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1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一种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日本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雌性和雄性尾蚴感染哺乳动物后,于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合抱交配,雌虫产卵沉积于机体组织中形成虫卵肉芽肿等而产生严重病理损害。在对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如虫卵肉芽肿大小、宿主抗体反应水平等)与其遗传学特征关系等研究中,需要对血吸虫虫体个体身份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有效识别;同时,为了定量研究具有某种遗传学特征的一对血吸虫虫体对寄生终宿主(哺乳动物等)所产生的病理损伤程度,需要事先明确感染宿主的血吸虫尾蚴的性别及其遗传学特征(基因型)。钉螺为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一条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后可以无性增殖为数千条尾蚴,这些尾蚴具有相同基因型和相同性别,即血吸虫“克隆”。为了获得这些具有血吸虫“克隆”的感染性钉螺,需要用单条毛蚴去攻击感染钉螺,以生产可逸出具相同遗传物质的血吸虫尾蚴的感染性钉螺;并且,钉螺在被毛蚴攻击感染后需实验室内饲养近2~3个月才能逸出尾蚴,期间钉螺死亡率较高,因此需要在实验室内生产和准备大量此类感染性钉螺才能满足后期实验需求。但是,目前尚无单毛蚴攻击感染钉螺的装置,严重影响和制约此类血吸虫分子遗传学研究工作。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其能够检测单个钉螺与单条毛蚴之间的感染结果,并能够提高检测及实验效率。
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包括:
6.透明板体,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单个目标物的感染皿;
7.盖体,与所述透明板体配合以将所述感染皿盖设,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感染皿位置相对应;以及
8.光源,设置在所述感染皿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感染皿在所述光源的发光区域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板体包括本体部及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染皿自所述透明板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12.所述感染皿的直径为0.6cm,深度为1.2cm。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染皿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以限制目标物的运动方向。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染皿内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靠近所述感染皿
的开口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透明板体和盖体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木棒体、及与所述透明板体或盖体连接的凸起中的一种。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套设在所述透明板体和所述盖体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板体的材料为聚酯纤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供单条毛蚴感染单个钉螺的感染皿,可以检测毛蚴对于单个钉螺的感染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光源,感染皿在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到毛蚴和钉螺,继而促使钉螺充分开厣活动和毛蚴游动,增加毛蚴接触钉螺腹足部几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的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的分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4.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包括透明板体1、及与该透明板体1配合的盖体4,其中,透明板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单个目标物的感染皿2,相应的,盖体4上设置至少一个孔洞5,孔洞5与感染皿2位置相对应。当盖体4盖设在透明板体1上时,感染皿2通过孔洞5与外界空气连通。孔洞5的直径为2mm,防止钉螺自孔洞5内逃出的同时,能够保证透气性。其中,目标物为钉螺,实验目的为:检测单条毛蚴对于钉螺的攻击感染率。
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透明板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感染皿2,每个感染皿2的大小相同,且若干个感染皿2均匀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透明板体1上的感染皿2的个数也可为其他,且感染皿2也可不均匀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26.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效率,本技术中的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还包括光源8。该光源8设置在感染皿2的一侧,至少一个感染皿2在光源8的发光区域内。呈上述,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感染皿2皆在光源8的发光区域内。即,光源8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每一个感染皿2内的钉螺和毛蚴。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促使钉螺充分开厣活动和毛蚴游动,增加毛蚴接触钉螺腹足部几率。
27.其中,为了使得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透明板体1包括本体部及与本体部连接的延伸部,光源8设置在延伸部内。并且,为了简化生产制造工艺,本体部与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板体1的材料为聚酯纤维,盖体4的材质可以与透明板体1一致,亦或者与透明板体1的材质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8.感染皿2自透明板体1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进一步简化生产制造工艺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在进行毛蚴对于钉螺的攻击感染的实验时,其厣部始终朝下设置。为了防止单个钉螺在感染皿2内活动翻身,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限制钉螺在感染皿2内的活动,以保证钉螺可开厣活动,进而保证厣部始终朝下。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染皿2的直径为0.6cm,深度为1.2cm。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钉螺的直径一般小于0.6cm,而长度小于1cm。钉螺在该感染皿2内,可以使得钉螺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是无法翻身,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感染皿2内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以限制目标物的运动方向。该限位件可以为凸块,该凸块能够限制住钉螺于感染皿2深度方向上的活动,防止其翻身。
31.感染皿2内设置有刻度线3,刻度线3靠近感染皿2的开口设置。该刻度线3用于指示脱氯水可以加入感染皿2内的最大容积,以保证有适量水体使得钉螺放入后可进行开厣活动,且能够保证毛蚴在放入感染皿2后能够自由活动,从而使得毛蚴能够充分接触钉螺腹足部而侵入其体内。
32.为了进一步保证实验时的透气性,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6,支撑件6设置在透明板体1和盖体4之间。该支撑件6在透明板体1与盖体4盖合后,能够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保证钉螺在逸蚴中进一步增加接触自然空气。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6为木棒体,木棒体设置有两个,分别卡放于透明板体1和盖体4的前后侧凹槽的接触处。
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6也可为与透明板体1或盖体4连接的凸起。凸起的个数也为两个,分别可以形成在透明板体1和盖体4的前后侧凹槽的接触处。
35.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钉螺装置还包括锁定件7,锁定件7套设在透明板体1和盖体4上。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7为伸缩皮筋,其用于在感染皿2加入脱氯水、吸入毛蚴和放置钉螺后,绑定盖体4和木棒于透明板体1上的感染皿2区域,防止钉螺在感染过程向上活动顶盖爬出
36.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供单个钉螺感染的感染皿2,可以检测单条毛蚴对于单个钉螺的感染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光源8,感染皿2在光源8的发光区域内,以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到毛蚴和钉螺,继而促使钉螺充分开厣活动和毛蚴游动,增加毛蚴接触钉螺腹足部几率。
37.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