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4:4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实验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


背景技术:

2.试验台是实验室使用范围特别广的产品,主要在医院,学校,化工厂和科研场所等单位当中使用,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实验,放置各种仪器。而在部分领域的实验过程中常需要对器皿以及其他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所以常用安装有水槽的试验台以满足需求。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试验台本体上安装有水槽,水槽会占用试验台本体台面的面积,当实验中用到的实验用具较多时,试验台本体台面的空间有限,不利于实验人员放置、寻找各种器材以及其他辅助用品,而不安装水槽的试验台在清洗实验用具时又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在实验用具较多时试验台放置实验用具面积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本体、驱动装置以及置放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试验台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置放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所述置放装置设置在试验台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置放装置在不升降时作为试验台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置放装置在升起后也能与试验台本体的台面形成一个完整平面从而增加放置实验用具的面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置放装置上升或下降,使置放装置与试验台本体的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通过调节置放装置的位置从而增加了放置实验用具的面积,达到了方便了在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放置、寻找实验用具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置放装置包括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置物板以及第二置物板均垂直设置在连接板上,且所述第一置物板以及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的台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置物板背离第一置物板的一侧板面与驱动装置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装置带动置放装置下降至最低点时,第一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台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当驱动装置带动置放装置上升至最高点时,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台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用于正常放置实验用具,且此时第一置物板位于第二置物板上方,第一置物板上同样可以放置实验用具,达到了增加放置实验用具的面积的效果,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置放装置的上升或下降,提高了适用性。
10.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试验台本体内且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置物板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控制置放装置上升或下降时,启动气缸,多个气缸
同时带动第二置物板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连接板以及第一置物板上升或下降,达到了驱动置放装置上升或下降较为方便、省力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试验台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板靠近试验台本体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气缸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装置带动置放装置上升及下降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相对滑动,当限位槽远离第二置物板的端部运动至限位块处时,受限位块的限制限位槽将不会再继续运动,此时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台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限位块的设置达到了控制第二置物板位置更为方便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试验台本体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置物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台面平齐时,连接板上设置的置物架便于使管状或瓶装实验用具的放置更加稳定,从而达到了方便实验过程中放置实验用具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板靠近试验台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置物板靠近试验台本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置物板或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贴合形成同一平面时,密封条的设置使得第一置物板或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之间的缝隙减少,从而液体不易从第一置物板或第二置物板与试验台本体之间的缝隙处漏下。
18.可选的,所述试验台本体上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槽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水槽遮盖的遮盖板,所述遮盖板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试验台本体上开设有供遮盖板放置的收纳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盖板在支撑板上滑动设置,当不需要使用水槽时,将遮盖板从收纳腔中滑至水槽的上方,此时水槽被遮盖板覆盖,遮盖板上可用于放置实验用具;当需要使用水槽时,将水槽滑动至收纳仓内,不影响水槽的正常使用;达到了增加适用性的效果。
20.可选的,所述试验台本体的台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置物板上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置物板上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靠近水槽处开设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连通第一导流槽与水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不慎将试验台本体上的液体打翻,液体将会沿着第一导流槽以及第二导流槽流向倾斜槽处,由倾斜槽排入水槽中;或沿着第一导流槽以及第三导流槽流向倾斜槽处。达到了在试验台本体上将液体误打翻液体不易洒向地面的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第一置物板以及第二置物板上均可以放置实验用具,在水槽占用试验台本体台面面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放置实验用具的面积,且通过驱动装置便于控制第一置物板以及第二置物板的位置,增加了适用性;
24.水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水槽覆盖的遮盖板,在水槽不需要使用时,可将遮盖板盖至水槽上方,遮盖板可用于正常放置实验用具;当需要使用水槽时,将遮盖板滑动至收纳腔,不影响水槽的正常使用;
25.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以及第三导流槽的设置使洒在试验台本体上的液体导流
至水槽中,不易洒向地面污染实验室环境。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置放装置运动至最低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置放装置运动至最高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驱动装置以及遮盖板的局部剖面及爆炸结构图。
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试验台本体;11、限位块;12、水槽;13、支撑板;14、遮盖板;15、收纳腔;16、第一导流槽;17、倾斜槽;2、驱动装置;21、气缸;3、置放装置;31、第一置物板;311、第二导流槽;32、第二置物板;321、第三导流槽;33、连接板;331、限位槽;34、置物架;35、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参照图1、2,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本体1、驱动装置2以及置放装置3,且试验台本体1上设置有水槽12,试验台本体1的侧面形状为阶梯形,且阶梯的上侧板面为试验台本体1用于完成实验的台面;置放装置3设置在试验台本体1的一侧,驱动装置2设置在试验台本体1上且位于试验台本体1台面的一侧,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置放装置3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且试验台本体1与置放装置3相接触的位置覆设有特氟龙涂层,使得驱动装置2带动置放装置3运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当置放装置3运动至最低点时,置放装置3与试验台本体1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体;当置放装置3运动到最高点时,置放装置3的一部分也能与试验台本体1形成一个完成的矩形体并且置放装置3的最顶部可放置实验用具,从而增加试验台本体1的放置面积。
34.参照图2、3,置放装置3包括第一置物板31、第二置物板32以及连接板33,第一置物板31以及第二置物板32均垂直设置在连接板33上,且第一置物板31与第二置物板32之间的间距与试验台本体1阶梯的高度差一致,第一置物板31以及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均平行设置。驱动装置2包括两个气缸21,两个气缸21分别设置在试验台本体1上且位于试验台本体1的两端,气缸2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且与第二置物板32连接。结合图4,试验台本体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11,连接板33靠近试验台本体1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限位槽331,限位块11与限位槽331滑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31与限位块11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使得限位块11不易脱离限位槽331;当限位槽331的端部运动至限位块11处时,限位块11对限位槽331起限位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槽331与限位块1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t形或燕尾形,只要能够使限位块11与限位槽331之间相对滑动且当限位槽331的端部运动至限位块11处时对限位槽331起限位作用即可。
35.气缸21与第二置物板32连接,即在气缸21的带动下第一置物板31、第二置物板32以及连接板33均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气缸21带动置放装置3下降时,当第二置物板32运动至试验台本体1阶梯形的下板面处时,试验台本体1对第二置物板32起支撑作用,即第二置物板32不易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第一置物板31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即第
一置物板31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形成完整的平面。气缸21带动置放装置3上升时,当限位槽331远离第二置物板32的一端运动至限位块11处时,限位块11对限位槽331起限位作用,使得限位槽331不易继续向上运动,从而限制了连接板33、第一置物板31以及第二置物板32的位置;此时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即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形成完整的平面,第一置物板31位于第二置物板32的上方,此时第一置物板31以及第二置物板32上均可以放置实验用具,达到了增大放置实验用具面积的效果。
36.参照图2,连接板33靠近试验台本体1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置物架34,置物架34位于第一置物板31与第二置物板32之间。当置放装置3升起时,置物架34便于放置管状或瓶状的实验用具;当置放装置3落下时,置物架34上放置的实验用具位于置放装置3与试验台本体1形成的矩形体内,对实验用具进行了收纳。
37.参照图3,水槽12槽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设置有用于将水槽12遮盖的遮盖板14,遮盖板14滑动设置在支撑板13上且支撑板13为长条形,试验台本体1上开设有供遮盖板14放置的收纳腔15,当不需要用水槽12时,移动遮盖板14,使遮盖板14沿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运动,此时遮盖板14可将水槽12遮盖,遮盖板14同样增大了放置实验用具的面积;当需要用水槽12时,将遮盖板14移入收纳腔15中,不影响水槽12的正常使用,增加了水槽12的适用性。
38.参照图1、2,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导流槽16,第一置物板31上开设有第二导流槽311,第二置物板32上开设有第三导流槽321;第一导流槽16靠近水槽12处开设有倾斜槽17,倾斜槽17连通第一导流槽16与水槽12。当第一置物板31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平齐时,试验台本体1上的第一导流槽16与第一置物板31上的第二导流槽311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第一导流槽16与第二导流槽311共同组成一个矩形框槽,使不慎洒在试验台本体1上或第一置物板31上的液体均能流入由第一导流槽16以及第二导流槽311组成的矩形框槽中,使得液体不易直接流向地面;当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的台面平齐时,试验台本体1上的第一导流槽16与第二置物板32上的第三导流槽321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二置物板32的一端受连接板33的阻挡液体不易洒下,所以第一导流槽16与第三导流槽321组成u形槽,u形槽的开口端由连接板33阻挡,使得液体不易流向地面。
39.参照图2、5,第一置物板31靠近试验台本体1的一端以及第二置物板32靠近试验台本体1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条35,减少了第一置物板31或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之间的缝隙,密封条35同样使得第二导流槽311或第三导流槽321与第一导流槽16连通时的槽面缝隙减少,从而不易有液体从缝隙处漏下。由于第一导流槽16靠近水槽12处开设有倾斜槽17,倾斜槽17连通第一导流槽16以及水槽12,且第一导流槽16开设倾斜槽17的位置槽口较深,即使得液体易于由于重力流向倾斜槽17处,再由倾斜槽17排至水槽12中。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水槽的试验台本体1的实施原理为:驱动装置2带动置放装置3升降,当第一置物板31与试验台本体1台面平齐时,置放装置3与试验台本体1组成矩形体;当第二置物板32与试验台本体1台面平齐时,第一置物板31位于第二置物板32的上方,此时第一置物板31上以及第二置物板32上均能够放置实验用品;且在水槽12不使用时,可将遮盖板14滑动至水槽12上方,遮盖板14上同样能够用于放置实验用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遮盖板14的位置以及置放装置3的升降,增加了适用性,同时降低了水槽12占用试验台本体1台面的面积导致的实验用具不便放置的影响,方便了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放置、
寻找实验用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