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跑步机防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5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跑步机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跑步机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凡是按gb17498.6-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6部分:跑步机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标准)中第“5.2.2 传动件和转动件”的要求设计的跑步机,采用了后滚筒防护罩来遮挡跑步表面、后滚筒和框架之间的引入点。标准中要求“在后滚筒防护罩与跑步表面之间试验指不应卡住”。应运而生的设计是:后滚筒防护罩均高于跑步表面,后滚筒防护罩与跑步表面之间缝隙≤9.5mm(试验指直径为9.5mm,形状见gb17498.1-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 第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6 试验方法”中第“6.5”条中“图1 试验指”)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图19-图20是装有传统防护罩的示意图,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实际情况是,高出跑步表面的后滚筒防护罩与跑带之间留有间隙,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防护罩只有高出跑步表面才不会与跑带摩擦,才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伤及跑带和防护罩)。运动者在高速运转的跑台上跑步时,容易被高出跑步表面的后滚筒防护罩边缘划坏鞋或脚。出于安全考虑,生产厂家和销售商都反复强调运动者不能赤脚跑,否则,更容易划伤运动者的脚。多年来,因为存在上述隐患,伤及运动者的事情屡有发生,成为跑步机的一个痛点。从图19中看出传统左防护罩33、传统右防护罩34均高于跑带21表面(不高于9.5mm),与跑带21表面有缝隙;跑带21与传统左防护罩与跑带重叠部分36和传统右防护罩与跑带重叠部分37(标准中规定左右重叠部分的尺寸应≥10mm,见gb17498.6-2008第三页图2 后滚筒护罩),使得此处跑带变窄了至少20mm(图20)。由于左右防护罩在运动者后方,运动者不易看到,运动者在机台上高速奔跑时,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传统左防护罩33、传统右防护罩34高于跑带21,与跑带21之间有缝隙。此处暴露在表面的跑带21变窄了。以上两条导致高出跑带的防护罩边缘极易划伤运动者的鞋或脚。图19中防护罩孔35对应调节螺杆23,调节跑带涨紧力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方案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跑步机防夹装置。
4.本方案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种跑步机防夹装置,它包括分别安装在滚筒左、右轴伸上的防护件,防护件包括纵向布置的连接板和位于连接板上的横向延伸的遮盖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供轴伸穿过的通孔,防护件上的连接板设置在框架和滚筒之间,遮盖板自框架自然延伸到跑板上及跑带下方以使防护件遮盖轴伸与跑板和框架之间的空隙。
5.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防护件包括左防护件和右防护件,左防护件和右防护件的结构呈镜像对称。
6.通孔与轴伸过渡配合。左防护件的连接板厚度为h(h大于等于2mm),连接板的通孔直径与后滚筒轴伸的尺寸相等,配合精度为过渡配合(选择过渡配合既易于装配,后滚筒运转过程中孔轴之间也不产生噪音)。
装了左右防护件的弧面跑板的机台;33-传统左防护罩;34-传统右防护罩;35-防护罩孔;36-传统左防护罩与跑带重叠部分;37-传统右防护罩与跑带重叠部分;38-有下固定板的左防护件;39-下固定板;40-遮盖板里面;41-有下固定板的右防护件;42-有下固定板的弧面跑板左防护件;43-有下固定板的弧面跑板右防护件;44-跑带边缘;45-投影弧线(是跑带边缘在弧面跑板上的投影用虚线示出);46-最大间隙处(从虚线45与弧面跑板后端24的交点到跑带21下面之间的间隙);47-下固定板里面;48-凸起底面;49-下固定板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一种跑步机防夹装置,分别安装在后滚筒14的左、右轴伸上的防护件,防护件包括纵向布置的连接板3和位于连接板3上的横向延伸的遮盖板2,连接板3上设置有供轴伸16穿过的通孔4,防护件上的连接板3设置在框架和后滚筒14之间,遮盖板2自框架横向延伸到跑带21下且向前延伸至跑板上以使防护件遮盖轴伸16与跑板和框架之间的空隙。防护件包括左防护件1和右防护件9,左防护件1和右防护件9的结构呈镜像对称,防护件也可以用于前滚筒以使防护件遮盖轴伸16与跑板和框架之间的空隙。框架包括左框架18和右框架19。通孔4与轴伸16过渡配合。左防护件1的连接板3厚度为h(h大于等于2mm),连接板3的通孔4直径与后滚筒轴伸端的轴径尺寸相等,配合精度为过渡配合(选择过渡配合既易于装配,后滚筒运转过程中孔轴之间也不产生噪音)。遮盖板2厚度为1.5~4mm。遮盖板2的底面设置有凸起12。凸起12有多条且凸起12底面与跑板表面吻合。凸起12高度的不同使遮盖板2与跑板表面可靠接触。在连接板3上位于遮盖板2下方对应位置设置有下固定板39,下固定板39与遮盖板2构成对跑板的夹持结构。下固定板39向前延伸的长度小于遮盖板2向前延伸的长度。下固定板39与跑板接触面为下固定板斜面49。
18.先将后滚筒14穿过跑带21,再将调整垫圈29和左防护件1、右防护件9分别安装在后滚筒14的左、右轴伸16上,最后安装到左,右框架(18,19)上,用调节螺杆23可以调节后滚筒14前后移动,达到调节跑带21涨紧力的目的,见图16、图1-6、图13。此时图14中的引入点22被遮挡住了。
19.左,右防护件(1,9)的遮盖板长边7的长度为l、遮盖板宽边8的长度为k,见图1、图4。已知跑带边缘44与左,右框架(18,19)靠近跑板的一边之间的距离为l1(l1的数值范围为l1min~l1max,l1max-l1min=δ,δ是跑带21左右位移量);后滚筒14最大外圆与跑板后端24之间的距离为k1(k1的数值范围为k1min~k1max,k1max-k1min=δ1,δ1是后滚筒14前后位移量),并有l=l1max (15~25)mm,k=k1max (15~25)mm,跑带21始终压着遮盖板长边7一段尺寸,该尺寸数值大于等于(15~25)mm。遮盖板宽边8一段尺寸始终压在平面跑板20上,该尺寸数值大于等于(15~25)mm。见图17示。图17中左,右防护件(1,9)像“刀”的形状,刀刃两两相对(连接板3如同“刀把”,遮盖板2如同“刀身”)。跑带21用双点划线示意,遮盖板2均用实线示出。遮盖板2遮挡住跑板后端24的线条用虚线示出。加强筋6落在后滚筒14与跑板之间的缝隙里,起到增加防护罩强度的作用,它始终不会与跑板20接触到。
20.图17中,后滚筒14两轴伸16各有轴用挡圈15,轴用挡圈15与左框架18相对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为x,轴用挡圈15与右框架19相对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也为x;左,右防护件(1,9)的连接板3厚度为h,调整垫圈29厚度为h1,设计时应满足以下等式:x=h h1,使得左,右防护件(1,9)不能发生左右位移;左,右防护件(1,9)的连接板3的通孔4与后滚筒轴伸16为
过渡配合,即易于装配又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连接板外圆5的直径始终小于后滚筒14的外圆直径,至少小于1mm,这样能保证后滚筒14为机台后端的最大外形尺寸。调整垫圈29内圆与后滚筒14的轴伸16为过渡配合,不会因轴孔有间隙而产生噪音,外圆小于等于连接板外圆5的直径即可。图17中是将跑带21去掉后展示的左,右防护件(1,9),跑带21用双点划线表示。左,右防护件(1,9)的遮盖板2遮挡着跑板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21.图7是用于弧面跑板的左防护件10,图10是用于弧面跑板的右防护件13,与用于平面跑板的左,右防护件(1,9)有不同之处,即:多了2~4条凸起12,几条相互平行的凸起12高低不同(图8-图9、图11-图12示),最矮的一条凸起12高度为2mm~5mm,始终与弧面跑板26接触。其余几条凸起12与弧面跑板26之间略有间隙(不接触跑板),起到填充较大间隙的作用。当防护件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跑步者不小心有可能踩踏到此处)会接触到跑板,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
22.图15中示出的最大间隙处46(投影弧线45(虚线示)与弧面跑板后端24的交点到跑带21下面之间的间隙)和引入点22均被弧面跑板上的左防护件10、弧面跑板上的右防护件13的弧面跑板上的遮盖板11和遮盖板上的几条凸起12遮挡住了(见图18)。
23.图18中弧面跑板上的左防护件10、弧面跑板上的右防护件13的凸起12前端最矮的一条与弧面跑板26接触,当旋紧调节螺杆23,后滚筒14被拉着向后移动,弧面跑板上的左防护件10、弧面跑板上的右防护件13也随之向后移动,此时,最矮的一条加强筋12也会与弧面板有间隙了,由于防护件不易发生转动,是不会翘起的,所以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若想让其始终接触弧面跑板,可以人为的用手轻轻按一下弧面跑板上的遮盖板11便可。或在使用中由于防护件受到振动力和自重的作用,弧面跑板上的遮盖板11也会慢慢落在弧面板上,最矮的凸起12与弧面跑板接触上了。
24.图21-图24是将有下固定板的左防护件38和有下固定板的右防护件41用于平面跑板。图21和图23中的遮盖板里面40与下固定板里面47之间的距离为平面跑板厚度加0.5mm,0.5mm是留出的间隙便于装配。图29示出有下固定板的左防护件38(右防护件41结构与之呈镜像对称)与平面跑板的位置关系的局部侧视图。由于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始终与平面跑板的上下面接触,防护件的旋转角度受到约束,设计时降低防护件上的通孔4与后滚筒14上的轴伸16配合的精度并选择间隙配合,使装配更容易。
25.图25-图28是有下固定板的弧面跑板左防护件42和有下固定板的弧面跑板右防护件43用于弧面跑板。
26.最大弓高确定:当跑带21被略微拉紧,跑步时跑带会打滑,此时跑带受到的涨紧力较小(此时,视为后滚筒位置最靠前),此状态下防护罩的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之间夹着的弧面跑板的弓高为最大弓高。图30是有下固定板的左防护件42(右防护件43结构与之呈镜像对称)与弧面跑板位置关系状态一侧视图,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之间夹着的弧面跑板的弓高为最大弓高)。此时,跑带几乎没有受到滚筒施与的涨紧力。
27.当需要走步或跑步时需要继续向后移动后滚筒拉紧跑带,防护件也随之后移,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之间夹着的弧面跑板的弓高随之变矮,由于下固定板斜面49是一斜面,随着弓高变矮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斜面49之间的距离变小。
28.图31是有下固定板的防护件与弧面跑板位置关系状态二侧视图,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之间夹着的弧面跑板的弓高为最小弓高。
29.防护件处在状态一、二之间的合适位置时,跑带受到滚筒施与的涨紧力为适度涨紧力。
30.遮盖板2和下固定板39始终在弧面跑板的上下端防护罩的旋转角度受到约束,设计时降低防护件上的通孔4与后滚筒14上的轴伸16配合的精度并选择间隙配合,使装配更容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