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4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火力发电厂的吸收塔中,为了降低吸收塔内的二氧化硫浓度,一般通过向吸收塔内喷洒吸收液,以对其内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但由于这些喷洒吸收液的喷淋管道在吸收塔的顶部,当定期对吸收塔的喷淋管进行清洗和疏通时,一般通过搭建脚手架的形式,从而在高处搭建作业平台,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所需的作业时间长。
3.况且,搭建脚手架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置可升降的作业平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构,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板、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两个导向体和用于支撑作业平台的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架沿纵向延伸,所述固定板沿横向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向上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两个导向体相对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一个所述导向体且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升降,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另一所述导向体且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升降,所述第一驱动件伸长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件缩回,且使得所述连杆机构升高。
6.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横向杆、第二横向杆、转动杆、第三杆、第四杆和两个连接轴,所述第一横向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且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垂直,所述第二横向杆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且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垂直,所述第一横向杆和所述第二横向杆平行,所述转动杆包括第一杆和呈l型的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横向杆的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导向体、所述第一杆的下端、第一横向杆和所述第三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杆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四杆倾斜向下延伸,另一所述连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杆的上端、所述第二横向杆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和另一所述导向体,所述第三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横向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第四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三杆、所述第二杆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
8.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竖杆和多个连接在两个竖杆之间的横杆,多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所述
第一横向杆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杆上,所述第一限位块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且由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伸缩,所述第二限位块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且由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伸缩。
9.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为长方体结构,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块至其中一个所述横杆上时,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面位于该横杆上,当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限位块至另一所述横杆上时,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面位于该横杆上。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面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杆上,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面位于所述第二横向杆上。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为液压杆。
12.可选地,两个所述导向体上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连接轴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导向槽。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架可以固定在吸收塔的内壁上,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可以通过连杆机构来顶升连杆机构上的作业平台,由于连杆机构向吸收塔的中心方向延伸,使得连杆机构可以与作业平台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作业平台。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标:101-支撑架;1011-竖杆;1012-横杆;102a-第一导向体;1021a
‑ꢀ
导向槽;102b-第二导向体;103-固定板;104a-第一驱动件;104b-第二驱动件;105a-第一横向杆;105b-第二横向杆;106a-第一固定座;106b-第二固定座;107a-第三驱动件;107b-第四驱动件;108a-第一限位块;108b
‑ꢀ
第二限位块;109-转动杆;1091-第一杆;1092-第二杆;110-第三杆;111
‑ꢀ
第四杆;112-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机构,该包括支撑架101、固定板103、第一驱动件104a、第二驱动件104b、两个导向体和用于支撑作业平台的连杆机构。
23.其中,支撑架101用于固定在吸收塔的内壁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吸收塔的内壁上,从而使得支撑架101可以固定在吸收塔的上部位置。支撑架101沿纵向延伸,固定板103沿横向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 101,固定板103设置在支撑架101的远离吸收塔的一侧,固定板103呈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形成安装面,第一驱动件104a和第二驱动件104b 分别固定在固定板103的下表面并向上穿过固定板103,也即,第一驱动件 104a和第二驱动件104b相对于固定板103的上表面垂直,两个导向体相对地安装在固定板103的上表面,即,两个导向体也相对于固定板103的上表面垂直,连杆机构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一个导向体且由第一驱动件 104a驱动升降,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另一导向体且由第二驱动件104b驱动升降,其中,连杆机构向吸收塔的中心延伸,第一驱动件104a 伸长的同时第二驱动件104b缩回,且使得连杆机构升高。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101可以固定在吸收塔的内壁上,在第一驱动件104a和第二驱动件104b的作用下,可以通过连杆机构顶升连杆机构上的作业平台,由于连杆机构向吸收塔的中心方向延伸,使得连杆机构可以与作业平台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作业平台。
2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机构与作业平台的接触部位可以构造为平面,以增大连杆机构与作业平台的接触面积。
26.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吸收塔内至少需要设置两个升降机构,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作业平台,防止作业平台倾斜,且有利于保证支撑力度。例如,升降机构可以根据其具体数量对应地布置在吸收塔内。
27.例如,当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升降机构则可以沿吸收塔的直径方向布置,当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升降机构则均匀地沿吸收塔的圆周方向布置。
28.如图1-图4所示,具体而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横向杆105a、第二横向杆105b、转动杆109、第三杆110、第四杆111和两个连接轴112,第一横向杆105a连接在第一驱动件104a的输出端且相对于支撑架101垂直,当第一驱动件104a伸长或者缩回时,则可以带动第一横向杆105a升降,第二横向杆105b连接在第二驱动件104b的输出端且相对于支撑架101垂直,当第二驱动件104b伸长或者缩回时,则可以带动第二横向杆105b升降,第一横向杆105a和第二横向杆105b平行,转动杆109包括第一杆1091 和呈l型的第二杆1092,第一杆1091和呈l型的第二杆1092相互连接且构成一个u型结构,第一杆1091倾斜设置,且第一杆1091逐渐向吸收塔的中心向上延伸,第二杆1092的远离第一杆1091的一端可滑动地与第二横向杆105b的远离支撑架101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轴112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导向体、第一杆1091的下端、第一横向杆105a和第三杆110的下端,第二杆1092的一端与第一杆1091连接且垂直于第一杆1091,第二杆1092的另一端与第二横向杆105b可滑动地连接,第四杆111倾斜向下延伸,另一连接轴112依次穿过第四杆111的上端、第二横向杆105b靠近支撑架101的一端和另一导向体,第三杆110远离支撑架101的一端与第四杆111的中部铰接,第一横向杆105a远
离支撑架101的一端可滑动地与第四杆111远离支撑架101的一端连接。
29.根据上述可知,当第一驱动件104a伸长时,第一驱动件104a带动第一横向杆105a、连接轴112、第一杆1091、第二杆1092和第三杆110相对于一个导向体升高,与此同时,第二驱动件104b收缩,第二驱动件104b 带动第二横向杆105b、第四杆111相对于另一导向体下降,由于第三杆110 与第四杆111的中部铰接,第二杆1092与第二横向杆105b可滑动地连接,则第三杆110与第四杆111铰接的一端逐渐下降,第三杆110远离第四杆 111的一端逐渐升高。因此,第一杆1091和第二杆1092可以在第一驱动件104a伸出和第二驱动件104b收缩时逐渐升高,从而对位于连杆机构上的作业平台进行顶升作业。
30.进一步地,第三杆110、第二杆1092远离第一杆1091的一端和第四杆 1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这样的设置结构使得第三杆110、第二杆1092 远离第一杆1091的一端和第四杆111在运动时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以确保连杆机构的正常运动。
3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1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竖杆1011和多个连接在两个竖杆1011之间的横杆1012,两个竖杆1011和多个横杆1012构成梯子状,多个横杆1012之间间隔设置,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07a、第四驱动件107b、第一固定座106a、第二固定座106b、第一限位块108a和第二限位块108b,第一固定座106a和第三驱动件107a 安装在第一横向杆105a上,第一固定座106a相对于第三驱动件107a靠近于支撑件,第二固定座106b和第四驱动件107b安装在第二横向杆105b上,第二固定座106b相对于第四驱动件107b靠近于支撑架101,第一限位块 108a穿设于第一固定座106a且由第三驱动件107a驱动伸缩,第二限位块 108b穿设于第二固定座106b且由第四驱动件107b驱动伸缩,当第一限位块108a在第三驱动件107a的作用下推动至横杆1012上,第二限位块108b 在第四驱动件107b的作用下推动至另一横杆1012上时,由于第一驱动件 104a可以对第一横向杆105a进行支撑且第三驱动件107a、第一固定座106a 固定在第一横向杆105a上,第二驱动件104b可以对第二横向杆105b进行支撑且第四驱动件107b、第二固定座106b固定在第二横向杆105b上,因此,第一限位块108a和第二限位块108b能够由两个横杆1012进行支撑,从而降低第一驱动件104a对第一横向杆105a、第二驱动件104b对第二横向杆105b的支撑力,从而确保第一横向杆105a和第二横向杆105b保持水平,以提高整个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当第一横向杆105a和第二横向杆105b需要升高或者降低时,第三驱动件107a需要先收缩,从而使第一限位块108a与横杆1012脱离,相应地,第四驱动件107b需要先收缩,从而使第二限位块108b与另一横杆1012脱离。
32.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块108a和第二限位块108b为长方体结构,当第一驱动件104a驱动第一限位块108a至其中一个横杆1012上时,第一限位块108a的底面位于该横杆1012上,当第二驱动件104b驱动第二限位块108b至另一横杆1012上时,第二限位块108b的底面位于该横杆1012上,通过将第一限位块108a和第二限位块108b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将二者的底面分别设置在两个横杆1012上,这样可以增大第一限位块 108a、第二限位块108b分别与两个横杆101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横杆 1012可以更加稳定地对第一限位块108a和第二限位块108b进行支撑。
3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08a的底面位于第一横向杆105a上,第二限位块108b的底面位于第二横向杆105b上,由此,当第一横向杆105a和第二横向杆105b与对应的横杆1012齐平时,第一限位块108a可以分别与第一横向杆105a和一个横杆1012接触,第二限位
块108b可以分别与第二横向杆105b和另一个横杆1012接触。
34.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04a、第二驱动件104b、第三驱动件107a 和第四驱动件107b为液压杆。可以理解,由于整个升降机构处于吸收塔中,而吸收塔内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环境,因此,液压杆相比电机、齿轮机构而言,可以更加容易地布置抗腐蚀涂层。
35.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两个导向体可以分为第一导向体102a和第二导向体102b,第一导向体102a和第二导向体102b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导向体102a和第二导向体102b上分别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导向槽1021a,连接轴112一一对应地穿过导向槽1021a。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