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悬架元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2:4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车辆的悬架元件
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架元件。
2.这种可以由支柱构成的悬架元件例如广义上讲包括悬架螺旋弹簧、设置有止挡的支承部件、以及对中部件。弹簧设置在悬架元件中,其方式为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的止挡上,并且其方式为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支撑对中部件。
3.换句话说,一种用于组装此悬架元件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阶段:
[0004]-将弹簧定位在支承部件上使得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止挡上的阶段,
[0005]-涉及矫正弹簧同时保持弹簧与支承部件接触以便将对中部件安装在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上的阶段,
[0006]-对组件进行压缩的阶段。
[0007]
广义上讲,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基于所述弹簧的枢转,使弹簧能够从相对于其操作轴线的倾斜位置移动到所述操作轴线上的对准位置。
[0008]
在此组装方法中,螺旋弹簧必须保持其角位置。然而,在设计问题方面,通常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期间,所述弹簧绕其旋转轴稍微枢转,使得在压缩阶段期间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不再支承抵靠在止挡上,而是支承在所述止挡的顶部上。然后弹簧相对于支承部件错误地定位,因为止挡不再有效地为所述弹簧执行其角度阻挡作用。这导致这种组装不符合要求,因为这可能导致所述弹簧偏移至支承部件之外,或者甚至导致所述弹簧断开。
[0009]
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被设计成允许弹簧在压缩阶段期间良好地定位在支承部件中,尽管在涉及矫正弹簧的前一阶段中所述弹簧围绕其旋转轴稍微进行枢转运动。
[0010]
为了正确评估本发明的范围,假设悬架元件包括弹簧、支承部件和对中部件。
[0011]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车辆的悬架元件,该悬架元件包括螺旋弹簧、以及设置有主止挡的支承部件,弹簧安装在支承部件上,其方式使得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
[0012]
根据本发明,支承部件包括放置在主止挡前方的次止挡,在用于组装所述悬架元件的方法期间,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次止挡上,在涉及矫正所述弹簧的阶段期间,在所述弹簧已经围绕其旋转轴线枢转之后,在对弹簧进行压缩的阶段期间所述次止挡能够在由弹簧施加在所述次止挡上的压力的作用下移开,使得弹簧的第二端与对中元件相互作用,以便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
[0013]
换句话说,在用于组装悬架元件的方法中,次止挡至少暂时地替换主止挡。实际上,在用于组装所述悬架元件的方法期间,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次止挡上。在此方法期间,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中,如果弹簧不转动,则在压缩阶段期间其第一端将再次支承抵靠在次止挡上。这是一般的日常构型。相比之下,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的此阶段期间弹簧意外枢转,则弹簧将支承在次止挡上,次止挡然后将移开以允许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因此,无论设想哪种情况,弹簧将始终被良好地定位,因为其第一端将始终支承抵靠在主止挡或次止挡上。因此,此第一端将永远不会恢复其运动自由,如当前用于组装这种悬架元件的方法的情况。术语“移开”意味着次止挡不保持其初始位置,或者变形或者断开。弹簧的枢转运动有利地围绕其旋转轴线进行。次止挡优选地由弹性体制成。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次止挡是在与主止挡的面平行的平面上的柔性薄条,弹簧的第一端能够支承抵靠在该柔性薄条上。这样,次止挡以与主止挡相同的方式定向,但是相对于主止挡稍微偏移。对于这种构型,次止挡在由弹簧的第一端施加在其上的压力的作用下将弯曲,使得所述次止挡不能阻止所述第一端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条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此厚度优选地等于2mm。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主止挡和次止挡通过自由空间分开。这是因为主止挡一定不阻止次止挡移开,此空间的存在允许次止挡变形或断开,而不受主止挡阻碍。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将主止挡与次止挡分开的空间的长度在3mm与10mm之间。此长度优选地等于5mm。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空间的底部处于的高度低于支承部件的相对于主止挡位于次止挡后方的部分的高度,由次止挡的面界定的凹部形成在所述部分中、在次止挡的足部处,使得所述凹部的底部处于的高度与所述空间的底部的高度相同。在次止挡的相对于主止挡的另一侧上存在凹部使得当弹簧的第一端在所述次止挡上施加压力时,有利于次止挡变形。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凹部的相对于支承部件的位于次止挡后方的部分的高度的深度在1mm与3mm之间。凹部的深度优选地等于2mm。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条能够在空间中弯曲,使得在弹簧的第一端支承在次止挡上时,条与所述空间的底部平行。这样,由于次止挡是薄的,一旦其在凹部的底部上与所述凹部的底部平行,不会妨碍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特征,支承部件放置在保持件中。此保持件例如可以是减震器保持件。
[002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一种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方法。
[0023]
根据本发明,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0024]-将弹簧定位在支承部件上使得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次止挡上的阶段,
[0025]-涉及矫正弹簧同时保持弹簧与支承部件接触以便使对中元件与所述弹簧的第二端相互作用的阶段,
[0026]-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期间弹簧已经枢转,则进行通过弹簧使次止挡变平以允许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的阶段,
[0027]-对组件进行压缩的阶段。
[0028]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不论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期间弹簧是否已经枢转,都允许弹簧的第一端始终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的止挡上。如果弹簧不枢转,则在用于组装悬架元件的方法中不涉及主止挡,因为在压缩阶段期间弹簧的第一端将支承抵靠在次止挡上。另一方面,如果弹簧意外枢转,则弹簧的第一端将在支承抵靠在主止挡上之前使次止挡变平。有利地,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期间,弹簧的枢转围绕其旋转轴线进行。
[0029]
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具有允许弹簧始终相对于支承部件良好定位的优点;由于所述支承部件布局恰当,从而不需要对其深度进行任何结构改变。此外,相对于现有悬架元件,这种悬架元件具有总体尺寸恒定的优点,同时通过次止挡的存在提供了附加功能。
[0030]
参照以下附图在下文中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0031]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弹簧的一端支承抵靠在支
承部件的止挡上的阶段,
[0032]
[图2]是图1中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用于组装对中部件的弹簧提升阶段,
[0033]
[图3]是图1中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当所述弹簧未枢转时弹簧的压缩阶段,
[0034]
[图4]是图1中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当所述弹簧已枢转时弹簧的压缩阶段,
[0035]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当弹簧的一端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的次止挡上时的阶段,
[0036]
[图6]是图5中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用于组装对中部件的弹簧提升阶段,
[0037]
[图7]是图5中的悬架元件的视图,其展示了当所述弹簧未枢转时弹簧的压缩阶段,
[0038]
[图8]是图5中的悬架元件的侧视图,其展示了当所述弹簧已枢转时弹簧的压缩阶段,
[0039]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支承部件的一端的侧视图,所述端包括主止挡和次止挡,
[0040]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支承部件和减震器保持件的立体图,
[0041]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元件的立体图,其展示了将螺母固定在减震器杆上的压缩阶段。
[0042]
详细的描述集中在由支柱表示的特定悬架元件上。
[0043]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根据现有技术的支柱1广义上讲包括减震器保持件2、支承部件3、螺旋弹簧4和对中部件5。
[0044]
参照图10,减震器保持件是具有环形凹槽6的薄的圆形部件。支承部件3是开口环形部件,该开口环形部件具有两个端部7、8并且覆盖的角扇区大于180
°
。此支承部件3插入到减震器保持件2的环形凹槽6中。
[0045]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根据现有技术的支柱1的支承部件3包括主止挡9,弹簧4的第一端10旨在支承抵靠在该主止挡上。
[0046]
用于组装根据现有技术的支柱1的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0047]-将支承部件3组装到减震器保持件2中的阶段,
[0048]-将弹簧4定位在支承部件3上使得弹簧的第一端10支承抵靠在主止挡9上的阶段,如图1所展示,
[0049]-涉及矫正弹簧4同时保持弹簧与支承部件3接触以便将对中部件5安装在所述弹簧4的第二端11上的阶段,如图2所展示,
[0050]-对弹簧4进行压缩以便将减震器杆13的螺母12固定的阶段,如图3和图4所展示。
[0051]
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4的阶段期间,所述弹簧没有意外地围绕其旋转轴线枢转,则在压缩阶段期间,其第一端10将恢复到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3的主止挡9上,如图3所展示。
[0052]
另一方面,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的阶段期间,所述弹簧不幸已经绕其旋转轴线枢转,则在压缩阶段期间,其第一端10将不再恢复到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3的主止挡9上,而是
将支承在所述止挡9的顶部上,如图4所展示。这使得弹簧4的第一端10不再楔入抵靠支承部件3的主止挡9。现在,弹簧4的这种大致定位可能导致所述弹簧4相对于减震器保持件2和支承部件3移位、和/或所述弹簧4的噪音和/或断开。
[0053]
参照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不良组装,根据本发明的支柱100包括设置有次止挡120的支承部件103,该次止挡作为主止挡109的附加件。
[0054]
参照图9,次止挡120由柔性条构成,该柔性条放置在主止挡109前方,与所述主止挡109的距离在3mm至10mm之间,优选地等于5mm。该条120是薄的,并且在与主止挡109的平面121平行的平面上,弹簧104的第一端110旨在支承抵靠在该平面上。有利地,条120的厚度在1mm与3mm之间,优选地等于2mm。将主止挡109与次止挡120分开的空间123的底部122处于的高度低于支承部件103的底部124的高度,该支承部件相对于主止挡109放置在柔性条120的另一侧上。在支承部件103的底部124中,在柔性条120的足部处形成有凹部125,其方式使得凹部125由所述柔性条带12的面126界定,并且所述凹部125的底部127处于的高度与将两个止挡109、120分开的空间123的底部122的高度相同。此凹部125被设置成当弹簧104支承在所述柔性条120上时允许柔性条120弯曲。
[0055]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组装支柱100的方法的主要阶段如下:
[0056]-将支承部件103组装到减震器保持件102中的阶段,
[0057]-将弹簧104定位在支承部件103上使得弹簧的第一端110支承抵靠在次止挡120上的阶段,如图5所展示,
[0058]-涉及矫正弹簧104同时保持弹簧与支承部件103接触以便将对中部件105安装在所述弹簧104的第二端111上的阶段,如图6所展示,
[0059]-对弹簧104进行压缩以便固定减震器杆13的螺母12的阶段,如图7和图8所展示。
[0060]
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104的阶段期间,所述弹簧没有意外地围绕其旋转轴线枢转,则在压缩阶段期间,其第一端110将恢复到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103的次止挡120上,如图7所展示。对于这种构型,次止挡120完全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柱1的主止挡109。
[0061]
另一方面,如果在涉及矫正弹簧104的阶段期间,所述弹簧不幸已经绕其旋转轴线枢转,则在压缩阶段期间,其第一端110将不再恢复到支承抵靠在支承部件103的次止挡120上,而是将支承在所述次止挡120的顶部上,如图8所展示。由柔性条构成的次止挡120然后将在弹簧104的第一端110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弯曲。通过以这种方式弯曲,次止挡120移开,因此使得弹簧104的第一端110能够支承抵靠在主止挡109上,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支柱1的情况中。
[0062]
同时柔性条具有的尺寸使得能够充当弹簧104的第一端110的止挡,并且当所述第一端110到达此条120上方时,通过在所述条120上施加压力而使其弯曲。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