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下水器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04: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下水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下水器,也称下水排杆,一般是设置在浴缸、面盆等卫浴器具的下水道并实现储水或排水的装置,按照操作方式区分包括弹跳式、翻盖式和提拉式等。其中,弹跳式下水器的操作作为简便、结构稳定性更高,通过按压的方式就可以打开或关闭止水塞,因而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应用更加广泛。
3.弹跳式下水器一般包括下水本体、固定座、弹跳芯和止水塞,其中下水本体为管状,固定在卫浴器具的排水孔内,固定座安装在下水本体内,弹跳芯的下端插入固定座并与固定座连接,止水塞则设置在弹跳芯的上端。通过按压止水塞带动弹跳芯运动,从而使得止水塞相对固定座进行上下移动,止水塞上升时打开排水孔,止水塞下降时关闭排水孔。
4.现有技术中,为保持固定座在下水本体内的位置,一般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即在固定座的外周设置一圈环形凹槽,用于装配密封圈,通过具有弹性的密封圈紧配合在固定座与下水本体之间,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而这种方式则会导致安装结构不稳定,对密封圈的尺寸要求极高,密封圈太小时弹力不足,固定座容易松动,密封圈太大时弹力过大,固定座装入下水本体的过程相当费力费时,拆装均不易;同时,采用密封圈固定的方式还存在密封圈老化的风险,导致密封圈粘黏在固定座与下水本体之间,难以取出固定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器的固定结构,能够快速完成固定座在下水本体内的拆装,并且提高两者的安装稳固程度,避免固定座松动。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下水器的固定结构,包括下水本体和固定座;所述下水本体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固定座配合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与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上下错位的凹陷部和凸出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在所述下水本体的轴线方向上互相限位,以实现所述固定座限位配合在所述通孔中。
8.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边沿上设置有缺口作为所述凹陷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凸缘作为所述凸出部。
9.所述边沿上设置有弹片,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弹片上。
10.所述边沿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缺口上下设置,且所述弹片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盈配合。
11.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边沿上设置有凸起作为所述凸出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凹槽作为所述凹陷部。
12.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环和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盘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连接环环绕所述固定座设置并依次连接各限位片的外侧边沿,所述连接环的外周设置有凹槽作为所述凹陷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凸缘作为所述凸出部。
13.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环和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盘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连接环环绕所述固定座设置并依次连接各限位片的外侧边沿,所述连接环的外周设置有凸缘作为所述凸出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凹槽作为所述凹陷部。
14.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盈配合,且所述弹片的外周设置有缺口作为所述凹陷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凸缘作为所述凸出部。
15.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边沿上设置有弹片作为所述凸出部,所述弹片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盈配合,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溢流孔作为所述凹陷部。
16.所述固定座的外周设置有若干限位片和弹片,所述限位片的外侧边沿与所述通孔的侧壁过渡配合;所述弹片的两端横向连接相邻的两个限位片,所述弹片作为所述凸出部,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溢流孔作为所述凹陷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座的外周与通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上下错位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凹陷部与凸出部在下水本体的轴线方向上互相限位,以实现固定座限位配合在通孔中,在使用下水器时按压止水塞的过程中固定座不会产生移动,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用户操作体验;同时,拆装固定座时只需插拔、转动固定座等简单操作即可将固定座放入或取出下水本体,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32.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33.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34.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35.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图;
36.图1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下水器的爆炸图;
37.图2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下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止水塞的立体图;
39.图2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弹跳芯的立体图;
40.附图标号说明:
[0041]1‑‑‑‑
下水本体;
ꢀꢀꢀꢀꢀꢀꢀꢀꢀꢀꢀꢀ2‑‑‑‑
固定座;
ꢀꢀꢀꢀꢀꢀꢀꢀꢀꢀꢀꢀꢀꢀꢀꢀꢀ3‑‑‑‑
通孔;
[0042]4‑‑‑‑
限位片;
ꢀꢀꢀꢀꢀꢀꢀꢀꢀꢀꢀꢀꢀꢀ5‑‑‑‑
缺口;
ꢀꢀꢀꢀꢀꢀꢀꢀꢀꢀꢀꢀꢀꢀꢀꢀꢀꢀꢀ6‑‑‑‑
凸缘;
[0043]7‑‑‑‑
凸起;
ꢀꢀꢀꢀꢀꢀꢀꢀꢀꢀꢀꢀꢀꢀꢀꢀ8‑‑‑‑
凹槽;
ꢀꢀꢀꢀꢀꢀꢀꢀꢀꢀꢀꢀꢀꢀꢀꢀꢀꢀꢀ9‑‑‑‑
连接环;
[0044]
10
‑‑‑
弹片;
ꢀꢀꢀꢀꢀꢀꢀꢀꢀꢀꢀꢀꢀꢀꢀ
11
‑‑‑
溢流孔;
ꢀꢀꢀꢀꢀꢀꢀꢀꢀꢀꢀꢀꢀꢀꢀꢀꢀ
12
‑‑‑
止水塞;
[0045]
13
‑‑‑
弹跳芯;
ꢀꢀꢀꢀꢀꢀꢀꢀꢀꢀꢀꢀꢀꢀ
14
‑‑‑
卡扣;
ꢀꢀꢀꢀꢀꢀꢀꢀꢀꢀꢀꢀꢀꢀꢀꢀꢀꢀꢀ
15
‑‑‑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47]
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种下水器的固定结构,包括下水本体1和固定座2。
[0048]
下水本体1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3,固定座2配合在通孔3内,且固定座2的外周与通孔3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上下错位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凹陷部与凸出部在下水本体1的轴线方向上互相限位,以实现固定座2限位配合在通孔3中。
[0049]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0050]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该边沿上设置有缺口5作为上述的凹陷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凸缘6嵌入缺口5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51]
上述缺口5、凸缘6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过渡配合包括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若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固定座2的过程会相对轻松,而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固定座2会相对费力但安装完成后结构更加稳固。
[0052]
参考图3和图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0053]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该边沿上设置有凸起7作为上述的凸出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凹槽8作为上述的凹陷部,凸起7嵌入凹槽8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54]
上述凸起7、凹槽8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
[0055]
参考图5和图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0056]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和连接环9,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连接环9环
绕固定座2设置并依次连接各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该连接环9的外周设置有凹槽8作为上述的凹陷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凸缘6嵌入凹槽8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57]
上述凹槽8、凸缘6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
[0058]
参考图7和图8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
[0059]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和连接环9,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连接环9环绕固定座2设置并依次连接各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该连接环9的外周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凹槽8作为上述的凹陷部,凸缘6嵌入凹槽8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60]
上述凸缘6、凹槽8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
[0061]
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
[0062]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该边沿上设置弹片10,弹片10上设置有缺口5作为上述的凹陷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凸缘6嵌入缺口5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63]
上述缺口5、凸缘6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同时,增设弹片10可以降低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之间的阻力,使得拆装固定座2会省力一点。
[0064]
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
[0065]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该边沿上设置弹片10和缺口5,弹片10以通孔3的侧壁过盈配合,而缺口5作为上述的凹陷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凸缘6嵌入缺口5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66]
上述缺口5、凸缘6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同时,增设弹片10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之间的安装牢固程度,避免固定座2晃动、松动。
[0067]
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
[0068]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两排各四个弹片10,四个弹片10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同排的弹片10依次首尾连接;弹片10与通孔3的侧壁过盈配合,弹片10的外周上设置有缺口5作为上述的凹陷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凸缘6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凸缘6嵌入缺口5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69]
上述缺口5、凸缘6的表面均采用倒角设计,以便于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两者能够解除限位,方便拆卸固定座2;同时,增设弹片10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之间的安装牢固程度,避免固定座2晃动、松动。
[0070]
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
[0071]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
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该边沿上设置有弹片10作为上述的凸出部,弹片10与通孔3的侧壁过盈配合,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溢流孔11作为上述的凹陷部,弹片10嵌入溢流孔11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72]
直接将下水本体1的溢流孔11作为与弹片10相对的凹陷部,可以简化产品的结构设计,同时弹片10是竖向设计,在插入或拔出固定座2时将更加省力。
[0073]
参考图17和图18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
[0074]
上述固定座2的外周设置有四个限位片4和弹片10,四个限位片4以固定座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间隔设置,且限位片4的外侧边沿与通孔3的侧壁过渡配合;弹片10的两端横向连接相邻的两个限位片4,该弹片10作为上述的凸出部,通孔3的侧壁设置有溢流孔11作为上述的凹陷部,弹片10嵌入溢流孔11中以实现固定座2与下水本体1的相对固定。
[0075]
直接将下水本体1的溢流孔11作为与弹片10相对的凹陷部,可以简化产品的结构设计,同时由于溢流孔11一般只设2个,且弹片10是横向设计,将固定座2转动90
°
便可使弹片10脱离溢流孔11,从而将固定座2拆下。
[0076]
上述九个实施例中,各种凹陷部与凸出部的配合方式均可实现固定座2在下水本体1内轴线方向的限位,使用下水器的过程中仅仅是按压止水塞12不会带动固定座2移动,只有在施以较大的外力时才能将固定座2拆出。
[0077]
参考图19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种下水器,包括上述的下水本体1和弹片10,以及止水塞12、弹跳芯13;固定座2设置在下水本体1内;弹跳芯13设置在固定座2内,其上端与止水塞12连接,其下端与固定座2连接。
[0078]
进一步地,为防止拆卸固定座2的过程中止水塞12与弹跳芯13因转动而脱离,本实用新型中止水塞12与弹跳芯13优选采用卡扣连接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弹跳芯13的上端设置有卡扣14,止水塞12上设置有与卡扣14匹配的卡槽15。
[0079]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座2的外周与通孔3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上下错位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凹陷部与凸出部在下水本体1的轴线方向上互相限位,以实现固定座2限位配合在通孔3中,在使用下水器时按压止水塞12的过程中固定座2不会产生移动,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用户操作体验;同时,拆装固定座2时只需插拔、转动固定座2等简单操作即可将固定座2放入或取出下水本体1,施工效率高。
[0080]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