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式扇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37: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扇叶装置。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扇叶装置一般由中央的轮毂11及由所述轮毂11向外放射伸展的叶片12组成,常见的扇叶装置多为一体成型式设计,以降低成本及制造难度。随着各式电子产品或机械在功能上的演进,对于扇叶装置的散热效率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而改善散热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增加叶片12的数量,以增加所述叶片12所能带动的风量。以往的扇叶装置常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配置叶片12,也就是将叶片12围绕着轮毂11环状间隔设置,但在叶片12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这种传统配置方式只能通过增大轮毂11的外径来增加叶片12数量,不利于扇叶装置的微型化。
3.有鉴于上述的情形,目前出现通过倾斜叶片并靠近彼此来提升叶片设置密度的配置方式,也就是每一片叶片会有部分伸置于相邻叶片的上方或下方,使任两相邻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范围会有部分重合。虽然这种配置方式可大幅提升叶片的数量及设置密度,但在制造时会产生不易拔模的问题,因此不再适合采取一体成型式的设计。参阅图2,目前常见的设计是如图2所示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组合式设计,所述扇叶装置包含上轮毂13、组合于所述上轮毂13下方的下轮毂14、数个由所述上轮毂13呈放射状地向外延伸的上叶片15,及数个由所述下轮毂14呈放射状地向外延伸且分别靠齐所述上叶片15的下叶片16。所述上轮毂13设有向下凸伸的卡榫131,所述下轮毂14则设有开口向下并分别供所述卡榫131伸入卡制的卡制槽141。
4.前述的设计虽然能解决制造不易的问题,但所述上轮毂13及所述下轮毂14间仅仰赖单一个卡榫131定位,结合强度不佳,纵使增加卡榫131的数量,所述上叶片15及所述下叶片16间仍无接合,如此容易在转动中偏位分离,造成流场紊乱及噪音的产生。此外,较大的风量也容易产生较多的气流扰流,这些扰流会在流动过程中撞击扇框而产生噪音,因此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叶片分离且能抑噪的组合式扇叶装置。
6.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扇叶装置,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包含上轮毂、位于所述上轮毂下方的下轮毂、数个由所述上轮毂的外周面沿径向朝外延伸的主扇叶,及数个由所述下轮毂的外周面沿径向朝外延伸,并分别靠接所述主扇叶的延伸扇叶,每一个主扇叶包括沿轴向倾斜设置的主片体、数个凸设于所述主片体上的第一凸体,及至少一个由所述主片体底面向上凹陷的组合槽,每一个延伸扇叶包括沿轴向倾斜设置的延伸片体、数个设置于所述延伸片体上且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凸体的第二凸体,及至少一个由所述延伸片体向上凸伸且插设于相对应主扇叶的至少一个组合槽中的组合块,所述延伸片体的上表面接续相对应主片体的上表面。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8.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上轮毂包括顶壁、由所述顶壁底面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及围绕所述内环壁且与所述内环壁相间隔设置的外环壁,所述下轮毂包括贴靠于所述内环壁下方的内框壁、围绕所述内框壁且位于所述外环壁下方的外框壁,及数个环状间隔设置且沿径向连接所述内框壁与所述外框壁的补强肋条。
9.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下轮毂还包括数个由所述外框壁内侧面向上伸置于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间,并卡制于所述上轮毂的外环壁内侧面的定位榫。
10.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上轮毂的外环壁由底面向上凹陷形成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缺槽,所述下轮毂还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外框壁向上凸伸至所述至少一个缺槽内的限位块。
11.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上轮毂还包括数个环状间隔设置且沿径向连接所述内环壁与所述外环壁的强化肋条。
12.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每一个主扇叶还包括由所述主片体上表面向上凸伸且沿周向延伸的侧折边,每一个延伸扇叶还包括由所述延伸片体上表面向上凸伸且沿周向延伸,并接续相对应主扇叶的侧折边的延伸折边。
13.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还包含围绕并连接所述主扇叶的第一外框环,及围绕并连接所述延伸扇叶且位于所述第一外框环下方的第二外框环。
14.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还包含数个由所述第二外框环向上延伸且夹设所述第一外框环的夹扣。
15.较佳地,前述组合式扇叶装置,其中每一个主扇叶沿轴向的投影范围,与相邻延伸扇叶沿轴向的投影范围部分重叠。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主要是通过所述组合槽及所述组合块的配合,使所述主扇叶及所述延伸扇叶相互结合,如此便可确保运转的过程中所述主扇叶及所述延伸扇叶相互接合而不分离。此外,当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运转时,通过所述第一凸体及所述第二凸体相配合后形成的凸块可减少气流扰流,从而进一步地抑制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17.图1是立体图,说明一般的扇叶装置;
18.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一般的组合式扇叶装置;
19.图3是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扇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20.图4是立体图,辅助说明图3的立体态样;
21.图5是侧面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的侧面剖视态样;
22.图6是不完整的立体图,以与其它视图上下颠倒的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轮毂及数个主扇叶;
23.图7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下轮毂及数个延伸扇叶;
24.图8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外框架的态样;
25.图9是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扇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应用于外框架的态
样;及
26.图10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外框环及数个夹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扇叶装置2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上轮毂3、一个位于所述上轮毂3下方的下轮毂4、数个由所述上轮毂3的外周面沿径向r朝外延伸的主扇叶5,及数个由所述下轮毂4的外周面沿径向r朝外延伸且分别靠接所述主扇叶5的延伸扇叶6。
29.参阅图5、图6,及图7,其中图6为所述上轮毂3及所述主扇叶5上下相反的态样,所述上轮毂3包括一个顶壁31(图6中未示出)、一个由所述顶壁31底面向下延伸的内环壁32、一个围绕所述内环壁32且与所述内环壁32相间隔设置的外环壁33,及数个环状间隔设置且沿径向r连接所述内环壁32与所述外环壁33的强化肋条34。所述外环壁33由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一个沿径向r延伸且呈贯通状的缺槽331(见图4)。所述下轮毂4包括一个贴靠于所述内环壁32下方的内框壁41、一个围绕所述内框壁41且贴靠于所述外环壁33下方的外框壁42、数个环状间隔设置且沿径向r连接所述内框壁41及所述外框壁42的补强肋条43、数个由所述外框壁42内侧面向上伸置于所述外环壁33与所述内环壁32间的定位榫44,及一个由所述外框壁42顶面向上凸伸至所述缺槽331内的限位块45(见图4)。所述补强肋条43分别贴靠于所述强化肋条34的下方。所述定位榫44卡制于所述外环壁33内侧面,从而限制所述上轮毂3无法相对于所述下轮毂4沿径向r移动。所述限位块45卡制于所述缺槽331中,使所述上轮毂3无法相对于所述下轮毂4沿周向d旋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榫44及所述限位块45是设置于所述外框壁42上,所述缺槽331形成于所述外环壁33,但也可以反向配置,不以上述配置方式为限。
30.参阅图4、图6,及图7,每一个主扇叶5包括一个沿轴向z倾斜设置的主片体51、两个凸设于所述主片体51上的第一凸体52、两个由所述主片体51底面向上凹陷(图6因为是上下颠倒呈现,因此为向下)且沿径向r间隔排列的组合槽53,及一个由所述主片体51上表面向上凸伸(图6因为是上下颠倒呈现,因此为向下)且沿周向d延伸的侧折边54。每一个延伸扇叶6包括一个沿轴向z倾斜设置的延伸片体61、两个设置于所述延伸片体61上且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凸体52的第二凸体62、两个由所述延伸片体61向上凸伸且分别插设于所述组合槽53中的组合块63,及一个由所述延伸片体61上表面向上凸伸且沿周向d延伸,并接续相对应主扇叶5的侧折边54的延伸折边64。借由使所述主片体51及所述延伸片体61沿轴向z倾斜设置,使每一个主扇叶5沿轴向z的投影范围,与相邻延伸扇叶6沿轴向z的投影范围部分重叠,从而增加所能设置的主扇叶5及延伸扇叶6的数量,提升设置密度。通过所述组合块63与所述组合槽5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使所述主片体51分别与所述延伸片体61相结合,并使每一个主片体51与相对应延伸片体61的上表面相接续而呈完整且连续的曲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组合块63也可以由所述主片体51向下凸伸,如此一来所述组合槽53便是形成于所述延伸片体61上,所述第一凸体52及第二凸体62也可反向设置,不以上述的配置方式为限。
31.参阅图6、图7,及图8,本第一实施例可装设于一个扇叶装置用的外框架a内,通过所述主扇叶5分别与所述延伸扇叶6组合的设计,让每一个主扇叶5与相对应的延伸扇叶6间
能紧密地结合,避免在运转过程中因偏移而分离,也能防止流场紊乱及降低噪音,并提升结合强度。所述定位榫44及所述限位块45仅是用来防止所述上轮毂3与所述下轮毂4偏位,因此在轴向z上的长度不需太长,只要达成限位及定位的效果即可,这也可以让所述上轮毂3及所述下轮毂4采用厚度较薄的设计。最后,由所述第一凸体52与所述第二凸体62对接而成的凸块,可以减少运转时产生的气流扰流,进而降低扰流所产生的噪音,达到进一步抑止噪音的功效。
3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凸体52与相对应的第二凸体62仅是相互贴触,但当然这两者间也可以采取卡榫式设计,从而进一步增加每一个主扇叶5与相对应延伸扇叶6间的结合强度。
33.参阅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扇叶装置2的第二实施例,本第二实施例大致上是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还包含一个围绕并连接所述主扇叶5的第一外框环71、一个围绕并连接所述延伸扇叶6且位于所述第一外框环71下方的第二外框环72,及数个由所述第二外框环72向上延伸且夹设所述第一外框环71的夹扣73。且本第二实施例不需要设有所述侧折边54及所述延伸折边64(见图4)。通过所述夹扣73,可使所述第一外框环71固定于所述第二外框环72上,所述夹扣73可视需求而采取夹制方式固定,也可以仅有限位功能。本第二实施例可应用于如图9所示的特殊外框架b,提升泛用性。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增加所述主扇叶5与所述延伸扇叶6间的结合强度,避免因运转时偏位而分离,使所述组合式扇叶装置2在运转时有较佳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凸体52及所述第二凸体62对接而成的凸块可进一步抑制噪音,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