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5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桶是生活中用于装放垃圾容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智能垃圾桶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但是一般垃圾桶一般都是中间设置了用于投放垃圾的开口,垃圾从中间的开口进入垃圾桶的内部。此时垃圾桶内部的垃圾一般都堆积在中间,不会分配在垃圾桶的左右两侧,导致垃圾桶内部的的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经常更换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其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桶内的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上方设置第一开口的垃圾桶本体,还包括装设在垃圾桶本体的第一开口处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内的均分垃圾结构;所述均分垃圾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的一侧且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中盒、设置在中盒底端的下板、设置在中盒顶部的上盖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上盖传动连接并驱动上盖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中盒传动连接并驱动中盒在第一开口处的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下板传动连接并驱动下板在第一开口处的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5.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括装设在固定架上的通讯模块。
6.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一侧并用于感应中盒或下板是否移动到位的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与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另一侧并用于感应中盒或下板是否移动到位的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与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装设在固定架上并用于感应垃圾是否丢入到位的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三感应器与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垃圾桶本体和均分垃圾结构的外壳。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与第一外壳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外壳以及固定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的上顶壳,所述上顶壳上设置有与上盖外观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开口。
11.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垃圾桶本体可拆卸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13.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用于将均分垃圾结构与外壳相互固定的安装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固定架固定在垃圾桶本体的第一开口处,均分垃圾结构固定在固定架内,从而将均分垃圾结构固定在第一开口处。
16.不使用时,上盖贴合在中盒的顶部,下板贴合在中盒的底部,此时垃圾桶为关闭状态。
17.使用时,第三驱动装置先驱动上盖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上盖离开了中盒的顶部,可以将垃圾丢到中盒内,接着第一驱动装置将驱动中盒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中盒的底部离开下板,中盒的底部没有下板的阻挡,中盒内的垃圾即会掉入垃圾桶的左侧,接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中盒移动复位,最后,第三驱动装置先驱动上盖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复位。再次使用时,第三驱动装置先驱动上盖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垃圾丢到中盒内后,第二驱动装置将驱动下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离开中盒的底部,此时中盒的底部没有下板的阻挡,中盒内的垃圾将会掉入垃圾桶主体内的右侧,第二驱动装置将驱动下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复位,最后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上盖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复位。本技术方案的垃圾桶在第一开口处设置了垃圾均分结构,使得垃圾在垃圾桶内左右平均丢弃,大大增加了垃圾桶内空间的使用率,本技术方案的均分垃圾系统通过移动中盒和下板,将中盒内的垃圾均分地分配在垃圾桶主体内左右两侧,解决垃圾桶内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分解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分垃圾结构、固定架和安装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其包括垃圾桶主体1、均分垃圾结构2以及固定架5。垃圾桶主体1的顶部设置第一开口11,其中,固定架5固定在第一开口11处,均分垃圾结构2固定在固定架5上,从而将均分垃圾结构2设置在第一开口11处。
24.均分垃圾结构2包括中盒21、上盖25、下板23、第一驱动装置22、第二驱动装置24以及第三驱动装置26。其中,中盒2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另外,中盒21设置在第一开口11处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中盒21在第一开口11处移动,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2优选包括第一丝杆221、套设在第一丝杆221上的第一丝杆螺母以及与第一丝杆221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222,中盒21固定在第一丝杆螺母上,当第一电机222驱动第一丝杆221转动时,将会
驱动第一丝杆螺母在第一丝杆221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杆螺母上的中盒21进行移动。另外第一驱动装置22也可以为气缸等其他驱动装置。上盖25设置在中盒21的顶部,第三驱动装置26驱动上盖25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上盖25离开或者遮盖中盒21的顶部,其中第三驱动装置26优选包括第三丝杆261、套设在第三丝杆261上的第三丝杆螺母以及与第三丝杆261传动连接的第三电机262,上盖25固定在第三丝杆螺母上,当第三电机262驱动第三丝杆261转动时,将会带动第三丝杆螺母移动,从而带动第三丝杆螺母上的上盖25进行移动。另外第三驱动装置26也可以为气缸等其他驱动装置。下板23设置在中盒21的底端、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下板2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下板23离开或者阻挡中盒21的底部,其中第二驱动装置24优选包括第二丝杆241、套设在第二丝杆241的第二丝杆螺母以及与第二丝杆241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242,下板23固定在第二丝杆螺母上,当第二电机242驱动第二丝杆241转动时,将会驱动第二丝杆螺母在第二丝杆241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杆螺母上的下板23进行移动。另外,第二驱动装置24也可以为气缸等其他驱动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2、第二驱动装置24以及第三驱动装置26均固定在固定架5上,中盒21固定在第一驱动装置22的驱动轴上、下板23固定在第二驱动装置24的驱动轴上、上盖25固定在第三驱动装置26的驱动轴上。
25.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外壳4。外壳4将垃圾桶本体1和均分垃圾结构2隐藏容纳起来。这样,将各个驱动装置、中盒21以及下板23隐藏起来,外观更加美观,也能保护各个驱动装置,避免第一丝杆221、第二丝杆261以及第三丝杆241裸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或者被空气中的赃污触碰到,造成卡死的情况。其中,外壳4包括第一外壳41、第二外壳42以及上顶壳43。其中上顶壳43上设置有与上盖25外观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开口431。第一外壳41固定在垃圾桶主体1的左侧面,第二外壳42固定在垃圾桶主体1的右侧面,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优选为卡扣连接,也可以为螺丝锁紧。接着,将上顶壳43固定在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的顶部,其中上顶壳43上第二开口431设置在上盖25的上方。
26.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与固定架5相对固定,从而与均分垃圾结构2相对固定。安装架3的两侧设置有卡扣31,垃圾桶主体1在第一开口11处的内侧面设置有卡槽12,卡扣31与卡槽12进行卡扣连接,从而将安装架3固定在垃圾桶主体1的内侧面上。
27.具体而言,不使用时,上盖25贴合在中盒21的顶部,下板23贴合在中盒21的底部,此时上顶壳43的第二开口431处被上盖25遮挡住,垃圾桶为关闭状态。
28.使用时,第三驱动装置26先驱动上盖2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接着,上盖25离开了中盒21的顶部,而上顶壳43的第二开口431也没有上盖25的遮挡,此时可以将垃圾通过第二开口431丢到中盒21内,其中,本实施例优选设置有设置在固定架5上的第三感应器(图中未示出),优选固定在第二开口431处。当第三感应器感应到垃圾还没丢入时,上盖25则不会移动进行关闭第二开口431,避免在丢垃圾的过程中,上盖25移动而夹住垃圾,或者夹住人手。接着第一驱动装置22将驱动中盒2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中盒21的底部离开下板23,中盒21的底部没有下板23的阻挡,中盒内21的垃圾即会掉入垃圾桶的左侧或右侧,接着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中盒21移动复位。当下一次中盒21再接受到垃圾时,第二驱动装置24将驱动下板2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离开中盒21的底部。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设置在固定架5一侧的第一感应器(图中未示出),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中盒21或下板23是否移动到位,还优
选设置有固定在固定架5另一侧的第二感应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中盒21或下板23是否移动到位。当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中盒21或下板23没有移动到位时,及时反馈信息,避免中盒21或下板23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此时中盒21的底部没有下板23的阻挡,中盒21内的垃圾将会掉入垃圾桶主体1内的右侧或左侧。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中盒21或下板移动到位,及时反馈信号给后台,中盒21或下板23即进行反向移动,当中盒21或下板23移动到位,且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了,便及时反馈信号给后台。避免中盒21或下板23在移动过程中顶撞垃圾桶主体1的内壁,造成机械损伤,起到中盒21或下板23移动时的限位作用。
29.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讯模块将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上感应到的信息进行传递,便于后台使用人员及时获得垃圾桶的信息。其中通讯模块优选包括wifi&4g,垃圾桶可以依据使用环境进行判别自动切换两种状态,以达到能将产品状态资讯上传到后台反馈给服务人员。本实施例的垃圾桶在第一开口11处设置了垃圾均分结构2,使得垃圾在垃圾桶内左右平均丢弃,大大增加了垃圾桶内空间的使用率,本技术方案的均分垃圾系统2通过移动中盒21和下板23,将中盒21内的垃圾均分地分配在垃圾桶主体11内的左右两侧,解决垃圾桶内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30.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