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2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


背景技术:

2.垃圾车在收集垃圾时,需要将地面上的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垃圾车的储料箱中。环卫工人在垃圾时,需要将垃圾桶挂在垃圾车的提升装置上,驱动提升装置提升、翻转垃圾桶,在垃圾倾倒完成后,将垃圾桶从提升装置上卸下。
3.目前市面上的垃圾车大致可分为压缩式、挂桶式、车厢可卸式、摆臂式和自卸式5种类型。其中,压缩式垃圾车通过尾部的刮板以及压缩装置将垃圾刮入车厢,其主要特点是压缩比高,垃圾收集方式简便,整车利用率高,但一般至少需要两名操作工人进行配合操作。挂桶式垃圾车能实现一台车与多个垃圾桶联合作业,循环运输,虽充分提高了车辆的运输能力但仍需要至少两名操作员进行工作。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通过液压缸带动拉臂,对垃圾斗拉上或拉下,这种车型适合在城市的垃圾中转站、小区、学校等地方使用,一台车可以配多个垃圾箱,成本低,方便快捷,由于不具备压缩功能,车厢的整体利用率较低。摆臂式垃圾车随车配备一个或多个垃圾斗,通过两支摆臂将垃圾斗摆上或摆下,同样至少需要两名操作人员,而且车厢的空间利用率较低。自卸式垃圾车的主要特点是垃圾收集方式简便,倾斜垃圾方便等,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比较低。
4.现有的垃圾车,虽有的操作方便,但空间利用率低;有的空间利用率高,但需要至少两人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如压缩式垃圾车和挂臂式垃圾车虽然大大提高了一台垃圾车与多个垃圾桶的工作效率,且由于压缩系统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但由于上桶方式的限制都至少需要两名操作工人进行配合操作才能完成,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而在车厢可卸式、摆臂式以及自卸式垃圾车中,虽然均可一人完成相关操作,但这种操作方式对操作人员的体能也是一种考验,而且侧类的垃圾车由于是抛装的形式进行垃圾收集,在相同容积的车厢下相对于压缩式,其空间利用率要低得多。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侧臂采用自动臂夹的形式进行自动上桶和回归,极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6.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包括侧装上桶机构,所述侧装上桶机构包括上桶轨道、上桶基座、上桶夹子、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
7.所述上桶轨道设置于垃圾车厢体侧面,并与垃圾车厢体进料口连接;
8.所述上桶基座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桶轨道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上桶基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基座沿所述上桶轨道移动;
9.所述上桶夹子与所述上桶基座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上桶夹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的张合和所述上桶夹子相对于所述上桶基座的转动。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将上桶轨道设置在垃圾车厢体侧面,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共同配合,控制上桶夹子的转动、开合和沿轨道升降,实现自动上桶和自动卸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垃圾装卸效率。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推板和第三驱动单元;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厢体内部进料口下方,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厢体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推板在所述进料口下方和垃圾车厢体后门之间往复移动。
12.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垃圾车厢体后门上的第一门锁和设置于垃圾车厢体上的第二门锁;
13.所述第一门锁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门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传动链条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液压电机连接,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上桶夹子连接;
15.所述上桶轨道两侧设有轨道凹槽,所述上桶基座与所述上桶轨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容置在所述轨道凹槽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的开合,所述第二油缸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相对于所述上桶基座的转动。
17.进一步地,所述侧装上桶单元还包括定位传感器和挡板,所述定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一侧,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桶轨道顶端。
18.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门锁油缸、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
19.所述门锁油缸与所述第二门锁通过销轴连接;
20.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门锁油缸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垃圾车厢体后门通过销轴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车厢体后门边框下端设置有密封垫。
22.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与所述推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推板相对于所述厢体转动。
2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的侧装上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的上桶基座和上桶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在上桶状态时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在卸除状态时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车厢体;11、进料口;12、后门;20、侧装上桶机构;21、轨道;211、轨道凹槽;22、基座;221、滑轮;23、夹子;241、传动链条;242、传动齿轮;25、第二驱动单元;251、第一油缸;252、第二油缸;26、定位传感器;27、定位挡板;31、推板、32、第三驱动单元;33、第四驱动单元;41、第一门锁;42、第二门锁;43、门锁油缸;44、第一支撑臂;45、第二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4.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3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垃圾车厢体10,厢体上壁开设有进料口11,后端设置有后门12,用以提供常规的垃圾装卸功能。
36.请参阅图1-图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上桶方式耗费大量人力劳动的问题,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包括侧装上桶机构20,侧装上桶机构20包括上桶轨道21、上桶基座22、上桶夹子23、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25;
37.所述上桶轨道21设置于垃圾车厢体10侧面,并与垃圾车厢体10进料口11连接;
38.所述上桶基座22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桶轨道21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上桶基座2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基座22沿所述上桶轨道21移动;
39.所述上桶夹子23与所述上桶基座22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5与所述上桶夹子2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23的张合和所述上桶夹子23相对于所述上桶基座22的转动。
4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通过在车厢体10侧面设置侧装上桶机构20,采用自动臂夹的方式控制垃圾桶的上桶和回归,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垃圾装卸效率。
4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传动链条241和传动齿轮242,所述传动齿轮242与液压电机连接,所述传动链条241与所述传动齿轮242和所述上桶夹子23连接;
42.上桶时,液压电机转动带动传动齿轮242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链条241,带动上桶基座22沿上桶轨道21上升。
43.为减小上桶时的摩擦阻力,优选的,所述上桶轨道21两侧设有轨道凹槽211,所述上桶基座22与所述上桶轨道2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滑轮221,所述滑轮221容置在所述轨道凹
槽211内。
44.为保证垃圾桶能够准确地到达进料口11位置进行垃圾倾倒,优选的,侧装上桶机构20还包括定位传感器26和定位挡板27,所述定位传感器26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1一侧,所述定位挡板27设置在所述上桶轨道21顶端。
45.当定位传感器26感应到垃圾桶到达预设位置时,液压电机停止转动,垃圾桶不再上升。定位挡板27则是用于防止电力失效时垃圾桶掉下的防护装置。
46.为实现垃圾的自动倾倒,优选的,侧装上桶机构20还包括轨道支撑单元,用于在垃圾桶到达指定位置后,支撑上桶轨道21转动抬升位置,进而带动垃圾桶翻转至桶口朝下的位置,便于垃圾倾倒至垃圾车的进料口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基座、第一轨道油缸、第一轨道支撑臂、第二轨道油缸和第二轨道支撑臂。支撑基座与车厢厢体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支撑臂的一端和车厢厢体销轴连接,第一油缸分别与固定基座和第一轨道支撑臂销轴连接;第二轨道支撑臂的一端与上桶轨道销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轨道支撑臂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二轨道油缸分别与第一轨道支撑臂和第二轨道支撑臂销轴连接。通过第一轨道油缸和第二轨道油缸的伸缩,带动第一轨道支撑臂、第二轨道支撑臂和上桶轨道发生转动,最终带动垃圾桶翻转,倾倒垃圾。
4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单元25包括第一油缸251和第二油缸252,所述第一油缸251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23的开合,所述第二油缸252用于控制所述上桶夹子23相对于所述上桶基座22的转动。
48.优选的,上桶夹子23包括固定座和两个夹爪,固定座和上桶基座22铰接,两个夹爪和固定座铰接。两个夹爪和上桶基座22之间各铰接一个第一油缸251,第一油缸251伸缩时,夹爪在垂直于上桶基座22的平面内转动,即可实现开合功能和抓紧、放下垃圾桶的功能。固定座和上桶基座22的另一端之间铰接第二油缸252,第二油缸252伸缩带动固定座转动,从而控制上桶夹子23相对于上桶基座22转动,即实现上桶夹子23收回和伸出的功能。
49.请参阅图4-图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侧类的垃圾车由于是抛装的形式进行垃圾收集,在相同容积的车厢下相对于压缩式,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还包括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推板31和第三驱动单元32;所述推板31设置于所述厢体内部进料口11下方,所述第三驱动单元32设置于所述推板31和所述厢体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推板31在所述进料口11下方和垃圾车厢体10后门12之间往复移动。
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32包括第一推板油缸,第一推板油缸伸缩带动推板31在初始位置和后门12之间往复移动,实现压缩垃圾或者把垃圾推出车厢的功能。
51.但将推板31往复移动需要大量的油耗,同时会造成推板和车厢底部接触部分的磨损。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优选的,压缩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单元33,所述第四驱动单元33与所述推板31连接,推板31下端与第三驱动单元32铰接,因此当第三驱动单元32固定而第四驱动单元33伸缩时,第四驱动单元33带动推板31以铰接处为轴心转动。
5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驱动单元33包括第二推板油缸,第二推板油缸倾斜设置,伸缩时带动推板31以铰接处为轴心转动,从而实现将推板上方的垃圾推向车厢后方。
53.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在上桶状态时
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推板油缸和第二推板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控制推板31位于进料口11下方。
54.在压缩状态时,第二推板油缸控制推板31转动,将垃圾推往后门12方向。当车厢内垃圾较多时,则此动作实现压缩垃圾功能。
55.相比于使用第一推板油缸直接推动推板31的移动,这种“转动压缩”方式节约了油量消耗,也减小了推板和车厢的磨损,提高了压缩机构的使用寿命。
56.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在卸除状态时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推板油缸控制推板31移动至后门12位置,将整车垃圾从后门12推出,实现卸除垃圾的功能。
57.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后门12未锁紧,而导致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泄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如图6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垃圾车厢体10后门12上的第一门锁41和设置于垃圾车厢体10上的第二门锁42;
58.所述第一门锁41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门锁42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
59.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门锁油缸43、第一支撑臂44和第二支撑臂45;
60.所述门锁油缸43与所述第二门锁42通过销轴连接;
61.所述第一支撑臂44的一端与所述门锁油缸43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45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45的另一端与垃圾车厢体10后门12通过销轴连接。
62.需要打开后门12时,门锁油缸43伸长,控制第二门锁42稍微旋转和上移,使第一门锁41的卡扣和第二门锁42的卡槽解除卡合,同时门锁油缸43的伸长将带动第一支撑臂44和第二支撑臂45相对旋转,带动后门12迅速张开。
63.需要关闭后门12时,门锁油缸43缩短,带动第一支撑臂44和第二支撑臂45相对旋转,控制后门12合拢,直至第一门锁41的卡扣和第二门锁42的卡槽卡合在一起。
64.为了防止垃圾中的液体泄漏,优选的,后门12边框下端设置有密封垫。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密封垫可以采用软胶皮材质,从而达到防止污水泄漏的目的。
6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侧装压缩自卸式垃圾车既具有压缩式垃圾车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而且侧臂采用自动臂夹的形式进行自动上桶和回归,极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6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