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03: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污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本发明涉及油污清理装置技术领域,目前我国常常使用围油栏、吸油棉、吸油毡、消油剂、燃烧等方法来处理海洋表面泄漏的油污,使用后的弊端是可能引起二次污染,一般只适用在小面积油污泄漏时,石油在刚进入海洋时,难以挥发和溶解,再被大风刮到岸边,便可能会形成一米多厚的油膜,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线对海水的作用,影响了海水区域的海空物质交换,也会影响海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海洋生物多被窒息而死。与此同时,产生的油膜也影响了周边的海洋渔业,不仅生态渔业、海上旅游业、海上矿业、和海上交通业等,也都会遭到损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洋油污吸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船体,第一船体的行进方向前端设有导油组件,第一船体的前端部侧面开设有导油口,第一船体的前端部内壁上方设有探头,第一船体的前端部进流方向设有第一电机,第一船体的船体内中部上端设有挡板,第一船体的上方设有真空吸油泵,第一船体的船体内后端部设有第一透水隔油板和第二透水隔油板,第一船体的船体内后端部下方开设有单向排水口,导油组件两侧设有浮基,浮基包括两个相互呈30
°
夹角设置的基体,两个浮基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固定板开设有u形开口,两个浮基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倾斜于垂面20度设置,第一过滤网的顶端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弯板,第一弯板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弯板,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导油口与导油组件的u形开口相互连通。
5.本案通过设计导油组件的方式提高对海面浮物的截留和海面油污的导流效果,并且通过设计缓冲组件中的第二过滤网避免漂浮物逐级向后方连接固定板方向移动,缓冲组件能够保持相邻的第一过滤网之间的间距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第一过滤网之间出现较大形变,会导致降低海面漂浮物的截留效果,缓冲组件在反复的弯折形变过程中带动框条上的滑动键的滑动,从而使第二过滤网之间形成了交错摆动,有助于对水体形成推力,促使油污与水体之间的分离,第一船体的前端部内壁上方的探头可以时刻监控进入到船体的内部的海水表面是否含有油污,在没有油污需要处理时,则向控制器发出信号,使整个船体停止工作,达到节能的目的,第一船体内中部上端的挡板,可以减缓进入第一船体内的水流流速,并引导油水混合体向第一船体下方流动,油水混合体中的油水因密度不同,油水分层效
果得到提升,通过挡板后的油水混合体并被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等进行截留,既促进了油水分层,又对油水混合物中的杂物滤除,还能减缓油水混合体的流速,通过第一第二滤板的水体从第一船体下方的单向排水口排出,被分离出的油污大部分停留在第一滤板和挡板之间的空间上部,此时可通过第一船体上方的真空泵抽取,并通过输油管将油污存放在第二船体内部。
6.第一过滤网沿进水方向于浮基的侧面间隔300cm设置有若干个,可以根据被污染海面区域的范围大小来增加或者减少第一过滤网设置的个数,但第一过滤网之间的距离不宜过长或过短,距离过长的话会导致海面漂浮物无法截留,过短的话会使一些过滤网失去作用,无法截留海面漂浮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7.浮基底部固定连接有滤油网板,滤油网板的底部设有配重挂钩,配重件通过其上端部的挂环挂设于配重挂钩上,位于同一配重挂钩上的两个配重件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由两个呈30
°
夹角的基体组成的浮基,有利于增加油水混合物的进水量,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油水混合物沿两侧的基体流入船体,避免海水直接冲击船体内部或者浮基,造成装置的损坏,配重件和配重挂钩的设计能够保持滤油网片处于垂直状态,减小其在水面一下受到水体压力产生的形变,也因此提高了滤油网片对靠近水面的漂浮物的截留效果,并且同一配重挂钩上的两配重件之间设有的弹性绳产生的弹性势能,使得配重件之间能够不断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和水波纹,有助于驱赶靠近的水生物。
8.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倾斜穿过第一船体的上表面且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导油口和挡板之间且不与第一船体的底部相接触,第一电机的设计对进入到第一船体前端船舱内的油水混合液起到搅拌离心作用,有助于油水分离,第一电机输出端带动螺旋叶片的旋转运动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起到向下导流作用,避免其直接冲击挡板,造成油水混合液飞溅,还能促进第一船体前端舱内液体的均匀流动,避免其在进口端出现粘附舱壁或停滞流动的情况。
9.第二船体的上表面开口且连接有输油管,输油管与真空吸油泵的出油口连接,第二船体可以储存更多收集起来的油污,避免油污的重量增加到第一船体上,使其无法承载,造成沉船的后果,使用第二船体方便将收集到的油污及时的运输至岸上进行处理。
10.第二过滤网的侧面设有框条,第二过滤网的侧面通过框条上的滑动键相互连接,第二过滤网能够提高对海面漂浮物的截留效果,并且缓冲组件能够保持第一过滤网之间的间距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第一过滤网之间出现较大形变,缓冲组件在反复的弯折形变过程中带动框条上的滑动键的滑动,从而使第二过滤网之间形成了交错摆动,有助于对水体形成推力,促使油污与水体之间的分离。
11.第一透水隔油板和第二透水隔油板倾斜于水平方向30
°
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一透水隔油板增大了液体与板面的接触面积,第二透水隔油板能够有效地阻止未及时处理的油污排放到海面造成二次污染。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通过设计导油组件的方式提高对海面浮物的截留和海面油污的导流效果,并且通过设计缓冲组件中的第二过滤网避免漂浮物逐级向后方连接固定板方向移动,缓冲组件能够保持相邻的第一过滤网之间的间距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第一过滤网之间出现较大形变,会导致降低海面漂浮物的截留效果,缓冲组件在反复的弯折形变过程中带动框条上的滑动键的滑动,
从而使第二过滤网之间形成了交错摆动,有助于对水体形成推力,促使油污与水体之间的分离;浮基底部固定连接有滤油网板,滤油网板的底部设有配重挂钩,配重件通过其上端部的挂环挂设于配重挂钩上,位于同一配重挂钩上的两个配重件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由两个呈30
°
夹角的基体组成的浮基,有利于增加油水混合物的进水量,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油水混合物沿两侧的基体流入船体,避免海水直接冲击船体内部或者浮基,造成装置的损坏,配重件和配重挂钩的设计能够保持滤油网片处于垂直状态,减小其在水面一下受到水体压力产生的形变,也因此提高了滤油网片对靠近水面的漂浮物的截留效果,并且同一配重挂钩上的两配重件之间设有的弹性绳产生的弹性势能,使得配重件之间能够不断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和水波纹,有助于驱赶靠近的水生物。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所示第一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所示导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所示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4所示缓冲组件与图2所示第一过滤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3所示配重件与配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导油组件;11、浮基;12、固定板;13、第一过滤网;14、第一弯板;15、第二弯板;16、第二过滤网;161、框条;17、滤油网板;18、缓冲组件;19、配重挂钩;110、配重件;111、弹性绳;2、第一船体;21、第一电机;211、螺旋叶片;22、挡板;23、真空吸油泵;24、第一透水隔油板;25、第二透水隔油板;26、导油口;27、单向排水口;28、探头;3、第二船体;31、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智能化控制的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船体2,第一船体2的行进方向前端设有导油组件1,第一船体2的前端部侧面开设有导油口26,第一船体2的前端部内壁上方设有探头28,第一船体2的前端部进流方向设有第一电机21,第一船体2船体内中部上端设有挡板22,第一船体2的上方设有真空吸油泵23,第一船体2船体内后端部设有第一透水隔油板24和第二透水隔油板25,第一船体2船体内后端部下方开设有单向排水口27,导油组件1两侧设有浮基11,浮基11包括两个相互呈30
°
夹角设置的基体,两个浮基11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板12固定连接,固定板12开设有u形开口,两个浮基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3,第一过滤网13倾斜于垂面20度设置,第一过滤网13的顶端设有缓冲组件18,缓冲组件18包括第一弯板14,第一弯板14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13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板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弯板15,第一弯板14和第二弯板15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6,导油口26与导油组件1的u形开口相互连通,导油组件1
提高了对海面浮物的截留和海面油污的导流效果,并且通过缓冲组件18中的第二过滤网16避免漂浮物逐级向后方连接的固定板12方向移动,缓冲组件18能够保持相邻的第一过滤网13之间的间距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相邻的第一过滤网13之间出现较大形变,会导致降低海面漂浮物的截留效果,缓冲组件18在反复的弯折形变过程中带动框条161上的滑动键的滑动,从而使第二过滤网16之间形成了交错摆动,有助于对水体形成推力,促使油污与水体之间的分离,第一船体2的前端部内壁上方的探头28可以时刻监控进入到第一2船体的内部的海水表面是否含有油污,在没有油污需要处理时,则向控制器发出信号,使整个船体停止工作,达到节能的目的。
22.请参阅图1,第一过滤网13沿进水方向于浮基11的侧面间隔300cm设置有若干个,可以根据被污染海面区域的范围大小来增加或者减少第一过滤网13设置的个数,但第一过滤网13之间的距离不宜过长或过短,距离过长的话会导致海面漂浮物无法截留,过短的话会使一些过滤网失去作用,无法截留海面漂浮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23.浮基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油网板17,滤油网板17的底部设有配重挂钩19,配重件110通过其上端部的挂环挂设于配重挂钩19上,位于同一配重挂钩19上的两个配重件110之间通过弹性绳111连接,由两个呈30
°
夹角的基体组成的浮基11,有利于增加油水混合物的进水量,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油水混合物沿两侧的基体流入第一船体2,避免海水直接冲击第一船体2内部或者浮基11,造成装置的损坏,配重件110和配重挂钩19能够保持滤油网片17处于垂直状态,减小其在水面一下受到水体压力产生的形变,也因此提高了滤油网片17对靠近水面的漂浮物的截留效果,并且同一配重挂钩19上的两配重件110之间设有的弹性绳111产生的弹性势能,使得配重件110之间能够不断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和水波纹,有助于驱赶靠近的水生物。
24.请参阅图2,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倾斜穿过第一船体2的上表面且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11,螺旋叶片211位于导油口26和挡板22之间且不与第一船体2的底部相接触,第一电机21对进入到第一船体2前端船舱内的油水混合液起到搅拌离心作用,有助于油水分离,第一电机21输出端带动螺旋叶片211的旋转运动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起到向下导流作用,避免其直接冲击挡板22,造成油水混合液飞溅,还能促进第一船体2前端舱内液体的均匀流动,避免其在进口端出现粘附舱壁或停滞流动的情况。
25.第二船体3的上表面开口且连接有输油管31,输油管31与真空吸油泵23的出油口连接,第二船体3可以储存更多收集起来的油污,避免油污的重量增加到第一船体2上,使其无法承载,造成沉船的后果,使用第二船体3方便将收集到的油污及时的运输至岸上进行处理。
26.第二过滤网16的侧面设有框条161,第二过滤网16的侧面通过框条161上的滑动键相互连接,第二过滤网16能够提高对海面漂浮物的截留效果,并且缓冲组件18能够保持第一过滤网16之间的间距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第一过滤网16之间出现较大形变,缓冲组件18在反复的弯折形变过程中带动框条161上的滑动键的滑动,从而使第二过滤网16之间形成了交错摆动,有助于对水体形成推力,促使油污与水体之间的分离。
27.第一透水隔油板24和第二透水隔油板25倾斜于水平方向30
°
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一透水隔油板24增大了液体与板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油污被截留在挡板22与第一透水隔油板24形成的第一船体2的上方区域,有利于将油污通过真空吸油泵23吸入到第二船体3当
中,另外同样倾斜设置的第二透水隔油板25能够有效地阻止未及时处理的油污排放到海面造成二次污染。
28.工作原理: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3行驶至被污染的海面区域,使油水混合体沿导油组件1的浮基11侧壁流入,通过使用浮基11内的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6截留海面漂浮物后,较为纯净的油水混合体再经由第一船体2前端侧壁的导油口26进入到第一船体2内部前端,同时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带动螺旋叶片211对由导油口26流入的油水混合体进行搅拌离心,形成的旋流并且能够促使油水混合体向第一船体2的船舱下部流动,而且第一船体2中部上端竖直的挡板22也同步起到减缓进入第一船体2内的油水混合体流速的作用,从而达到引导油水混合体向第一船体2下方流动的目的,而后由于油水混合体中油和水的密度不同,油水分层效果得到先住提升,经过了挡板22后的油水混合体能够被第一透水隔油板24进行截留,第二透水隔油板25则能够有效地阻止未及时处理的油污排放到海面造成二次污染,既促进了油水分层,又对油水混合物中的杂物滤除,还能减缓油水混合体的流速,通过第一透水隔油板24和第二透水隔油板25的水体则从第一船体2下方的单向排水口27排出,被分离出的油污大部分停留在第一透水隔油板24和挡板22之间的空间上部,此时可通过第一船体2上方的真空吸油泵23抽取,并通过输油管31将油污存放在第二船体3的内部。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