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船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4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船。


背景技术:

2.随着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长期生活在城市内缺乏运动的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划船玩水,既能够消暑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运动,现有的户外船舶大部分是充气式的充气皮划艇,需要随身携带充气设备,使得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折叠船。折叠船不仅能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上的休闲旅游,也能用于捕鱼和搜寻。
3.但是,现有折叠船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组装耗时较长,且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的问题,从而影响折叠船的组装效率及组装精确度。此外,现有的折叠船结构还不利于进行快速折叠,便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易于折叠且便携性较好的折叠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折叠船,包括
7.可折叠船身,所述可折叠船身包括船身主体、第一船襟体、第二船襟体、第三船襟体、第四船襟体、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船身主体开设有座舱口,所述船身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船襟体、所述第二船襟体、所述第三船襟体及所述第四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一船襟体与所述第二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所述第三船襟体与所述第四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所述第一对襟部及所述第二对襟部分别位于所述座舱口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穿设于第一船襟体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穿设于第二船襟体中;
8.座舱结构,所述座舱结构设置于所述座舱口内,所述座舱结构与所述船身主体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船襟体设有第一齿状部,所述第二船襟体设有第二齿状部,所述第一齿状部与所述第二齿状部拼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船襟体设有第三齿状部,所述第四船襟体设有第四齿状部,所述第三齿状部与所述第四齿状部拼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船身还包括第一连接扣件,所述第一连接扣件用于分别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船襟体及所述第二船襟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扣件包括第一带扣卡件和第一带扣扣件,所述第一带扣卡件与所述第一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一带扣扣件与所述第二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一带扣卡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带扣扣件可拆卸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船身还包括第二连接扣件,所述第二连接扣件
用于分别连接固定所述第三船襟体及所述第四船襟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扣件包括第二带扣卡件和第二带扣扣件,所述第二带扣卡件与所述第三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二带扣扣件与所述第四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二带扣卡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带扣扣件可拆卸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船襟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船襟体的形状相同。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船襟体的形状与所述第四船襟体的形状相同。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船身还包括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分别套设于所述船身主体的两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折叠船的可折叠船身包括船身主体、第一船襟体、第二船襟体、第三船襟体及第四船襟体,船身主体分别与第一船襟体、第二船襟体、第三船襟体及第四船襟体连接,第一船襟体与第二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前半部分的安装,第三船襟体与第四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后半部分的安装。相对于传统的复杂的安装组件,第一对襟部及第二对襟部通过对襟重叠直接将可折叠船身组装在一起,组装效率较高,同时便于船身的快速折叠,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此外,采用对襟重叠能够有效地防止安装过程中船身的错位问题,从而提高折叠船的组装精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船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折叠船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折叠船的可折叠船身部分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船包括可折叠船身和座舱结构。所述可折叠船身包括船身主体、第一船襟体、第二船襟体、第三船襟体、第四船襟体、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船身主体开设有座舱口,所述船身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船襟体、所述第二船襟体、所述第三船襟体及所述第四船襟体连接,所述第一船襟体与所述第二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所述第三船襟体与所述第四船襟体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所述第一对襟部及所述第二对襟部分别位于所述座舱口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穿设于第一船襟体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穿设于第二船襟体中;所述座舱结构设置于所述座舱口内,所述座舱结构与所述船身主体连接。
28.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折叠船10包括可折叠船身100和座舱结构200。可折叠船身100包括船身主体110、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第四船襟体150、第一支撑件160及第二支撑件170,船身主体110开设有座舱口112,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连接,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即第一船襟体120及第二船襟体130均向船身的中线部位展开,且第二船襟体130层叠于第一船襟体120上,形成第一对襟部,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即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均向船身的中线部位展开,且第四船襟体150层叠于第三船襟体140上,形成第二对襟部,第一对襟部及第二对襟部分别位于座舱口112的两侧,第一支撑件160穿设于第一船襟体120中,第二支撑件170穿设于第二船襟体130中;座舱结构200设置于座舱口112内,座舱结构200与船身主体110连接。
29.上述折叠船10的可折叠船身100包括船身主体110、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第四船襟体150、第一支撑件160及第二支撑件170,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连接,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前半部分的安装,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后半部分的安装。相对于传统的复杂的安装组件,第一对襟部及第二对襟部通过对襟重叠直接将可折叠船身100组装在一起,组装效率较高,同时便于船身的快速折叠,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进一步地,采用对襟重叠能够有效地防止安装过程中船身的错位问题,从而提高折叠船的组装精度。此外,第一对襟部及第二对襟部分别位于座舱口112的两侧,第一支撑件160穿设于第一船襟体120中,第二支撑件170穿设于第二船襟体130中。当折叠船组装完后,第一支撑件160能够对第一对襟部起到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作用,第二支撑件170能够对第二对襟部起到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折叠船的稳定性。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船襟体120设有第一齿状部,第二船襟体130设有第二齿状部,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拼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前半部分的安装。然而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后容易产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从而影响第一对襟部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第一对襟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船襟体120设有第一齿状部,第二船襟体130设有第二齿状部,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拼接,使得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能够相互固定,防止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后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第一对襟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齿状部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齿状部的数量也为多个,每
一第一齿状部与一个第二齿状部拼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对襟部的稳定性。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船襟体140设有第三齿状部,第四船襟体150设有第四齿状部,第三齿状部与第四齿状部拼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后半部分的安装。然而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后容易产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从而影响第二对襟部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第二对襟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船襟体140设有第三齿状部,第四船襟体150设有第四齿状部,第三齿状部与第四齿状部拼接,使得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能够相互固定,防止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后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第二对襟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三齿状部的数量为多个,第四齿状部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一第三齿状部与一个第四齿状部拼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第二对襟部的稳定性。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扣件180,第一连接扣件180用于分别连接固定第一船襟体120及第二船襟体1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前半部分的安装,且第一对襟部通过对襟重叠直接将可折叠船身100组装在一起,组装效率较高,同时便于船身的快速折叠,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但是,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的重叠部分,即第一对襟部的连接强度较弱,若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又不利于船身的拆卸与折叠操作。为了提高第一对襟部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折叠船的便携性,在本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扣件180,第一连接扣件180用于分别连接固定第一船襟体120及第二船襟体130,通过第一连接扣件180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对襟部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连接扣件180采用扣接的方式,能够实现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之间的快速连接及快速拆卸,有利于提高可折叠船身100的折叠效率,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
3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扣件180包括第一带扣卡件1810和第一带扣扣件1820,第一带扣卡件1810与第一船襟体120连接,第一带扣扣件1820与第二船襟体130连接,第一带扣卡件1810用于与第一带扣扣件182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后,将第一带扣卡件1810扣接于第一带扣扣件1820中,从而实现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之间的连接;当对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进行拆卸时,将第一带扣卡件1810从第一带扣扣件1820脱离,从而实现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之间的快速拆卸。通过第一带扣卡件1810和第一带扣扣件1820之间的快速连接及快速拆卸,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可折叠船身100的折叠效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第二连接扣件190,第二连接扣件190用于分别连接固定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后半部分的安装,且第二对襟部通过对襟重叠直接将可折叠船身100组装在一起,组装效率较高,同时便于船身的快速折叠,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但是,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的重叠部分,即第二对襟部的连接强度较弱,若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又不利于船身的拆卸与折叠操作。为了提高第二对襟部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折叠船的便携性,在本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第二连接扣件190,第二连接扣件190用于分别连接固定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通过第二连接扣件190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对襟部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二连接扣件190采用扣接的方式,能够实现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之间的快速连接及快速拆
卸,有利于提高可折叠船身100的折叠效率,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
35.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扣件190包括第二带扣卡件和第二带扣扣件,第二带扣卡件与第三船襟体140连接,第二带扣扣件与第四船襟体150连接,第二带扣卡件用于与第二带扣扣件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后,将第二带扣卡件扣接于第二带扣扣件中,从而实现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之间的连接;当对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进行拆卸时,将第二带扣卡件从第二带扣扣件脱离,从而实现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之间的快速拆卸。通过第二带扣卡件和第二带扣扣件之间的快速连接及快速拆卸,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可折叠船身100的折叠效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船襟体120的形状与第二船襟体130的形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及第二船襟体130连接,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前半部分的安装。由于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若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的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则第一对襟部容易出现缝隙或对襟重叠紧密较差的问题,从而造成可折叠船身100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折叠船身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船襟体120的形状与第二船襟体130的形状相同,当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时,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能够完全重叠,从而保证第一对襟部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提高折叠船身的稳定性。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船襟体140的形状与第四船襟体150的形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连接,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后半部分的安装。由于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若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的形状差异较大,则第二对襟部容易出现缝隙或对襟重叠紧密较差的问题,从而造成可折叠船身100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折叠船身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船襟体140的形状与第四船襟体150的形状相同,当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对襟重叠时,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能够完全重叠,从而保证第二对襟部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提高折叠船身的稳定性。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防水套,防水套分别套设于船身主体110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船身主体110的两端为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的连接处,连接处容易出现缝隙,从而使得折叠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水的隐患。为了保证可折叠船身100的防水性,在本实施例中,可折叠船身100还包括防水套,防水套分别套设于船身主体110的两端,将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的连接处包覆于防水套内,从而提高折叠船在使用过程中可折叠船身100的防水性。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0.本实用新型折叠船的可折叠船身100包括船身主体110、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船身主体110分别与第一船襟体120、第二船襟体130、第三船襟体140及第四船襟体150连接,第一船襟体120与第二船襟体130对襟重叠,形成第一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前半部分的安装,第三船襟体140与第四船襟体150
对襟重叠,形成第二对襟部,从而完成可折叠船身100后半部分的安装。相对于传统的复杂的安装组件,第一对襟部及第二对襟部通过对襟重叠直接将可折叠船身100组装在一起,组装效率较高,同时便于船身的快速折叠,从而提高折叠船的便携性。此外,采用对襟重叠能够有效地防止安装过程中船身的错位问题,从而提高折叠船的组装精度。
4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