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45: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2.离心风机的蜗壳主要作用为将与之匹配的叶轮沿着叶片出口角内流出的液体包络容纳以及输出离心叶轮周向甩出的高速流体,将流体运转能量转化为排出蜗壳的速度势能。
3.蜗壳型线的起点处以及蜗壳型线的出风口造型决定了蜗舌的造型设计,起点处和叶轮的大小决定了蜗舌间隙的大小,这些对决定风机蜗壳的风压有很大的影响,也决定了噪声大小和声音品质。在对离心蜗壳的设计进行优化时,需要考虑到蜗舌间隙,如果将蜗舌间隙设计的很小,那么会出现啸叫或者湍流,这样风道的整体音质就有很明显的问题,而如果将蜗舌间隙设计得很大,那么离心蜗壳的声音品质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风道的做功效率很差,无法实现应有性能。
4.现有技术中的离心蜗壳的蜗壳设计,表面都是光滑的曲面,气流经过出风口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过解决上述问题的离心风机。
6.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升降噪效果。
7.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疏导离心风机出风,优化出风的流场。
8.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包括:
9.蜗壳,其包括主体部以及出风部,其中主体部内限制有用于安装离心叶轮的容纳空间,出风部从主体部的周向延伸形成,出风部内部限定有出风道,出风部在出风道的末端形成出风口;
10.蜗舌,设置于主体部与出风部相接位置处,并向出风道内伸出,蜗舌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外导风面,蜗舌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形成内导风面;
11.内导风面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微孔;
12.回折降噪板,设置于内导风面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回折降噪板具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回折降噪板上设置有微孔,离心风机产生的声波可经内导风面的微孔以及回折降噪板进行折射和漫反射进行降噪。
13.进一步地,蜗舌内侧的腔体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与回折降噪板配合提升降噪效果。
14.进一步地,回折降噪板包括:
15.第一板段,其横向一侧设置于内导风面上,并平行于外导风面设置;
16.第二板段,由第一板段纵向一端延伸至内导风面的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形成;
17.第三板段,由第二板段远离外导风面一端平行于内导风面延伸形成;
18.第四板段,由第三板段远离第二板段一端向第一板段延伸形成。
19.进一步地,内导风面中第二板段靠近内导风面一端至第四板段靠近内导风面一端区域内设置有微孔。
20.进一步地,该离心风机还包括:降噪盒,设置于内导风面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并位于蜗舌内侧的腔体内。
21.进一步地,降噪盒包括第一降噪盒,第一降噪盒包括:
22.第一顶板,由外导风面靠近离心叶轮的一侧向内导风面延伸形成;
23.两个第一侧板,由第一顶板两侧延伸至内导风面形成。
24.进一步地,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设置有微孔。
25.进一步地,降噪盒还包括第二降噪盒,第二降噪盒包括:
26.两个第二侧板,由第一板段延伸至内导风面形成,两个第二侧板间隔设置;
27.第二顶板,由任一第二侧板远离蜗舌一端延伸至另一第二侧板远离蜗舌一端形成。
28.进一步地,第二顶板与第二侧板设置有微孔。
29.进一步地,内导风面的开孔率为5%~15%。
30.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包括出风部和主体部,蜗舌在设置于主体部与出风部相接位置处,蜗舌朝向出风口一侧形成外导风面,蜗舌远离出风口一侧形成内导风面。内导风面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微孔。内导风面远离离心叶轮一侧设置有回折降噪板,回折降噪板具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回折降噪板上设置有微孔,由内导风面的微孔进入的气流可经回折降噪板进行降噪。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上设置有微孔,蜗舌内侧腔体内又设置有回折降噪板,离心风机产生的声波可经内导风面的微孔以及回折降噪板进行折射和漫反射进行降噪,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3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内侧的腔体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所述回折降噪板配合提升降噪效果,声波在硬壁上反射后直接吸入吸引材料,声音能量得到衰减,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3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回折降噪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可以对声波进行多次梳理过滤,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用户体验。
3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离心风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离心叶轮;
36.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
37.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3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
39.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4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
4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式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离心风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离心叶轮。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0、蜗舌20和回折降噪板300。
44.蜗壳10包括主体部101以及出风部102,其中主体部101内部限制有用于安装离心叶轮的容纳空间,出风部102从主体部101的周向延伸形成,出风部102内部限定有出风道103,出风部102在出风道103的末端形成出风口。蜗壳10所用材料可以钣金或者塑料,厚度为2-5mm。主体部101大致为蜗形结构,内部限制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置离心叶轮。出风部102整体可从主体部101周向延伸出的长方体形状。为了示出蜗壳10的构造,本实施例的图1中隐去了离心叶轮。
45.蜗舌20设置于主体部101与出风部102的相接位置处,并向出风道103内伸出,蜗舌20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外导风面200,蜗舌2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内导风面100。蜗舌20腔体600的尺寸可以根据蜗壳10的外延限制进行选择。外导风面200可以使用吸音材料制作,也可以使用噪声共振材料制作。舌尖500可以设置为弧面,可以更好的对气流进行导引。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舌尖50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凸出造型(例如尖峰形状、拱形等),也可对气流进行分流。
46.内导风面100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微孔101a。内导风面100的开孔率为5%~15%。微孔101a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已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47.回折降噪板300设置于内导风面100远离所述离心叶轮一侧,回折降噪板300具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回折降噪板300上设置有微孔101a,由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进入的气流可经回折降噪板300进行降噪。内导风面100在与回折降噪板300回折的对应处设置有微孔101a。
48.多翼离心风机噪声多为低频噪声,具有穿透力强,不易衰减等特点,且低频噪声能量耗散率低,传统的吸声材料难以优先吸收,因此,学者提出了谐振腔、亥姆霍兹共振器等结构,这些就结构能有效吸收低频噪声,但存在吸声频带短、吸声峰值阶数低等缺陷。微穿孔黏性超表面结构由若干元胞组成,元胞则由微穿孔板和折叠式背腔组成,可以有效提升吸声频带的带宽,而且具有多阶的高吸声峰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蜗舌20在蜗舌20外部采用微孔101a粘性超表面结构,设置回折降噪板300。通过优化蜗舌20的腔室结构,形成噪声回声腔,从而实现降低噪声的效果。当入射声波到内导风面100表面后,一部分
声波从内导风面100表面在内部形成多次的折射和漫反射,这部分声波会引起材料的细孔和狭缝中的空气震动,一部分声能由于微孔101a的掠带摩擦和粘滞的阻力转化为热能,从而进行降噪。
49.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包括出风部102和主体部101,蜗舌20在设置于主体部101与出风部102相接位置处,蜗舌20朝向出风口一侧形成外导风面200,蜗舌20远离出风口一侧形成内导风面100。内导风面100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微孔101a。内导风面100远离离心叶轮一侧设置有回折降噪板300,回折降噪板300具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回折降噪板300上设置有微孔101a,由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进入的气流可经回折降噪板300进行降噪。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20上设置有微孔101a,蜗舌20内侧腔体600内又设置有回折降噪板300,离心风机产生的声波可经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以及回折降噪板300进行折射和漫反射进行降噪,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50.蜗舌20内侧的腔体600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与回折降噪板300配合提升降噪效果。当入射声波到内导风面100表面后,一部分声波从内导风面100在内部形成多次的折射和漫反射,这部分声波会引起材料的细孔和狭缝中的空气震动,一部分声能能由于小孔的掠带摩擦和粘滞的阻力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声波在硬壁上反射后直接投入吸音材料,声音能量得到衰减。由于腔体600内拥有的一层吸音材料一层回折降噪板300的设计,声音会得到多次的回弹,形成类似降噪音箱的效果,有效降低风机工作时的气动噪声。
51.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回折降噪板300包括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20、第三板段330和第四板段340。第一板段310横向一侧设置于内导风面100上,并平行于外导风面200设置。第二板段320由第一板段310纵向一端延伸至内导风面100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形成。第三板段330由第二板段320远离外导风面200一端平行于内导风面100延伸形成。第四板段340由第三板段330远离第二板段320一端向第一板段310延伸形成。内导风面100中第二板段320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至第四板段340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区域内设置有微孔101a。蜗舌20还包括连接外导风面200和内导风面100两端的上端面720和下端面710。如图3所示,第一板段310由下端面710向上端面720延伸至蜗舌20纵向2/3处形成。第一板段310形状呈长方形,其横向一侧固定于内导风面100上。第二板段320由第一板段310上端向内导风面100延伸形成。第二板段320形状呈梯形。第二板段320靠近外导风面200一端长度长于第二板段320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的长度。第三板段330由第二板段320远离外导风面200一端向下端面710延伸形成。第三板段330呈长条形。第三板段330可以与第一板段310平行设置。第四板段340由第三板段330向第一板段310延伸形成,第四板段340靠近第一板段310一端与第一板段3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20、第三板段330和第四板段340均设置有微孔101a。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可以与回折降噪板300的微孔101a直径一样。
5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2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蜗舌20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图5所示,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回折降噪板300包括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20、第三板段330和第四板段340。第一板段310横向一侧设置于内导风面100上,并平行于外导风面200设置。第二板段320由第一板段310纵向一端延伸至内导风面100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形成。第三板段330由第二板段320远离外导风面200一端平行于内导风面100延伸形成。第四板段340由第三板段
330远离第二板段320一端向第一板段310延伸形成。内导风面100整体都设置有微孔101a。蜗舌20还包括连接外导风面200和内导风面100两端的上端面720和下端面710。如图3所示,第一板段310由下端面710向上端面720延伸至蜗舌20纵向2/3处形成。第一板段310形状呈长方形,其横向一侧固定于内导风面100上。第二板段320由第一板段310上端向内导风面100延伸形成。第二板段320形状呈梯形。第二板段320靠近外导风面200一端长度长于第二板段320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的长度。第三板段330由第二板段320远离外导风面200一端向下端面710延伸形成。第三板段330呈长条形。第三板段330可以与第一板段310平行设置。第四板段340由第三板段330向第一板段310延伸形成,第四板段340靠近第一板段310一端与第一板段3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20、第三板段330和第四板段340均设置有微孔101a。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可以与回折降噪板300的微孔101a直径一样。
5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2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还包括降噪盒400。降噪盒400设置于内导风面100远离离心叶轮一侧,并位于蜗舌20内侧的腔体600内。降噪盒400包括第一降噪盒410和第二降噪盒420。第一降噪盒410包括第一顶板412和两个第一侧板411。第一顶板412由外导风面200靠近离心叶轮的一侧向内导风面100延伸形成。两个第一侧板411由第一顶板412两侧延伸至内导风面100形成。第一顶板412与第一侧板411设置有微孔101a。第一顶板412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与内导风面100间隔设置。第一顶板412呈长方形。两个第一侧板411的形状依据蜗舌20的横截面形状设置。第二降噪盒420包括两个第二侧板421和第二顶板422。两个第二侧板421由第一板段310延伸至内导风面100形成,两个侧板间隔设置。第二顶板422由任一第二侧板421远离蜗舌20一端延伸至另一第二侧板421远离蜗舌20一端形成。第二侧板421形状可以与第一板段310形状匹配。第二顶板422靠近第一板段310一端可以与第一板段310间隔设置,第二顶板422靠近内导风面100一端与内导风面100间隔设置。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设置有两个第二降噪盒420和一个第一降噪盒410。
54.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包括出风部102和主体部101,蜗舌20在设置于主体部101与出风部102相接位置处,蜗舌20朝向出风口一侧形成外导风面200,蜗舌20远离出风口一侧形成内导风面100。内导风面100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微孔101a。内导风面100远离离心叶轮一侧设置有回折降噪板300,回折降噪板300具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回折降噪板300上设置有微孔101a,由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进入的气流可经回折降噪板300进行降噪。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20上设置有微孔101a,蜗舌20内侧腔体600内又设置有回折降噪板300,离心风机产生的声波可经内导风面100的微孔101a以及回折降噪板300进行折射和漫反射进行降噪,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5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舌20内侧的腔体600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与所述回折降噪板300配合提升降噪效果,声波在硬壁上反射后直接吸入吸引材料,声音能量得到衰减,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5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回折降噪板300包括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20、第三板段330和第四板段340,多个首尾相接的板段可以对声波进行多次梳理过滤,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用户体验。
5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