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44: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婴儿床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婴儿床由于床身的高度有一定高度,稍大的婴儿行动能力强,在大人没有监看的情况下,小孩容易爬出婴儿床掉落到地下,从而对小孩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婴幼儿在床里站着玩耍,或睡着时脸朝下容易发生呼吸不畅,因为床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挡板之间都有缝隙,婴幼儿在玩耍时会不小心将肢体(手、脚等)夹到缝隙中,另外,当婴儿爬出围栏时,外侧没有二次防护装置,会造成严重后果,若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其他危险,这点是市面上所有婴幼儿床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婴儿床,包括睡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觉机构,所述睡觉机构上侧的两侧设有正面防护机构,所述睡觉机构上侧靠近正面防护机构的两侧设有侧面防护机构,所述睡觉机构远离侧面防护机构的一侧且在侧面防护机构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两者之间设有放摔机构,所述支撑块远离睡觉机构的一侧设有移动机构.
6.优选的,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和侧面防护机构与婴儿接触的地方都设有柔软的橡胶层,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和侧面防护机构间将睡觉机构上侧到四周完全围住,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和侧面防护机构高度均超过婴儿的身高。
7.优选的,所述睡觉机构包括中间块,所述中间块位于弧形挡板下侧,所述中间块上设有平行至少两个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远离弧形挡板的一侧中间块内设有婴儿床活动槽且婴儿床活动槽大小为正面防护机构和弧形挡板内的大小,所述婴儿床活动槽内滑动连接婴儿床,所述婴儿床下侧固定连接回位弹簧,所述婴儿床靠近弧形挡板的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气管且连接气管大小与通气口一致,所述连接气管两者之间且在婴儿床内设有床内总气管,所述床内总气管远离回位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阵列多个婴儿床通气口且婴儿床通气口到婴儿床表面。
8.优选的,所述侧面防护机构包括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固定连接在侧面防护机构远离睡觉机构的一侧,所述弧形挡板朝向睡觉机构之间设有多个侧面保护柱且侧面保护柱之间的间距不会使婴儿从这里爬出,每个所述侧面保护柱的两侧且在弧形挡板和中间块上设有侧面滑动槽,每个所述侧面滑动槽内滑动连接侧面滑动块且侧面滑动块与侧面保护柱固定连接,所述侧面保护柱两者在侧面滑动块滑动到最大开度也不会使婴儿身体出去。
9.优选的,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包括,所述滑动连接在两者侧面防护机构之间,所述所述朝向中间块之间设有多个正面保护柱,每个所述正面保护柱靠近的一侧设有正面上侧滑
动槽,每个所述正面上侧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正面上侧滑动块且正面上侧滑动块与正面保护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正面保护柱朝向中间块的一侧设有下侧双层滑动槽,每个所述下侧双层滑动槽靠近正面保护柱的一层内滑动连接正面下侧滑动块且正面下侧滑动块与正面保护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下侧双层滑动槽远离正面保护柱的一层内且在正面下侧滑动块的下侧滑动连接正面液压杆,每个所述正面液压杆与上侧的正面下侧滑动块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正面液压杆远离正面下侧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正面液压管,每个所述正面液压管远离正面液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液压伸缩管,每个所述液压伸缩管远离正面液压管的一侧全部固定连接在左侧液压总管上,所述正面保护柱两者在下侧双层滑动槽和正面上侧滑动槽内滑动到最大开度也不会使婴儿身体出去。
10.优选的,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内左侧的液压伸缩管固定连接在左侧液压总管上,所述正面防护机构内右侧的液压伸缩管固定连接在右侧液压总管上,所述下降时会带动全部的正面液压杆向下移动且的下降距离为正面液压杆内液压杆滑动距离。
11.优选的,所述放摔机构包括抬起液压缸,每个所述抬起液压缸固定连接在睡觉机构远离正面防护机构的一侧中心,所述抬起液压缸靠近睡觉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左侧液压总管且右侧的抬起液压缸固定连接在右侧液压总管上,所述抬起液压缸内滑动连接抬起液压杆且抬起液压杆的朝向正面防护机构的一侧,所述抬起液压杆远离抬起液压缸的一侧设有带软垫的缓冲块,所述带软垫的缓冲块与睡觉机构间固定连接带固定的扭簧,所述带软垫的缓冲块升出来的位置位于正面防护机构远离婴儿床的一侧且带软垫的缓冲块朝向正面防护机构的一侧为橡胶缓冲层,所述带软垫的缓冲块内设有报警器婴儿落在上方时会通知父母,所述带软垫的缓冲块打开后的高度为婴儿离地面的安全高度。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位于支撑块的下侧,所述移动底座的两侧且在支撑块下侧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移动滑块且移动滑块与支撑块朝向移动底座的一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在移动槽内的两侧固定连接弹簧。
13.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婴儿床可以有效解决无人的时候婴儿从婴儿床掉落时对婴儿进行的保护,防止了婴儿直接从高处掉落,同时护栏处做滑动连接防止婴儿头卡在里侧出不来,在床处做了通气处理配合通气床垫防止婴儿脸朝下而造成的呼吸不畅。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17.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19.图5是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20.图6是图2中f-f方向剖视图;
21.图7是图4中c-c方向剖视图;
22.图8是图7中d-d方向剖视图;
23.图9是图7中j处结构放大图;
24.图10是图3中a-a方向剖视图。
25.图中,支撑块10、放摔机构11、移动机构12、睡觉机构13、正面防护机构14、弧形挡板15、侧面防护机构16、通气口17、婴儿床通气口18、侧面保护柱19、侧面滑动槽20、侧面滑动块21、正面上侧滑动槽22、正面上侧滑动块23、正面保护柱24、下侧双层滑动槽25、正面下侧滑动块26、正面液压杆27、正面液压管28、液压伸缩管29、左侧液压总管30、婴儿床活动槽31、回位弹簧32、婴儿床33、连接气管34、中间块35、床内总气管36、右侧液压总管37、带固定的扭簧38、带软垫的缓冲块39、抬起液压杆40、抬起液压缸41、弹簧42、移动槽43、移动底座44、移动滑块45。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婴儿床,包括睡觉机构13,睡觉机构13,睡觉机构13上侧的两侧设有正面防护机构14,睡觉机构13上侧靠近正面防护机构14的两侧设有侧面防护机构16,睡觉机构13远离侧面防护机构16的一侧且在侧面防护机构16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支撑块10,支撑块10两者之间设有放摔机构11,支撑块10远离睡觉机构13的一侧设有移动机构12.
29.进一步的,正面防护机构14和侧面防护机构16与婴儿接触的地方都设有柔软的橡胶层,正面防护机构14和侧面防护机构16间将睡觉机构13上侧到四周完全围住,正面防护机构14和侧面防护机构16高度均超过婴儿的身高。
30.进一步的,睡觉机构13包括中间块35,中间块35位于弧形挡板15下侧,中间块35上设有平行至少两个通气口17,通气口17远离弧形挡板15的一侧中间块35内设有婴儿床活动槽31且婴儿床活动槽31大小为正面防护机构14和弧形挡板15内的大小,婴儿床活动槽31内滑动连接婴儿床33,婴儿床33下侧固定连接回位弹簧32,婴儿床33靠近弧形挡板15的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气管34且连接气管34大小与通气口17一致,连接气管34两者之间且在婴儿床33内设有床内总气管36,床内总气管36远离回位弹簧32的一侧固定连接阵列多个婴儿床通气口18且婴儿床通气口18到婴儿床33表面。
31.进一步的,侧面防护机构16包括弧形挡板15,弧形挡板15固定连接在侧面防护机构16远离睡觉机构13的一侧,弧形挡板15朝向睡觉机构13之间设有多个侧面保护柱19且侧面保护柱19之间的间距不会使婴儿从这里爬出,每个侧面保护柱19的两侧且在弧形挡板15和中间块35上设有侧面滑动槽20,每个侧面滑动槽20内滑动连接侧面滑动块21且侧面滑动块21与侧面保护柱19固定连接,侧面保护柱19两者在侧面滑动块21滑动到最大开度也不会使婴儿身体出去。
32.进一步的,正面防护机构14包括46,46滑动连接在两者侧面防护机构16之间,46朝
向中间块35之间设有多个正面保护柱24,每个正面保护柱24靠近46的一侧设有正面上侧滑动槽22,每个正面上侧滑动槽22内滑动连接正面上侧滑动块23且正面上侧滑动块23与正面保护柱24固定连接,每个正面保护柱24朝向中间块35的一侧设有下侧双层滑动槽25,每个下侧双层滑动槽25靠近正面保护柱24的一层内滑动连接正面下侧滑动块26且正面下侧滑动块26与正面保护柱24固定连接,每个下侧双层滑动槽25远离正面保护柱24的一层内且在正面下侧滑动块26的下侧滑动连接正面液压杆27,每个正面液压杆27与上侧的正面下侧滑动块26固定连接,每个正面液压杆27远离正面下侧滑动块26的一侧固定连接正面液压管28,每个正面液压管28远离正面液压杆27的一侧固定连接液压伸缩管29,每个液压伸缩管29远离正面液压管28的一侧全部固定连接在左侧液压总管30上,正面保护柱24两者在下侧双层滑动槽25和正面上侧滑动槽22内滑动到最大开度也不会使婴儿身体出去。
33.进一步的,正面防护机构14内左侧的液压伸缩管29固定连接在左侧液压总管30上,正面防护机构14内右侧的液压伸缩管29固定连接在右侧液压总管37上,46下降时会带动全部的正面液压杆27向下移动且46的下降距离为正面液压杆27内液压杆滑动距离。
34.进一步的,放摔机构11包括抬起液压缸41,每个抬起液压缸41固定连接在睡觉机构13远离正面防护机构14的一侧中心,抬起液压缸41靠近睡觉机构13的一侧固定连接左侧液压总管30且右侧的抬起液压缸41固定连接在右侧液压总管37上,抬起液压缸41内滑动连接抬起液压杆40且抬起液压杆40的朝向正面防护机构14的一侧,抬起液压杆40远离抬起液压缸41的一侧设有带软垫的缓冲块39,带软垫的缓冲块39与睡觉机构13间固定连接带固定的扭簧38,带软垫的缓冲块39升出来的位置位于正面防护机构14远离婴儿床33的一侧且带软垫的缓冲块39朝向正面防护机构14的一侧为橡胶缓冲层,带软垫的缓冲块39内设有报警器婴儿落在上方时会通知父母,带软垫的缓冲块39打开后的高度为婴儿离地面的安全高度。
35.进一步的,移动机构12包括移动底座44,移动底座44位于支撑块10的下侧,移动底座44的两侧且在支撑块10下侧设有移动槽43,移动槽43内滑动连接移动滑块45且移动滑块45与支撑块10朝向移动底座44的一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移动滑块45在移动槽43内的两侧固定连接弹簧42。
36.工作原理:家长将通气床垫放在婴儿床33上,然后将婴儿放入婴儿床33上的床垫上,因为婴儿在婴儿床33会向下压,婴儿床33上的连接气管34和通气口17重合空气进入到婴儿床33内的床内总气管36中分散到各个婴儿床通气口18上,防止婴儿脸朝向床垫处导致空气流通不佳,家长推动睡觉机构13,睡觉机构13会因为支撑块10的移动滑块45在移动槽43内滑动来晃动,因为移动槽43内与弹簧42内的存在会使睡觉机构13来回晃动直到婴儿慢慢睡着,当婴儿睡醒了在婴儿床内活动时不小心将头卡在两者侧面保护柱19之间时也可以通过手动调整侧面滑动槽20在侧面滑动块21内的滑动来将头取出,卡在两者正面保护柱24间同理,手动调整正面上侧滑动块23在正面上侧滑动槽22内的滑动和正面下侧滑动块26在下侧双层滑动槽25内的滑动来将婴儿的头取出,当婴儿要爬出婴儿床时,会因为侧面防护机构16上侧是弧形挡板15,从而从正面防护机构14的一侧爬出,当婴儿爬的时候因为正面保护柱24比婴儿的身高高一点,婴儿的爬出的时候自身的重量会全部压到一侧的46上,此时正面保护柱24会因为正面液压杆27的原因下降,降低掉落高度,正面液压杆27内的液压会通过左侧液压总管30或者右侧液压总管37进入到对应的抬起液压缸41中,抬起液压缸41
推动抬起液压杆40向外滑动,接触到带软垫的缓冲块39推动带软垫的缓冲块39向外,带软垫的缓冲块39通过带固定的扭簧38到平行与地面并锁止,婴儿落到这上面同时发送信息和对婴儿无害的声音通知家长,家长抱回孩子后可以通过手动将带软垫的缓冲块39复原。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