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4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农业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还是收割均能够实现机械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比如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水稻先培育成秧苗,再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使秧苗生长,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的动作可以由插秧机实现,以提高工作效率。
3.在使用水稻机插秧机进行水稻苗的插秧时,由于地面的软硬程度不同和地势的不平整性,容易导致插秧机无法顺利的直行,水稻苗插入的位置产生偏差。同时,部分水稻苗不能够很好的被插进泥地,在水波的晃动下水稻苗容易歪倒,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倒伏,水稻苗的根系暴露在泥土外,不利于生长,降低了水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减少地势影响,插接稳定的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上方前后两侧设有对称的竖直板,所述的竖直板远离基板中心的侧壁下方左右设有相对的电机一,所述的电机一输出端连接设有齿轮一,所述的齿轮一下方配合设有链条,两个所述的竖直板之间固定设有水平杆一,所述的水平杆一上方转动套接设有圆盘,所述的圆盘侧壁沿圆周方向设有朝向远离圆盘中心一侧的平板,所述的基板上方设有与平板配合的通孔一,所述的圆盘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套接在水平杆一上的齿轮二,所述的齿轮二下方一侧配合设有齿轮三,所述的齿轮三一端转动设有水平杆二,所述的水平杆二另一端与相邻竖直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三另一端连接设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侧壁转动套接设有移动杆一,所述的移动杆一另一端转动插接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竖直截面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的连接杆上转动套接设有移动杆二,位于所述的齿轮三远离齿轮二一侧的竖直板之间转动设有水平杆三,所述的移动杆二另一端与水平杆三侧壁固定连接,所的水平杆三远离移动杆二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弯曲中心朝向地面,所述的弧形板另一端中部设有凹口,所述的基板靠近弧形板的一端连接设有l形杆,所述的l形杆竖直一端连接设有与弧形板配合的朝基板一侧倾斜向下且靠近弧形板一侧无盖的壳体,所述的壳体远离弧形板的侧壁与下方底部分别设有与弧形板对应的通孔二和通孔三,所述的壳体后侧设有分别与通孔二对应且与弧形板配合的推秧机构,所述的壳体下方均匀设有多个分别与弧形板配合的夹板。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水稻精准插秧装置能够根据设置在下方的链条限制装置的移动方向,使装置能够沿直线移动,同时,插秧的距离受圆盘的控制,圆盘的转动受距离的控制,能够控制水稻苗的插秧距离。
7.作为改进,所述的基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连接设有曲面朝上的四分之一半圆板,避免移动时淤泥进入到基板上方。
8.作为改进,所述的推秧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盒体,所述的盒体内壁设有电机二,所述的电机二输出单连接设有转盘,所述的通孔二内滑动插接设有顶块,所述的转盘侧壁均匀设有多个与顶块配合的凸起,通过转盘转动将顶块顶起或放下。
9.作为改进,所述的盒体上方内壁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下端连接设有与壳体垂直的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朝向壳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与顶块固定连接,能够限制顶块的位置,使顶块移动更灵活。
10.作为改进,所述的伸缩杆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连接块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内壁连接,使弹簧的反弹压缩受顶块影响。
11.作为改进,所述的夹板下端与基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水稻苗插入泥土前始终位于夹板与弧形板之间。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的推秧机构的示意图。
14.如图所示:1、基板;2、竖直板;3、电机一;4、齿轮一;5、链条;6、水平杆一;7、圆盘;8、平板;9、齿轮二;10、齿轮三;11、水平杆二;12、定位杆;13、移动杆一;14、连接杆;15、移动杆二;16、水平杆三;17、弧形板;18、凹口;19、弹簧;20、l形杆;21、壳体;22、四分之一半圆板;23、盒体;24、电机二;25、转盘;26、顶块;27、凸起;28、支撑杆;29、伸缩杆;30、连接块;31、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和附图2,一种水稻精准插秧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上方前后两侧设有对称的竖直板2,所述的竖直板2远离基板1中心的侧壁下方左右设有相对的电机一3,所述的电机一3输出端连接设有齿轮一4,所述的齿轮一4下方配合设有链条5,启动电机一3后使齿轮一4能够沿着链条5进行移动,即装置的移动方向受链条5限制。
17.两个所述的竖直板2之间固定设有水平杆一6,所述的水平杆一6上方转动套接设有圆盘7,所述的圆盘7侧壁沿圆周方向设有朝向远离圆盘7中心一侧的平板8,所述的基板1上方设有与平板8配合的通孔一,使圆盘7随着装置的移动而转动。
18.所述的圆盘7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套接在水平杆一6上的齿轮二9,所述的齿轮二9下方一侧配合设有齿轮三10,使齿轮三10的随圆盘7的转动而转动。
19.所述的齿轮三10一端转动设有水平杆二11,所述的水平杆二11另一端与相邻竖直板2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三10另一端连接设有定位杆12,所述的定位杆12侧壁转动套接设有移动杆一13,所述的移动杆一13另一端转动插接设有连接杆14,所述的连接杆14竖直截面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的连接杆14上转动套接设有移动杆二15,位于所述的齿轮三10远离齿轮二9一侧的竖直板2之间转动设有水平杆三16,所述的移动杆二15另一端与水平杆三16侧壁固定连接,所的水平杆三16远离移动杆二15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弧形板
17,使弧形板17随着齿轮三10转动以水平杆三16为中心小弧度朝地面转动。
20.所述的弧形板17弯曲中心朝向地面,所述的弧形板17另一端中部设有凹口18,所述的基板1靠近弧形板17的一端连接设有l形杆20,所述的l形杆20竖直一端连接设有与弧形板17配合的朝基板1一侧倾斜向下且靠近弧形板17一侧无盖的壳体21,所述的壳体21远离弧形板17的侧壁与下方底部分别设有与弧形板17对应的通孔二和通孔三,所述的壳体21下方均匀设有多个分别与弧形板17配合的夹板31,将壳体21内放置的水稻苗从对应的夹板31与弧形板17之间插入地内。
21.所述的夹板31下端与基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水稻苗插入泥土前始终位于夹板31与弧形板17之间。
22.所述的壳体21后侧设有分别与通孔二对应且与弧形板17配合的推秧机构,所述的推秧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21上的盒体23,所述的盒体23内壁设有电机二24,所述的电机二24输出单连接设有转盘25,所述的通孔二内滑动插接设有顶块26,所述的转盘25侧壁均匀设有多个与顶块26配合的凸起27,所述的凸起27的数量为四个,随着转盘25的转动,顶块26在通孔二内移动。
23.所述的盒体23上方内壁固定设有支撑杆28,所述的支撑杆28下端连接设有与壳体21垂直的伸缩杆29,所述的伸缩杆29朝向壳体21的一端设有连接块30,所述的连接块30与顶块26固定连接,能够限制顶块26的位置,使顶块26移动更灵活。
24.所述的伸缩杆29内设有弹簧19,所述的弹簧19一端与连接块30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29内壁连接,使弹簧19的反弹压缩受顶块26影响。
25.所述的基板1远离壳体21的一端连接设有曲面朝上的四分之一半圆板22,避免移动时淤泥进入到基板1上方。
26.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用于水稻的精准插秧装置,将链条5放置在需要进行插秧操作的地内,将链条5两端固定,使链条5处于紧绷状态,将装置放置在链条5上,使装置的齿轮一4与链条5配合,启动电机一3,装置在链条5上移动,由于基板1上方设有通孔一,基板1上方的竖直板2之间转动设有圆盘7,圆盘7侧壁设有穿过通孔一的平板8,在装置移动时平板8被推动,使圆盘7转动,圆盘7固定连接的齿轮二9转动,与齿轮二9配合的齿轮三10转动,齿轮三10上设有定位杆12,使定位杆12沿圆周方向转动,定位杆12与移动杆一13转动连接,移动杆一13与移动杆二15之间通过连接杆14转动连接,移动杆二15另一端固定在水平杆三16侧壁,水平杆三16与竖直板2转动连接,随着定位杆12的转动,使移动杆一13与移动杆二15跟随转动,由于水平杆三16位置固定,使水平杆三16小幅度转动,水平杆三16另一侧侧壁连接设有多个弧形板17,使弧形板17朝地沿圆周方向上下转动,基板1设置弧形板17的一侧设有壳体21,在壳体21内放入水稻苗,水稻苗顺着重力作用落入壳体21的下方,壳体21后侧设有与弧形板17对应的通孔二,通孔二后侧对应设有推秧机构,推秧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21上的盒体23,盒体23内壁设有电机二24,电机二24输出单连接设有转盘25,通孔二内滑动插接设有顶块26,转盘25侧壁均匀设有多个与顶块26配合的凸起27,凸起27的数量为四个,随着转盘25的转动,顶块26在通孔二内移动,盒体23上方内壁固定设有支撑杆28,支撑杆28下端连接设有与壳体21垂直的伸缩杆29,伸缩杆29朝向壳体21的一端设有连接块30,连接块30与顶块26固定连接,伸缩杆29内设有弹簧19,弹簧19一端与连接块30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29内壁连接,使弹簧19的反弹压缩受顶块26影响,能够限制顶块26的位置,使顶块26沿
着伸缩杆29的方向移动,并在弹簧19的作用下及时收回到盒体23内,能够依次将水稻苗推出,使水稻苗被弧形板17端部的凹口18勾住,从通孔三脱离壳体21,壳体21下方设有分别与弧形板17对应的夹板31,使水稻苗勾出后位于弧形板17与夹板31之间,使水稻苗能够精准的插入地内。
27.进一步的,夹板31下端与基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水稻苗插入泥土前始终位于夹板31与弧形板17之间;基板1远离壳体21的一端连接设有曲面朝上的四分之一半圆板22,避免移动时淤泥进入到基板1上方。
2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