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2:18: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泵。


背景技术:

2.软管泵主要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建筑等多种行业,其具有不泄漏、自吸能力强、自清理、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特性。现有技术中,软管泵上会安装有侧导辊用于辅助受到挤压后的软管复原,然而侧导辊与软管之间的摩擦较大,会加快软管泵中的软管的磨损,大大降低了的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的一种软管泵。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管泵,包括泵壳、位于所述泵壳内的软管、位于所述泵壳内的主轴、与所述主轴连接的转盘和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的滚轮,所述泵壳包括左壳体、右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中间的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相应所述软管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挤压装置;
5.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两侧的移动单元,所述中间壳体的相应所述移动单元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块包括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块体内设置有滑孔,所述第二块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中,所述第二块体与所述滑孔的孔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块体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块体的顶面。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块体的顶面不超出所述中间壳体的内面,所述第一块体能够完全进入所述滑孔内。
7.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包括左右两个分别与所述主轴连接的连接臂,所述滚轮安装在左右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所述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连接臂上的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杆的相应所述主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相应所述主轴的一面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螺旋连接有螺杆;
8.所述主轴内设置有传动腔,所述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传动腔中,并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螺杆与所述主轴转动配合,所述主轴上还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自所述主轴的尾端穿入所述传动腔内,所述转动杆的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9.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上的螺纹为细牙螺纹。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计呈c型,c型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杆连接并相对所述滑杆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参见图1至图3。
27.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泵,包括泵壳、位于所述泵壳内的软管1、位于所述泵壳内的主轴2、与所述主轴2连接的转盘和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的滚轮4,所述泵壳包括左壳体5、右壳体6以及位于所述左壳体5和所述右壳体6中间的中间壳体7,所述中间壳体7相应所述软管1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挤压装置;
28.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1两侧的移动单元8,所述中间壳体7的相应所述移动单元8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71,所述移动单元8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71中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7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81,所述滑块包括第一块体82和第二块体83,所述第一块体8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71中,所述第一块体82内设置有滑孔821,所述第二块体83自上向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821中,所述第二块体83与所述滑孔821的孔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4,所述第二块体83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块体82的顶面,用于与所述软管1接触。
29.具体实施中,当滚轮4滚压软管1时,软管1被挤压变形向两侧伸展并推动位于软管1两侧的第二块体83移动,移动的第二块体83带动第一块体82在第一滑槽71内滑动同时压缩第一弹性件81,随着滚轮4的继续向下滚压,软管1变的更加扁平,此时滚轮4与第二块体83的顶部接触并随着滚轮4的继续向下滚压,第二块体83在向软管1一侧移动的同时还向第一块体82的内部移动压缩第二弹性件84,避免因第二块体83的原因导致滚轮4无法将软管1挤压到预设状态,当第二块体83被推移至滚轮4的侧面时或是当滚轮4离开软管1时,第二块体83在第二弹性件84的作用下复位,重新伸出第一块体82的顶面;当滚轮4离开软管1时,此时第二块体83处于伸出第一块体82的顶面的状态,软管1两侧的第一块体82在第一弹性件81的作用下向软管1方向移动,并对软管1进行挤压,帮助软管1复原。
3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挤压装置取代了原有的侧导辊的设计,降低了软管的磨损,进而大大延长了的软管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移动单元设置在软管的两侧能够在有利于帮助软管复原的同时,避免与软管的顶面发生摩擦,同时移动单元中第二块体与软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降低管的磨损,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第二块体滑动设置在第一块体上,避免了第二块体抵住滚轮致使滚轮无法将软管挤压到位的情况发生。
3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8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84皆为弹簧。
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块体83的顶面不超出所述中间壳体7的内面,所述第一块体82能够完全进入所述滑孔821内。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避免滑块抵住滚轮致使滚轮无法将软管挤压到位的情况发生。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包括左右两个分别与所述主轴2连接的连接臂3,所述滚轮4安装在左右两个所述连接臂3之间,所述连接臂3相应所述滚轮4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滑
槽31,在两个所述连接臂3上的所述第二滑槽31之间滑动安装有滑杆32,所述滚轮4安装在所述滑杆32上,所述滑杆32的相应所述主轴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滑杆3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相应所述主轴2的一面上设置有套筒34,所述套筒34内螺旋连接有螺杆35;
34.所述主轴2内设置有传动腔21,所述螺杆35的一端伸入所述传动腔21中,并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6,所述螺杆35与所述主轴2转动配合,所述主轴2上还转动设置有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自所述主轴2的尾端穿入所述传动腔21内,所述转动杆22的位于所述传动腔21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6相啮合。这样设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螺杆相对套筒进行转动,螺杆的转动会带动套筒靠近和远离主轴,并使滑杆带动滚轮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以此可以控制滚轮对软管的挤压程度,从而调整软管的压力,并且在停机状态下,通过转动转动杆,可以使滚轮向靠近主轴的方向移动,避免滚轮长时间的按压在软管的某一位置处,对软管造成损伤。
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35与所述套筒34上的螺纹为细牙螺纹。这样设计,螺杆与套筒之间的自锁性好,螺杆不会在力的作用下相对套筒发生转动,致使滚轮子向靠近主轴的方向移动。
3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3设计呈c型,c型的所述连接杆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杆32连接并相对所述滑杆32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所述滚轮4的一侧位于所述连接杆33的c型内。这样设计,连接杆与滑杆的连接性更好,增强了滑杆与连接杆的连接强度,并使滑杆能够更好的在第二滑槽中滑动。
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2上的所述连接臂3两两一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臂3之间呈180
°
分布在所述主轴2的两侧,两组所述连接臂3上的对应的所述螺杆35的一端皆伸入所述传动腔21中,所述第二锥齿轮23位于两个所述螺杆35端部的所述第一锥齿轮36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6同时啮合,转动所述转动杆22时,所述第一锥齿轮36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23转动,并使两个所述螺杆35同时转动并同时使两组连接臂3中的滚轮4靠近和远离主轴2相同的距离。这样设计,能够使两组连接臂同时得到调节,结构较为合理。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22的位于所述主轴2的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内六角端头24。这样设计,当需要转动转动杆时,通过内六角扳手即可对转动杆进行转动,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并且,这样一来转动杆的体积以及重量就会小很多,节省主轴在转动时能量的消耗,节约能源。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22与所述主轴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25,所述转动杆22的位于所述主轴2外侧的部分上具有螺纹,所述锁紧螺母25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2上。这样设计,当需要将转动杆的位置锁定时,转动锁紧螺母使其与主轴的尾端端面相接触,此时继续旋转锁紧螺母即可对转动杆施加预紧力,通过预紧力进而可以使转动杆无法相对主轴的尾端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转动杆相对主轴的位置锁定,防止转动杆转动。
40.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25与所述转动杆22上的螺纹为细牙螺纹。这样设计,锁紧螺母与转动杆之间的自锁性好,锁紧螺母能够更好的将转动杆与主轴之间的位置锁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更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