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5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挤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


背景技术:

2.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其作用是将电机的电能转换成液压油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3.现有的油泵吸油结构基本是通过吸油管直接从油箱吸油,由于吸油管的压力较低,因此油泵的吸油完全依靠吸油管的自吸功能实现,但是自吸过程的压力差并不稳定,导致吸油效果差,甚至容易存在空吸的危险,从而降低油泵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可提高泵吸油管的压力,保证油泵吸油顺畅。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包括油箱、循环单元、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泵吸油管及油泵模块;所述油箱上设有第一出油口及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吸油管及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自吸油路,所述第二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吸油管、循环单元及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增压油路。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泵、冷却器及过滤器,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第二吸油管、循环泵、冷却器、过滤器及泵吸油管进入油泵模块。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油泵模块包括副油泵单元、锁紧泵单元及至少一个主油泵单元,所述主油泵单元、副油泵单元及锁紧泵单元同时通过所述自吸油路及增压油路与所述油箱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相互分离。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油箱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油箱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油区及第二油区,所述第一出油口设于第一油区内,所述第二出油口设于第二油区内。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油泵单元、副油泵单元及锁紧泵单元均不吸油时,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第二吸油管、循环泵、冷却器、过滤器、泵吸油管、第一吸油管及第一出油口,再回到油箱内,形成循环。
11.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同时设自吸油路及增压油路,采用双油路供油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泵吸油管的压力,保证油泵吸油顺畅;
13.相应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油路供油的方式,因此即使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大规格的挤压机上时,也不需要配置大规格的循环泵及过滤器,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更
符合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6.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油箱1、循环单元2、第一吸油管31、第二吸油管32、泵吸油管5及油泵模块4。所述油箱1上设有第一出油口11及第二出油口12,所述第一出油口11通过第一吸油管31及泵吸油管5与所述油泵模块4连接以形成自吸油路,所述第二出油口1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吸油管32、循环单元2及泵吸油管5与所述油泵模块4连接以形成增压油路。
17.现有技术中,油箱1与油泵模块4之间仅通过第一吸油管31及泵吸油管5连接,由于泵吸油管5的压力较低,因此油泵的自吸过程并不稳定,容易存在吸空的危险,从而降低油泵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增压油路,将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同时工作,从而使得油泵的吸油过程由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两部分共同实现,大大地提高了泵吸油管5的压力,保证油泵吸油顺畅。
18.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泵模块4包括副油泵单元42、锁紧泵单元43及三个主油泵单元41,所述主油泵单元41、副油泵单元42及锁紧泵单元43同时通过所述自吸油路及增压油路与所述油箱1连接;其中,所述主油泵单元4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灵活性强。
19.需要说明的是,挤压机规格越大,主油泵单元41的数量也越多,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油路吸油的方式,可满足多主油泵单元41共同工作的要求,从而保证大规格挤压机的正常工作。
20.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单元2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泵21、冷却器22及过滤器23,所述油箱1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12、第二吸油管32、循环泵21、冷却器22、过滤器23及泵吸油管5进入油泵模块4。油箱1中的液压油由循环泵21抽取后沿第二出油口12流入第二吸油管32,再经循环泵21进入冷却器22冷却,然后通过过滤器23进行过滤后,通过泵吸油管5进入油泵模块4,因此,通过循环单元2可对液压油进行有效冷却和过滤,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油路吸油的方式,吸油量充足稳定,保证油泵模块4的正常工作。
21.相应地,当所述主油泵单元41、副油泵单元42及锁紧泵单元43均不吸油时,所述油箱1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12、第二吸油管32、循环泵21、冷却器22、过滤器23、泵吸油管5、第一吸油管31及第一出油口11,再回到油箱1内,形成循环。
22.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出油口11与第二出油口12相互分离设置,避免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在吸油过程中相互影响,保证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的独立性。
23.优选地,所述油箱1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油箱1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油区及第二油区,所述第一出油口11设于第一油区内,所述第二出油口12设于第二油区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出油口11与第二出油口12之间设有分隔板,从而避免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在油箱内相互干扰,从而保证自吸油路与增压油路的正常运行。
24.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同时设自吸油路及增压油路,采用双油路供油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泵吸油管5的压力,保证油泵吸油顺畅;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油路供油的方式,因此,即使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大规格的挤压机上时,也不需要配置大规格的循环泵21、冷却器22及过滤器23,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更符合实际需求。
2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循环单元、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泵吸油管及油泵模块;所述油箱上设有第一出油口及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吸油管、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自吸油路,所述第二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吸油管、循环单元及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增压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泵、冷却器及过滤器,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第二吸油管、循环泵、冷却器、过滤器及泵吸油管进入油泵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模块包括副油泵单元、锁紧泵单元及至少一个主油泵单元,所述主油泵单元、副油泵单元及锁紧泵单元同时通过所述自吸油路及增压油路与所述油箱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相互分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油箱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油区及第二油区,所述第一出油口设于第一油区内,所述第二出油口设于第二油区内。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单元、副油泵单元及锁紧泵单元均不吸油时,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依次沿所述第二出油口、第二吸油管、循环泵、冷却器、过滤器、泵吸油管、第一吸油管及第一出油口,再回到油箱内,形成循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压机的油泵吸油系统,包括油箱、循环单元、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泵吸油管及油泵模块;所述油箱上设有第一出油口及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吸油管及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自吸油路,所述第二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吸油管、循环单元及泵吸油管与所述油泵模块连接以形成增压油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油路供油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泵吸油管的压力,保证油泵吸油顺畅。吸油顺畅。吸油顺畅。


技术研发人员:余锐平 周性聪 黄蓉 张素平 张德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