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9:5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连接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rj连接器包括用于插接的第一模组和用于转接的第二模组。rj连接器通常选用直插式的转接方式,即,位于对接空间后方的容纳空间内设有电路板以及第二模组,所述电路板呈竖直状延伸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后方且所述绝缘座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后方。又,对接连接器沿所述前后方向插入前方的对接空间,对接端子沿前后方向插接于电路板上,因此称之为“直插式”的转接方式。故,现有rj连接器能够提供安装电子元件的空间小,焊接工艺复杂。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焊接电子元件,因此,焊接工艺简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和表面设有电子元件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一体延伸设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形成供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对接空间,所述后端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模组中而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第二模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电路板为并排邻接设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方向是前后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上下方向,所述电路板沿所述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具有相反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二模组包括位于所述下表面下方的绝缘座。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座具有收容腔,所述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及/或所述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且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组包括转接端子,所述绝缘座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若干侧壁,所述侧壁固持所述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沿所述上下方向插接于所述电路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组包括半包围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绝缘座下方的底墙、位于所述绝缘座两侧的一对侧挡墙和位于所述绝缘座后方的后挡墙,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底墙相对而位于上方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后挡墙相对而位于前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均为敞口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插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输端子,所述传输端子包括向上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一头部以及向下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二头
部,所述第一头部呈一排固持于所述后挡墙,所述第二头部自所述第一头部折弯后呈前后两排固持于所述底墙。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挡墙的外侧形成有导柱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导柱部配合限位的切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模组包括若干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和自所述第一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二端部,所述壳体具有在第三方向上对向延伸的一对安装壁,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均垂直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模组包括固持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绝缘块和固持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竖直状嵌装于所述安装壁,所述第二绝缘块水平嵌装于所述绝缘本体。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竖直间隔墙,所述竖直间隔墙设有若干开槽,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第二端部倾斜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所述接触部具有限位于所述开槽内的自由末端。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前端部的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若干开槽和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绝缘块水平嵌装于所述插槽中。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并行设置的对接空间和容纳空间,所述对接空间具有供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插接口,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电路板并排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没有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之间,从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焊接电子元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焊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8.图3为图2中除去发光件和盖体外其他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19.图4为图3中除去绝缘本体外其他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为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21.图6为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
22.图7为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
23.图8为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俯视图;
25.图10为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26.图11为图1的俯视图;
27.图12为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
28.图13为沿图10中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考图1至图13,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模组2、第二模组3和表面设有电子元件40的电路板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元件40包括铁芯和绕置于铁芯外的线圈,用于滤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元件40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元件。
30.请参考图1至图8和图13,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一体延伸设置的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所述前端部11形成供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对接空间101,所述对接空间101具有供对接连接器沿所述前后方向插入的插接口1010。所述后端部12形成收容所述电路板4和所述第二模组3的容纳空间10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所述前端部11和所述后端部12之间的竖直间隔墙13,所述竖直间隔墙13设有若干开槽130。请特别参考图1,所述第一方向是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是第二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均垂直的左右方向是第三方向。
31.请参考图4、图8和图13,所述第一模组2包括若干对接端子21。所述对接端子21包括第一端部211、自所述第一端部211弯折形成的第二端部212以及自所述第二端部212弯折形成的接触部213。所述对接端子21包括接触部213,所述接触部213自所述第二端部212倾斜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01内,所述接触部213具有限位于所述开槽130内的自由末端2130。所述第一模组2还包括固持所述第一端部211的第一绝缘块22和固持所述第二端部212的第二绝缘块23。请参考图3、图4、图5、图7和图13,所述第一模组2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模组3中,而所述第一模组2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
32.请参考图3、图4、图7、图8和图13,所述电路板4沿所述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02内,所述电路板4具有相反设置的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所述第二模组3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电路板4为并排邻接设置。所述第二模组3包括绝缘座31和转接端子32。所述绝缘座31位于所述下表面42的下方。所述绝缘座31包括底壁311和自所述底壁311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若干侧壁312,所述底壁311与侧壁312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310。所述侧壁312固持所述转接端子32,所述转接端子32沿所述上下方向插接于所述电路板4。
33.请参考图1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所述电路板4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02的中部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中,此处所述的“中部位置”指的是所述电路板4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02的1/3~2/3的高度位置,优选的,所述电路板4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2的1/2的高度位置。即,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所述第二模组3在容纳空间102内是下沉结构,以预留出所述电路板4上方的空间给所述电子元件40,即,所述电子元件4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暴露在外的上表面41,则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焊接电子元件40,因此,焊接工艺简单。
34.在未图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中,所述电子元件4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的下表面42。此种实施方式下,需要将所述电子元件40与所述电路板4先行焊接,再将所述第二模组3与焊接了电子元件40的所述电路板4进行组装,如是将所述电子元件40收容于图4所示的所述收容腔310内,可以节省所述电路板4上方的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符合小型化的特点。
35.请参考图1、图3、图4、图5、图7和图8,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模组3包括半包围结构以提供保护作用的壳体33。所述壳体33包括位于所述绝缘座31下方的底墙331、位于所述绝缘座31两侧的一对侧挡墙332和位于所述绝缘座31后方的后挡墙333,所述壳体33具有
与所述底墙331相对而位于上方的第一面334以及与所述后挡墙333相对而位于前方的第二面335,所述第一面334和所述第二面335均为敞口状。所述第一面334用于所述第二模组3与所述电路板4组装;所述第二面335用于将所述第一模组2安装至所述电路板4上。所述侧挡墙332的外侧形成有导柱部3320,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与所述导柱部3320配合限位的切槽10。所述壳体3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对向延伸的一对安装壁330,所述第一绝缘块22竖直状嵌装于所述安装壁330,所述第二绝缘块23水平嵌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前端部11的插槽105,所述插槽105连通所述若干开槽130和所述容纳空间102,所述第二绝缘块23水平嵌装于所述插槽105中。
36.请参考图3、图4、图7、图8和图13,特别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于所述电路板4上的传输端子5。所述传输端子5包括向上延伸出所述壳体33的第一头部51以及向下延伸出所述壳体33的第二头部52。所述第一头部51呈一排固持于所述后挡墙333,所述第二头部52自所述第一头部51折弯后呈前后两排固持于所述底墙33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端子21接收到对接连接器的rj信号后传输至所述电路板4上进行滤波,所述传输端子5用以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电连接器安装的主电路板上。
37.请参考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还包括发光件6和盖体7。所述发光件6嵌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且靠近所述插接口1010处,所述盖体7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盖体7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限位遮挡住所述发光件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6为led灯。
38.请参考图1、图2、图10至图12,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6为一对,所述发光件6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空间101的两侧。对应的,所述盖体7包括基部71、自所述基部71的两端同向延伸的一对纵向臂72和自所述纵向臂72的内侧对向延伸的一对横向臂73。每一个所述发光件6包括发光部61和自发光部61弯折延伸的两个导电腿部62,所述发光部61在所述上下方向夹持于所述纵向臂72和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对应的,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凹槽103以及与该凹槽103连通的狭槽104,所述凹槽103收容所述发光部61,所述狭槽104收容所述导电腿部62。请参考图1、图5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7的顶面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齐平。
39.请参考图2、图6和图12,所述横向臂73之间形成间隔空间730,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位于所述间隔空间730内的定位部14。具体的,所述横向臂73具有抵持面732,所述定位部14于面向对接空间101的那一侧具有与抵持面732配合的抵接面142。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面包括位于所述横向臂73上的第一导引面731以及位于所述定位部14上的第二导引面141;所述第一导引面731形成于所述抵持面732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引面141形成于所述抵接面142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引面731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41均是斜面,二者配合具有引导作用;所述横向臂73与所述定位部14之间的引导结束后,最终在抵持面732和抵接面142之间形成扣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臂73上设置所述第一导引面731或者所述定位部14设置所述第二导引面141(仅具有一个导引面),也可以实现引导的效果。
40.综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并行设置的对接空间101和容纳空间102,所述对接空间101具有供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插接口1010,所述容纳空间102收容所述电路板4以及所述第二模组3,所述第二模组3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电路板4并排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4没有被夹持在所述第一
模组2和所述第二模组3之间,从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焊接电子元件40,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焊接工艺简单。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不仅通过所述发光件6提供了插接口1010处的照明作用,还通过一个固定于插接口1010上方的盖体7解决了发光件6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满足了客户关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需要。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