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2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现如今的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建筑施工按照建筑的用途可以分为多类,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最常见的一类,在建筑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常需要用到板材,由于墙体的面积一般较大,导致所需要的板材面积也较大,但如果板材的面积较大会导致其运输较为麻烦,因此在墙体施工中的板材大多采用拼接的形式,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板材从而达到增加板材的面积,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在使用时,现有的连接结构不能多角度的拼接板材,而在墙体施工中,由于墙体的形状并不固定,导致在部分墙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多角度的板材,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4.2、现有的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在使用时,现有的连接结构在拼接板材时通常采用螺钉固定的形式,不仅固定方式较为麻烦,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板材本身造成破坏,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
5.因此,现有的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通过利用转动组件和夹紧组件,通过转动组件中的转轴可以改变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了多角度固定板材,同时通过夹紧组件中的丝杆带动夹板进行运动,通过夹板对施工板材进行夹持固定,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板材的连接。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包括夹紧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夹紧组件通过螺栓设置在转动组件的两侧,且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转轴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且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呈交错排列套设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安装板、夹板和丝杆,且安装板下表面上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上的l型板上表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顶端贯穿安装板上表面的l型板并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丝杆的外壁上方和下方均套设有夹板。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间隙连接在凹槽的内侧,且凹槽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外壁上,在使用过程中,凹槽的设置实现了将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均贯穿凹槽,所述第二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开设有在安装板的表面,在使用过程中,螺栓的设置便于对安装板进行装卸。
11.进一步地,所述l型板相向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夹板,在使用过程中,限位杆对夹板的运动起到了限位作用,同时使得夹板的运动更加稳定。
12.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相向面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且夹板相向面的一侧和挡板一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条纹,在使用过程中,防滑垫和防滑条纹的设置避免固定板材过程中板材出现移位的现象。
13.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两侧外壁上均抵触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一侧外壁的上方和下方,在使用过程中,抵板和固定板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转动更加稳定。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好施工板材后,当需要改变板材之间的角度时,对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产生运动的趋势,并在转轴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第一耳座或第二耳座在转轴的外壁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进行转动,实现了对板材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实现多角度连接板材,便于使用,增加了实用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丝杆的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别呈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设置,夹板的表面呈螺纹孔设置,且夹板螺纹孔内壁上的内螺纹分别与丝杆外壁上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旋合连接,当需要对板材进行固定时,首先将板材的一侧放置在夹板之间,接着转动手轮,手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进而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夹板在丝杆的外壁上做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了对板材的夹持固定,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板材进行装卸,降低了装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夹紧组件;11、安装板;12、第一通孔;13、l型板;14、夹板;15、防滑垫;16、防滑条纹;17、限位杆;18、丝杆;19、挡板;110、手轮;2、转动组件;21、第一连接板;22、凹槽;23、第二通孔;24、抵板;25、固定板;26、第一耳座;27、转轴;28、第二连接板;29、第二耳座;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工民建墙体施工板材用连接结构,包括夹紧组件1和转动组件2,夹紧组件1通过螺栓3设置在转动组件2的两侧,转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转轴27和第二连接板28,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8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26和第二耳座29,第一耳座26和第二耳座29呈交错排列套设在转轴27的外壁上;
26.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好施工板材后,当需要改变板材之间的角度时,对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产生运动的趋势,并在转轴27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第一耳座26或第二耳座29在转轴27的外壁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进行转动,实现了对板材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27.夹紧组件1包括安装板11、夹板14和丝杆18,安装板11下表面上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13,安装板11下表面上的l型板13上表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丝杆18,丝杆18的顶端贯穿安装板11上表面的l型板13并固定连接有手轮110,丝杆18的外壁上方和下方均套设有夹板14;
28.在使用过程中,丝杆18的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别呈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设置,夹板14的表面呈螺纹孔设置,且夹板14螺纹孔内壁上的内螺纹分别与丝杆18外壁上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旋合连接,当需要对板材进行固定时,首先将板材的一侧放置在夹板14之间,接着转动手轮110,手轮110带动丝杆18进行转动,进而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夹板14在丝杆18的外壁上做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了对板材的夹持固定。
29.其中如图2所示,安装板11间隙连接在凹槽22的内侧,凹槽22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8的另一侧外壁上,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8的端面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均贯穿凹槽22,第二通孔23内螺纹连接有螺栓3,螺栓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通孔23和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均匀开设有在安装板11的表面;
30.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夹紧组件1时,首先将将安装板11间隙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一侧外壁上的凹槽22内,此时安装板11表面的第一通孔12与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表面的第二通孔23处于对齐状态,接着将螺栓3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内,从而实现了将夹紧组件1与转动组件2进行安装,在需要拆卸时,只需拧下螺栓3,即可将安装板11从凹槽22内抽出。
31.其中如图3所示,l型板13相向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贯穿夹板14,夹板14相向面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9,夹板14相向面的一侧和挡板19一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5,防滑垫15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条纹16;
32.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限位杆17贯穿夹板14,从而使得限位杆17对夹板14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夹板14只能在丝杆18的外壁上做上下方向的线性运动,同时在夹板14运动过程中,其夹板14与限位杆17由于相对运动从而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夹板14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从而使得夹板14的运动更加稳定。
33.其中如图4所示,转轴27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的两侧外
壁上均抵触连接有抵板24,抵板24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8一侧外壁的上方和下方;
34.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在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带动抵板24进行运动,使得抵板24在固定板25的端面上进行滑动,在抵板24与固定板25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对抵板24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28的转动更加稳定。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