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5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循环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外界洁净的空气被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大面积污染后,需要对该地区的人员紧急建立一套隔离防护体系,为该地区的人员提供一安全可靠的洁净生存空间。
3.其中,发生污染的事故通常具有地点随机性、时间随机性的特点,因此,使得隔离防护系统应当具备有快速组装以及高机动性的特性,从而能够将隔离防护系统由设备存储场所快速的运送至污染事故场地,并对隔离防护系统进行快速的组装。
4.隔离防护系统若是采用整体式结构,虽然密封性能较好,但是由于体积较大,机动性较差。为了隔离防护系统的高机动性能,其通常由多个零部件组装构成,将多个零部件打包运送至事故地点后,完成隔离防护系统的组装工作。其中,多个零部件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如何实现各个风管的低成本、高效、快速、稳定密封,防止外部的污染气体进入隔离防护系统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循环净化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内循环净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包括:
8.正压舱室;
9.净化舱;
10.第一循环风管,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正压舱室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出风口;
11.第二循环风管,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一端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正压舱室出风口;
12.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净化舱,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净化舱内;
13.正压防护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外周;其中
14.所述净化舱内设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入口向所述净化舱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
15.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6.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还包括:
17.正压维持设备,与所述正压防护风管连通。
18.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净化舱内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正
压防护风管连通。
19.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出口为环绕于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外周的环形风口;
20.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环形风口的内环连接,所述正压防护风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环形风口的外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正压舱室的连通,所述正压防护风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之间的风口封堵。
21.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净化单元的风阻压力大于所述正压舱室内的正压力。
22.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内形成负压风道。
23.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循环风管内形成正压风道。
24.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还包括:
25.功能设备,设置于所述正压舱内。
26.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还包括:
27.正压维持设备,与所述正压舱室或所述净化舱连通。
28.可选的,前述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中所述正压舱室的工作压力在1.013
×
105 20pa至1.013
×
105 100pa。
2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循环风机设置于净化舱一侧,若是净化单元的风阻过高,启动循环风机后,由于净化单元阻力大于正压舱室的正压,导致循环风机的入风口产生负压的情况下,与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连接的第二循环风管会处于负压,相对于上述技术,由于正压防护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外周,若是,正压防护风管管壁发生损坏,正压防护风管内气体会向外部发生泄漏,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防护风管内。第二循环风管管壁发生损坏,正压防护风管内气体会泄漏进入第二循环风管内,从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净化舱内。
31.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3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3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具体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净化舱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内循环净化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第一循环风管30、第二循环风管40以及循环风机50。第一循环风管30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正压舱室10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20出风口;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一端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净化舱20入风口;循环风机50设置于所述净化舱20内,所述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二端口。
42.其中,净化舱20内设置有净化单元60,所述净化单元60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20入口向所述净化舱20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
43.需要说明的是,正压舱室10内的工作压力为正压,正压的压力应当理解为相对于正压舱室10外部的大气环境而言,即,正压舱室10内的工作压力大于正压舱室10外部的大气环境的压力。
44.在某些特定的需求下,正压舱室10内的工作压力需要保持在微正压状态,其压力可以在1.013
×
105 20pa至1.013
×
105 100pa之间。正压舱室10的压力维持方式,可以与正压舱室10或所述净化舱20连通的正压维持设备实现。正压维持设备可以为净化通风装置,净化通风装置能够将外界的污染气体净化后,将洁净的空气通入正压舱室10,使正压舱室10的压力维持于1.013
×
105 20pa至1.013
×
105 100pa之间。一方面,对应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微正压状态是出于节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发生灾害被污染空气的地区,通常为断电地区,需要通过燃油发电,或是自备电池供电),微正压状态相较于高压状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电能。另一方面,微正压状态可以满足特殊设备的压力要求。再一方面,对于适用于人员使用的空间,可以满足人员的舒适压力要求。
45.净化单元60可以采用活性炭等滤材,循环风机50在启动后,净化单元60的滤材会产生风阻。发明人发现:对于微正压状态的正压舱室10,若是滤材的风阻过高,滤材阻力大于正压舱室10的微正压时,在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会出现负压,而与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连接的第二循环风管40同样会处于负压。若是,第二循环风管40管壁发生损坏,或是,第二
循环风管40和正压舱室10的连接处、第二循环风管40和净化舱20的连接处密封不严,均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内,一方面会增加滤材过滤负荷,降低净化单元60的使用寿命。一方面,若是滤材的过滤功能无法过滤外部的污染气体,则会导致无法过滤的污染气体进入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内循环,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46.基于上述方案,图2至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至图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第一循环风管30、第二循环风管40、循环风机50以及正压防护风管60。
47.第一循环风管30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正压舱室10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20出风口;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一端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正压舱室10出风口;循环风机50设置于所述净化舱20,所述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二端口,所述循环风机50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净化舱20内;正压防护风管60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外周。其中所述净化舱20内设置有净化单元70,所述净化单元70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入口向所述净化舱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
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循环风机50设置于净化舱20一侧,若是净化单元70的风阻过高,启动循环风机50后,由于净化单元70阻力大于正压舱室10的正压,导致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产生负压的情况下,与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连接的第二循环风管40会处于负压,相对于上述技术,由于正压防护风管60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外周,若是,正压防护风管60管壁发生损坏,正压防护风管60内气体会向外部发生泄漏,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防护风管60内。第二循环风管40管壁发生损坏,正压防护风管60内气体会泄漏进入第二循环风管40内,从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内。
49.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正压舱室10可以为隔离帐篷、方舱、病房、厂房等,也可以为设备舱,对设置于正压舱室10内的功能设备实现安全防护,防止外部的污染气体进入正压舱室10内,对正压舱室10内部的功能设备污染或是人员造成健康危害。例如,对于有制冷需求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功能设备可包括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压缩机、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可设置于正压舱室10内,制冷设备的冷凝器可设置于正压舱室10外。例如,对于有制热需求的正压防护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系统,功能设备可包括制热设备,制热设备可设置于正压舱室10内。当外界空气被发生污染,正压舱室10内部的功能设备不会受到外界污染气体污染,从而可以免清洗。当然,容易理解的,结合图5所示,功能设备90也可以设置于净化舱20内,例如设置于净化单元70和净化舱20出口之间。
50.对应于正压舱室10的正压维持方案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压维持设备81与所述正压舱室10连通。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压维持设备81与所述净化舱20连通。
51.对于体积较大的正压舱室10,出于易于搬运的特点,正压舱室10可以由柔性材料制备,如充气的隔离帐篷。对于体积较小的正压舱室10,可以采用金属舱室。
52.循环风机50可以固定于所述净化舱20的内部。当然,循环风机50也可以固定于净化舱20的外部,循环风机50的进风口和净化舱20外壁的管口连通。
53.正压维持设备可以为净化通风装置,净化通风装置净化的污染气体的种类可以与净化舱20净化的污染气体的种类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净化舱20净化可以实现对空气的
颗粒物过滤,而净化舱20可以不具备对颗粒物的过滤,能够对人员健康有害的气体过滤。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正压舱室10具有独立的设备舱,正压舱室10可包括设备正压舱以及主体正压舱,设备正压舱以及主体正压舱连通,体积较小设备正压舱可以为金属箱体,而体积较大的主体正压舱为柔性舱体。
55.其中,循环风机50设置于正压舱内启动后,在第二循环风管40内形成负压风道的情况下,第一循环风管30内形成正压风道,若是,第一循环风管30管壁发生损坏,或是,第一循环风管30和正压舱室10的连接处、第一循环风管30和净化舱20的连接处密封不严,第一循环风管30内气体会向外部发生泄漏,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内。
56.其中,结合图6所示,为了维持正压防护风管60内的正压,正压防护风管60与正压维持设备连通。正压维持设备可以为净化通风装置82,净化通风装置82的出风口与正压防护风管60连通。
57.实施中,正压防护风管60分别和正压舱室10的管口、净化舱20的管口连接,若是,正压防护风管60和正压舱室10的连接处、正压防护风管60和净化舱20的连接处密封不严,正压防护风管60内气体会向外部发生泄漏,而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10、净化舱20内。
58.其中,若是采用额外的正压维持设备对正压防护管供气压,耗费成本高、组装时间长。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结合图7所示,所述循环风机50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口51以及第二出口52,所述第一出口51与所述净化舱20内连通,所述第二出口52与所述正压防护风管60连通。循环风机50启动后,被循环风机50由正压舱室10抽取的气流一部分被吹向第一出口51,进入净化舱20内,一部分被吹向第二出口52,使正压防护管以及第二循环风管40管壁之间维持正压。
59.在具体的实施中,第二出口52和正压防护管之间可通过额外的连接管路连接。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二出口52为环绕于所述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外周的环形风口;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环形风口的内环连接,所述正压防护风管6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环形风口的外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正压舱室10的连通,所述正压防护风管6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风管40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环形风口封堵。正压防护管以及第二循环风管40可以为一体管件,从而便于组装。组装中,将一体管件的第一端连接净化舱20,使循环风机50的入风口连通第二循环风管40,环形风口连通正压防护管。将一体管件的第二端连接正压舱室10,使正压舱室10连通第二循环风管40,正压防护管和正压舱室10外部的管口连接。
6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6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63.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
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6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65.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66.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6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