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清洁机的水箱套件及清洁机工作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3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及清洁机工作站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亦不断增加,机器人代替人工作成了必然的趋势。清洁机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最初清洁机只具有扫地的功能。
3.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清洁机开始具有用水清洁其工作场地的功能。且某些清洁机甚至能回收工作用水(污水)从而保障工作场地的清洁效果。当清洁机需要处理的工作场地较大时,配合清洁机还要设置清洁机工作站,清洁机工作站可以具有连入有外部的注水管以及导出到外部排污系统的排污口,但是上述清洁机工作站的连接设置提升了对工作场地的施工改造要求。清洁机工作站内还可以设有清洁机工作站清水箱和/或清洁机工作站污水箱,但是这样使得清洁机工作站的体积较大,且对清洁机工作站清水箱的注水操作以及对清洁机工作站污水箱的排出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及清洁机工作站系统,旨在解决清洁机的注水/排水系统的安装条件较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所述水箱套件用于直接对所述清洁机进行注入清水或通过清洁机工作站对所述清洁机注入清水,所述水箱套件还用于直接接收所述清洁机排出的污水或通过清洁机工作站接收所述清洁机排出的污水;
6.所述水箱套件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及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第一过滤组件连通,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污水经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水箱。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或所述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一消毒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的上部或者所述第二水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的下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底部连接有用于辅助所述水箱套件移动的转运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套件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清水转移出所述第二水箱的动力。
12.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套件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用于提供污水转移入所述第一水箱的动力。
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工作站系统,包括清洁机工作站和上述的水箱套件,所述清洁机工作站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水箱可分离的与所述排水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水箱可分离地与所述注水口匹配连接,所述清洁机工作站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清水泵入所述注水口的第四水泵和/或用于将污水自排水口泵入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五水泵。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工作站系统,包括清洁机工作站和上述的水箱套件,所述清洁机工作站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水箱可分离的与所述排水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水箱可分离地与所述注水口匹配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清洁机工作站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连通到所述清洁机工作站上的排水口,所述缓冲装置用于暂存来自清洁机的污水。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的水箱套件及清洁机工作站系统,清洁机中清水注入可以通过第二水箱实现,清洁机中污水可以通过第一水箱转存后排放;水箱套件可以与清洁机配合实现对清洁机的注入清水操作或者排出污水操作,提升清洁机的工作能力;水箱套件还可以与清洁机工作站可拆卸地配合设置,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清洁机工作站的注水/排水系统的安装条件。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清洁机的水箱套件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清洁机的水箱套件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3.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所述水箱套件200用于直接对所述清洁机进行注入清水或通过清洁机工作站对所述清洁机注入清水,所述水箱套件
还用于直接接收所述清洁机排出的污水或通过清洁机工作站接收所述清洁机排出的污水;
24.所述水箱套件200包括第一水箱210、第二水箱220及第一固定装置230,所述第一水箱210与所述第二水箱22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30上。
25.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工作站100可以具有连入有外部的注水管以及导出到外部排污系统的排污口,但是上述清洁机工作站100的连接设置提升了对工作场地的施工改造要求。清洁机工作站100内还可以设有清水箱体和/或污水箱体,但是这样使得清洁机工作站100的体积较大,且对清水箱体的注水操作以及对污水箱体的排水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26.本实施例中,水箱套件200配合清洁机工作站100使用,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与清洁机对接的清水对接口122和污水对接口112。水箱套件200通过第一固定装置230转移,清洁机中污水经过清洁机工作站100进入到第一水箱210,第二水箱220中的清水经过清洁机工作站100进入到清洁机。第一水箱210与排水口111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是通过管道间接连接,第二水箱220与注水口121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是通过管道间接连接。在工作中,将第二水箱220内加注清水,然后将水箱套件200转移到清洁机工作站100,从而能对清洁机工作的注水口121进行注水操作;当然第一水箱210亦能承装自排水口111排出的污水,在后续过程中将水箱套件200转移到倾倒点完成污水倾倒操作。当清洁机工作站100内设置清水箱体和污水箱体时,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先转移入清水箱体,然后经过清水箱体进入到清洁机;清洁机中污水先转移到污水箱体,然后经过污水箱体进入到第一水箱210,从而水箱套件200能辅助清洁机工作站100,增大清洁机能处理的目标场地的面积。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套件200也可以直接与清洁机直接匹配连接。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的水箱套件200,清洁机中清水注入可以通过第二水箱220实现,清洁机中污水可以通过第一水箱210转存后排放;水箱套件200可以与清洁机配合实现对清洁机的注入清水操作或者排出污水操作,提升清洁机的工作能力;水箱套件200还可以与清洁机工作站100可拆卸地配合设置,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注水/排水系统的安装条件。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箱210与所述第二水箱220通过第一过滤组件连通,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水箱210内的污水经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水箱220。
29.第一水箱210中的工作水可以通过重力(此时第一水箱210设置于第二水箱220上方)转移入第二水箱220或通过外部泵送力转移入第二水箱220。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设置于第一连接管中的第一过滤部,第一水箱210中的污水经过第一过滤组件的净化后,进入第二水箱220。第一过滤组件的设置沟通了第一水箱210与第二水箱220,当清洁机回收废水的能力较强时上述第一过滤组件的设置更加具有意义。在一个运转过程中,第二水箱220中的清水被转移入清洁机,清洁机使用上述清水并回收污水,上述污水后续被转移入第一水箱210,经过第一过滤组件的处理,污水被转移入第二水箱220重新成为可清洁使用的清水。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箱210和/或所述第二水箱220内设有第一消毒组件。
31.当第一消毒组件为需要供电的类型时,第一消毒组件的供电可以来自水箱套件200自带的移动电源或水箱套件200外部的输入电源(清洁机工作站100或清洁目标场地)。第一消毒组件还可以是化学式消毒,此时可以存在不需要供电的情况。当存在第一过滤组件时,第一水箱210内的污水可以转移入第二水箱220,此时第一消毒组件与第一过滤组件
共同作用,使得污水转变为可清洁使用的清水,循环使用清水,使得清洁机能处理的目标场地更大。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箱220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210的上部或者所述第二水箱220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210的下部。
33.由于第一水箱210主要用于承装污水,而不管是清洁机中污水储存容器或者是清洁机工作站100中设置的污水储存容器的设置位置都不会较高。本实施例中,水箱套件200中的第一水箱210设置于下方,则降低了污水进入第一水箱210的难度。而第二水箱220位于上部也就降低了清水自第二水箱220进入清洁机工作站100的难度(甚至可以完全通过重力实现)。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水箱210设置于上方,这样对于第一水箱210中污水的排出是有利的,污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出于第一水箱210。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箱220的容积为所述第一水箱210容积的1.2至1.5倍。
35.清洁机在回收工作场地的污水时,存在一定的损耗,比如清洁机采用了10升清水进行清洁,而回收的污水只有7升。那么将第二水箱220的容积设置为第一水箱210容积的1.2至1.5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使得第二水箱220的容积尽可能大。第二水箱220与第一水箱210的容积比例可以根据工作场地适配调整。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30的底部连接有用于辅助所述水箱套件200移动的转运装置。
37.上述转运装置可以为滚轮等组件,从而方便水箱套件200的移动,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套件200还包括第一水泵;
39.所述第一水泵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转移出所述第二水箱220的动力。
40.本实施例中,水箱套件200配合清洁机工作站100使用,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121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11。第一水泵可以设置于第二水箱220内或者第二水箱220外,其功能在于将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泵入注水口121。当清洁机工作站100内不设置储存清水的箱体时,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被第一水泵驱动,经过清洁机工作站100后转移入清洁机;清洁机工作站100内可以设置有清水箱体,此时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被第一水泵转移入清水箱体。不同于使用自身重力实现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转移入注水口12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水泵实现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的快速输出;当然由于第一水泵的存在,也就不必要注意第二水箱220与清洁机工作站100之间的高度落差。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套件200还包括第二水泵;
42.所述第二水泵用于提供污水转移入所述第一水箱210的动力。
43.本实施例中,水箱套件200配合清洁机工作站100使用,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121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11。第二水泵可以设置于第一水箱210内或者第一水箱210外,其功能在于将污水泵入第一水箱210。当清洁机工作站100内不设置储存污水的箱体时,污水受第二水泵的泵送力经过清洁机工作站100后,被泵送入第一水箱210;清洁机工作站100内可以设置有污水箱体,此时污水箱体内的污水被第二水泵转移入第一水箱210。由于第二水泵的存在,也就不必要注意第一水箱210与清洁机工作站100
之间的高度落差。
44.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包括第四水箱300和第二固定装置400,所述第四水箱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400上;所述第四水箱300的上部设有入水口310,所述第四水箱300的下部设有出水口320,所述入水口310可脱离地连接到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排水口111,所述出水口320可脱离地连接到所述清水箱体的注水口121,所述第四水箱300内设有与所述入水口310匹配的第二过滤组件。
45.本实施例中,第四水箱300内的清水自出水口32排出进入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注水口121;自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排水口111排出的污水从第四水箱300的入水口310进入第四水箱300。通过第四水箱300同时实现装清水和污水的作用。在操作时,第四水箱300的清水通过清洁机工作站100加注到清洁机;而当清洁机完成一定的清洁过程需要排出污水时,清洁机中的污水通过清洁机工作站100排出到第四水箱300,此时第二过滤组件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将污水转变成可清洁用的清水。上述第二过滤组件可以是设置于第四水箱300内且套设于入水口310的过滤装置。第二过滤组件还可以是设置于第四水箱300的内壁将第四水箱300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过滤网层,其中,入水口310设置于过滤网层的上方,出水口320设置于过滤网层的下方。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四水箱300同时实现装清水以及处理污水的作用,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难度,也降低了水箱套件200的结构复杂程度。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水箱300内设有第二消毒组件。
47.第二消毒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可以是人为操控或是条件触发。通过上述第四水箱300中第二消毒组件的设置,使得在清洁机及清洁机工作站100不进行结构改进的条件下,通过水箱套件200对工作水进行消毒。具体工作中,清洁机自目标场地回收的污水转移入清洁机工作站100中,其中第二过滤组件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且经过过滤处理的污水在第四水箱300内通过第二消毒组件还能进行消毒处理。上述第二消毒组件优选为辐照消毒组件。
48.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清洁机的水箱套件,所述水箱套件200配合所述清洁机的清洁机工作站100使用,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121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11,所述水箱套件200包括:
49.第一水箱210,可分离的与所述排水口111匹配连接,所述第一水箱210用于承装自所述排水口111排出的污水;
50.第二水箱220,可分离地与所述注水口121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水箱220用于自所述注水口121注入清水;
51.第一固定装置230,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水箱210与所述第二水箱220;
52.第一过滤组件,连通所述第一水箱210与所述第二水箱220,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相互匹配设置的过滤部和第三水泵,其中,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水箱210内的污水经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水箱220;
53.第一控制部,用于接收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发出的第一信号后,启动第一水泵,其中,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泵入所述注水口121;
54.第二控制部,用于接收到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发出的第二信号后,启动第二水泵,其中,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污水自排水口111泵入所述第一水箱210;
55.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水箱210内的实时污水位;
56.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实时污水位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水位;
57.执行单元,用于启动所述第三水泵,并启动所述第一消毒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消毒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210和/或所述第二水箱220内。
58.第一信号表达的是清洁机需要注入清水,那么第一水泵的启动可以将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泵入注水口121,从而给清洁机注水。第二信号表达的是清洁机需要排出污水,那么第二水泵的启动可以将污水自排水口111泵入第一水箱210。当第一水箱210内的污水较多时,通过启动第三水泵将第一水箱210内的污水进入第二水箱220,在过滤部的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相应的第一消毒组件的开启能进行消毒操作,上述第一消毒组件可以是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5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清洁机工作站系统,包括清洁机工作站100和上述的水箱套件200,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121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11,所述第一水箱210可分离地与所述排水口111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水箱220可分离地与所述注水口121匹配连接,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水泵入所述注水口121的第四水泵和/或用于将污水自排水口111泵入所述第一水箱210的第五水泵。
60.那么在水箱套件200中可以不设置泵送系统,清水与污水在清洁机工作站100与水箱套件200之间转移的动力来自于清洁机工作站100。降低了水箱套件200的结构复杂度。
6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清洁机工作站系统,包括清洁机工作站100和上述的水箱套件200,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注入清水的注水口121以及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11,所述第一水箱210可分离地与所述排水口111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水箱220可分离地与所述注水口121匹配连接。
62.通过水箱套件200与清洁机工作站100可拆卸地配合设置,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注水/排水系统的安装条件。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连通到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上的排水口111,所述缓冲装置用于暂存来自清洁机的污水。
64.污水对接口112连接到缓冲装置,排水口111连接到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起到暂存自清洁机中进入的污水的作用,清洁机工作站100中进入污水的速度超过排出污水的速度,则可能在清洁机工作站100中产生溢出,而通过缓冲装置对污水进行暂存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上述的缓冲装置可以是一个连接到排水口111的箱体,从而能实现暂存污水的效果。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工作站10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对接的污水对接口112,所述污水对接口112连通到所述排水口111,所述排水口111的内径大于所述污水对接口112的内径。
66.这样污水自排水口111排出的速度不会低于污水自污水对接口112进入的速度,从而在清洁机工作站100内不会产生溢出的现象。
6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的水箱套件200及清洁机工作站100系统,清洁机中清水注入可以通过第二水箱220实现,清洁机中污水可以通过第一水箱210转存后排放;水箱套件200可以与清洁机配合实现对清洁机的注入清水操作或者排出污水操作,提升清洁机的工作能力;水箱套件200还可以与清洁机工作站100可拆卸地配合设置,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清洁机工作站100的注水/排水系统的安装条件。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