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0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用来生成气溶胶的设备为气溶胶发生器,其在气象学、环境工程、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气溶胶生成后,要经过干燥处理,目前采用的常规方法是,在气溶胶出气管的外壁上缠绕加热带,加热带通电升温后对气溶胶气管内的气溶胶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气溶胶干燥。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现有的加热带缠绕的方式,其温度扩散性不好,各位置升温不均匀,因此干燥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气溶胶干燥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干燥效率不高的问题。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气溶胶气管,还包括加热块和加热管;所述加热块为空心环状柱体,且所述加热块套在所述气溶胶气管的中段的外侧;在所述加热块的右侧的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气溶胶气管之间留有预设间隙;所述加热管为直管,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且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径;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盲孔内。
7.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干燥装置包括两个加热管;所述两个加热管沿所述加热块的轴线均布。
8.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直管形状的温度探头;在所述加热块的右侧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平行于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第二盲孔的起始端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螺纹;在所述加热块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间隔90
°
交错布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温度探头的外径;所述温度探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温度探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盲孔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干燥装置包括两个温度探头;所述两个温度探头沿所述加热块的轴线均布。
10.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保护壳和出线板;所述保护壳包括圆形套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形套筒的一端的圆形的端板;所述端板的中心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气溶胶气管的中段外径的通孔;所述出线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壳,且设置于与所述端板相对的另一端;所述出线板的中心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气溶胶气管的中段外径的通孔;所
述出线板上还设置有穿线孔;所述保护壳套在所述加热块的外侧,且所述端板位于所述气溶胶气管的入口侧;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块的外壁之间不接触,所述端板与所述加热块的左侧端面之间不接触,所述出线板与所述加热块的右侧端面之间不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的数量等于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温度探头的数量之和;每个所述穿线孔均与距其最近的第一盲孔或第二盲孔同轴。
12.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多个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为外螺纹且另一端为内螺纹;所述螺柱的具有外螺纹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加热块的左、右两侧的端面上;所述螺柱的具有内螺纹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端板和所述出线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长圆形的安装孔。
1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的加热管(电热管)设置于包裹在气溶胶气管周围的加热块上,使得加热管能够与气溶胶气管平行布置、且互相不接触,其温度扩散性好,使得气溶胶气管能够均匀受热,避免了传统加热带缠绕方式固有的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因而极大地提上了干燥效率。
16.此外,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点:
17.1、本技术方案中还设置了温度探头,通过与电控系统的配合,可以预设加热温度,从而实现恒温,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常出现的温度起伏过大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气溶胶干燥的效率。
18.2、现有技术的加热带通常为220v供电,本技术方案的加热管通常可以采用仪器上经常配用的12v/24v的供电电压,使得干燥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c-c截面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24.附图标号:1、气溶胶气管;12、出气口;13、进气口;14、调节口;2、第一盲孔;3、加热块;4、第二盲孔;5、保护壳;6、安装板;61、安装孔;7、出线板;71、穿线孔;8、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干燥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气溶胶气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块3和加热管;加热块3为空心环状柱体,且加热块3套在气溶胶气管1的中段的外侧;在加热块3的靠近气溶胶气管出口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盲孔2,所述第一盲孔2与所述气溶胶气管3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加热管为直管,其长度大于第一盲孔2的深度,且加热管的外径小于第一盲孔2的孔径;加热管设置于第一盲孔2内。
27.气溶胶气管1是现有气溶胶发生器中常用的部件,其由中间段的直管和左、右两端的进、出气口组成:气溶胶气管1的右端的收口处为出气口12,其外径小于中间段的外径;气溶胶气管1的左端弯头处为进气口13,进气口13后方还设置有与中间段管段垂直相交的调节口14。待干燥的气溶胶混合气体从进气口13进入,经中间段外侧进行加热干燥后,从出气口12流出,调节口14用于在特殊情况时添加气溶胶以混合中间管段内的气体。现有技术中,加热带缠绕在气溶胶气管1的外侧,尽管该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是温度扩散性不好,各位置升温不均匀,因此干燥效率不高。为解决此问题,在加热块3的一侧(图1中加热块3的右侧端面)开设第一盲孔2。第一盲孔2与气溶胶气管1不接触,两者之间互相平行。第一盲孔2的尺寸略大于现有技术的加热管的外径;加热管为直管,其尺寸与第一盲孔2的内径为间隙配合但是间隙很小,因此可将其插入第一盲孔2中,加热管的尾部露出加热块3的右侧面。由于气溶胶发生器整机在使用中是固定的,且干燥装置为水平放置,因此加热管不会脱落,无需额外固定。加热块3中部具有水平的通孔,该通孔与气溶胶气管1中间段的外径接近(略大于气溶胶气管1中间段的外径),在装配时,可将加热块3套在气溶胶气管1的外侧,由于前述原因,加热块3也不会脱落,无需额外固定。在工作时,连接到加热管尾部(露出加热块3右端平面的部分)的电缆(图中未示出)通电,加热管逐渐升温并使加热块3的温度逐渐升高,通过加热块3来加热气溶胶气管1,从而使气溶胶干燥。由于加热块3均匀地环抱住热气溶胶气管1,因此温度扩散性好,气溶胶气管1能够均匀受热,避免了传统加热带缠绕方式固有的加热不均匀的情况,极大地提升了干燥效率。
28.进一步的,加热管共有2个;两个加热管沿加热块3的轴线均布。
29.为了使气溶胶气管1受热更均匀,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加热块3上共设置两个第一盲孔2,两个第一盲孔2沿轴线均布,即它们之间交错180
°
角布置。每个第一盲孔2内布置有一根加热管。
30.进一步的,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直管形状的温度探头;在加热块3的右侧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二盲孔4,第二盲孔4平行于第一盲孔2;在第二盲孔4的起始端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螺纹;在加热块3的周向方向上,第二盲孔4与第一盲孔2间隔90
°
交错布置;第二盲孔4的孔径大于温度探头的外径;温度探头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温度探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盲孔2固定连接。
31.现有技术的干燥装置中,只能人工启闭装置进行气溶胶干燥,经常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极大的影响干燥效率。为此,本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块3中设置第二盲孔4,通过在第二盲孔4中设置温度探头、并将温度探头与电控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干燥装置的恒温控制,进而提升气溶胶干燥效率。温度探头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优选pt100感温探测器,其靠末端位置设置有外螺纹。为方便固定,可在第二盲孔4的起始位置设置内螺纹,在装配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温度探头固定连接到第二盲孔4内。温度探头的尾端暴露在加热
块3的右侧端面的外侧,其通过信号电缆与电控系统相连接,用于向电控系统反馈信号,从而获知加热块3内的实时温度。为使测量准确,避免受到加热管的干扰,温度探头应与加热管交错布置,如图2所示,可以在加热块3的圆周方向上,将温度探头与加热管之间以间隔45
°
设置。
32.进一步的,温度探头共有2个;两个温度探头沿加热块3的轴线均布。
33.为测量更准确,加热块3上共设置两个第二盲孔4,两个第二盲孔4沿轴线均布,即它们之间交错180
°
角布置。每个第二盲孔4内布置有一根pt100温度探头。
34.进一步的,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保护壳5和出线板7;保护壳5包括圆形套筒和固定连接于圆形套筒一端的圆形的端板;端板的中心设置有直径大于气溶胶气管1的中段外径的通孔;出线板7设置于与端板相对的另一端且与保护壳5固定连接;出线板7的中心设置有直径大于气溶胶气管1的中段外径的通孔;出线板7上还设置有穿线孔71;保护壳5套在加热块3的外侧,且端板靠近气溶胶气管1的入口侧;保护壳5的内壁与加热块3的外壁之间不接触,端板与加热块3的左侧端面之间不接触,出线板7与加热块3的右侧端面之间不接触。
35.如图1所示,为便于装配,保护壳5设计成一个左侧面(气溶胶进口侧)设置有端平面、右侧敞开的桶状结构,其通过中心部位设置的通孔套在气溶胶气管1上之后,包裹住内部的加热块3和加热管、温度探头等部件,可以防止内部元件被磕碰损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绝热作用,防止操作者被烫伤。为此,需要将保护壳5的内侧各表面与加热块3间隔设置。保护壳5的右侧开口面,可以设置单独的出线板7,其中部也有通孔,将其套在气溶胶气管1上后,可以将其固定到保护壳5的右侧开放端,从而形成对加热块3和加热管、温度探头等部件的四周包围。
36.进一步的,穿线孔71的数量等于加热管与温度探头的数量之和;每个穿线孔71均与距其最近的第一盲孔2或第二盲孔4同轴。
37.温度探头和加热管均要接线(图中未示出)。接线端均位于加热块3右侧、出线板7左侧的空腔部位,即接线端封闭于保护壳5和出线板7构成的封闭空间内,而电缆要从封闭空间内部向外引出,因此需要在出线板7上设置穿线孔71(如图3所示)。每个穿线孔71均与其左侧相邻的第一盲孔2或第二盲孔4相对应。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为了防尘防水,可在穿线孔71上设置格兰头(电缆接头)。
38.进一步的,气溶胶干燥装置还包括多个螺柱8;螺柱8的一端为外螺纹且另一端为内螺纹;螺柱8的具有外螺纹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加热块3的左、右两侧的端面上;螺柱8的具有内螺纹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与端板和出线板7固定连接。
39.为了更好的固定外壳(保护壳5和出线板7),避免其与加热块3接触,可通过螺柱8在外壳与加热块3间建立刚性连接,以保持它们之间的间隙。在加热块3的左、右两侧的端面上各设置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沿加热块的轴线均布,并与第一盲孔2和第二盲孔4交错布置。本实施例中,螺柱8为双头螺柱,其一端为为外螺纹,螺纹规格与加热块3的端面上的螺纹孔配合,因此可将此端连接到加热块3上;螺柱8的另一端为内螺纹,装配后,内螺纹的一端贴合到外壳的内侧壁上,通过在保护壳5或出线板7上开孔,之后采用与内螺纹规格匹配的螺钉,将外壳与螺柱8固定连接。此时,外壳(包括保护壳5和出线板7)即与加热块3固定为一体。
40.进一步的,保护壳5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设置有长圆形的安装孔61
41.由于本技术的气溶胶干燥装置只是气溶胶发生装置上的一个部件,因此,为其设置了安装板6,通过安装板6上设置的安装孔61,可以采用螺钉将该干燥装置固定到整机的预定位置上。为便于位置调节,安装孔61设置成长圆孔的样式。
42.所有部件装配完成后,干燥装置的外形如图4所示。
43.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实用新型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实用新型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44.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技术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