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2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保险杠安装于车体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2007-125977号公报记载的保险杠固定具(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中,将保险杠固定具安装于车体,在安装于车体的保险杠固定具上使用扣件来安装保险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在现有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中,在安装于车体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上使用扣件来安装保险杠。通过使用此种扣件,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的位置。
4.因此,认为在该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中,当保险杠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且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在固定器中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的部分会受损。
5.本发明的课题为:在不使用扣件的情况下,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的位置,且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抑制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的部分受损。解决问题的手段
6.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具备:支承部,从背面支承形成有断面u字形的保险杠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第一上方规制部,与所述上表面部由所述支承部支承而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的所述上表面部接触,并规制所述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而且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产生的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解除所述保险杠的位置规制;以及第二上方规制部,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的所述上表面部接触,并规制所述保险杠的拆卸方向的位置。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可在不使用扣件的情况下,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的位置。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的放大立体图。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
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部状态的状态图。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二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上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下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下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支承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保险杠、头灯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保险杠、头灯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保险杠、头灯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保险杠、头灯的整体立体图。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12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第一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下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具备的下方规制部的状态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9.<第1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的一示例。此外,图中所示的箭头h是表示保险杠的上下方向,箭头w是表示保险杠的宽度方向,箭头l是表示保险杠的前后方向。
10.(整体构成)如图11所示,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10(以下称为“保险杠固定器10”)分别配置于一对的头灯100的下方。
11.〔头灯100〕如图8所示,头灯100安装于未图示的车体,并具有:灯部102;以及安装部104,其配置于灯部102的下方且安装保险杠固定器10。安装部104呈板状且以板厚方向为保险杠的前后方向(以下为“保险杠前后方向”),从保险杠前后方向观察,其为在保险杠的宽度方向(以下为“保险杠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此外,在安装部104中形成有一对通孔104a,其在保险杠前后方向贯穿并在保险杠宽度方向间隔开来。又,从保险杠前后方向观察,该通孔104a呈圆形。
12.〔保险杠110〕保险杠110使用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树脂)一体成型,厚度例如为2〔mm〕以上且4〔mm〕以下。如图11所示,保险杠110在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敞开且断面呈u字形。此外,如图8所示,保险杠110具有:上表面部112,形成有朝向上方的上表面112a;以及立面(elevation surface)部118,形成有朝向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立面118a。而且,立面部118的上端与上表面部112的前端连接。
13.又,在上表面部112形成有凸缘部114,其在保险杠110安装于保险杠固定器10的状态下,配置于头灯100的灯部102的下方。该凸缘部114的板厚方向为保险杠上下方向。此外,在上表面部112,形成有配置于凸缘部114与立面部118之间的连接部116。该连接部116的板厚方向相对于保险杠上下方向朝向前方倾斜。
14.又,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朝向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延伸。
15.此外,在凸缘部114,贯穿保险杠的上下方向(以下为“保险杠上下方向”)的一对通孔12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间隔而形成。而且,该通孔120从保险杠上下方向观察,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延伸而呈矩形。
16.〔保险杠固定器10〕保险杠固定器10使用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树脂)一体成型,厚度例如为1〔mm〕以上且3〔mm〕以下。如图11所示,保险杠固定器1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一对的保险杠固定器1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呈对称形状。而且,如前所述,一对的保险杠固定器10配置于头灯100的下方。以下,对一方的保险杠固定器10进行说明。
17.如图1及图8所示,保险杠固定器10具有: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延伸并构成保险杠固定器10的骨架部分的主体部20;以及规制保险杠110的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的下方规制部30。此外,关于下方规制部30之后叙述详情。如图1所示,主体部20具有:框部22,从保险杠前后方向观察,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延
伸而呈框状;以及多个分隔部24,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分隔框部22的内部。此外,主体部20具有在由分隔部24所分隔的空间24a中构成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壁的壁部26。
18.-框部22-如图1所示,框部22具有:与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参照图8)于保险杠上下方向相对的相对部40。相对部40呈板状且其板厚方向为保险杠上下方向,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延伸。又,相对部40连接于从上表面部112的背面112b支承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的支承部42(参照图7)。此外,相对部40连接于第一上方规制部50,其规制上表面部112的背面112b由支承部42支承而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参照图5a)。又,相对部40连接于第二上方规制部60,其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参照图4a)。
19.此处,所谓“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方”是朝向车体安装保险杠110的方向。因此,以下关于“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方”有时记载为“安装方向”。又,所谓“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前方”是从车体拆卸保险杠110的方向。因此,以下关于“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前方”有时记载为“拆卸方向”。
20.此外,所谓“保险杠110的基准位置”是保险杠110与保险杠固定器10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设计的目标值的保险杠110的位置。换言之,所谓“保险杠110的基准位置”是保险杠110与车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设计的目标值的保险杠110的位置。
21.此外,关于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及第二上方规制部60,之后叙述详情。
22.-分隔部24-如图1所示,分隔部24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分隔框部22的内部。
23.具体而言,分隔部24呈板状且以板厚方向为保险杠宽度方向,并在险杆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5个。分隔部24的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前方部分,从保险杠宽度方向观察呈凸状的圆弧形。而且,框部22的内部由5个分隔部24分隔成6个空间24a。
24.-壁部26-如图1所示,壁部26在由分隔部24所分隔的空间24a中构成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壁。
25.具体而言,壁部26在形成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2个空间24a、及在形成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2个空间24a中构成保险杠前后方向的后壁。
26.该壁部26呈板状且以板厚方向为保险杠前后方向,并设置有4个。此外,在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起算的第二个壁部26、及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起算的第二个壁部26形成有通孔26a,从保险杠前后方向观察时,其与形成于头灯100的安装部104上的一对通孔104a(参照图8)重叠。
27.此外,所谓“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是保险杠110中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所谓“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是远离保险杠110中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侧。
28.在此种构成中,如图8及图9所示,操作者将锚式(anchor type)的夹子(clip)140的顶端部分插入保险杠固定器10的壁部26的通孔26a、与头灯100的安装部104的通孔104a(参照图8)。借此,保险杠固定器10安装于头灯100。
29.(主要部分构成)其次,对下方规制部30、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第二上方规制部60进行说
明。
30.〔下方规制部30〕如图1所示,下方规制部3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有2个。一方的下方规制部30配置于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起的第三个空间24a,另一方的下方规制部30配置于从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起的第四个空间24a。
31.如图1及图6a所示,下方规制部30从保险杠上下方向观察,在拆卸方向上起伏呈波浪状,下方规制部30的两端连接于主体部20的分隔部24。此外,下方规制部30具有在拆卸方向上突出的3个突出部30a、30b、30c。而且,该3个突出部30a、30b、30c依照此顺序排列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
32.突出部30b与突出部30a、30c相比,在拆卸方向上突出,突出部30b的顶端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即,在没有来自外部负载力的状态下(无负载状态),下方规制部30的突出部30b的顶端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又,突出部30a的一端、及突出部30c的一端连接于分隔部24的板面。如此,下方规制部30以双边(bilateral)状态由主体部20的分隔部24支承。
33.〔支承部42〕如图1所示,支承部42设置有多个并连接于框部22的相对部40。支承部42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配置有5个,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配置有5个。而且,各个支承部42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分离。
34.又,如图7所示,支承部42呈板状并以板厚方向为保险杠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宽度方向观察呈梯形状。而且,支承部42的上端面42a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中的背面112b接触。
35.因此,通过多个支承部42的上端面42a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中的背面112b接触,多个支承部42分别从背面112b支承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
36.〔第一上方规制部50〕如图1所示,第一上方规制部50设置有多个并连接于框部22的相对部40。第一上方规制部50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配置有2个,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配置有2个。而且,各个第一上方规制部5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分离。此外,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两侧配置有支承部42。换言之,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第一上方规制部50配置于一对的支承部42之间。
37.如图2及图5a所示,第一上方规制部50具有:接触部52,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以及悬臂(cantilever)部54,一端连接于接触部52,另一端连接于相对部40呈悬臂状。
38.接触部52在保险杠上下方向延伸并呈断面矩形,在接触部52形成有与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的接触面52a。悬臂部54在安装方向延伸,接触部52的下端连接于悬臂部54的后端,框部22的相对部40连接于悬臂部54的前端。
39.〔第二上方规制部60〕如图1所示,第二上方规制部60设置多个并连接于框部22的相对部40。第二上方规制部60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配置有1个,在相对部40的保险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配置有1个。又,各个第二上方规制部6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
的第一上方规制部50之间。而且,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支承部42、第二上方规制部60、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及支承部42依照此顺序排列。
40.如图2及图4a所示,第二上方规制部60具有插入形成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的通孔120并与通孔120的边缘面120a接触,且与通孔120卡合的卡合爪62。此外,第二上方规制部60具有一端连接于卡合爪62,另一端连接于相对部40的悬臂状的悬臂部64。悬臂部64为第二悬臂部的一示例。
41.卡合爪62在保险杠上下方向延伸。而且,在卡合爪62形成有朝向安装方向并与通孔120的边缘面120a接触的接触面62a、以及相对于拆卸方向朝向斜上方的倾斜面62b。悬臂部64在拆卸方向延伸,卡合爪62的下端连接于悬臂部64的前端,框部22的相对部40连接于悬臂部64的后端。
42.(作用)其次,对保险杠固定器10的作用等进行说明。
43.如图9及图10所示,操作者使从车体脱离(breakaway)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并试图使安装于头灯100的安装部104的保险杠固定器10的支承部42从背面112b支承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
44.于是,如图3a所示,保险杠110的端面114a在安装方向与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卡合爪62的倾斜面62b接触。接着,如图3b所示,当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卡合爪62朝向下方移动。接着,如图3c所示,当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恢复,卡合爪62插入于通孔120,且卡合爪62的接触面62a在安装方向与通孔120的边缘面120a接触。借此,卡合爪62卡合于通孔120。这样,第二上方规制部60规制保险杠110的拆卸方向的位置。
45.如图7所示,在此状态下,支承部42的上端面42a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中的背面112b接触。如此,通过支承部42的上端面42a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中的背面112b接触,支承部42支承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保险杠110被配置于基准位置。
46.如图6a所示,在保险杠110被配置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下方规制部30的突出部30b的顶端在拆卸方向与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这样,下方规制部30规制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
47.又,如图5a所示,在保险杠110被配置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a在拆卸方向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这样,第一上方规制部50规制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
48.其次,针对操作者使从车体脱离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使保险杠110过度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换言之,对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49.如图6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下方规制部30的突出部30b由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按压,而呈波浪状的下方规制部30通过改变振幅而弹性变形。具体而言,通过突出部30b朝向安装方向被按压,突出部30a、30c挤压于安装方向上,且分别向突出部30b侧倾倒。如此,下方规制部30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不扩展而弹性变形。
50.又,如图5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变形,接触部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此外,如图4b所示,第
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卡合爪6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
51.此处,当操作者解除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力时,下方规制部30弹性恢复。而且,弹性恢复的下方规制部30赋予移动力到保险杠110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
52.如图6a所示,通过保险杠110朝向基准位置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恢复,如图5a所示,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a与上表面部112的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此外,如图4a所示,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恢复,卡合爪62插入于通孔120,且卡合爪62的接触面62a与通孔120的边缘面120a接触。
53.以下,对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进行说明。
54.当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如图5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车体侧)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变形,接触部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通过悬臂部54弹性变形,第一上方规制部50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此外,如图4b所示,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卡合爪6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通过悬臂部64弹性变形,第二上方规制部60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
55.如图5c所示,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在保险杠110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保险杠110进一步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进一步弹性变形。而且,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a从端面114a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5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
56.又,如图4c所示,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在保险杠110产生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进一步弹性变形,卡合爪6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通过悬臂部64弹性变形,卡合爪62从通孔120抽出,卡合爪62与通孔120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第二上方规制部6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
57.(效果)如上所述,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a与保险杠110的端面114a接触,保险杠固定器10的第一上方规制部50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参照图5a)。又,通过保险杠固定器10的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卡合爪62的接触面62a与保险杠110的通孔120的边缘面120a接触,且卡合爪62卡合于通孔120,第二上方规制部60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拆卸方向的位置(参照图4a)。
58.如此,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可在不使用扣件的情况下规制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110的位置。
59.又,在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车体侧)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变形,接触部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参照图5b)。又,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保险杠110进一步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进一步弹性变形。而且,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a从端面114a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5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参照图5c)。
60.因此,使用保险杠固定器10,能够在不使用扣件的情况下,规制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的位置,且当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抑制规制保险杠
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的第一上方规制部50受损。
61.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变形,第一上方规制部50可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
62.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如前所述,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悬臂部54弹性变形,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借此,例如与在两端支承的部分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悬臂部54可有效地弹性变形。
63.又,在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车体侧)移动时,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卡合爪6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参照图4b)。又,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保险杠110进一步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进一步弹性变形。而且,卡合爪62从通孔120抽出,卡合爪62与通孔120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第二上方规制部6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参照图4c)。
64.如此,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通过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第二上方规制部60可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又,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卡合爪62从通孔120抽出,卡合爪62与通孔120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第二上方规制部6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借此,可抑制第二上方规制部60受损。
65.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如前所述,通过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悬臂部64弹性变形,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借此,例如与在由两端支承的部分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悬臂部64可有效地弹性变形。
66.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下方规制部30的突出部30b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下方规制部30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参照图6a)。
67.此外,操作者使已脱离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试图使保险杠固定器10的支承部42支承保险杠110上表面部112时,会有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过度移动的情况。当使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下方规制部30弹性变形。又,当在保险杠110产生的移动力被解除时,下方规制部30弹性恢复,并赋予移动力到保险杠110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借此,即便是使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情况,也可轻易地使保险杠移动到基准位置。
68.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下方规制部30在两端连接于主体部20,并在拆卸方向上起伏呈波浪状。如此,由于是波浪状,通过来自外部的输入,下方规制部30可改变振幅从而弹性变形(参照图6b)。
69.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下方规制部30具有3个突出部30a、30b、30c,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夹在突出部30a与突出部30c之间的突出部30b,与突出部30a、30c相比在拆卸方向上突出。因此,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下方规制部30的突出部30b由保险杠110按压,借此突出部30a、30c挤压在保险杠前后方向,且分别向突出部30b侧倾倒(参照图6b)。如此,下方规制部30可在抑制保险杠宽度方向上扩展的状态下弹性变形。
70.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支承部42、第二上方规制部60、支承部42、第一上方规制部50、及支承部42依照此顺序排列(参
照图2)。通过此种排列顺序,可抑制与第一上方规制部50的接触部52接触的部分的上表面部112的上下方向位置的偏差。此外,通过此种排列顺序,可抑制与第二上方规制部60的卡合爪62接触的部分的上表面部112的上下方向位置的偏差。
71.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第二上方规制部60夹在一对的第一上方规制部50之间。通过此种配置,可抑制从上方观察时的保险杠110的端面114a对设计目标倾斜。
72.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支承部42设置有多个,各个支承部42在保险杠宽度方向分离。借此,使得为了改变支承部42与背面112b的接触程度的支承部42的形状的调整(tuning)便得容易。
73.又,在保险杠固定器10中,支承部42的上端面42a在保险杠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操作者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可抑制支承部42阻碍保险杠110的移动。
74.<第2实施方式>根据图12a~图12c、图13a及图13b,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器210的一示例。此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主要说明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75.(下方规制部230)在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器210,未设置有下方规制部30,而设置有下方规制部230。如图13a所示,从保险杠上下方向观察时,下方规制部230为具有弯曲部230a的l字形。
76.下方规制部230的弯曲部230a形成于下方规制部230的前端,弯曲部230a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即,在没有来自外部负载力的状态下(无负载状态),下方规制部230的弯曲部230a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而且,下方规制部230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20的分隔部24。如此,下方规制部230在悬臂状态下,由主体部20支承。
77.(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在第2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器210,未设置有第一上方规制部50,而设置有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如图12a所示,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具有:接触部252,与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以及悬臂部254,一端连接于接触部252,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20的相对部40而呈悬臂状。
78.在接触部252形成有与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的接触面252a。该接触面252a相对于拆卸方向朝向斜上方。
79.悬臂部254在拆卸方向延伸,接触部252连接于悬臂部254的前端,主体部20的相对部40连接于悬臂部254的后端。
80.(作用)其次,对保险杠固定器210的作用等进行说明。
81.操作者使从车体脱离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并使保险杠固定器10的支承部42从下方支承保险杠110的上表面部112。借此,保险杠110配置于基准位置。
82.如图13a所示,在保险杠110配置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下方规制部230的弯曲部230a在拆卸方向与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
83.又,如图12a所示,在保险杠110配置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
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在拆卸方向与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
84.以下,针对操作者使从车体脱离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使保险杠110过度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换言之,对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85.如图13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下方规制部230的弯曲部230a由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按压,下方规制部230弹性变形。具体而言,通过弯曲部230a朝向安装方向被按压,下方规制部230以支承端为中心弯曲。如此,呈悬臂状的下方规制部230弹性变形。
86.又,如图12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变形,接触部2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
87.此外,当操作者解除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力时,下方规制部230弹性恢复。而且,弹性恢复的下方规制部230赋予移动力到保险杠110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
88.通过保险杠110朝向基准位置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恢复,如图12a所示,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与凸缘部114的端面114a接触。
89.以下,针对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进行说明。
90.在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如图12b所示,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变形,接触部2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通过悬臂部254弹性变形,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
91.如图12c所示,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保险杠110进一步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进一步弹性变形。而且,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从端面114a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25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
92.(效果)如上所述,在保险杠固定器210中,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与保险杠110的端面114a接触。借此,保险杠固定器210的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可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参照图12a)。
93.又,在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当保险杠110与基准位置相比朝向安装方向(车体侧)移动时,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变形,接触部252一边倾斜一边朝向下方移动(参照图12b)。又,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保险杠110进一步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进一步弹性变形。而且,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从端面114a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25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参照图12c)。
94.如此,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变形,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可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又,在对于保险杠110的冲击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接触部252的接触面252a从端面114a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250解除保险杠110的位置规制。借此,可抑制第一上方规制部250受损。
95.又,在保险杠固定器210中,如上所述,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250的悬臂部254弹性变形,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借此,例如与在两端支承的部分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悬臂部254可有效地弹性变形。
96.又,在保险杠固定器210中,下方规制部230的弯曲部230a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立面部118的背面118b接触,下方规制部230规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参照图13a)。此外,操作者使从车体脱离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会有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过度移动的情况。当基准位置的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下方规制部230弹性变形。又,当在保险杠110产生的移动力被解除时,下方规制部230弹性恢复,并赋予移动力到保险杠110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
97.如此,通过已弹性变形的下方规制部230弹性恢复,即便在使保险杠110朝向安装方向过度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使保险杠110轻易地移动到基准位置。
98.再者,已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其它各种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险杠固定器10、210用于支承前保险杠110,但是也可用于支承后保险杠。
99.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险杠固定器10、210被用来在保险杠宽度方向上支承保险杠110的两端侧部分,但是也可被用来支承保险杠110的中央侧部分。
100.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悬臂部54、64、254在保险杠前后方向延伸,但是也可在保险杠上下方向延伸。悬臂部弯曲并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即可。
101.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变形且弯曲并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的悬臂部54、64、254呈悬臂状,但是例如也可在两端支承。弹性变形且弯曲并吸收保险杠1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即可。然而,在此种情况下,起不了通过悬臂状所产生的作用。
102.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附记。
103.(附记1)一种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具备:支承部,从背面支承形成有断面u字形的保险杠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第一上方规制部,与所述上表面部由所述支承部支承而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的所述上表面部接触,并规制所述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而且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产生的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解除所述保险杠的位置规制;以及第二上方规制部,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的所述上表面部接触,并规制所述保险杠的拆卸方向的位置。
104.根据上述构成,第一上方规制部与上表面部由支承部支承而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的上表面部接触,且规制安装方向的保险杠的位置。此外,第二上方规制部与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的上表面部接触,并规制拆卸方向的保险杠的位置。
105.此处,例如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而且,在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产生朝向安装方向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第一上方规制部解除保险杠的位置规制。如此,在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产生朝向安装方向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上方规制部解除保险杠的位置规制,抑制第一上方规制部受损。
106.因此,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在不使用扣件的情况下,可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及拆卸方向中的保险杠的位置,且可抑制规制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的第一上方规制部受
损。
107.(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述第一上方规制部具备:接触部,与在所述上表面部中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端面接触,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在所述第一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在所述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端面分离,所述第一上方规制部解除所述保险杠的位置规制。
108.根据上述构成,第一上方规制部的接触部与在保险杠的上表面部中朝向安装方向的端面接触,第一上方规制部规制安装方向的保险杠的位置。
109.例如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当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接触部朝向安装方向被按压,第一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此外,在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接触部从端面分离,第一上方规制部解除保险杠的位置规制。
110.如此,当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接触部朝向安装方向被按压,第一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此外,在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第一上方规制部的接触部从保险杠的端面分离。
111.借此,第一上方规制部可吸收保险杠受到的冲击能量,且可抑制第一上方规制部受损。
112.(附记3)根据附记2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述第一上方规制部具备:悬臂部,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一端连接于所述接触部。
113.根据上述构成,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在安装方向延伸的悬臂部弯曲并弹性变形。
114.因此,例如与在两端支承的部分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悬臂部可有效地弹性变形。
115.(附记4)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具备:下方规制部,与形成有所述保险杠的立面的立面部的背面接触,并规制所述保险杠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所述下方规制部弹性变形,当所述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被解除时,所述下方规制部弹性恢复,赋予移动力到所述保险杠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
116.根据上述构成,与保险杠的立面部的背面接触的下方规制部为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弹性变形。此外,当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被解除时,下方规制部弹性恢复,赋予移动力到保险杠以便移动到基准位置。
117.借此,即便在使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可轻易地使保险杠移动到基准位置。
118.(附记5)根据附记4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述下方规制部在所述拆卸方向上起伏
呈波浪状。
119.根据上述构成,下方规制部在拆卸方向上起伏呈波浪状。如此,由于是波浪状,在使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下方规制部通过改变振幅,可弹性变形。
120.(附记6)根据附记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述第二上方规制部具备:卡合爪,插入形成于所述上表面部并于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卡合,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所述保险杠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在所述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所述卡合爪与所述通孔之间的卡合被解除,所述第二上方规制部解除所述保险杠的位置规制。
121.根据上述构成,第二上方规制部的卡合爪插入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的上表面部的通孔并与通孔卡合。
122.例如,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当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二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此外,在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卡合爪从通孔被抽出,其与通孔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第二上方规制部解除保险杠的位置规制。
123.如此,当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二上方规制部弹性变形。此外,在保险杠产生的移动力大于等于预定力的情况下卡合爪从通孔被抽出,其与通孔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124.借此,第二上方规制部可吸收保险杠受到的冲击能量,且可抑制第二上方规制部受损。
125.(附记7)根据附记6所述的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所述第二上方规制部具备:第二悬臂部,在所述拆卸方向上延伸,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合爪。
126.根据上述构成,当配置于基准位置的保险杠朝向安装方向移动时,在拆卸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悬臂部弯曲并弹性变形。
127.因此,例如与在两端支承的部分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第二悬臂部可有效地弹性变形。
128.此外,2019年5月3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01503号所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而援引入本说明书。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通过引用而援引入本说明书,其程度相同于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被具体且个别标明为通过引用而援引。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