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模块及预制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5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模块及预制模块的连接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模块化建筑比传统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装配率,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工厂化、工业化,是混凝土转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开号为cn110984363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块及其施工方法,其中介绍了建筑模块的堆叠施工(连接)方式,主要是利用预埋的连接盒子对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或八个预制模块进行连接,连接盒子占据空间较大,预埋不当将会对预制模块的整体强度有影响。因此,对于壁厚较小的预制模块,不宜采用现有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高效、美观、可靠地实现模块化建筑的相邻模块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模块及其连接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预制模块,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其特征在于:
5.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角部具有凹槽或缺口,所述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或缺口中;和/或
6.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底角部具有凹槽或缺口,所述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或缺口中。
7.一种预制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方预制模块和对应的至少两个下方预制模块,所述上方预制模块放置于所述下方预制模块上方,所述上方预制模块和下方预制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底板位于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顶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8.每一个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角部具有凹槽或缺口,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或缺口中;
9.每一个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底角部具有凹槽或缺口,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或缺口中;
10.相邻下方预制模块的凹槽或缺口组成下方容纳空间,相邻上方预制模块的凹槽或缺口组成上方容纳空间;
11.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竖直钢筋和第二箍筋,所述竖直钢筋的下端位于所述下方容纳空间内,上端位于所述上方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箍筋位于所述下方容纳空间内;每一个所述下方预制模块及其对应的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内侧均穿设有所述竖直钢筋,所述第二箍筋包绕所述下方容纳空间内全部所述竖直钢筋;
12.所述下方容纳空间和所述上方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填充物。
13.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预制模块的侧板的顶角部和底角部设置凹槽或缺口以及第一箍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埋套筒的方式,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更低,对预制
构件本身的结构强度影响更小,可以适应壁厚较小的预制模块;有效解决了上下十字相交处八个预制模块或者一字相交四个预制模块的连接问题。同时,上下预制模块的连接变得十分简单、可靠,便于预制模块的快速堆叠组装,不影响预制模块建筑的外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箍筋内侧穿设有竖直钢筋是指竖直钢筋穿过第一箍筋和凹槽或缺口一起形成的内孔。
14.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灌浆料或混凝土浆或砂浆。填充物的作用在于固化下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的钢筋(包括第一箍筋、第二箍筋和竖直钢筋),排出其中的空气,防止钢筋生锈,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方预制模块还具有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将所述上方容纳空间和上方预制模块的内腔连通。优选地,灌浆通道包括入浆通道和出浆通道,所述出浆通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上方容纳空间的最高点。灌浆时,灌浆料从入浆通道进入到上方容纳空间内,灌浆料将整个上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填满后从出浆通道溢出,然后将入浆通道和出浆通道都进行封堵,完成灌浆。
16.进一步地,所述下方预制模块和上方预制模块之间、围绕所述上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设置有垫圈。垫圈有利于防止灌浆料从下方预制模块和上方预制模块之间的间隙流走,且有利于提高上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的密闭性。
17.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下方预制模块和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箍筋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箍筋在所述下方容纳空间内竖直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箍筋和所述第一箍筋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箍筋与所述竖直钢筋焊接或/和绑扎固定。
19.进一步地,所述下方预制模块和上方预制模块都具有隔墙,所述隔墙连接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隔墙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隔墙的顶角部具有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箍筋,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隔墙的底角部具有凹槽,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隔墙的顶角部具有凹槽和所述第一箍筋。
20.上述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1.1)、吊装下方预制模块,相邻下方预制模块的凹槽或缺口组成下方容纳空间;
22.2)、在下方容纳空间内放置第二箍筋,然后在每一个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内侧插入竖直钢筋,且第二箍筋包绕全部的所述竖直钢筋;
23.3)、将第二箍筋和竖直钢筋进行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24.4)、吊装上方预制模块,相邻上方预制模块的凹槽或缺口组成上方容纳空间,竖直钢筋的上端穿设在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内侧;
25.5)、上方预制模块具有灌浆通道,灌浆通道将所述上方容纳空间和上方预制模块的内腔连通;通过上方预制模块的灌浆通道向上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内提供填充物。
26.本实用新型将若干个预制模块堆垛快速形成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相邻预制模块通过竖直钢筋进行连接,竖直钢筋能够限制上下相邻预制模块之间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第二箍筋和第一箍筋共同夹持这竖直钢筋,即第二箍筋将相邻上下左右的预制模块都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任何一个预制模块收到水平方向上力,都会通过其第一箍筋传递给
竖直钢筋和第二箍筋,进而传递给相邻的预制模块,这样水平方向相邻预制模块在第二箍筋的限制下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箍筋、第二箍筋和竖直钢筋同时实现了预制模块的水平连接和竖向连接,而且完全隐藏于相邻预制模块之间的位置,对建筑外观无任何影响。本实用新型使得上下预制模块的连接变得十分简单、可靠,便于预制模块的快速堆叠组装,有利于提升了模块化建筑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模块的整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预制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预制模块的立面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32.图6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预制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预制模块的立面图;
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39.图中:预制模块1、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第二侧板1.4、凹槽2、缺口2.1、第一箍筋3、竖直钢筋4、第二箍筋5、下方容纳空间6、上方容纳空间7、填充物8、入浆通道9、出浆通道10、垫圈11、隔墙12。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1.实施例1
42.如图1-6所示,一种预制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上方预制模块1和对应的两个下方预制模块1,上方预制模块1放置于对应地下方预制模块1上方,上方预制模块1和下方预制模块1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上方预制模块1的底板1.1位于下方预制模块1的顶板1.3的上方;
43.每一个下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顶角部具有凹槽2,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3的一部分位于凹槽2中;凹槽2向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4的外侧敞开,也向竖直向上的方向敞开;如图6所示,凹槽2在水平截面上的形状大致为半圆形或者u型,凹槽2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高度大致等于顶板1.3的厚度;第一箍筋3可以环状的,也可以是半圆形的,第一箍筋3的一部分位于凹槽2中,其他部分固定在预制模块1内,凹槽2和第一箍筋3共同形成供竖直钢筋4(下文详细介绍)穿设的内孔(空间),第一箍筋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箍筋3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间隔;
44.同样的,每一个上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底角部也具有相应的凹槽2以及第一箍筋3;底角部的凹槽2向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4的外侧敞开,也
向竖直向下的方向敞开;
45.两个相邻下方预制模块1相互拼接在一起时,两个下方预制模块1的凹槽2组成下方容纳空间6,两个相邻上方预制模块1的凹槽2组成上方容纳空间7,下方容纳空间6和上方容纳空间7上下一一对应;
46.每一个下方预制模块1及其对应的上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箍筋3内侧穿设有同一根竖直钢筋4,竖直钢筋4的下端位于下方容纳空间6内,上端位于上方容纳空间7内,位于下方容纳空间6内的第二箍筋5包绕下方容纳空间6内全部的竖直钢筋4;这样每一根竖直钢筋4均被第一箍筋3和第二箍筋5包绕;下方容纳空间6和上方容纳空间7内填充有填充物8。
47.填充物8可以是灌浆料或混凝土浆或砂浆。
48.如图5所示,填充物8可以通过灌浆通道输入到下方容纳空间6和上方容纳空间7内。优选地,灌浆通道包括入浆通道9和出浆通道10,出浆通道10的最高点高于上方容纳空间7的最高点。入浆通道9和出浆通道10将预制模块1的内腔和上方容纳空间7连通,工作人员可以在预制模块内完成灌浆操作。灌浆时,灌浆料或其他便于流动的填充材料从入浆通道9进入到上方容纳空间7内,灌浆料将整个上方容纳空间7和下方容纳空间6填满后从出浆通道10溢出,表示填充完成,然后将入浆通道9和出浆通道10都进行封堵,完成灌浆。
49.优选地,下方预制模块1和上方预制模块1之间、围绕上方容纳空间6和下方容纳空间7设置有垫圈11。垫圈11有利于防止灌浆料从下方预制模块和上方预制模块之间的间隙流走,且有利于提高上方容纳空间和下方容纳空间的密闭性。同样的,也可以在相邻下方预制模块1之间间隙和相邻上方预制模块1之间的间隙中设置密封条,以防止灌浆料的流失。
50.优选地,第二箍筋5在下方容纳空间6内竖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箍筋5和第一箍筋3交错设置。优选地,第二箍筋5与竖直钢筋4焊接或/和绑扎固定,这样有利于保持竖直钢筋4的位置,便于吊装上方预制模块1时竖直钢筋4能够准确插入到上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箍筋3的内侧。
51.上述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52.1)、吊装下方预制模块1,相邻下方预制模块1的凹槽2组成下方容纳空间6;
53.2)、在下方容纳空间6内放置第二箍筋5,然后在每一个下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箍筋3内侧插入竖直钢筋4,且第二箍筋5包绕全部的竖直钢筋4;
54.3)、将第二箍筋5和竖直钢筋4进行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55.4)、吊装上方预制模块1,每一下方预制模块1的上方都有一个上方预制模块1,相邻两个上方预制模块1的凹槽2组成上方容纳空间7,竖直钢筋4的上端穿设在上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箍筋内侧;
56.5)、通过上方预制模块1的入浆通道9向上方容纳空间7和下方容纳空间6内提供填充物,然后封堵入浆通道9和出浆通道10,以此完成了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预制模块1的连接。
57.实施例2
58.如图7-8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方案基本上相同,差别仅在于,实施例1的结构在侧板的顶角部/底角部,而实施例2的连接结构在隔墙12的顶角部/底角部。
59.实施例3
60.如图9-12所示,实施例3的方案中是上下左右相邻的八个预制模块相互连接,实施
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每一个下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顶角部具有缺口2.1,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箍筋3的一部分位于缺口2.1中;缺口2.1向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4的外侧敞开,也向竖直向上的方向敞开;缺口2.1的在水平截面上的形状大致为四分之一圆,凹槽2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高度大致等于顶板1.3的厚度;相应地,上方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底角部也具有缺口2.1。实施例3中的缺口2.1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凹槽2敞开空间更大。
61.实施例3中的下方预制模块1为四个相互拼接,即相邻的四个下方预制模块的缺口2.1组成下方容纳空间6,相邻的四个上方预制模块的缺口2.1组成上方容纳空间7。
62.实施例3的其他结构和施工方法未做说明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
6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