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4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
1.本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0年5月15日,实用新型名称为“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 2020208244876的优先权。本技术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3.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包需要及时充电。由于续航里程及动力要求,汽车所需电池包电量越来越高,靠传统充电方式不能满足部分场景用车需求,需要把电池包换下来放在充电架上充电,使车辆在更换电池后继续正常使用。由于电池包是在相对较为封闭的充电仓内进行充电的,电池包在充电时产生的大量的热无法及时散发,会使电池包温度过高,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在充放电时温度过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包括调温机构,所述调温机构设在充电仓内,所述调温机构用于对在所述充电仓内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
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调温机构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8.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通过与所述电池包的外表面贴合,以调节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的表面进行贴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快速地对电池包进行调温。
10.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充电仓内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1.当所述调温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贴合,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
12.当所述调温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分离,所述调温机构不阻碍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移动。
1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对调温机构的位置的切换,可以在电池包需要调温时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贴合以实现对电池包进行调温操作,在不需要对电池包进行调温时,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分离,避免调温机构影响电池包进出充电仓。
14.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温
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调温机构的移动,避免采用人力直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16.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水平或竖直移动时,所述电池包可驱使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电池包自身来驱动调温机构的位置,无需设置多余的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8.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包的移动方向。
1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电池包在充电仓内移动时,调温机构会在垂直于电池包侧面的方向上移动,即电池包在朝充电仓内移动时,调温机构从电池包的侧面靠近电池包并与电池包贴合,电池包在朝充电仓外移动时,调温机构与电池包的侧面分离并远离电池包。
20.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水平移动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电池包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调温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21.本方案中,电池包的上下两侧面的表面积较大,电池包优选以水平移动,调温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贴合电池包的上和/或下两侧面,以增大散热面积。
22.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被所述电池包移动而被接触到的接触端、用于驱动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执行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接触端和所述执行端的联动件。
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驱动机构分成接触端、执行端、联动件,其中接触端与电池包接触并被电池包驱动,执行端与调温机构连接并根据接触端与电池包的接触的来驱动调温机构,联动件用于根据接触端的移动使执行端按照特定轨迹移动进而控制调温机构的运动轨迹。
24.较佳地,所述接触端位于所述充电仓内的所述电池包的移动路径上;
25.所述电池包自所述充电仓外向所述充电仓内移动时,所述电池包接触并推动所述接触端进行移动,所述接触端的移动经所述联动件后促使所述执行端带动所述调温机构朝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
26.所述电池包自所述充电仓内向所述充电仓外移动时,所述调温机构在重力作用下朝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电池包直接驱动调温机构移动,在电池包朝充电仓内移动时,电池包会与驱动机构的接触端接触并推动接触端,接触端通过联动件使执行端向靠近电池包的侧面的方向移动,也就是与执行端连接的调温机构朝靠近电池包的侧面的方向移动,直至电池包完全移动到充电仓的内部并与充电仓内的电连接插头插接,调温机构与电池包的表面贴合;在电池包朝充电仓外移动时,电池包对接触端的作用力会逐渐减小直至完全与接触端脱离,调温机构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与电池包分离并回到初始位置。
28.较佳地,所述联动件包括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或者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有一支点转轴;
29.所述联动件绕所述支点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远离的端部
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联动件由两个呈一定角度的连杆组成,可以降低转轴的位置高度,进而降低调温机构的放置空间的高度,节省充电仓的空间。
31.较佳地,所述接触端包括顶杆和顶杆头,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顶杆头设置于所述顶杆的另一端部;
32.所述顶杆头用于被向所述充电仓内移动的所述电池包接触而进行斜向移动。
3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顶杆头与电池包接触时实现顶杆的联动。
34.较佳地,所述顶杆头具有一滚轮,所述滚轮在被所述电池包接触并推动时发生滚动。
35.在本方案中,顶杆头被电池包接触后随着电池包的移动斜向下移动,通过采用滚轮,可以减小顶杆头移动过程中与电池包之间的摩擦力。
36.较佳地,所述执行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
37.在本方案中,执行端设置于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部,可以最大化执行端的力矩,从而以较小的力来驱动调温机构移动。
38.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具体位置,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移动。
3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传感器可以确定电池包是否处于充放电连接的位置,以此确保电池包移动到位后再控制驱动机构来驱动调温机构移动,控制方式简单,利于电气化控制。
40.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相对的两侧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调温机构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
4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承载框便于安装调温机构和驱动机构。
42.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承载框之间,所述浮动机构用于缓冲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的接触,并使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电池包贴合。
4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在调温机构和承载框之间设置浮动机构,一方面可以避免电池包与调温机构接触时将电池包顶起,使电池包无法顺利与充电仓内的电连接插头插接,或造成电连接插头损坏,另一方面可以在调温机构与电池包接触时,使电池包与调温机构贴合更紧密,增强对电池包的调温效果。
44.较佳地,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调温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框连接。
45.在本方案中,弹性单元通过其自身的伸缩来调节浮动机构与电池包之间的贴合度。
46.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包括调温板,所述调温板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导热介质的流通;
47.或者,所述调温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调温件,所述调温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48.在本方案中,调温机构可以通过导热介质的流动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调节,通过对导热介质的加热或降温便可方便实现对电池包的温度控制;也可以是通过电加热或制冷
的方式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调节。
49.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导热胶垫,所述导热胶垫设置于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接触的一侧。
5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设置导热胶垫不仅可以提高调温机构的调温效果,还可以避免调温机构的刚性表面与电池包直接接触碰撞,减小对电池包的损伤。
51.一种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包括调温机构、浮动机构和承载框,所述调温机构承载于所述承载框上,所述浮动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框与所述调温机构之间。
5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调温装置在对要进行调温的物体调温时,通过浮动机构可以使调温机构与该物体贴合更紧密,增强调温效果。
53.较佳地,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调温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框连接。
5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用弹性单元的弹性力使调温机构与要调温的物体紧密贴合。
55.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包括调温板,所述调温板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导热介质的流通;
56.或者,所述调温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调温件,所述调温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57.较佳地,所述调温装置还包括导热胶垫,所述导热胶垫设置于所述调温机构远离所述浮动机构的一侧。
5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设置导热胶垫不仅可以提高调温机构的调温效果,还可以避免调温机构的刚性表面与待调温物体直接接触碰撞,减小对待调温物体的损伤。
59.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含如上所述的电池包温控装置。
60.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6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温控装置通过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6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温控装置在充电仓内安装位置示意图。
6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温控装置与电池包的配合示意图。
64.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温控装置在充电仓内的侧视图。
65.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6.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67.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电池包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8.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调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69.附图标记说明:
70.托架10
71.托架外框11
72.滚轮12
73.电连接插头13
74.托架底框14
75.托架开口b
76.电池包温控装置20
77.调温机构21
78.调温板211
79.连接管路212
80.驱动机构22
81.第一连杆221
82.第二连杆222
83.支点转轴223
84.顶杆224
85.顶杆头225
86.执行端226
87.浮动机构23
88.弹性单元231
89.导向件232
90.承载框24
91.第一承载件241
92.第二承载件242
93.导热胶垫25
94.电池包30
具体实施方式
9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9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电站,该换电站具有充电仓,在充电仓内设置有电池包温控装置。该电池包温控装置通过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97.如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20,该电池包温控装置20包括调温机构21,调温机构21设在充电仓内,该调温机构21用于对在充电仓内充放电的电池包30进行温度调节。通过调温机构21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30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30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30的使用寿命。
9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充电仓内具有放置电池包30的托架10,托架10主要由托架外框11、滚轮12、电连接插头13组成,托架外框11水平设置,滚轮12设置在托架外框11内侧以方便电池包30在托架10上移动,电连接插头13设置在托架外框11的后侧框架上,在电池包30完全进入托架10上后,电连接插头13可以与电池包30上的充电插座连接,实现对电池包30充电。在托架外框11的内侧设有托架开口b,托架开口b与托架10下方的容纳空间
连通,容纳空间内设有电池包温控装置20,在电池包30进入托架10并进入预定位置时,电池包温控装置20的调温机构21从托架开口b伸出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根据图1所示,相当于调温机构21从下往上移动至与电池包30的下表面贴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
99.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托架外框11也可竖直设置,电池包30从托架外框11的下方或上方垂直进入充电仓内,相应的电连接插头13设置在托架外框11的上侧或下侧的框架上。调温机构21通过与电池包30的外表面贴合,以调节电池包30的温度。通过将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的表面进行贴合,可以快速的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
10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包30只有一面与调温机构21贴合。但是,在其它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多个调温机构21分别与电池包30的多个表面贴合以实现对电池包30的调温,例如可以在充电仓内位于电池包30的两个侧面、三个侧面或者四个侧面外都设置调温机构21。具体设置方式根据实际设计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101.调温机构21在充电仓内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调温机构21处于第一位置时,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贴合,以实现对电池包30进行温度调节;当调温机构21处于第二位置时,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分离,调温机构21不阻碍电池包30在充电仓内移动。
10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不需要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时,调温机构21在充电仓内的托架10下方的容纳空间里,此时调温机构21处于第二位置处;需要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时,调温机构21的上表面会伸出容纳空间与电池包30的底面贴合,此时调温机构21处于第一位置处。通过对调温机构21的位置的切换,可以在电池包30需要调温时将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贴合以实现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操作,在不需要对电池包30进行调温时,将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分离,避免调温机构21影响电池包30进出充电仓。
103.如图2-4和图6所示,该电池包温控装置20还包括驱动机构22,该驱动机构22用于驱动调温机构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驱动机构22控制调温机构21的移动,避免采用人力直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10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2是通过电池包30的移动来驱使的,即电池包30在充电仓内水平移动时,电池包30可驱使驱动机构22带动调温机构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电池包30自身的移动来驱动调温机构21的位置,无需设置多余的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池包30也可以沿竖直方向进出充电仓。
105.调温机构21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电池包30的移动方向,即调温机构21会在垂直于电池包30侧面的方向上移动。具体地,电池包30在朝充电仓内移动时,调温机构21从电池包30的侧面靠近电池包30并与电池包30贴合,电池包30在朝充电仓外移动时,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的侧面分离并远离电池包30。
10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30在充电仓内水平移动时,驱动机构22在电池包30的驱动下带动调温机构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107.如图2-4和图6所示,该驱动机构22包括用于被电池包30移动而被接触到的接触端、用于驱动调温机构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执行端226以及分别连接接触端和执行端226的联动件。将驱动机构22分成接触端、执行端226、联动件,其中接触端与电池包30接触并被电池包30驱动,执行端226与调温机构21连接并根据接触端与电池包30的接触的来驱动调温机构21,联动件用于根据接触端的移动使执行端226按照特定轨迹移动
进而控制调温机构21的运动轨迹。
10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位于充电仓内的电池包30的移动路径上;电池包30自充电仓外向充电仓内移动时,电池包30接触并推动接触端进行移动,接触端的移动经联动件后促使执行端226带动调温机构21朝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电池包30自充电仓内向充电仓外移动时,调温机构21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109.该驱动机构22通过电池包30直接驱动,在电池包30朝充电仓内移动时,电池包30会与驱动机构22的接触端接触并推动接触端,接触端通过联动件使执行端226向靠近电池包30的侧面的方向移动,也就是与执行端226连接的调温机构21朝靠近电池包30的侧面的方向移动,直至电池包30完全移动到充电仓的内部并与充电仓内的电连接插头13插接,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的表面贴合(即第一位置);在电池包30朝充电仓外移动时,电池包30对接触端的作用力会逐渐减小直至完全与接触端脱离,调温机构2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与电池包30分离并回到初始位置(即第二位置)。
11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6所示,联动件包括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第一连杆221或者第二连杆222靠近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的连接处设有一支点转轴223;联动件绕支点转轴223转动时,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相远离的端部沿相反的方向移动。联动件由两个呈一定角度的连杆组成,可以降低支点转轴223的位置高度,进而降低调温机构21的放置空间的高度,节省充电仓的空间。其中,支点转轴223设在托架底框14上。如图2-4和图6示出了一种联动件的具体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分别自两个连杆的连接处斜向上延伸,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之间形成的夹角是一个接近180度的钝角,例如可以将该夹角设置成170度、160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该夹角的角度越大,通过该联动件驱动的调温机构21的移动距离越小,因此可以根据调温机构21所需移动的距离来设置该夹角的具体角度。
11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联动件也可以只是一个直杆状,为了使调温机构21可以伸出容纳空间并与电池包30底部贴合,将支点转轴223处的支点设置尽可能高即可。
11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包括顶杆224和顶杆头225,顶杆224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22远离第一连杆221的一端部呈预设角度连接,顶杆头225设置于顶杆224的另一端部;顶杆头225用于被向充电仓内移动的电池包30接触而进行斜向移动。执行端226位于第一连杆221远离第二连杆222的一端部。执行端设置于第一连杆221远离第二连杆222的一端部,可以最大化执行端的力矩,从而以较小的力来驱动调温机构21的移动。
113.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30是水平移动的,调温机构21位于电池包30的下方,电池包30推动顶杆头225时,顶杆头225会斜向下移动,与顶杆224的下端连接的第二连杆222的一端朝下方移动,执行端226则向上移动,带动调温机构21向上运动。
114.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调温机构21设在电池包30的上表面的上方,顶杆头225则会斜向上移动;或者电池包30在充电仓内是从竖直方向装入的,调温机构21是在电池包30的侧方向,顶杆头225也有可能会斜向上或斜向下移动,在此不再具体描述。
115.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杆头225具有一滚轮,滚轮在被电池包30接触并推动时发生滚动。顶杆头225被电池包30接触后随着电池包30的移动斜向下移动,通过采用滚轮,可以减小顶杆头225移动过程中与电池包30之间的摩擦力。电池包30在推动滚轮
时,滚轮会从电池包30的前侧面逐渐滚动至靠近电池包30的底面的位置,通过位置的调整,使滚轮滚到靠近电池包30的底面的位置时,电池包30的充电插座与电连接插头13完全插接,此时,调温机构21的上侧刚好与电池包30贴合,不会影响电池包30的移动。
11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2是电气控制方式的,例如为液压或气动伸缩机构,通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伸缩机构的伸缩,以使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贴合或分离。
117.具体地,在充电仓内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包30的具体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驱动机构22;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用于控制驱动机构22的移动。
118.传感器具体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例如接触式传感器中的行程开关,当电池包移动到位(可以是电池包30与电连接插头13完成插接)后,电池包通过接触挤压行程开关以使行程开关输出一信号以控制驱动机构22驱动调温机构21移动;又例如接近式传感器中的霍尔开关,在电池包上安装一小磁钢,当电池包移动到位(可以是电池包30与电连接插头13完成插接)后,电池包上的小磁钢靠近霍尔开关使其产生霍尔现象输出一信号以控制驱动机构22驱动调温机构21移动。
11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调温机构21和驱动机构22,在调温机构21和驱动机构22之间设置承载框24,承载框24的上端面用于承载调温机构21,承载框24的下端面用于连接驱动机构22。
120.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包温控装置20还包括浮动机构23,浮动机构23连接于调温机构21和承载框24之间,浮动机构23用于缓冲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的接触,并使调温机构21和电池包30贴合。
121.通过在调温机构21和承载框24之间设置浮动机构23,一方面可以避免电池包30与调温机构21接触时将电池包30顶起,使电池包30上的充电插座无法顺利与充电仓内的电连接插头13插接,或造成电连接插头13损坏,另一方面可以在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接触时,使电池包30与调温机构21贴合更紧密,增强对电池包30的调温效果。
122.浮动机构23包括弹性单元231,弹性单元231的一端与调温机构21连接,弹性单元231的另一端与承载框24连接。弹性单元231通过其自身的伸缩调节浮动机构23与电池包30之间的贴合度。
123.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24由两个第一承载件241和一个第二承载件242组成,两个第一承载件241分别位于调温机构21的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一承载件241通过第二承载件242固定连接,第二承载件242的中部位置与驱动机构22的执行端226连接。两个第一承载件241的两端均分别安装有弹性单元23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单元231为弹簧,调温机构21的下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导向件232,该导向件232穿过第一承载件241并可在第一承载件241上自由移动,弹簧套在导向件232上并位于调温机构21与第一承载件241之间,导向件232的下端位于第一承载件241的下方通过螺母固定以防止导向件232与第一承载件241分离。
124.调温机构21向上移动并与电池包30的底部抵接时,调温机构21会受到电池包30的阻力,驱动机构22的执行端226继续向上运动时,第一承载件241会沿着导向件232向上移动并压缩弹簧,这样就可以避免调温机构21将电池包30向上顶升,也就不会使电池包30上的充电插座无法与充电仓内的电连接插头13插接,或造成电连接插头13损坏。还可以调节调温机构21和电池包之间的贴合度,使电池包30与调温机构21贴合更紧密,增强对电池包30
的调温效果。
125.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调温机构21包括调温板211,调温板211内部具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通道,通道用于导热介质的流通。通道通过连接管路212连通。调温机构21通过导热介质的流动实现对电池包30的温度调节,因此只要通过对导热介质的加热或降温便可方便实现对电池包30的温度控制。
12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调温机构21包括安装板和调温件,调温件连接于安装板。调温件可以为电加热器和/或制冷器。
127.如图3和图6所示,该电池包温控装置20还包括导热胶垫25,导热胶垫25设置于调温机构21与电池包30接触的一侧。设置导热胶垫25不仅可以提高调温机构21的调温效果,还可以避免调温机构21的刚性表面与电池包30直接接触碰撞,减小对电池包30的损伤。
128.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调温装置,其结构参见图3-6所示,该调温装置包括调温机构21、浮动机构23和承载框24,调温机构21承载于承载框24上,浮动机构23位于承载框24与调温机构21之间。该调温装置在对待调温的物体调温时,通过浮动机构23可以使调温机构21与该物体贴合更紧密,增强调温效果。本实施例的调温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控装置20的结构相同,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129.该浮动机构23包括弹性单元231,弹性单元231的一端与调温机构21连接,弹性单元231的另一端与承载框24连接。利用弹性单元231的弹性力使调温机构21与要调温的物体紧密贴合。该浮动机构23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控装置20的浮动机构23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结构不在赘述。
130.调温机构21包括调温板211,调温板211内部具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通道,通道用于导热介质的流通。或者调温机构21包括安装板和调温件,调温件连接于安装板。该调温机构2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控装置20的调温机构21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结构在此也不再赘述。
131.本实施例的调温装置还包括导热胶垫25,导热胶垫25设置于调温机构21远离浮动机构23的一侧。设置导热胶垫25不仅可以提高调温机构21的调温效果,还可以避免调温机构21的刚性表面与待调温物体直接接触碰撞,减小对待调温物体的损伤。
13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