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洪工程应用排涝泵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6:3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排涝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洪工程应用排涝泵站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排涝与排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泵站就显得尤为重要。
3.传统的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泵站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是将排涝用的水管直接放入到河道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水管会沉入到河底,当工作人员进行排涝抽水时,水管极其容易将河底的淤泥吸出,从而导致水管发生堵塞,不仅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造成整个排涝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导致整个城市的秩序无法恢复。并且在抽水时,容易将水流中的大颗粒物质以及其他漂浮的垃圾一同抽取,从而影响正常的防洪排涝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工程应用排涝泵站结构,它可以通过进水管在抽水时,将漂浮箱放置并使其上半部分漂浮在水面上,而促使进水管能够漂浮在水流的表层,避免进水罩直接沉入水底而将水中的淤泥一同带出。同时为避免水流表层出现垃圾影响进水罩,通过进水管和进水罩的转动,经过处理板使得笼罩在进水管上的垃圾进行去除,保证排水管的正常排水,使得排涝工作顺利进行。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洪工程应用排涝泵站结构,包括车体、两组行走架、泵体、排水管和进水管;车体顶部设有控制箱,且车体侧端面固定设有把手;两组行走架固定设于车体底部,且行走架底部设有万向轮;泵体固定设于车体顶部,且与控制箱连接;排水管固定设于泵体顶部;进水管转动设于泵体底部,并穿过车体连接至两组行走架之间,排水管与进水管通过泵体相互连通。
7.进一步的,行走架为凹形,万向轮设于行走架突出部分底部内;行走架的突出部分均滑动设有第一握把,第一握把连接一端连接至车体顶部的外侧;第一握把底部设有位于行走架内的弧形块;弧形块与第一握把靠近进水管侧端面内固定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为能够贴合万向轮表面的弧形;第一握把远离限位槽侧固定设有两个卡块,最下侧的卡块位于车体内;车体内设有能够与卡块滑动配合的至少两处卡槽,两处卡槽分布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
8.进一步的,进水管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上下伸缩,进水管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罩;进水罩上外侧圆周整列设有至少两处进水口,用于保护进水管不被垃圾堵塞,以及避免大颗粒物质进入而影响泵体正常运转。
9.进一步的,进水罩的直径大于进水管的直径,使得进水管内流入水流的速度不会
被进水罩所影响。
10.进一步的,进水管外表面转动配合设有漂浮箱,漂浮箱内设有空腔,漂浮箱为t形,且贴近车体侧突出部分设有磁铁;漂浮箱内固定设有电机,电机自带有电机轴,并且电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进水管位于空腔内的外表面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漂浮箱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二握把,第二握把连接至车体顶部的外侧;漂浮箱侧端面固定设有两个处理板,处理板靠近进水罩并其进行包裹。
11.进一步的,车体底部固定设有电磁铁。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一、本方案通过进水管在抽水时,将漂浮箱放置并使其上半部分漂浮在水面上,而促使进水管能够漂浮在水流的表层,避免进水罩直接沉入水底而将水中的淤泥一同带出。同时为避免水流表层出现垃圾影响进水罩,通过进水管和进水罩的转动,经过处理板使得笼罩在进水管上的垃圾进行去除,保证排水管的正常排水,使得排涝工作顺利进行。
14.二、本方案通过泵体从进水管内抽入的水流时,进水罩对于水流中的垃圾以及大颗粒物质进行阻拦,使得水流通过进水口排入,避免影响进水管的正常工作,以及垃圾以及大颗粒物对泵体造成影响。
15.三、本方案通过行走架带动车体移动至需要防洪排涝工作的位置,为避免行走架在泵体工作时移动,可通过将限位槽与万向轮进行夹持,并且促使弧形块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万向轮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有效的增大泵体在工作时行走架与地面的接触,来保证车体不会产生移动以影响泵体的作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块53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漂浮箱4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握把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车体1、行走架2、泵体3、排水管31、进水管32、进水罩321、进水口322、漂浮箱4、电机41、处理板42、第二握把43、第一握把5、限位槽51、弧形块52、卡块53、卡槽54、电磁铁6。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5,一种防洪工程应用排涝泵站结构,包括车体1、两组行走架2、泵体3、排水管31和进水管32;车体1顶部设有控制箱,且车体1侧端面固定设有把手;两组行走架2固定设于车体1底部,且行走架2底部设有万向轮;泵体3固定设于车体1顶部,且与控制箱连接;排水管31固定设于泵体3顶部;进水管32转动设于泵体3底部,并穿过车体1连接至两组行走架2之间,排水管31与进水管32通过泵体3相互连通。
24.请参阅图2-3,行走架2为凹形,万向轮设于行走架2突出部分底部内;行走架2的突出部分均滑动设有第一握把5,第一握把5连接一端连接至车体1顶部的外侧;第一握把5底部设有位于行走架2内的弧形块52;弧形块52与第一握把5靠近进水管32侧端面内固定设有
限位槽51,限位槽51为能够贴合万向轮表面的弧形;第一握把5远离限位槽51侧固定设有两个卡块53,最下侧的卡块53位于车体1内;车体1内设有能够与卡块53滑动配合的至少两处卡槽54,两处卡槽54分布在车体1的高度方向上。
25.请参阅图2,进水管32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上下伸缩,进水管32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罩321;进水罩321上外侧圆周整列设有至少两处进水口322,用于保护进水管32不被垃圾堵塞,以及避免大颗粒物质进入而影响泵体3正常运转。进水罩321的直径大于进水管32的直径,使得进水管32内流入水流的速度不会被进水罩321所影响。
26.请参阅图4,进水管32外表面转动配合设有漂浮箱4,漂浮箱4内设有空腔,漂浮箱4为t形,且贴近车体1侧突出部分设有磁铁;漂浮箱4内固定设有电机41,电机41自带有电机轴,并且电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进水管32位于空腔内的外表面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漂浮箱4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二握把43,第二握把43连接至车体1顶部的外侧;漂浮箱4侧端面固定设有两个处理板42,处理板42靠近进水罩321并其进行包裹。
27.请参阅图4,车体1底部固定设有电磁铁6,电磁铁6与漂浮箱4上的磁铁相吸。
28.当进行防洪排涝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车体1上的把手,使得行走架2带动车体1移动至需要防洪排涝工作的位置,为避免行走架2在泵体3工作时移动,工作人员可通过推动第一握把5朝靠近车体1的中心移动,使得最下侧的卡块53脱离与其连接的卡槽54,并将第一握把5向下推动,使得弧形块52底部与地面接触,之后再推动第一握把5朝远离车体1的中心移动,使得两个卡块53均两个卡槽54内,通过限位槽51与万向轮进行夹持,并且在弧形块52底部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下,使得万向轮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有效的增大泵体3在工作时行走架2与地面的接触,来保证车体1不会产生移动以影响泵体3的作业。
29.在需要通过进水管32抽水时,工作人员控制电磁铁6断电与漂浮箱4上的磁铁脱离,推动第二握把43向下移动使得漂浮箱4浸入水面内,在空腔的作用下使得漂浮箱4上半部分漂浮在水面上,而促使进水管32能够漂浮在水流的表层,避免进水罩321直接沉入水底而将水中的淤泥一同带出。
30.泵体3开始工作,使得进水管32抽水,通过进水罩321对于水流中的垃圾以及大颗粒物质进行阻拦,使得水流通过进水口322排入,避免影响进水管32的正常工作,以及对泵体3造成影响,为避免水流表层出现垃圾影响进水罩321,启动电机41,使得电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从而导致进水管32和进水罩321的转动,经过处理板42使得笼罩在进水管32上的垃圾进行去除,保证排水管31的正常排水,使得排涝工作顺利进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