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9:3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人体手术过程中,一旦在人体的体内发现病灶部分就需要切除,在切除手术过程中, 体内器官需要进行查找和拨离检查,而体内器官通常在进行切除和拨离检查的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现象,目前常用电凝棒对人体体内的出血部位进行电击止血,切割时需要更换电沟,且增加了手术工序,现有相关技术中,电凝棒主要能实现电凝作用,其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手术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包括壳体和沿壳体的纵向中轴线设置的管体,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部设有端头,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和滑动套设在内管体上的外管体,所述内管体、外管体的端口部分伸出端头以外,所述内管体的端口内设有电凝电切部,所述内管体近端口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一条形口,所述外管体的近端口侧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穿过第一条形口与电凝电切部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外管体沿其轴向前后滑动的滑动机构,当外管体滑动时电凝电切部与之同步运动。
6.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两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握持位,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端头和封盖,所述端头为中部开口的圆台形或半球形。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内的近端头侧、近封盖侧分别相对设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外管体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内管体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套,所述外管体贯穿第一滑动套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内管体贯穿第二滑动套并与之固定连接。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10.螺纹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11.衔接套,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与外管体固定连接;
12.齿轮组,其带动螺纹杆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转动,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套设在螺纹杆上,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斜齿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处进行转动。
13.优选的,所述内管体为内外伸缩管,所述内管体包括第二管体、滑动套设在第二管体上的第一管体,所述外管体紧套于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一管体的端口部分伸出端头以外。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端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一条形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管体近孔洞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条形口沿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至少有两组,分别平行安装于所述外管体的近端口侧的内壁上,每组所述固定架的个数与第一条形口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条形口与所述电凝电切部相连,所述固定架可沿第一条形口前后滑动。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为电凝管,所述电凝电切部包括电刀、电勾、电针、电铲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刻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外管体的侧壁上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用于避空卡槽的第二条形口,即卡槽与第二条形口相对应设置。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锁定卡槽位置的锁定机构。
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和齿板,通过所述电动伸缩杆可驱动齿板与卡槽抵压齿合,当齿板与卡槽处于抵压齿合状态时,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前后滑动,当齿板与卡槽处于分离状态时,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和第一管体同步前后滑动,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控制按钮。
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内的近端头侧、近封盖侧分别相对设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外管体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套,所述外管体贯穿第一滑动套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贯穿第二滑动套并与之固定连接。
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23.螺纹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24.衔接套,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与外管体固定连接;
25.齿轮组,其带动螺纹杆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转动,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套设在螺纹杆上。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斜齿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处进行转动。
2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8.1.本实用新型中,术中可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需求通过滑动机构驱动外管体沿内管体前后滑动,继而调节电凝电切部伸出内管体端口以外的长度,医务人员无需更换设备,可根据需求调节电针、电钩的电切/电凝模式或大面积电凝模式,使手术更安全。
29.2.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调节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伸出端头以外的长度,当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滑动机构可调节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伸出端头以外的长度,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
30.3.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调节电切电凝部的伸出长度,通过锁定机构对第一管体进行锁定避免其误操作,再通过滑动机构调节电切电凝部伸出第一管体端口以外的长度,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3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4是实施例2中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壳体;2.电凝电切部;3.固定架;4.锁定机构;5.第一管体;51.孔洞;52.第一条形口;53.卡槽;6.外管体;61.第二条形口;801.螺纹杆;802.第一斜齿轮;803.第二斜齿轮;804.衔接套;805.第二支架;806.第一支架;9.第二管体;10.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3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 或其等同物) 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39.实施例1:
40.一种多功能电凝电切装置,包括壳体1和沿壳体1的纵向中轴线设置的管体;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部设有端头,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体和滑动套设在内管体上的外管体6,所述内管体、外管体6的端口部分伸出端头以外,所述内管体的端口内设有电凝电切部2,所述内管体近端口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一条形口52,所述外管体6的近端口侧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穿过第一条形口52与电凝电切部2相连;所述壳体1内设有驱动外管体6沿其轴向前后滑动的滑动机构,当外管体6滑动时电凝电切部2与之同步运动。
41.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中,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手持本装置使其工作端进入腔隙内的目标组织处,使用电凝电切部2对组织进行电切、凝固止血,术中可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需求通过滑动机构驱动外管体6沿其轴向前后滑动,外管体6内的固定架3通过第一条形口52与内管体滑动,实现电凝电切部2、固定架3和外管体6的同步移动,继而调节电凝电切部2伸出内管体端口以外的长度,医务人员无需更换设备,可根据需求调节电针、电钩的
电切/电凝模式或大面积电凝模式,使手术更安全,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
42.本装置在进入腔隙内的目标组织处进行电切、电凝工作,无需额外更换不同装置,简单易操作,省时又省力。
43.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壳体1为两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壳体1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握持位,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端头和封盖,所述端头为中部开口的圆台形或半球形,圆台形或半球形的端头,不易遮挡视线,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44.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当管体只包括内外设置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时,所述壳体1内的近端头侧、近封盖侧分别相对设有第一支架806、第二支架805,所述外管体6与第一支架806滑动连接,所述内管体与第二支架805固定连接。
45.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46.螺纹杆801,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806、第二支架805转动连接;
47.衔接套804,其与螺纹杆801螺纹连接,与外管体6固定连接;
48.齿轮组,其带动螺纹杆801在第一支架806和第二支架805之间转动,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802和第二斜齿轮803,所述第一斜齿轮802固定套设在螺纹杆801上,所述壳体1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斜齿轮803在所述壳体1上的开口处进行转动。
49.在操作时,医护人员可手持设备,随后用大拇指对第二斜齿轮803进行滚动,第二斜齿轮803与第一斜齿轮802转动啮合时,与第一斜齿轮802固定的螺纹杆801将会在第一支架806和第二支架805上进行旋转,衔接套804与外管体6固定连接,衔接套804与螺纹杆801螺纹连接,当螺纹杆转动时,衔接套804可在螺纹杆上移动,使得衔接套804带动外管体6在第一支架806上进行滑动,从而完成外管体的前进或后退活动。
50.需要说明的是,为控制齿轮组工作状态还可在齿轮组周围外置自锁装置对齿轮组进行控制,在壳体1内还可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控制按钮。
51.实施例2:
5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53.例如:所述内管体为内外伸缩管结构,所述内管体包括第二管体9、滑动套设在第二管体9上的第一管体5,所述第一管体5可以但不限于是电凝管、电凝棒,电凝电切部2可为电刀、电勾、电针、电铲等,第一管体5的端口部分伸出端头以外,所述外管体6紧套于第一管体5外侧,第一管体、外管体均为直管结构,第一管体5的后部分套在第二管体9上,第二管体的前部为直管结构外侧套设有第一管体。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体、第二管体还可以作为吸引管使用,第二管体通过管道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过第一管体5的端口部分可吸引烟雾和体液,。
55.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第一管体5的端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洞51,孔洞51有利于对平行于装置的组织进行电凝止血,所述第一条形口52开设于所述第一管体5近孔洞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条形口51沿第一管体5的长度方向延伸。
56.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固定架3至少有两组,分别平行安装于所述外管体6的近端口侧的内壁上,每组所述固定架3的个数与第一条形口52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条形口52与所述电凝电切部2相连,所述固定架3可沿第一条形口52前后滑
动,当外管体6相对第一管体5前后滑动时,外管体6内的固定架3通过第一条形口52与第一管体5滑动,实现电凝电切部2、固定架3和外管体6的同步移动。
57.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电凝电切部2为电刀、或电勾、或电针、或电铲。
58.实施例3:
5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60.例如:所述第一管体5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刻设有若干卡槽53,所述外管体6的侧壁上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用于避空卡槽的第二条形口61,即卡槽53与第二条形口61相对应设置。
61.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壳体1上设有锁定卡槽53位置的锁定机构4,当通过锁定机构4锁定卡槽53的位置时,外管体6可相对第一管体5前后滑动,从而调节第一管体5和外管体6的相对位置,继而调节电凝电切部2的伸出长度。
62.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和齿板,通过所述电动伸缩杆可驱动齿板与卡槽53抵压齿合,当齿板与卡槽53处于抵压齿合状态时,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6前后滑动,当齿板与卡槽53处于分离状态时,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6和第一管体5同步前后滑动,壳体1内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控制按钮。
63.本技术方案中,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需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调节第一管体和外管体伸出端头以外的长度。
64.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齿板与卡槽53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管体5可自由进行移动,从而完成伸缩活动,通过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6携带第一管体5同步相对第二管体9做前后滑动运动,即,伸长或缩短内管体(第一管体5与第二管体9)的总长度,实现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调节第一管体5和外管体6伸出端头以外的长度。
65.之后需根据目标组织的深度调节电凝电切部2的伸出长度。
66.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齿板与卡槽53抵压齿合,此时第一管体5无法进行移动,可避免误操作,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9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被固定,通过滑动机构可驱动外管体6单独前后滑动,从而调节第一管体5和外管体6的相对位置,由于第一管体5的端口内设有与外管体6同步移动的电凝电切部2,继而实现第一管体5和电凝电切部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即,调节电凝电切部2伸出第一管体5端口以外的长度,调节完毕后,第一管体5、外管体6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67.调节完成后,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手持本装置的工作端进入腔隙内的目标组织处,使用电凝电切部2对组织进行电切、凝固止血,术中可根据需求通过滑动机构进一步调节电凝电切部2伸出第一管体5端口以外的长度,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
68.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以上通过电动伸缩杆和齿板组成的锁定机构以外,锁定机构还可选用手动按压解锁结构,比如包括通过杠杆结构连接的按钮和齿板。
69.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壳体1内的近端头侧、近封盖侧分别相对设有第一支架806、第二支架805,所述外管体6与第一支架80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9与第二支架805固定连接。
7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806、第二支架805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
套,所述外管体6贯穿第一滑动套806并与之滑动连接,使得外管体6可在第一支架806上进行滑动,所述第二管体9贯穿第二滑动套并与之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管体9的位置得以固定。
71.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72.螺纹杆801,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806、第二支架805转动连接;
73.衔接套804,其与螺纹杆801螺纹连接,与外管体6固定连接;
74.齿轮组,其带动螺纹杆801在第一支架806和第二支架805之间转动,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802和第二斜齿轮803,所述第一斜齿轮802固定套设在螺纹杆801上,所述壳体1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斜齿轮803在所述壳体1上的开口处进行转动。
75.在操作时,医护人员可手持设备,随后用大拇指对第二斜齿轮803进行滚动,第二斜齿轮803与第一斜齿轮802转动啮合时,与第一斜齿轮802固定的螺纹杆801将会在第一支架806和第二支架805上进行旋转,衔接套804与外管体6固定连接,衔接套804与螺纹杆801螺纹连接,当螺纹杆转动时,衔接套804可在螺纹杆上移动,使得衔接套804带动外管体6在第一支架806上进行滑动,从而完成外管体的前进或后退活动。
76.需要说明的是,为控制齿轮组工作状态还可在齿轮组周围外置自锁装置对齿轮组进行控制,在壳体1内还可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控制按钮。
77.需要说明的是,当外管体6在滑动时首先将会在第一管体5上进行滑动(因为锁定机构正在对第一管体处于锁定状态,第一管体5的位置被锁定无法前后运动),当第一管体5中的固定架3抵压到第一条形口52端部时电凝电切部2将会从第一管体5中伸出。而当开启锁定机构时第一管体5才可进行移动,第一管体5的位置没有被锁定时,当滑动机构驱动外管体前后移动时,第一管体随之同步前后移动,实现伸长或缩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总长度,从而完成伸缩活动。
7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电动伸缩杆、控制电路板和控制按钮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79.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