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3:4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纸面石膏板粘边胶的施胶装置采用施胶管的形式,施胶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施胶嘴,胶通过施胶嘴流出继而粘附在待施胶样品表面上。通常,需要将施胶嘴的尺寸设计得尽量小,一方面可避免由于施胶区域宽度过大而引起的原材料的浪费,另外一方面也可避免由于施胶过量而导致板材边缘溢胶的现象,以避免影响板材边缘的美观性。
3.由于胶往往具有一定的粘度,粘附在施胶嘴内壁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硬化结块以致堵塞施胶嘴,以造成被施胶板材表面上粘胶不均匀,降低产品合格率。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施胶装置,包括施胶机构,所述施胶机构包括施胶辊、支架和施胶盒;所述施胶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施胶盒内存储胶液;设于所述施胶辊轮缘上的第一施胶面浸入所述施胶盒的胶液内;所述第一施胶面上设有储胶结构。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施胶辊设置为转动连接在支架的一端,且将设置于施胶辊轮缘上的第一施胶面浸入施胶盒的胶液内,利用设置于第一施胶面上的储胶结构带动胶液随施胶辊转动,继而将胶液涂覆在待施胶的样品表面上,既可以避免由于施胶嘴嘴口堵塞而造成的施胶质量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也可提升施胶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7.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胶系统主视剖面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胶系统侧视剖面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胶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12.图4为图1中标识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施胶辊和刮胶组件配合断面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1-施胶机构;
16.11-施胶辊,12-滑动组件,13-支架,14-施胶盒,111-第一施胶面,112-储胶结构,
113-第二施胶面,121-销轴,122-滑动轴承,141-溢流孔;
17.2-刮胶组件;
18.21-固定支架,22-刮胶板,221-第一刮胶面,222-第二刮胶面;
19.3-胶循环装置;
20.31-回胶收集盒,32-第一微型泵,33-第二微型泵;
21.4-调节机构;
22.41-调节丝杠,42-导轨,43-手轮;
23.5-样品传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施胶系统,包括样品传送机构5和下述任一所述的施胶装置。其中,样品传送机构5用于将待施胶样品按照预设的传送路径传输;待施胶样品可以是纸张等;可以将待施胶样品布置于样品传送机构5和施胶装置之间。其中,将待施胶样品设置于施胶辊11的侧方,且施胶辊11下缘浸入胶液开始上升后,先经过刮胶组件2所在的位置,再经过待施胶样品与施胶辊11的接触位置,即施胶辊11先从施胶盒14内蘸胶,再经过刮胶组件2刮胶后将胶液粘附到待施胶样品的表面上。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施胶装置,包括施胶机构1,施胶机构1包括施胶辊11、支架13和施胶盒14;施胶辊11转动连接在支架13上;施胶盒14内存储胶液;设于施胶辊11轮缘上的第一施胶面111浸入施胶盒14的胶液内;第一施胶面111上设有储胶结构112。
2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施胶机构1中的施胶辊11设置为通过滑动组件12连接在支架13的一端,可以将支架13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在施胶盒14上;施胶盒14下面可设置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固定施胶盒14以及固定在其上的支架13和施胶辊11;也可以将该支撑结构设置为与导轨配合可移动的结构,用于提高施胶装置的灵活性;通过利用施胶辊11上的储胶结构112蘸取施胶盒14内的胶液,然后再涂覆到待施胶样品的表面上,可以避免由于施胶嘴嘴口堵塞而造成的施胶质量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可提升施胶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2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使施胶区域连续,通常将施胶辊11设置为圆柱形或圆盘形,则施胶辊11上的第一施胶面1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施胶操作前,将施胶辊11设置为一部分区域与待施胶样品的表面相接触,且将设置于施胶辊11轮缘上的第一施胶面111浸入施胶盒14的胶液内;当待施胶样品与施胶辊11发生相对运动后,即存储在施胶辊11的储胶结构112上的胶液随着施胶辊11的转动而粘附到待施胶样品的表面上,即完成施胶操作。
2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施胶辊11可以不设置单独的驱动装置,在施胶样品传输的带动下,施胶辊11即可围绕支架13的一端转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加快施胶的速度,给施胶辊11设置单独的驱动装置,以提高施胶辊11与待施胶样品相对运动的速度。
3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对预设区域进行施胶,即获得非连续的施胶区域,可以将施胶辊11设置为截面不规则形状,即施胶辊11上的第一施胶面111与待施胶样品表面非持续性接触;施胶辊11可以是齿轮状、凸轮状或特定的曲线形状等。
3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12包括销轴121和滑动轴承122。施胶辊11通过销轴121连接在支架13的一端,施胶辊11和销轴121之间通过滑动轴承122连接,采用滑动轴承122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采用滚动轴承在潮湿环境下使用而发生传动失效的概率。
3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根据施胶辊11的外形尺寸、重量及施胶速度,可以将支架13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即支架13分布于施胶辊11的一侧,或者在施胶辊11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架13。
3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施胶盒14的侧壁上设置液位线,既可以用于控制施胶盒14内的存胶量,也可以用于控制施胶辊11侵入胶液的深度;如施胶辊11侵入胶液太深,当施胶辊11转动时,胶液容易被甩到滑动组件12上,一定时间后附着在滑动组件12上的胶液凝固后会造成施胶辊11转动不顺畅,而造成施胶区域不均匀、一致性较差等问题;如施胶辊11侵入胶液太浅,容易造成施胶不足,以致引起粘接不牢,局部粘接处开裂的问题。液位线可以设置一条,也可以上下平行设置多条,例如可以设置为上下平行的两条液位线:位于最高处的一条液位线,标记为施胶盒14内储胶量的上极限;位于最低处的一条液位线,标记为施胶盒14内储胶量的下极限。
3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施胶辊11上设有第二施胶面113,第二施胶面113位于第一施胶面111的一侧,或者第一施胶面11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施胶面113。
3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刮胶组件2,刮胶组件2上设有第一刮胶面221,第一刮胶面221与第一施胶面111接触或间隙配合。
3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胶结构112设置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圆弧形等;第一凹槽可分布于整个第一施胶面111上,也可间隔的分布于第一施胶面111上;
3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待施胶的样品的截面形状为凹槽状,则设置于施胶辊11上的储胶结构112的截面形状相应地设置为与待施胶样品截面相匹配的凸起状;由于凸起状储胶结构112上所粘附的胶液量相对有限,因此,粘接层的粘接力也会受到限制;用户可根据实际被施胶产品的粘接力的不同需求,设置相应的储胶结构112的截面形状。
3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刮胶组件2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面设置为第一刮胶面221,第二凹槽的两个侧面为第二刮胶面222;第二刮胶面222与位于施胶辊11上第一施胶面111的两个侧面接触或间隙配合。
39.其中,第二刮胶面222可以与位于第一施胶面111两侧的第二施胶面113配合;
40.其中,刮胶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和刮胶板22;固定支架21用于将刮胶组件2固定连接在预设位置;固定支架21可以是金属材质,或者是塑料材质,或者橡胶材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性选材;刮胶板22包括第一刮胶面221和第二刮胶面222,其中第二刮胶面222也可以是两个,即第一刮胶面221的两侧均设置第二刮胶面222;刮胶板22通常设置为柔性材质,如橡胶;第一刮胶面221和第二刮胶面2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分别成型后组装;第一刮胶面221和第二刮胶面222组合后的截面形状,与上述由第一施胶面111和第二施胶面113组
合后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刮胶面与施胶面形成具有一定间隙的类似于凹凸的配合形式。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第一施胶面111和第二施胶面113均粘附有胶液,但是实际需要的仅是第一施胶面111或第二施胶面113,则相应的将第二刮胶面222设置为与第二施胶面113接触,或者相应的将第一刮胶面221设置为与第一施胶面111接触。
41.其中,如图2所示,刮胶组件2可以安装在样品传送机构5上;如图3所示,刮胶组件2也可以安装在施胶盒14上或者安装在支架13上。
4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施胶装置还包括胶循环装置3,胶循环装置3包括注胶装置(图中未示出)、溢流孔141、回胶管(图中未示出)和回胶收集盒31;注胶装置的出口端与施胶盒14内腔连通;溢流孔141设置于施胶盒14上,与施胶盒14内预设的胶液面等高;回胶管的一端与溢流孔141连通,回胶管的另一端与回胶收集盒31连通。在另一示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回胶管,通过施胶盒14上的导流槽将胶液导流到回胶收集盒31中。
4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注胶装置包括储胶罐(图中未示出)和输入胶管(图中未示出);输入胶管的一端与储胶罐连通,输入胶管的另外一端与施胶盒14连通;胶循环装置3还包括微型泵,微型泵用于将回胶收集盒31内的胶液泵回储胶罐内。
44.其中,输入胶管可设置较大的管径以向施胶盒14内注入胶液,不会发生堵塞的问题。
45.其中,溢流孔141设置于施胶盒14的侧壁上,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可以设置于施胶盒14的一个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施胶盒14的多个侧壁上。施胶盒14内过多的胶液,通过溢流孔141流出,这样的设计使施胶盒14内部的胶液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可有效降低一段时间内胶液不流动而导致胶液凝固结块的概率。
46.其中,微型泵还可以设置第一微型泵32和第二微型泵33,或者其中的一个;第一微型泵32的一端与储胶罐连通,另外一端与施胶盒14连通;第二微型泵33的一端与回胶收集盒31连通,另外一端与储胶罐连通。
4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丝杠41、导轨42和手轮43;调节丝杠41的一端连接手轮43,调节丝杠41的另外一端连接施胶盒14和施胶辊11;手轮43控制施胶盒14及施胶辊11在导轨42上移动。
48.其中,通过调节手轮43,使得施胶辊11和施胶盒14移动,可以调节施胶辊11和样品传送机构5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提高施胶系统的使用灵活度。
49.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5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51.虽然本文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文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文。任何本文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所揭露的精神和
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文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