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泥土自动清理功能的马铃薯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5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泥土自动清理功能的马铃薯收获机。


背景技术:

2.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6000多万吨。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2000年的2倍。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
3.在使用马铃薯收获机对马铃薯进行收集后,人们还需要对马铃薯表面的泥土进行清理,使得人们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泥土自动清理功能的马铃薯收获机,有效的解决了在马铃薯收集后,人们还需要对马铃薯表面泥土进行清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泥土自动清理功能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对称安装有驱动轮,底板的顶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储存箱,储存箱与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处理机构,两个安装板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处理机构。
6.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机构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一侧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杆,转杆与安装板转动连接,转杆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抛物板,转杆的下方设有挖铲,挖铲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挖铲的顶端安装有网板。
7.优选的,所述抛物板呈l型,抛物板位于网板的正上方。
8.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凸轮,凸轮的一侧设有顶块,顶块插接于调节箱内部,调节箱对称安装于安装板的顶端,顶块的一侧安装有横向弹簧,顶块的底端卡接有顶槽,顶槽开设于压块顶端,压块对称安装于安装板的顶端,且压块的底端贯穿至安装板的底端,压块的底端安装有压板,压板的底端等距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撞击头,转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顶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压块的上底壁安装有纵向弹簧,纵向弹簧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块的底端设置斜面。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机构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一侧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
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对称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转轴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侧面皮带,两个侧面皮带之间等距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方等距设有转板,转板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转板的一侧等距安装有摩擦块。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侧等距且等角度安装有凸块,连接杆的下方开设有落泥槽,落泥槽开设于安装板的顶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挖铲将土中的马铃薯和泥土推至网板上,而由于转杆的转动,带动撞击头不断在网板底端进行敲击,从而使得网板不断振动,从而使得位于网板上方的泥土及马铃薯表面的大部分泥土震落,从而对马铃薯进行表面除泥;
14.2)、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抛物板将网板上的马铃薯抛至连接杆上,而在连接杆带动马铃薯移动过程中,受到转板的阻挡,从而使得马铃薯在两个连接杆之间转动,继而通过摩擦块和凸块将马铃薯上的泥土去除,从而进一步对马铃薯表面进行除泥。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挖铲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块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块底端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处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板;2、驱动轮;3、安装板;4、储存箱;5、第一处理机构;501、第一电机;502、转杆;503、抛物板;504、挖铲;505、网板;506、凸轮;507、顶块;508、横向弹簧;509、调节箱;510、压块;511、纵向弹簧;512、顶槽;513、压板;514、转动杆;515、撞击头;516、固定架;6、第二处理机构;601、第二电机;602、转轴;603、侧面皮带;604、连接杆;605、凸块;606、转板;607、摩擦块;608、落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一,由图1-图9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对称安装有驱动轮2,底板1的顶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一侧设有储存箱4,储存箱4与底板1的顶
端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3之间安装有第一处理机构5,两个安装板3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处理机构6。
2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处理机构5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一侧的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杆502,转杆502与安装板3转动连接,转杆502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抛物板503,转杆502的下方设有挖铲504,挖铲504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挖铲504的顶端安装有网板505,抛物板503呈l型,抛物板503位于网板505的正上方;
30.转杆502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抛物板503,当网板505有马铃薯时,在抛物板503随着转杆502转动时,抛物板503底端将马铃薯勾起,并随着转杆502的转动,将马铃薯抛到连接杆604上方;
31.转杆502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凸轮506,凸轮506的一侧设有顶块507,顶块507插接于调节箱509内部,调节箱509对称安装于安装板3的顶端,顶块507的一侧安装有横向弹簧508,顶块507的底端卡接有顶槽512,顶槽512开设于压块510顶端,压块510对称安装于安装板3的顶端,且压块510的底端贯穿至安装板3的底端,压块510的底端安装有压板513,压板513的底端等距安装有转动杆514,转动杆514的一端安装有撞击头515,转动杆514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架516,固定架516的顶端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压块510的上底壁安装有纵向弹簧511,纵向弹簧511的底端与安装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块507的底端设置斜面;
32.开启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带动转杆502转动,而转杆502上安装有凸轮506,而凸轮506的一侧与顶块507贴合,同时顶块507在调节箱509内横向移动,同时顶块507的底端卡接有压块510,顶块507的底端设置斜面,从而使得凸轮506转动后,带动顶块507横向移动,当顶块507朝着调节箱509内部移动时,此时顶块507压动压块510向下移动,而压块510的底端安装有压板513,而压板513的下方安装有转动杆514,同时转动杆514与固定架516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压块510向下移动后,将转动杆514一端向下压动,从而使得撞击头515向上抬起,对网板505底端进行敲击,当凸轮506长端与顶块507失去接触后,此时顶块507在横向弹簧508和纵向弹簧511作用下回移,使得在凸轮506转动时,带动网板505不断对网板505进行敲击,从而使得网板505震动,当网板505震动时,将推至网板505上方的泥土,和马铃薯表面附着的大块泥土震落。
33.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二处理机构6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一侧的第二电机601,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602,转轴602对称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转轴602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侧面皮带603,两个侧面皮带603之间等距安装有连接杆604,连接杆604的上方等距设有转板606,转板606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转板606的一侧等距安装有摩擦块607,连接杆604的外侧等距且等角度安装有凸块605,连接杆604的下方开设有落泥槽608,落泥槽608开设于安装板3的顶端;
34.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带动转轴602转动,而转轴602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侧面皮带603,同时两侧的侧面皮带60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04,从而使得第二电机601带动连接杆604移动,从而使得马铃薯被相邻的连接杆604夹着,朝着另一侧移动,而在马铃薯移动过程中,受到转板606的阻挡,从而使得马铃薯在前进过程中,自身进行转动,其转板606与安装板3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马铃薯在将转板606压着转动后,打开,从而使得马铃薯继续移动,而马铃薯在转动过程中,马铃薯表面与连接杆604表面的凸块605以及和转板606一侧的摩擦块607接触,进行摩擦,而摩擦落下的泥土从落泥槽608处掉落,从而使得马铃薯进行第
二次清理,在马铃薯移动到侧面皮带603另一端时,马铃薯掉入储存箱4内储存。
35.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将底板1放置在种植有马铃薯的地里,将挖铲504插入土内,开启驱动轮2的驱动电机,使得驱动轮2带动整体朝前移动,在底板1向前移动过程中,挖铲504不断对前方土地进行铲土,而铲出的泥土和马铃薯受到阻力作用,从而堆积到网板505上方;
36.开启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带动转杆502转动,而转杆502上安装有凸轮506,而凸轮506的一侧与顶块507贴合,同时顶块507在调节箱509内横向移动,同时顶块507的底端卡接有压块510,顶块507的底端设置斜面,从而使得凸轮506转动后,带动顶块507横向移动,当顶块507朝着调节箱509内部移动时,此时顶块507压动压块510向下移动,而压块510的底端安装有压板513,而压板513的下方安装有转动杆514,同时转动杆514与固定架516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压块510向下移动后,将转动杆514一端向下压动,从而使得撞击头515向上抬起,对网板505底端进行敲击,当凸轮506长端与顶块507失去接触后,此时顶块507在横向弹簧508和纵向弹簧511作用下回移,使得在凸轮506转动时,带动网板505不断对网板505进行敲击,从而使得网板505震动,当网板505震动时,将推至网板505上方的泥土,和马铃薯表面附着的大块泥土震落;
37.而转杆502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抛物板503,当网板505有马铃薯时,在抛物板503随着转杆502转动时,抛物板503底端将马铃薯勾起,并随着转杆502的转动,将马铃薯抛到连接杆604上方;
38.开启第二电机601,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带动转轴602转动,而转轴602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侧面皮带603,同时两侧的侧面皮带60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04,从而使得第二电机601带动连接杆604移动,从而使得马铃薯被相邻的连接杆604夹着,朝着另一侧移动,而在马铃薯移动过程中,受到转板606的阻挡,从而使得马铃薯在前进过程中,自身进行转动,其转板606与安装板3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马铃薯在将转板606压着转动后,打开,从而使得马铃薯继续移动,而马铃薯在转动过程中,马铃薯表面与连接杆604表面的凸块605以及和转板606一侧的摩擦块607接触,进行摩擦,而摩擦落下的泥土从落泥槽608处掉落,从而使得马铃薯进行第二次清理,在马铃薯移动到侧面皮带603另一端时,马铃薯掉入储存箱4内储存。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