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1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烤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现有的电烤箱产品主要是以发热管作为加热媒介,在设计过程中,通常分别在腔体组件的内顶部和底部设置多根发热管来实现在腔体内的热量均匀分布。此发热管通常是金属发热管或石英发热管等管状结构,通电工作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腔体内食物的加热烹饪。这类管状结构的发热管由于其发热表面积较小,烹饪时发热管与所盛放食物的不同距离,会造成食物的局部受热不均匀;另外此类发热管电热转换效率不高,远红外热辐射波长较短,升温速度慢,影响使用体验。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腔体组件内部更加美观,清洗更加方便,电热转换效率高,能够高效发出远红外波长的热辐射,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产品的能效的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腔体组件内部更加美观,清洗更加方便,电热转换效率高,能够高效发出远红外波长的热辐射,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产品的能效的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包括腔体组件,所述腔体组件内相对或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用于为腔体组件内部提供热量的石墨烯发热组件,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与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相连的安装件,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的一侧设有可伸出腔体组件以外的电极接线件。
6.优选的,相对的两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相互对称设置。
7.优选的,所述腔体组件包括前框、顶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底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腔体组件与炉门组件构成封闭的烹饪室。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组件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或者所述腔体组件内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组件内的后部还设有与炉门组件相对的石墨烯发热组件。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包括本体基材和涂印在本体基材的一侧的石墨烯加热材料。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本体基材为平面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或v形板状结构或v形片状结构、或拱形板状结构或拱形片状结构。
12.进一步优选的,v形的、拱形的所述本体基材开口面朝向烹饪室中心,相对的两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关于烹饪室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件为成型于本体基材的边缘并与本体基材垂直的安装卡耳,位于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两侧的安装卡耳分别通过焊接、铆接方式装配在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上。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组件的侧面上开设有供电极接线件伸出的开槽,所述电极接线件为自本体基材的边缘两侧向外延伸的电极接线片,所述电极接线片上设有用于连接供电的导线的发热组件电极接线孔。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材料为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内设有发热线,发热线可以但不限于为折线型、波浪线型、s型等,发热线的两端分别镀有连接两个发热组件电极接线孔的电极。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组件的顶侧面的前部形成有朝下折弯的阻挡筋位,所述阻挡筋位的底端所在水平面位于顶部的石墨烯发热组件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上对应压型设有一组或多组用于插装烤盘或烤架的筋位槽。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侧面上活动连接有可插入或拔出的接渣盘,所述接渣盘的前、后部分别向上倾斜形成有导流斜面。
1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板状或片状结构的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部更加美观,其发热表面面积大,热量辐射加热食物时均匀性效果更好,且使用寿命长,具备更优的烹饪乐趣和用户体验。
21.2.本实用新型中,板状或片状结构的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热量能够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令置于腔体内部的食物接收到的热量更加均匀,减少热量损耗。
22.3.本实用新型中,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电热转换效率高,能够高效发出远红外波长的热辐射,石墨烯发热组件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产品的能效。
23.4.本实用新型中,石墨烯发热组件通过其两侧的安装件装配在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上,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电极接线件可伸出腔体组件以外连接供电的导线,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安装效率高,且不但使得腔体组件内部更加美观,而且清洗更加方便,无清洗死角。
24.5.本实用新型中,腔体组件的顶侧面的前部形成有朝下折弯的阻挡筋位,可以有效挡住顶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热量直接辐射到设置在腔体前部的炉门位置,尤其是当炉门组件为上部开门的炉门时,阻挡筋位可以提高安全性。
25.6.本实用新型中,腔体组件的底侧面上活动连接有可插入或拔出的接渣盘,油污、残渣等除了落在石墨烯发热组件上还能流入底部的接渣盘中,易于收拾、擦洗,不留卫生死角。
附图说明
2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27.图1是腔体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石墨烯发热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石墨烯发热组件、2.安装卡耳、3.电极接线片、4.前框、5.顶侧面、6.左侧面、7.底侧面、8.后侧面、9.本体基材、10.石墨烯加热材料、11.发热组件电极接线孔、12.阻挡筋位、13.筋位槽、14.烤盘、15.接渣盘。
具体实施方式
3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34.实施例1:
35.如图1-4所示,一种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包括腔体组件,所述腔体组件内相对或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用于为腔体组件内部提供热量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相对的两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相连的安装件,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一侧设有可伸出腔体组件以外的电极接线件。
36.本技术方案中,腔体组件用于封闭发热组件的工作热量,形成烤制食物的烹饪室,石墨烯发热组件用于为腔体内部提供热量,两组石墨烯发热组件1可以分别装配在腔体组件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还可以分别装配在腔体组件内部的左部和右部,两组石墨烯发热组件1相互对称设置,分别对腔体内部的食物两侧进行加热,另外还可以在腔体组件内部的后部装配与炉门组件相对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对食物的后侧进行加热,利用石墨烯发热组件1替代金属发热管组件,其板状结构的热量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热辐射方向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令置于腔体内部的食物接收到的热量更加均匀,同时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电热转换效率高,能够高效发出远红外波长的热辐射。石墨烯发热组件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产品的能效;同时结构设计合理,板状结构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部更加美观,其发热表面面积大,热量辐射加热食物时均匀性效果更好,且使用寿命长。具备更优的烹饪乐趣和用户体验。
37.其中: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通过其两侧的安装件装配在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上,石
墨烯发热组件1装配后,其电极接线件可伸出腔体组件以外用于连接供电的导线,石墨烯发热组件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安装效率高,相较于发热表面面积较小,同时热量向四周辐射较为分散的管状发热组件,板状结构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部更加美观,且板状结构清洗更加方便,无清洗死角。
38.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腔体组件包括前框4、顶侧面5、左侧面6、右侧面、底侧面7和后侧面8,所述腔体组件与炉门组件构成封闭的烹饪室。
39.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腔体组件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或者所述腔体组件内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相对的两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相互对称设置,将热量更加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下方,令置于腔体内部的食物接收到的热量更加均匀。
40.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腔体组件内的后部还设有与炉门组件相对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将热量更加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后方,令置于腔体内部的食物接收到的热量更加均匀。
41.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包括本体基材9和涂印在本体基材9的一侧的石墨烯加热材料10,所述石墨烯加热材料10优选的为石墨烯发热膜。
42.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本体基材9为平面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其板状或片状结构的热量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令置于腔体内部的食物接收到的热量更加均匀,且板状或片状结构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部更加美观,清洗更加方便,无清洗死角。
43.实施例2:
4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45.例如:所述本体基材9为v形的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或拱形的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优选的,v形的、拱形的所述本体基材9开口面朝向烹饪室中心,使得石墨烯发热组件1产生的热量更加集中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减少热量损耗,相对的两组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关于烹饪室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相对的两组石墨烯发热组件1呈中心对称的部位的热辐射方向相平行,使得石墨烯发热组件1产生的热量更加集中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
46.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安装件为成型于本体基材9的边缘并与本体基材9垂直的安装卡耳2,位于所述石墨烯发热组件1两侧的安装卡耳2分别通过焊接、铆接方式装配在腔体组件的两个侧面上,作为优选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两侧的安装卡耳通过螺钉分别装配在腔体组件的两侧面。
47.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腔体组件的侧面上开设有供电极接线件伸出的开槽,所述电极接线件为自本体基材9的边缘两侧向外延伸的电极接线片3,所述电极接线片3上设有用于连接供电的导线的发热组件电极接线孔11。石墨烯发热膜内设有发热线,发热线可以但不限于为折线型、波浪线型、s型等,发热线加热本体基材9并向烹饪室内散发热量,使得热量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发热线的两端分别镀有连接两个发热组件电极接线孔11的电极。
48.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腔体组件的顶侧面的前部形成有朝下折弯的阻挡筋位12,阻挡筋位12可以有效挡住顶部、后部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热量直接辐
射到设置在腔体前部的炉门位置。阻挡筋位12的底端所在水平面位于顶部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所在水平面的下方,可以有效挡住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热量直接辐射到设置在腔体前部的炉门位置。尤其是当炉门组件为上部开门的炉门,炉门的下端通过铰链与前框4连接,阻挡筋位12可以有效挡住顶部、后部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的热量直接辐射到炉门开口处,防止用户在打开炉门时,热量直扑到炉门开口处对用户造成伤害,提高安全性。
49.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阻挡筋位12的截面为v形或u形、或其他带有阻挡面的弯折形状。
50.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当所述腔体组件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时,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上对应压型设有一组或多组用于插装烤盘14或烤架的筋位槽13,烤盘用于烹饪时盛放食物。
51.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当所述腔体组件内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组件1时,还可在顶侧壁或底侧壁上设置悬挂烤盘或烤架、旋转烤架。
52.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底侧面7上活动连接有可插入或拔出的接渣盘15,所述接渣盘15的前、后部分别向上倾斜形成有导流斜面,聚集的油污、残渣等除了落在石墨烯发热组件上还能流入底部的接渣盘15中,导流斜面对油污、残渣起到导流、聚集作用,抽出接渣盘15易于收拾、擦洗。
53.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2中可以考虑,所述石墨烯加热材料10涂印在本体基材9远离烹饪室中心的一侧,石墨烯加热材料10加热本体基材9并向烹饪室内散发热量,使得热量均匀地辐射在烹饪的食物上,本体基材9易于擦洗,不留死角,清洁时非常方便。
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腔体组件内部更加美观,清洗更加方便,电热转换效率高,能够高效发出远红外波长的热辐射,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产品的能效的应用石墨烯发热组件的烤箱。
55.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