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20: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二级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粉末二级回收广泛应用于各类含粉尘废气处理的场合,如涂装、打磨、原材料切割行业等。
3.目前大多数粉末回收装置普遍采用布袋形式,其存在过滤效果差,过滤面积小,设备臃肿庞大,导致回收效率低下,过滤效果不足,使得电力浪费严重,排放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粉末回收装置存在过滤效果差,过滤面积小,设备臃肿庞大,导致回收效率低下,过滤效果不足,使得电力浪费严重,排放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芯室,所述滤芯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脉冲反吹室,所述滤芯室的内壁与脉冲反吹室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脉冲反吹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室,所述风机室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滤芯室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
6.所述进气管的表面呈圆弧形状,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脉冲防回流机构,所述脉冲防回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表面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滤芯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翼覆膜滤芯,多个所述旋转翼覆膜滤芯在滤芯室的内部均匀分布。
8.优选地,所述滤芯室的表面和脉冲反吹室的表面均固定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内壁铰接安装有检修门。
9.优选地,所述风机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端与脉冲反吹室固定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表面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以进气管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11.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与第一挡板以进气管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止回板,所述弧形止回板位于第三挡板的右侧。
12.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3.通过设置滤芯室和脉冲反吹室,在使用时,滤芯室内旋转翼覆膜滤芯采用覆膜聚酯纤维,通过折叠形式使其在相同空间小过滤面积提高数倍,大大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过滤效果,已吸附粉尘采用脉冲旋转翼的形式进行旋转吹扫,有效提高单次吹扫清理效果,并且大大减低设备噪音,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粉末回收装置存在过滤效果差,过滤面积小,设备臃
肿庞大,导致回收效率低下,过滤效果不足,使得电力浪费严重,排放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的滤芯室结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的进气管结构剖视图。
17.图中:1、支撑脚;2、滤芯室;21、旋转翼覆膜滤芯;3、脉冲反吹室;4、风机室;41、离心风机;5、排气管;6、进气管;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第三挡板;64、弧形止回板;7、检修口;8、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3,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包括支撑脚1,支撑脚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芯室2,四个支撑脚1在滤芯室2的底部均匀分布,滤芯室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脉冲反吹室3,滤芯室2的内壁与脉冲反吹室3的内壁固定连通,脉冲反吹室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室4,风机室4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5,滤芯室2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6;
20.滤芯室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翼覆膜滤芯21,多个旋转翼覆膜滤芯21在滤芯室2的内部均匀分布,滤芯室2的表面和脉冲反吹室3的表面均固定开设有检修口7,检修口7的内壁铰接安装有检修门8;
21.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检修口7和检修门8,具有便于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的效果;
22.风机室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离心风机41,离心风机41的进风端与脉冲反吹室3固定连通;
23.进一步地,旋转翼覆膜滤芯21采用覆膜聚酯纤维制作,并通过折叠形式使其在相同空间小过滤面积提高数倍,大大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过滤效果,同时空气阻力降低之后,在使用相同风机的情况下,单位回收废弃量提高了80%;
24.进气管6的表面呈圆弧形状,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脉冲防回流机构,脉冲防回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61,第一挡板61的表面与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
25.第一挡板6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62,第二挡板62的表面与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挡板62与第一挡板61以进气管6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挡板63,第三挡板63与第一挡板61以进气管6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止回板64,弧形止回板64位于第三挡板63的右侧。
26.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第三挡板63和弧形止回板64,在废气进入进气管6内后,废气中含有的较大颗粒粉尘与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第三挡板63和弧形止回板64进行阻挡,减速,颗粒较大的颗粒掉落到进气管6内进行初步过滤,并且,在脉冲反吹室3对旋转翼覆膜滤芯21进行反吹时,对进入进气管6内的粉尘进行阻挡,防止脉冲反吹时,滤芯室2内的粉尘通过进气管6回流。
27.通过设置滤芯室2和脉冲反吹室3,在使用时,滤芯室2内旋转翼覆膜滤芯21采用覆膜聚酯纤维,通过折叠形式使其在相同空间小过滤面积提高数倍,大大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过滤效果,已吸附粉尘采用脉冲旋转翼的形式进行旋转吹扫,有效提高单次吹扫清理效果,并且大大减低设备噪音,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粉末回收装置存在过滤效果差,过滤面积小,设备臃肿庞大,导致回收效率低下,过滤效果不足,使得电力浪费严重,排放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
28.工作原理:在进行粉末回收时,在离心风机41的吸力下,含有粉末的废气通过进气管6进入滤芯室2内,通过滤芯室2内的旋转翼覆膜滤芯21进行过滤后通过脉冲反吹室3进入离心风机41的进风端,并通过离心风机41的出风端排出到风机室4内通过排气管5排出,在滤芯室2内的旋转翼覆膜滤芯21表面吸附粉尘过多时,脉冲反吹室3工作,对旋转翼覆膜滤芯21进行清理。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包括支撑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芯室(2),所述滤芯室(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脉冲反吹室(3),所述滤芯室(2)的内壁与脉冲反吹室(3)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脉冲反吹室(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室(4),所述风机室(4)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5),所述滤芯室(2)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表面呈圆弧形状,所述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脉冲防回流机构,所述脉冲防回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61),所述第一挡板(61)的表面与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室(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翼覆膜滤芯(21),多个所述旋转翼覆膜滤芯(21)在滤芯室(2)的内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室(2)的表面和脉冲反吹室(3)的表面均固定开设有检修口(7),所述检修口(7)的内壁铰接安装有检修门(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室(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离心风机(41),所述离心风机(41)的进风端与脉冲反吹室(3)固定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62),所述第二挡板(62)的表面与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2)与第一挡板(61)以进气管(6)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挡板(63),所述第三挡板(63)与第一挡板(61)以进气管(6)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进气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止回板(64),所述弧形止回板(64)位于第三挡板(63)的右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二级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包括支撑脚,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芯室,滤芯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脉冲反吹室。该覆膜滤芯二级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滤芯室和脉冲反吹室,在使用时,滤芯室内旋转翼覆膜滤芯采用覆膜聚酯纤维,通过折叠形式使其在相同空间小过滤面积提高数倍,大大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过滤效果,已吸附粉尘采用脉冲旋转翼的形式进行旋转吹扫,有效提高单次吹扫清理效果,并且大大减低设备噪音,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粉末回收装置存在过滤效果差,过滤面积小,设备臃肿庞大,导致回收效率低下,过滤效果不足,使得电力浪费严重,排放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乙文 许炳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约翰克里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