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0:48: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防水材料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要防止雨水、雪水和地下水的渗透,要防止空气中的湿气、蒸汽和其他有害气体与液体的侵蚀,分隔结构要防止给排水的渗翻。这些防渗透、渗漏和侵蚀的材料统称。
3.防水垫等防水材料在生产时,需要对其防水性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为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空腔结构;
7.所述支撑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底座通过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箱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连接板与顶板通过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和顶板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下方设有按压环;
8.所述活动板和按压环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箱内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壁与支撑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顶柱,所述顶柱的顶端延伸至支撑箱内,所述顶柱与底座通过升降组件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于按压环顶部的两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按压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第二凹槽的底部内壁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柱的顶部与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活动柱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12.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开设于顶柱底部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底端贯穿底座,所述丝杠与底座的贯穿处设有防水轴承,所述丝杠的底部与位于底座底部的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贯穿固定板。
13.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14.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
15.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第一凹槽、支撑箱、支撑腿、连接板、第一支撑柱、排液管、阀门、顶板、第二支撑柱、活动板、电动伸缩杆、按压环、支撑环和弹性组件的配合作用,可以简单便捷的对防水材料进行检测,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步骤简单便捷,通过设置顶柱和升降组件的配合作用,当检测结束后,可以使得防水材料在支撑箱内倾斜,进而便于从支撑箱内取出防水材料,同时使得支撑箱内的水流到第一凹槽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的顶柱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第一凹槽;3、支撑箱;4、支撑腿;5、连接板;6、第一支撑柱;7、排液管;8、阀门;9、顶板;10、第二支撑柱;11、活动板;12、电动伸缩杆;13、按压环;14、支撑环;15、顶柱;16、固定柱;17、第二凹槽;18、活动柱;19、弹簧;20、矩形孔;21、限位块;22、密封圈;23、螺纹槽;24、丝杠;25、活动块;26、防水轴承;27、手柄;28、固定板;29、限位柱;30、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参照图1-5,一种建筑防水材料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底座1的底部设有排液管7,排液管7上设有阀门8,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4,底座1的上方设有支撑箱3,支撑箱3为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空腔结构,支撑箱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和底座1通过第一支撑柱6连接,支撑箱3的上方设有顶板
9,连接板5与顶板9通过第二支撑柱10连接,顶板9的下方设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和顶板9通过电动伸缩杆12连接,活动板11的下方设有按压环13,活动板11和按压环13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支撑箱3内设有支撑环14,支撑环14的外壁与支撑箱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凹槽2内设有顶柱15,顶柱15的顶端延伸至支撑箱3内,顶柱15与底座1通过升降组件连接。
28.弹性组件包括设置于按压环13顶部的两个固定柱16,固定柱16与按压环13固定连接,固定柱1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内设有活动柱18,活动柱18的底部与第二凹槽17的底部内壁通过弹簧19连接,活动柱18的顶部与活动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当按压环13与防水材料的顶部相接触时,随着活动板11持续下移,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进而通过控制活动板11下降的高度,改变弹簧19的形变量,从而控制按压环13按压防水材料的力度。
29.为了避免活动柱18脱离第二凹槽17,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7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矩形孔20,矩形孔20内设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与活动柱18固定连接。
30.为了增加防水材料和支撑环14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支撑环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2。
31.为了可以驱动顶柱15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开设于顶柱15底部的螺纹槽23,螺纹槽23内设有丝杠24,丝杠24的底端贯穿底座1,丝杠24与底座1的贯穿处设有防水轴承26,丝杠24的底部与位于底座1底部的活动块25固定连接,顶柱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8,第一凹槽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9,且限位柱29贯穿固定板28,通过转动活动块25,使得丝杠24旋转,通过设置固定板28和限位柱29的配合,避免顶柱15跟随丝杠24转动,通过转动丝杠24,改变丝杠24位于螺纹槽23内的长度,从而调节顶柱15的高度,从而顶柱15顶起防水材料的底部一侧,可以使得防水材料在支撑箱3内倾斜,进而便于从支撑箱3内取出防水材料,且支撑箱3内的水流到第一凹槽2内。
32.为了便于驱动活动块25转动,本实施例中,活动块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27。
33.电动伸缩杆12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
34.为了减少支撑腿4相对地面滑动的可能,本实施例中,支撑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0。
35.本实施例中,把防水材料放置在支撑箱3内,进而电动伸缩杆12驱动活动板11下移,使得按压环13移动至支撑箱3内,通过按压环13和支撑环14夹持住防水材料,通过设置的密封圈22,增加了防水材料与支撑环14之间的密封性,当按压环13与防水材料的顶部相接触时,随着活动板11持续下移,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进而通过控制活动板11下降的高度,改变弹簧19的形变量,从而控制按压环13按压防水材料的力度,通过限位块21和矩形孔20的配合,避免活动柱18脱离第二凹槽17,进而往支撑箱3内倒入水,观察是否有水留到第一凹槽2内,从而对防水材料进行检测,当检查结束后,同理,电动伸缩杆12驱动按压环13上移,使得按压环13复位初始位置,进而转动活动块25,使得丝杠24旋转,通过设置固定板28和限位柱29的配合,避免顶柱15跟随丝杠24转动,通过转动丝杠24,改变丝杠24位于螺纹槽23内的长度,从而调节顶柱15的高度,从而顶柱15顶起防水材料的底部一侧,可以使得防水材料在支撑箱3内倾斜,进而便于从支撑箱3内取出防水材料,且支撑箱3内的水流到第一凹槽2内,通过排液管7排出第一凹槽2内的水,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步骤简单便捷。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