔缘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的凸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使与所述动板对置的第2对置面中与所述凸部的对置部位凹陷的形态的凹部,在所述动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突片的前端比使所述凸部的外表面向斜前方延长的假想保护面位于后方。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因为定位孔的前后长度与设置凸部的量相应地变长,所以即
使动板向前方偏离配置,定位孔也不可能从突片脱落,定位功能的可靠性高。另外,因为突片的前端比假想保护面位于后方,所以即使动板的姿势倾斜,突片也不易发生与第2壳体的干涉。
[0010]
(2)优选的是,本公开的连接器的突片具有:锥形部,其构成所述突片的前端部,是朝向前方变细的形状;和突片主体部,其构成所述突片中比所述锥形部靠后方的区域,所述锥形部的后端配置于所述定位孔内。根据该结构,突片主体部因为外形尺寸比锥形部大,与锥形部相比刚性高,所以与在定位孔内仅配置锥形部的情况相比,定位功能的可靠性高。
[0011]
(3)本公开的连接器优选的是,锥形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配置于定位孔内。在锥形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位于比定位孔的前端靠前方的情况下,因为突片从凸部的前端突出的突出尺寸变大,所以突片与第2壳体干涉的可能性变高。与此相对,当锥形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配置于定位孔内时,即使是突片向比凸部靠前方突出的情况,其突出尺寸也被抑制得小,所以能够防止与第2壳体的干涉。
[0012]
(4)本公开的连接器优选的是,在第1对置面与第2对置面抵接时,在凸部与凹部之间形成间隙。根据该结构,能使第1对置面与第2对置面可靠地抵接,所以能顺利地进行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动作。
[0013]
(5)优选的是,在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凸部的前端形成有与第1对置面平行的前端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凸部的前端,凸部的厚度过于变薄,所以能够防止凸部的前端部由于突片而变形。
[0014]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方式1]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10、阳端子零件70、动板40、杆60以及第2壳体90。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90通过杆60的转动操作而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第1壳体10在嵌合开始时与第2壳体90相向的面侧(图1~5中的右侧)作为前侧,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0015]
[连接器的结构]第1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呈大致长方体状的端子保持部11和从端子保持部11的前端外周部向前方一体地突出的筒状的罩部12。通过第2壳体90进入到罩部12内,从而第2壳体90和第1壳体10嵌合。动板40在罩部12内以能在后述的初始位置与比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后述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
[0016]
端子保持部11具有第1腔13。第1腔13在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各第1腔13在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为在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部17开口的形态。在各第1腔13中从后方插入后述的阳端子零件70。阳端子零件70通过设置于第1腔13的矛状部13a嵌合卡止于矛状部接纳部(未图示),从而在第1腔13保持为防脱状态。在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部17中的各第1腔13的开口配置后述的各突片72的突出基端部。
[0017]
阳端子零件70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一体成形,在整体上成为
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阳端子零件70具有筒状的端子主体部71、从端子主体部71向前方突出的突片72、以及与端子主体部71的后方相连的筒部73。突片72具有构成突片72的前端部的锥形部74、和构成突片72中比锥形部74靠后方的区域的突片主体部75(参照图3、4。)。突片主体部75的后端与端子主体部71的前端相连。
[0018]
锥形部74形成为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在图1、图2中仅图示上下方向的形状)的尺寸从突片主体部75朝向前方减小的锥形(参照图3、4。)。将突片主体部75及锥形部74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截断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方形)。锥形部74的后端76的上下尺寸及左右尺寸是与突片主体部75的上下尺寸及左右尺寸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将锥形部74的后端76与前端78的中间部位定义为前后方向中央部77。在筒部73连接有电线w1的末端部。
[0019]
动板40收纳于罩部12内。动板4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将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平板状的板主体部41、和从板主体部41的外周部向前方一体地突出的筒状的周壁部42。
[0020]
在从前方观看板主体部41的主视时,板主体部41呈矩形(方形)(未图示。)。板主体部41以在从罩部12内的前方观看时将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部17覆盖的方式配置。板主体部41的前表面(板主体部41中与第1壳体10的端子保持部11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与第2壳体90的后表面部98对置的第1对置面45。板主体部41的后表面(板主体部41中与第1壳体10的端子保持部11对置的面)成为第3对置面46。
[0021]
如图3~5所示,在板主体部41形成有多个定位孔43。多个定位孔43为使与多个第1腔13对置的多个部位从第1对置面45贯穿到第3对置面46的形态。各定位孔43具有定位部43a及导入部43b。定位部43a构成定位孔43的前端侧区域。定位部43a的与前后方向(定位孔43的贯穿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从定位部43a的前端到后端为恒定(相同),呈矩形(方形)。定位部43a的截面中的上下尺寸和左右尺寸是与突片主体部75相同或者比其稍小的尺寸。各突片72以定位状态贯穿地插通于各定位孔43。
[0022]
导入部43b的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与定位部43a相同,为矩形(方形)。导入部43b的截面中的上下尺寸及左右尺寸(在图1、2中仅图示上下方向的形状)从导入部43b的前端(定位部43a的后端)到后端逐渐呈锥形扩大。
[0023]
板主体部41的第1对置面45中、在各定位孔43的孔缘部一体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凸部47的各凸部47的外表面p1形成为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在图1、图2中仅图示上下方向的形状)的尺寸从第1对置面45朝向前方减小的锥形。各凸部47的外表面p1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凸部47的外形形状呈四棱锥台状。形成于各凸部47的孔(凸部47的中心孔)的内表面与各定位孔43的定位部43a的内表面共面状连续。换句话讲,形成于各凸部47的孔是使各定位孔43向前方延长的孔。也就是说,凸部47的中心孔构成定位孔43的定位部43a的前端部分。
[0024]
动板40收纳于罩部12内,能在板主体部41位于从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部17向前方离开的位置的初始位置(参照图1)、与比初始位置接近前表面部17并使第3对置面46抵接于前表面部17的嵌合位置(参照图2)之间移动。
[0025]
在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时,各突片72的前端部(突出顶端部)插入定位于各定位孔43(参照图3、4。)。具体地,在动板40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各突片72的各锥形部74的后端76及前后方向中央部77配置于各定位孔43内。更具体地,锥形部74的后端76配置于导入部43b的前端部。前后方向中央部77配置于定位部43a。
[0026]
在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时,各突片72的前端78位于比凸部47靠前方(参照图3、4。)。各突片72的前端78位于比沿着凸部47的外表面p1向斜前方延长得到的假想保护面s1靠后方(参照图3、4。)。在本实施例中,将比凸部47的前端靠前方且比假想保护面s1靠后方的区域定义为保护突片72的顶端部使其不与第2壳体90干涉的保护空间r1。保护空间r1的外形呈四角锥状(未图示。)。
[0027]
第2壳体90为合成树脂制,呈大致长方体状。在第2壳体90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第2壳体90的前表面部97及后表面部98开口的多个第2腔93。在各第2腔93中将阴端子零件91保持为防止从各第2腔93脱离的状态。在阴端子零件91连接有电线w3的末端部。在第2壳体90的后表面部98形成有与上述的动板40对置的第2对置面99。
[0028]
在第2对置面99中、各第2腔93的开口的开口缘部形成有向前方凹陷的形态的凹部99a(参照图3~5。)。各凹部99a形成于在第2壳体90与第1壳体10嵌合的状态下与动板40的各凸部47对应的位置。各凹部99a形成为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在图3~5中仅图示上下方向的形状)的尺寸从第2对置面99朝向前方(朝里)减小的锥形。
[0029]
构成各凹部99a的各面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与凸部47的外表面p1及使外表面p1延长的假想保护面s1平行。各凹部99a呈四棱锥台状。在第2壳体90的后表面部98形成有从各凹部99a的前端(里端)到第2腔93的突片插入孔99b。各突片插入孔99b的在前后方向截断的截面形状与定位孔43相同,为矩形(方形)。各突片插入孔99b的截面中的上下尺寸及左右尺寸从突片插入孔99b的前端到后端为相同尺寸。
[0030]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各突片72配置成从前表面部17的各第1腔13的开口突出到罩部12内。如图1、3所示,当将动板40收纳于罩部12并使动板40在罩部12内保持于初始位置时,各突片72的突出顶端部插入定位于板主体部41的各定位孔43。
[0031]
在该状态下,突片72(锥形部72a)的前端78位于比定位孔43(凸部47)的前端靠前方,并位于比假想保护面s1靠后方(保护空间r1内)。锥形部72a的后端76位于比定位部43a靠后方(导入部43b内)。锥形部72a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7位于定位部43a内。
[0032]
在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当第2壳体90较浅地嵌合到罩部12内时,则第2壳体90的第2对置面99抵接于动板40的第1对置面45(参照图1、4。)。此时,变为在第2对置面99的各凹部99a收纳有第1对置面45的各凸部47整体的状态(参照图4。)。在各凹部99a的内表面与各凸部47的外表面p1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可防止如下:由于各凹部99a和各凸部47抵接的原因,第2对置面99和第1对置面45不能面接触。通过第1对置面45和第2对置面99面接触,能够将第2壳体90和动板4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以成为适当的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
[0033]
各凸部47的外表面p1与对置的各凹部99a的内表面构成平行。凸部47的前端位于比凹部99a的前端(突片插入孔99b的后端)靠后方。假想保护面s1与对置的各凹部99a的内表面构成平行,假想保护面s1与凹部99s的内表面及突片插入孔99b的内表面中的哪个面都不干涉。假想保护面s1(保护空间r1)的前端部收纳于突片插入孔99b内。
[0034]
在该状态下,当杆60转动时,在杆60与第2壳体90之间发挥凸轮作用,进行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90的嵌合动作,动板40与第2壳体90一起朝向嵌合位置后退移动。伴随于此,各突片72一边保持被各定位孔43定位的状态,一边插入到突片插入孔99b,并插入连接到各阴端子零件91(参照图5。)。由此,各阳端子零件70和各阴端子零件91电连接。
[0035]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10、阳端子零件70、第2壳体90以及动板40。第1壳体
10为罩部12从端子保持部11向前方突出的形态。阳端子零件70保持于端子保持部11,使突片72向罩部12内突出。第2壳体90通过进入到罩部12,从而与第1壳体10嵌合。动板40具有突片72能贯穿的定位孔43,在罩部12内能在将突片72的前端部定位的初始位置与比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0036]
动板40具有从与第2壳体90对置的第1对置面45中定位孔43的孔缘部向前方突出的凸部47。第2壳体90具有使与动板40对置的第2对置面99中与凸部47的对置部位凹陷的形态的凹部99a。在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时,突片72的前端78位于比使凸部47的外表面p1向斜前方延长的假想保护面s1靠后方。
[0037]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因为与设置凸部47相应地,定位孔43的前后长度变长,所以即使动板40向前方偏离配置,定位孔43也不可能从突片72脱落,定位功能的可靠性高。另外,锥形部74因为从定位孔43向前方突出,所以动板40在倾斜时有可能与第2壳体90干涉。但是,因为突片72的前端78位于比假想保护面s1靠后方,所以突片72不易发生与第2壳体90的干涉。
[0038]
本公开的连接器的突片72具有:锥形部74,构成突片72的前端部,为朝向前方逐渐变细的形状;和突片主体部75,构成突片72中比锥形部74靠后方的区域。本公开的连接器的锥形部74的后端76配置于定位孔43内。突片主体部75的外形尺寸比锥形部74大,与锥形部74相比刚性高。根据该结构,与在定位孔43内仅配置锥形部74的情况相比,定位功能的可靠性高。
[0039]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锥形部7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7配置于定位孔43内。在锥形部7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7位于比定位孔43的前端靠前方的情况下,突片72从凸部47的前端突出的突出尺寸变大,所以突片72与第2壳体90干涉的可能性变高。与此相对,当如本公开的连接器那样锥形部7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7配置于定位孔43内时,即使是突片主体部75向比凸部47靠前方突出的情况,其突出尺寸也被抑制得小,所以能够防止与第2壳体90的干涉。
[0040]
本公开的连接器在第1对置面45和第2对置面99抵接时,在凸部47与凹部99a之间形成间隙。
[0041]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对置面45和第2对置面99可靠地抵接,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90的嵌合动作。
[0042]
[实施方式2]参照图6说明将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关于实施方式2,在凸部147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面147a的方面等与实施方式1不同。关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0043]
在凸部147的前端部形成有与第1对置面45平行的前端面147a。在动板140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各突片72的前端78从凸部147及前端面147a向前方突出,但是位于比沿着凸部147的外表面p2向斜前方延长的假想保护面s2靠后方。各突片72的后端76位于定位部43a内。
[0044]
在第2壳体90的第2对置面99抵接于动板140的第1对置面45的状态下,突片72的前端78、凸部147以及前端面147a配置于凹部99a内。但是,突片72的前端位于保护空间r2内(比假想保护面s2靠后方)。保护空间r2进入到凹部99a和突片插入孔99b内,但是与凹部99a的内表面及突片插入孔99b的内表面不干涉。因此,即使动板140相对于第2壳体90倾斜,突
片72的前端78也不会与凹部99a的内表面及突片插入孔99b的内表面干涉。各凸部147的外表面p2与对置的各凹部99a的内表面构成平行。假想保护面s2与对置的各凹部99a的内表面构成平行。
[0045]
在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凸部147的前端形成有与第1对置面45平行的前端面147a。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凸部147的前端,凸部147的厚度过于变薄,因此能够防止凸部147的前端部由于突片72而变形。锥形部74的前端78向比凸部147及定位孔43的前端靠前方突出,但是锥形部74的后端76(即突片主体部75的前端)位于定位部43a内。因此,通过突片主体部75的前端部和定位部43a的嵌合,突片72可靠地被定位。
[0046]
[实施方式3]参照图7说明将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关于本实施方式3,凸部247的外表面p3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面、假想保护面s3不是使凸部247的外表面p3延长的假想保护面的方面等与实施方式1、2不同,在前端部形成有前端面247a的方面等与实施方式1不同。关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0047]
凸部247的外表面p3在前后方向延伸。凸部247的外表面p3的与前后方向垂直截断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未图示。)。凸部247的外形形状呈长方体状。在凸部247的前端部形成有与第1对置面45平行的前端面247a。在动板240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各突片72(锥形部74)的前端78位于比凸部247及前端面247a靠前方。
[0048]
各突片72的前端78位于比从凸部247的外表面p3的前端朝向前端面247a的中央的前方倾斜地延长的假想保护面s3靠后方。假想保护面s3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角度与第2壳体90的凹部99a的内表面为大致相同的角度。也就是说,假想保护面s3与对置的各凹部99a的内表面构成平行。
[0049]
在动板240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各突片72的各锥形部74的后端76配置于各定位孔43(定位部43a)内。因此,通过突片主体部75的前端部和定位部43a的嵌合,突片72被定位。在动板240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各突片72的各锥形部7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7位于比凸部247及前端面247a靠前方,配置于保护空间r3内。
[0050]
在第2壳体90的第2对置面99抵接于动板240的第1对置面45的状态下,凸部247整体和前端面247a配置于凹部99a内。另外,突片72的前端78收纳于保护空间r3内。保护空间r3收纳于凹部99a及突片插入孔99b内,但是与凹部99a的内表面及突片插入孔99b的内表面不干涉。因此,即使动板240相对于第2壳体90倾斜,突片72的前端也不可能与凹部99a的内表面干涉。
[0051]
[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1)在实施方式1中,凸部的外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但是外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45度,也可以小于45度。(2)在实施方式1中,凹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但是也可以大于45度。
(3)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1种阳端子零件及阴端子零件,但是作为阳端子零件及阴端子零件,也可以使用外形不同的2种以上阳端子零件及阴端子零件。(4)在实施方式1中,凸部设置于全部定位孔,但是也可以将凸部仅设置于一部分定位孔。(5)在实施方式2、3中,前端面与第1对置面平行地形成,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第1对置面具有规定角度地交叉。(6)在实施方式1中,凸部的外形形状呈四棱锥台状,在实施方式3中,凸部的外形形状呈长方体状,但是凸部的外形形状也可以呈圆锥台状、圆柱状、其他的多边形。(7)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具备杆的连接器。(8)在实施方式1中,使得锥形部的后端位于比定位部靠后方(导入部内),但是也可以使得锥形部的后端位于定位部内。(9)在实施方式2、3中,使得锥形部的后端位于定位部内(比导入部靠前方),但是也可以使得锥形部的后端位于导入部内(比定位部靠后方)。附图标记说明
[0052]
10:第1壳体11:端子保持部12:罩部13:第1腔13a:矛状部17:前表面部40、140、240:动板41:板主体部42:周壁部43:定位孔43a:平行部43b:导入部45:第1对置面46:第3对置面47、147、247:凸部60:杆70:阳端子零件71:端子主体部72:突片73:筒部74:锥形部75:突片主体部76:锥形部的后端77:锥形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78:突片(锥形部)的前端
90:第2壳体91:阴端子零件93:第2腔97:前表面部98:后表面部99:第2对置面99a:凹部99b:突片插入孔147a、247a:前端面p1、p2、p3:凸部的外表面r1、r2、r3:保护空间s1、s2、s3:假想保护面w1、w3:电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