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5:04: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林木育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


背景技术:

2.历史与现状在林木育种工作中,引种的历史最为悠久。对树种内遗传变异的认识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杉木的种内变异,日本在1696年出版的《农业全书》中,对茶树、桑树、漆树、柳杉等的种内变异以及繁殖习性等也有描述,18世纪,欧洲一些林学家已认识到林木种子起源的意义,1821年法国人在巴黎设置了欧洲赤松不同种源的试验林,19世纪末,奥地利、瑞士等国林学家相继作了落叶松、云杉、松树、栎树等树种的种源试验,观察到种源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现有技术的林木育种装置,在使用时,大都是定时手动将水和营养液洒在育种装置内,从而造成时间与精力的大量浪费,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包括育种箱,所述育种箱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管道,两个所述管道均分别与育种箱连通,所述育种箱底部中轴处设置有电机。
8.优选的,所述育种箱内壁底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上方设置有导通机构,所述导通机构上方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方设置有培育土。
9.优选的,所述导通机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内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部均设置有收集件。
10.优选的,所述收集件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两端均分别与矩形槽槽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内壁开设有开槽,所述连接环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隔板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带。
11.优选的,所述矩形槽和收集件的数量均为四组,四组所述收集件呈环形设置在四个矩形槽内部。
12.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连接板左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斜板。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三组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位于两端的所述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之间设置有连接带,位于内部的两组所述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内部均开设有开孔,所述接带贯穿四个开孔,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板,两个所述弹力板均与
连接带接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从管道加入特定比例的水和营养液,通过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转杆进行旋转,从而可以通过转杆带动连接板进行旋转,使水和营养液混合均匀,方便向育种提供营养。
16.2、本发明通过在连接板旋转时,育种箱内部的混合液通过斜板流至连接板上方,从而可以使混合液可以随着连接板扫至隔板下方,使混合液可以通过隔板被海绵层吸收,从而可以为培育土中的种苗提供营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7.3、本发明通过在混合液经过连接板扫至隔板下方时,混合液经过相邻的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之间流动,可以通过减少孔径来增大混合液的流速,其中通过设置有弹力板,可以使混合液经过弹力板流出,弹力板受到冲击后挤压连接带,可以带动弹力板晃动,使混合液冲击弹力板后溅出效果更好,使溅出的混合液更好地均匀被海绵层吸收。
18.4、本发明通过在混合液向上溅出时,混合液通过开槽和连通槽进入连接环内部进行收集,随着连接环内部的混合液变多转板受浮力偏转,从而使转板和连接带对连接环进行堵上,方便将混合液存至连接环内部进行收集,在育种箱内部混合液变少时,海绵层可以通过纱布吸收连接环内部的混合液,从而可以保证培育土的正常营养。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20.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导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收集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育种箱1、培育土11、海绵层12、导通机构13、隔板131、矩形槽132、收集件133、连接环1331、纱布1332、开槽1333、隔板1334、转板1335、连接带1336、搅拌机构14、转杆141、连接板142、导流板一1421、导流板二1422、弹力板1423、开孔1424、连接带1425、斜板143、竖板144、弧形板145、管道2、电机3。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林木育种装置,包括育种箱1,育种箱1内壁底部设置有搅拌机构14,搅拌机构14上方设置有导通机构13,导通机构13包括隔板131,隔板131内壁开设有矩形槽132,矩形槽132内部均设置有收集件133,导通机构13
上方设置有海绵层12,在连接板142旋转时,育种箱1内部的混合液通过斜板143流至连接板142上方,从而可以使混合液可以随着连接板142扫至隔板131下方,使混合液可以通过隔板131被海绵层12吸收,从而可以为培育土中的种苗提供营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海绵层12上方设置有培育土11,育种箱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管道2,两个管道2均分别与育种箱1连通,育种箱1底部中轴处设置有电机3,从管道2加入特定比例的水和营养液,通过启动电机3,使电机3带动转杆141进行旋转,从而可以通过转杆141带动连接板142进行旋转,使水和营养液混合均匀,方便向育种提供营养。
30.收集件133包括连接环1331,连接环1331两端均分别与矩形槽132槽壁固定连接,连接环1331内壁开设有开槽1333,连接环1331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334,隔板1334内部开设有连通槽,隔板1334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1335,转板133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336,矩形槽132和收集件133的数量均为四组,四组收集件133呈环形设置在四个矩形槽132内部,在混合液向上溅出时,混合液通过开槽1333和连通槽进入连接环1331内部进行收集,随着连接环1331内部的混合液变多转板1335受浮力偏转,从而使转板1335和连接带1336对连接环1331进行堵上,方便将混合液存至连接环1331内部进行收集,在育种箱1内部混合液变少时,海绵层12可以通过纱布1332吸收连接环1331内部的混合液,从而可以保证培育土的正常营养。
31.搅拌机构14包括转杆141,转杆141与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杆141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有连接板142,连接板142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144,竖板144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45,连接板142左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斜板143。
32.连接板142包括三组导流板一1421和导流板二1422,位于两端的导流板一1421和导流板二1422之间设置有连接带1425,位于内部的两组导流板一1421和导流板二1422内部均开设有开孔1424,接带1425贯穿四个开孔1424,连接板142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板1423,两个弹力板1423均与连接带1425接触,在混合液经过连接板142扫至隔板131下方时,混合液经过相邻的导流板一1421和导流板二1422之间流动,可以通过减少孔径来增大混合液的流速,其中通过设置有弹力板1423,可以使混合液经过弹力板1423流出,弹力板1423受到冲击后挤压连接带1425,可以带动弹力板1423晃动,使混合液冲击弹力板1423后溅出效果更好,使溅出的混合液更好地均匀被海绵层12吸收。
33.在使用时,从管道2加入特定比例的水和营养液,通过启动电机3,使电机3带动转杆141进行旋转,从而可以通过转杆141带动连接板142进行旋转,连接板142旋转时,育种箱1内部的混合液通过斜板143流至连接板142上方,从而可以使混合液可以随着连接板142扫至隔板131下方,使混合液可以通过隔板131被海绵层12吸收,从而可以为培育土中的种苗提供营养,其中混合液在经过连接板142扫至隔板131下方时,混合液经过相邻的导流板一1421和导流板二1422之间流动,可以通过减少孔径来增大混合液的流速,其中相邻的导流板二1422和导流板一1421之间设置有弹力板1423,可以使混合液经过弹力板1423流出,弹力板1423受到冲击后挤压连接带1425,可以带动弹力板1423晃动,使混合液冲击弹力板1423后溅出效果更好,使溅出的混合液更好地均匀被海绵层12吸收,在混合液向上溅出时,混合液通过开槽1333和连通槽进入连接环1331内部进行收集,随着连接环1331内部的混合液变多转板1335受浮力偏转,从而使转板1335转至连通槽内部,通过连接带1336保证密封,从而使混合液存至连接环1331内部进行收集,在育种箱1内部混合液变少时,海绵层12可以
通过纱布1332吸收连接环1331内部的混合液,从而可以保证培育土的正常营养。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