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3:1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硫酸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


背景技术:

2.硫酸是无机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硫酸的主要用途是制造化学肥料(约占硫酸总产量的64%),硫酸的其他用途还有:湿法冶金、石油精制和烷基化、木材水解、金属清洗、合成洗涤剂、医药、染料、炸药、香料及三大合成材料等。
3.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有硫铁矿、硫磺。硫磺制酸约占硫酸总产量的65%,现有制酸生产方法主要气体为so2。按照so2转化吸收工艺的不同,分为一转一吸和两转两吸。两转两吸转化流程使用较广泛。
4.为了实现对含硫气体的多次吸收,多采用循环管路与吸收塔组合进行吸收操作,现吸收塔内多填充磁环,磁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破碎瓷片随酸液循环进入喷酸口后,容易堵塞喷酸口造成塔内喷酸不均匀影响硫酸生产中的吸收,严重的甚至影响硫酸正常生产。
5.现有技术中多在循环管路上增加过滤器以将酸液与瓷碎片分离,但现有过滤管结构简单,无法对较小粒径的瓷碎片进行有效分离,小粒径瓷碎片与循环酸液中的酸泥混合后,会导致酸泥在分酸管路内壁上附着沉积,减少落酸毛管内流通界面积,增加喷射阻力导致酸沫增加,影响正常生产,加速设备腐蚀,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包括:外筒、滤筒、沉降管、沉降池、缓冲框、滤筒插设于外筒中部通腔内,滤筒的第一端外侧壁与外筒进液端内侧壁周缘密封连接;滤筒的另一端与外筒的密封端内壁周缘密封连接;滤筒与外筒之间设置夹缝腔;外筒侧壁上开设出酸口,出酸口与夹缝腔相连通;出酸口上插设出酸管;
8.所述出酸管的延伸端插入沉降管的一端内设置;沉降管一端内容纳设置缓冲框;出酸管的延伸端插入缓冲宽底部设置;
9.所述缓冲框上部侧壁上开设多个沉降通孔,下部封闭设置;沉降管另一端端面侧壁上插设溢流管,溢流管插设于沉降管端面上部,并与沉降管内部腔体相连通;溢流管与沉降池管路连通;缓冲框内腔与沉降管通过沉降通孔相连通;
10.所述沉降管内间隔设置多个折流板;滤筒表面上相互间隔开设多个滤孔,滤孔连通滤筒内部通腔和夹缝腔。
11.优选的,所述外筒包括:进酸接口、出酸接口;所述进酸接口设置于外筒的进酸端面上;出酸接口设置于外筒侧壁上开设的出酸口上。
12.优选的,包括:盲板、盲孔;所述盲板安装于外筒密封端面上;盲板上开设盲孔;滤筒靠近盲板的端面设置封堵件,并通过封堵件抵接于盲板内侧壁上。
13.优选的,所述折流板包括:上挡流板、下挡流板;所述下挡流板沿沉降管横向间隔设置于沉降管下部内侧壁上,并垂直沉降管向上延伸设置;上挡流板沿沉降管横向间隔设置于沉降管上部内侧壁上,并垂直沉降管向下延伸设置;两相邻下挡流板之间设置上挡流板。
14.优选的,所述上挡流板包括:多个上流通孔;所述上挡流板上相互间隔开设多个上挡通孔。
15.优选的,所述下挡流板包括:多个下流通孔;所述下挡流板的延伸端上相互间隔开设多个下挡通孔。
16.优选的,包括:成对设置导条和抽插槽座;所述导条对称设置于缓冲框相对外侧壁下部,并垂直缓冲框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抽插槽座对称设置于沉降管内侧壁上;导条插入抽插槽座内并沿抽插槽座滑动设置
17.优选的,包括:挡流中板;所述挡流中板垂直沉降槽设置于沉降槽内,并将沉降槽分隔为沉降区和出酸区,挡流中板的顶面低于沉降槽顶面高度。
18.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9.1)本技术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通过在外管内部插设过滤筒,外管的一端开设进液口,外管的进液口与滤筒内腔通过滤孔相连通,滤筒的两端外侧壁与外筒的两端内侧壁密封连接;外管内侧壁与滤筒外侧壁间设有夹缝腔,外筒侧壁上开设出液口,出液口与夹缝相连通,酸液中所含大体积瓷碎片得到滤筒有效过滤,且滤筒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滤孔过滤面积较大,阻力较小对大粒径瓷碎片过滤效率较高。
20.2)本技术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通过在外管出液口上插设出液管,并在出液管的延伸端上设置缓冲槽,缓冲槽容纳设置于沉降槽内槽底上,酸液通过开设于缓冲槽侧壁上的多个通孔,流入沉降槽内,能降低酸液在沉降槽内流速,避免沉降杂质被冲起,同时在沉降槽端面上部侧壁上开设溢流口,溢流口与沉降池管路连通,通过设置沉降槽及沉降槽实现对酸液中所含小粒径瓷碎片及附着于其上的酸泥进行有效沉降过滤,减少进入分酸器上中的酸泥含量,降低吸收塔内酸沫量,减少腐蚀情况的发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缓冲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沉降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管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管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管组件图4中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例说明:
29.10、进酸接口;101、外筒;102、出酸接口;16、滤筒;161、滤孔;11、盲板;111、盲孔;112、封堵板;103、夹缝腔;104、出酸管;145、沉降管;141、上挡流板;142、上流通孔;143、下挡流板;144、下流通孔;146、溢流管;132、缓冲框;133、沉降通孔;134、导条;121、端法兰座;
131、抽插槽座;151、沉降槽;152、挡流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本技术中未详述的且并不用于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均按本领域公知常识进行设置,且多种公知常识设置方式均可实现。
37.参见图1~7,本技术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管式过滤沉降组件,包括:外筒101、滤筒16、沉降管145、沉降池、缓冲框132、滤筒16插设于外筒101中部通腔内,滤筒16的第一端外侧壁与外筒101进液端内侧壁周缘密封连接;滤筒16的另一端与外筒101的密封端内壁周缘密封连接;滤筒16与外筒101之间设置夹缝腔103;外筒101侧壁上开设出酸口,出酸口与夹缝腔103相连通;出酸口上插设出酸管104;
38.出酸管104的延伸端插入沉降管145的一端内设置;沉降管145一端内容纳设置缓冲框132;出酸管104的延伸端插入缓冲宽底部设置;
39.缓冲框132上部侧壁上开设多个沉降通孔133,下部封闭设置;沉降管145另一端端面侧壁上插设溢流管146,溢流管146插设于沉降管145端面上部,并与沉降管145内部腔体相连通;溢流管146与沉降池管路连通;缓冲框132内腔与沉降管145通过沉降通孔133相连
通;
40.沉降管145内间隔设置多个折流板;
41.滤筒16表面上相互间隔开设多个滤孔161,滤孔161连通滤筒16内部通腔和夹缝腔103。
42.按此设置循环所需使用酸液经过滤筒16过滤后,酸液中所含大粒径碎瓷颗粒得到滤筒16过滤,小粒径碎瓷颗粒通过出酸管104进入沉降管145后,首先在缓冲框132内得到缓冲,酸液经由上部侧壁开设的通孔溢流进入沉降管145内,并在多个折流板的挡流作用下有效实现细小粒径碎瓷颗粒的沉降,完成沉降的酸液从端面上部开设的溢流管146流出,并再次在沉降池中进行溢流沉降,通过缓冲框132、折流板、沉降管145和沉降池的3级沉降处理,能有效降低酸液中所含小粒径碎瓷颗粒及附着于其上的酸泥量,从而减少分酸器堵塞几率减少停机检修情况,减少吸收塔配套器具的腐蚀面积,延长使用寿命。缓冲框132的底面与沉降管145内侧壁相连接。
43.滤筒16与外筒101相连接处分别设置由耐酸材料制成的密封垫圈,从而实现滤筒16内部通腔与夹缝腔103之间仅能通过滤孔161相连通,实现过滤。
44.由于所用滤筒16为环形筒体结构,表面积较多,通过设置大量滤孔161且能从多个面进行出液,能有效提高过滤效率,降低阻力,在相对较低的酸液液压下完成过滤,降低进入沉降管145内酸液冲击力,有利于提高在沉降管145内小粒径物料的沉降。
45.优选的,外筒101包括:进酸接口10、出酸接口102;进酸接口10设置于外筒101的进酸端面上;出酸接口102设置于外筒101侧壁上开设的出酸口上。通过设置进酸接口10、出酸接口102能便于与其他管路通过法兰和螺栓组件相连接,提高管路连接可靠性。
46.优选的,包括:盲板11、盲孔111;盲板11安装于外筒101密封端面上;盲板11上开设盲孔111;滤筒16靠近盲板11的端面设置封堵件,并通过封堵件抵接于盲板11内侧壁上。
47.所用封堵件可以为具有密封功能的盖体,盖设于滤筒16端面上,并实现滤筒16内腔与外筒101内腔的密封,封堵件抵接于盲板11上,便于组装、拆卸维修滤筒16和外筒101。封堵件的具体结构按现有技术中常用方式设置,在此不累述。
4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封堵板112,封堵板112通过螺栓与盲孔111延伸端面相连接,实现对盲孔111的可拆卸封堵。
4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滤筒16的第一端插入外筒101的锥形筒内,并与锥形筒内侧壁通过密封垫圈密封连接;滤筒16的第二端与外筒101的密封端密封连接。
50.优选的,折流板包括:上挡流板141、下挡流板143;下挡流板143沿沉降管145横向间隔设置于沉降管145下部内侧壁上,并垂直沉降管145向上延伸设置;上挡流板141沿沉降管145横向间隔设置于沉降管145上部内侧壁上,并垂直沉降管145向下延伸设置;两相邻下挡流板143之间设置上挡流板141。
51.按此设置能增加酸液在沉降管145内的流动路径,达到降速增强沉降效果的目的,提高沉降管145内酸液的沉降效果。
52.优选的,上挡流板141包括:多个上流通孔142;上挡流板141上相互间隔开设多个上挡通孔。通过设置通孔能在实现降低流速作用的同时提高酸液通过效率,且增加酸液在管体内移动路径,促进沉降,实现除杂和效率兼顾。
53.优选的,下挡流板143包括:多个下流通孔144;下挡流板143的延伸端上相互间隔
开设多个下挡通孔。按此开设,一方面能将含有较多酸泥杂质的酸液阻断于下挡流板143与沉降管145侧壁之间,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下流通孔144促使靠近延伸端的上层酸液通过,提高酸液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再次溢流,提高除杂效率。
54.优选的,包括:成对设置导条134和抽插槽座131;导条134对称设置于缓冲框132相对外侧壁下部,并垂直缓冲框132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抽插槽座131对称设置于沉降管145内侧壁上;导条134插入抽插槽座131内并沿抽插槽座131滑动设置。按此设置当需要定期清理酸泥时,便于拆卸。
5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抽插槽座131为外侧壁上开设导槽的条座;导条134为条体便于固定缓冲框132位置,避免移动。
56.优选的,包括:挡流中板152;挡流中板152垂直沉降槽151设置于沉降槽151内,并将沉降槽151分隔为沉降区和出酸区,挡流中板152的顶面低于沉降槽151顶面高度。
57.按此设置能利用高度差实现酸液最后一次溢流,提高沉降除杂效率,也便于抽取出酸区内溢流酸液进行出料,避免出料冲击力对沉降后酸液造成冲击,带起池底污泥。
5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端法兰座121;沉降管145一端面上设有敞口,便于缓冲框132插入或抽出,该敞口端上盖设端法兰座121,便于与沉降管145相连接和拆卸对沉降管145内进行清理。
5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缓冲框132的一侧边抵接于端法兰座121侧边上,并可通过螺栓件实现缓冲框132密封端面与端法兰座121的连接便于拆卸。从而使得酸液仅从缓冲框132的其余3侧壁向沉降管145中溢流酸液。
6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