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光面板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2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灯光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灯光面板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中配置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这些家用电器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前提下,用户对家用电器的外观和视觉体验要求也逐渐提高。
3.而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外观色彩图案主要采用夜光贴膜或者印刷夜光油漆、油墨来显示,无法实现图案变换,功能单一,用户的视觉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灯光面板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外观色彩图案无法变换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光面板,包括面板、多个发光件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面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发光件嵌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件动态发光以在所述面板上显示图案。
6.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光件交替亮灭以使其明暗闪烁。
7.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呈直线分布,多根所述发光件分别嵌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所述发光件依次交替亮灭以使其呈流星状。
8.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与所述面板的表面平齐布置。
9.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贴合。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灯光面板,还包括中框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中框和所述面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面板在所述中框的前端面运动。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中框前端面连接的升降机构和分别与升降机构和面板连接的前后移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前后移动机构升降移动,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随升降机构的升降移动被动式调节面板的前后位置,或者,所述前后移动机构主动式调节面板的前后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设在中框上且设有轨道的轨道块,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机构和面板连接,所述连杆还包括一安装部并与轨道块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杆在升降机构的升降带动下沿着轨道的轨迹调整其前端的前后位置,以控制面板在升降过程中的前后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后端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转动连接,其前端与面板转动连接,其安装部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杆在升降机构带动下沿着轨道的轨迹调节切斜度及高度,从而实现面板相对于中框前端面前后移动和升降移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作为固定端的安装板和作为升降端的滑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上设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滑块上设有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发光件,在面板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将发光件嵌入第一通孔,发光件动态发光,从而利用发光件在面板上显示图案,且图案动态变换。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灯光面板显示图案且动态变换,丰富家用电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家用电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展示了面板的正视图;
18.图2展示了面板与发光件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展示了发光控制模块和发光件的连接框图;
20.图4展示了第一光源、光纤和面板的俯视图;
21.图5展示了空调器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展示了空调器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9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展示了前后移动机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展示了升降机构的背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4展示了升降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15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接收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2.图16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接收控制信号的另一流程框图;
33.图17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第一联动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4.图18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第二联动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5.图19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第三联动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6.图20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第四联动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7.图21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面板独立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8.图22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发光组件独立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39.图23展示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识别第二光源独立控制信号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1.参照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光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面板200、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嵌入所述面板200,所述发光组件动态发光以在所述面板200上显示图案。
43.通过设置发光组件,将发光组件嵌入面板200,发光组件动态发光,从而利用发光组件在面板200上显示图案,且图案动态变换。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灯光面板显示图案且动态变换,丰富家用电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家用电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44.具体地,发光组件嵌入面板200的方案有多个:
45.方案一,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500、若干光纤600,面板200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0,光纤600的两端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第一光源500,第二端部嵌入第一通孔210,第一光源500用于控制光纤600以使第二端部动态发光。
46.通过在面板200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210,将光纤600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光源500,第二端部嵌入第一通孔210,第一光源500开启或关闭即可实现第一通孔210中的光纤600的第二端部动态发光,从而利用灯光在面板200上显示图案,且图案动态变换,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通孔210的分布位置,即可得到不同的图案,如多个第一通孔210随机分布,第一光源500开启时即可在面板200 上得到星空图案。通过实施方案一可以实现灯光面板200显示图案且动态变换,丰富家用电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家用电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47.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0用于控制多个光纤600处于第一通孔210内的第二端部交替亮灭以使其明暗闪烁,从而使得面板200上显示闪烁交替的图案,如星空闪烁图案,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4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面板200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0,多个第二通孔220呈直线分布,多根光纤600的第一端部分别连接第一光源500,第二端部分别嵌入第二通孔220,第一光源500用于控制多个光纤600处于第二通孔220 内的第二端部交替亮灭以使其明暗闪烁;嵌于第二通孔220的光纤600与第一光源500连接,第一光源500如流水灯般依次闪烁,使得同一直线上的光纤600依次闪烁,从而在面板200沿第二通孔220排列的直线上显示流星飞行的动态图案,该流星图案与星空图案相配合,进一步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
49.本实施例中,光纤600的第二端部与面板200的表面平齐布置,光纤600的第二端部填补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220,保证面板200的表面平整,提高面板200的美观程度。
50.方案二,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件700和发光控制模块 800,面板200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0,发光件700嵌入第一通孔210,发光控制模块800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件700动态发光以在所述面板200上显示图案。发光件700可以是led灯珠,发光控制模块800为发光驱动电路,将led灯珠嵌入第一通孔210,并由发光驱动电路控制led灯珠依照程序动态发光,即可在面板200 上显示不同图案。
51.方案二中,发光控制模块800控制发光件700交替亮灭以使其明暗闪烁,从而使得面板200上显示闪烁交替的图案,如星空闪烁图案,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52.方案二中,面板200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0,多个第二通孔220呈直线分布,多根发光件700分别嵌入第二通孔220,发光控制模块800用于控制处于第二通孔220内的发光件700依次交替亮灭以使其呈流星状,发光件700如流水灯般依次闪烁,使得同一直线上的发光件700依次闪烁,从而在面板200沿第二通孔220排列的直线上显示流星飞行的动态图案,
该流星图案与星空图案相配合,进一步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
53.方案二中,发光件700与面板200的表面平齐布置。发光件700填补第一通孔210,保证面板200的表面平整,提高面板200的美观程度。
54.方案二中,发光件700的外轮廓与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220的内壁贴合,保证发光件700完全贴合填充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220,避免发光件700与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220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保证了面板200表面的平整,提高面板200的美观程度。
55.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灯光面板可以应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只要是能够安装面板200、第一光源500和第二光源的用电设备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5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灯光面板,还包括中框100和驱动机构300,所述面板200可在所述中框100 的前端面101运动,第一光源500设置于空调器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与中框100前端面101连接的升降机构310和分别与升降机构310和面板200连接的前后移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310带动前后移动机构和面板200升降移动,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随升降机构310的升降移动被动式调节面板200的前后位置,或者,所述前后移动机构主动式调节面板200的前后位置。
57.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设置于空调器的内部,第二光源用于向空调器的外部发光以显示图案,具体地,第二光源可以是投影灯,通过投影不同图案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58.其中,中框100前端面101设有第一出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10为设置在中框100上的开口,以吹出风,面板200可运动设置在中框100的前端面101上,形成第一出风口110吹出风的系统阻力,在驱动机构300的带动下,面板200在相对于前端面101前后移动时,即使面板200远离或靠近空调前端面101,所述面板200与前端面101形成与第一出风口110连通的出风通道10,相当于面板 200与前端面10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空间,且出风通道10在面板200四周边缘处形成至少一第二出风口,相当于间隙空间的边缘开口处,第一出风口110吹出的风部分被面板200阻挡,进入出风通道10中,再被引流至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可控的柔风状态,通过面板200实现风速的控制,降低内部结构的改变,减少研发和产品成本,可控性强。在驱动机构300的带动下,面板可相对于前端面101 前后移动,调节出风通道10的空间大小以控制出风通道10的进风量,所述空间大小与进风量的变化趋势是同向的;以及,面板200也可相对于前端面101上下移动,调节第一出风口110的开合度以控制出风通道10的进风量,所述开合度与进风量的变化趋势是反向的。
59.驱动机构300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升降机构310带动前后移动机构升降移动,前后移动机构带动面板200升降移动,同时,在升降过程中或升降静止状态下,前后移动机构还带动面板200前后移动。若前后移动机构是被动式结构,及需要配合升降过程实现前后移动,在升降机构310带动前后移动机构升降移动的过程中,至少部分过程同时带动带动面板200前后移动;若前后移动机构是主动式结构,不管升降还是静止,前后移动机构主动带动面板200前后移动。
60.如图5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前后移动机构的较佳实施例。
61.前后移动机构实质是调整面板200相对于中框100的前后位置,并提供多套方案。
62.方案一、参考图5和图6,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连杆331,所述驱动机构 300还包括固设在中框100上且设有轨道3321的轨道块332,所述连杆331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机构310
和面板200连接,其安装部与轨道3321快的轨道3321滑动连接,所述连杆331在升降机构310的升降带动下沿着轨道3321的轨迹调整其前端的前后位置,以控制面板200在升降过程中的前后位置。
63.进一步地,所述轨道3321为轨道3321槽且设置在轨道块332的一端面上,所述面板200的一端面上设有孔位321或转轴,所述连杆331的安装部为与轨道 3321槽滑动连接的第一凸起3312,其前端设有与面板200的孔位321或转轴配合连接的第二凸起3313或孔位;其中,所述连杆331的第一凸起3312和第二凸起3313或第一凸起3312和孔位分别设置在两端面上。优选地,所述轨道块332 的轨道3321为多段线形状,优选为上竖直下弯弧形状。
64.具体地,升降机构310的升降端312上升时,带动连杆331的后端上升,在连杆331后端上升带动下使连杆331沿着轨道3321移动,如沿着弯弧轨迹移动,带动连杆331倾斜并使其前端前移,再沿着竖直轨迹移动,带动连接的前端上升,从而带动面板200沿着前移及上升。当然,为了使连杆331具有前后移动的移动空间,需要设置垂直转动方向的限位结构,以实现上下两级的限位,即当升降机构310的升降端312上升时带动连杆331的后端上升,同时使整个连杆331抵靠在下级限位处,从而限定前移的距离。因此,连杆331的后端通过空位3311与升降机构310升降端312的轴3121转动连接。
65.方案二、参考图7,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连杆341和设置在升降机构310 升降端312上的第一驱动电机342,所述连杆3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342 和面板20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42的驱动连杆341后端旋转,调整连杆341 前端的前后位置,以控制面板200的前后位置。
66.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42带动连杆341后端相对上移或下移,由于第一驱动电机342带动方式为转动方式,会产生偏移现象,从而调整连杆341的切斜度,从而使连杆341前端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控制面板200的前后位置。具体方式为:第一驱动电机342延伸设置出一转盘,连杆341后端与转盘非中心位置341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42带动转盘绕着中心位置转动,并带动连杆341倾斜,通过转盘旋转使连杆341后端相对于升降机构310升降端312可前后移动,同时通过连杆341的倾斜变化,进一步使连杆341前端相对于升降机构310升降端312 可前后移动。
67.方案三、参考图8,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连杆351和设置在升降机构310 固定端31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352,所述连杆351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机构310和面板200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52的限位部卡设在连杆351的下端,所述连杆351在升降机构310的升降带动下与限位部配合产生相应的角度旋转,调整连杆351前端的前后位置,以控制面板200在升降过程中的前后位置。
68.其方案核心与方案一相似,主要将轨道块332进行替换为第一限位结构352,以在连杆351后端上升过程中,通过前端重力作用和中部限位部卡设作用,使连杆351倾斜,实现连杆351后端的前后移动。
69.方案四、参考图9,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连杆361和活动顶杆3621,所述活动顶杆3621通过弹簧3622与升降机构310固定端311连接,其还与连杆361 的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61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机构310和面板200连接,所述连杆361在升降机构310的升降带动下与活动顶杆3621转动配合,绕着与活动顶杆3621的转动连接处旋转调整连杆361前端的前后位置,以控制面板200 在升降过程中的前后位置。
70.通过活动顶杆3621形成连杆361的支撑点,使连杆361在上升过程中倾斜,而活动顶杆3621设置弹簧3622是为了减缓连杆361运动的冲力,使连杆361前端可以在上升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前移,以满足面板200可提供在不同要求下的运动方式。
71.方案五、参考图10,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构310升降端312 的第二驱动电机371和与面板200连接的导向齿条37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71 上设有与导向齿条372啮合的第二转动齿轮3711,调整面板200的前后位置。
72.此方案与方案二类似,通过在升降机构310升降端312上设置第二驱动电机 371和其他配套的导向移动结构,以使面板200可相对于升降机构310实现前后移动。具体导向移动结构为第二驱动电机371驱动第二转动齿轮3711转动,从而带动水平设置的导向齿条372前后移动。同时,在上部位置或下部位置设置一导杆3731和导套3732,用于实现水平移动的辅助导向。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移动机构的连杆至少设有两个,且至少两个连杆上下位置设置,从而提高面板200相对于升降机构310的稳定性。
74.参考图3至图7,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与前后移动机构连接的支撑架320,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通过支撑架320与面板200连接,以通过带动支撑架320运动从而带动面板200运动。
75.具体地,将方案一至方案五中的面板200替换成支撑架320,支撑架320直接与面板200固定设置,作为中间转化件,提高面板200的安装便捷性。
76.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升降机构的较佳实施例。
77.所述升降机构310包括作为固定端311的安装板和作为升降端312的滑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410,且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0上设有第一转动齿轮420,所述滑块上设有与第一转动齿轮420啮合的齿条3122。
78.具体地,滑块可上下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10带动第一转动齿轮420转动,配合滑块上下方向设置的齿条3122,驱动滑块上下移动;并且,所述安装板和滑块之间分别设置有滑槽和滑轨,便于滑块可稳定地在安装板上上下移动;例如,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凸起滑轨3111,在滑块上设置有可套接在凸起滑轨3111的凹槽3124。优选地,安装板与滑块为前后方向设置,第三驱动电机410的第一转动齿轮420朝向滑块设置,滑块齿条3122的齿部朝向左测或右侧,与第一转动齿轮420转动方向配合,实现滑块可控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3123,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123 为构成上限位边和下限位边的限位槽,所述连杆转动设置在限位槽中且绕着转动轴在上限位边和下限位边之间上下摆动。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3123为限位槽为后窄前框的类三角形状,连杆后端转动设置在限位槽后端的转轴上,并可在限位槽内上下摆动直至抵靠在上限位边或下限位边,以对连杆的倾斜角度进行限位,提高连杆前端的上升支持力,可撑起面板200。
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200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322,所述弹性件322在未受压时凸出面板200的底部,且在受压时压回面板200内,弹性件322可以为面板200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提供缓冲力,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硬着陆损坏结构。具体地,面板20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弹性件322包括抵靠件和弹簧结构,抵靠件通过弹簧结构设置在凹槽的底部,弹性件322在弹簧结构正常时配合其自身的重力突出凹槽,且可容纳至凹槽内部。
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3所示,包括面板200、发光组件、驱动机构300和控制器,驱动机构300连接并驱动面板200,控制器与发光组件、第二光源和驱动机构300连接,发光组件用于向面板200发光以显示图案,控制器用于执行控制方法,
82.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3.s1:接收控制信号;
84.s2:识别控制信号的类型;
85.s3:根据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驱动机构300、发光组件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
86.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与控制器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7.s10:接收控制信号;
88.s20:识别控制信号的类型;
89.s30:根据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驱动机构300、发光组件、第二光源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
90.具体地,控制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联动控制信号、第二联动控制信号、第三联动控制信号以及第四联动控制信号。不同的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联动控制方式。联动控制方式指的是控制多个部件进行同步或交替工作,其中,工作指的是部件的开启或关闭。本实施例中的部件为所述面板200、发光组件以及第二光源。其中,所述面板200为空调器的前面板200,也即面向用户使用的面板200,由此,所述面板200上呈现出用户可视的图案。对所述驱动机构300的控制包括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的开启与关闭,开启或关闭时所述面板200相对于空调器的主体相对移动,譬如,所述驱动机构300的所述升降机构310带动前后移动机构和面板200升降移动,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随升降机构310的升降移动被动式调节面板200的前后位置,或者,所述前后移动机构主动式调节面板200的前后位置。
9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发光组件在所述面板200上显示的图案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任意图案,譬如,用户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好需要显示的图案,并将该图案发送至所述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显示该图案。例如,该图案呈现为星空斑点状。
92.此外,所述第二光源的图案显示的方式与所述发光组件可以相同,但还包括其他的方式。例如,采用投影灯进行投影。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光源向外部发光,可以是向空调器的顶部空间区域发光,例如是天花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是从空调器的侧面放光,例如是墙壁或者地板。
93.通过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识别控制信号的类型后,根据控制信号的类型控制面板200、发光组件和第二光源进行联动,即控制面板200移动、发光组件发光使面板200显示图案以及第二光源向空调器的外部发光以显示图案,使得空调器的图案变化和面板200本身的移动相配合,视觉效果更丰富;第二光源可为投影灯,投影灯可设置于空调的顶部,第二光源的开启可向周围墙面或天花板等平面投影图案。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光源发光产生图案与面板 200的移动形成联动,丰富空调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94.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控制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联动控制信号,根据确定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面板200、发光组件、第二光源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包括:
95.s11:接收控制信号;
96.s21:识别到第一联动控制信号;
97.s31:根据第一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运动以及发光组件的启闭同步进行;或根据第一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 运动以及发光组件的启闭交替进行。
98.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信号可从多个发送端中接收,例如,发送端可以是智能手机、遥控器、线控器、用户的生物信号、控制器。其中,用户的生物信号包括语音、手势、人脸表情等;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可以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设定的信号,如根据时间、环境亮度设定的信号。
99.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识别。具体地,每个控制信号均具有对应的识别编码,不同的识别编码对应有相应的联动控制动作,第一联动控制信号为001,第二联动控制信号为002,第三联动控制信号为003,第四联动控制信号为004。控制器调用解析程序对控制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对应的识别编码。
100.在具体实施中,识别到编码为001后,也即识别到第一联动控制信号,执行第一联动控制信号对应的联动控制动作,该联动控制动作包括同步或交替开启、关闭。其中,同步开启时,所述发光组件发光产生图案与所述面板200的移动形成联动,图案跟随面板200的运动进行展示(面板灯光闪烁和/或流星划过),丰富空调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同理,同步关闭时,所述发光组件发光产生图案与所述面板200的复位形成联动,图案跟随面板200的复位逐渐消失,丰富空调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101.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控制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二联动控制信号,根据确定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面板200、发光组件、第二光源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包括:
102.s12:接收控制信号;
103.s22:识别到第二联动控制信号;
104.s32:根据第二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运动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同步进行;或根据第二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 运动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交替进行。
105.在一实施例中,与识别第一联动控制信号的方式相类似,在识别到编码为002 后,也即识别到第二联动控制信号,执行第二联动控制信号对应的联动控制动作,该联动控制动作包括同步或交替开启、关闭。其中,同步开启时,所述第二光源发光产生图案与所述面板200的移动形成联动,图案跟随面板200的运动进行投影,丰富空调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同理,同步关闭时,所述第二光源发光产生图案与所述面板200的复位形成联动,图案跟随面板200的复位逐渐消失,丰富空调器的外观图案变化效果,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106.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控制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三联动控制信号,根据确定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面板200、发光组件、第二光源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包括:
107.s13:接收控制信号;
108.s23:识别到第三联动控制信号;
109.s33:根据第三联动控制信号控制发光组件的启闭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同步进行;或根据第三联动控制信号控制发光组件的启闭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交替进行。
110.在一实施例中,与识别第一联动控制信号的方式相类似,在识别到编码为003 后,也即识别到第三联动控制信号,执行第三联动控制信号对应的联动控制动作,该联动控制动作包括同步或交替开启、关闭。其中,同步开启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光源同时开启形成联动,发光组件在面板200上展示图案的同时(面板灯光闪烁和/或流星划过),第二光源在天花板、墙壁、底板上投影,营造立体空间的灯光氛围,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同理,同步关闭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光源同时关闭形成联动,发光组件在面板200上结束展示图案的同时,第二光源在天花板、墙壁、底板上结束投影,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
111.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控制信号的类型包括第四联动控制信号,根据确定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对驱动机构300、发光组件、第二光源进行独立或联动控制,包括:
112.s14:接收控制信号;
113.s24:识别到第四联动控制信号;
114.s34:根据第四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面板200运动、发光组件的启闭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同步进行;或根据第四联动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 300驱动面板200运动、发光组件的启闭以及第二光源的启闭交替进行。
115.在一实施例中,与识别第一联动控制信号的方式相类似,在识别到编码为004 后,也即识别到第四联动控制信号,执行第四联动控制信号对应的联动控制动作,该联动控制动作包括同步或交替开启、关闭。其中,同步开启时,所述面板200、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光源同时开启形成联动,发光组件跟随所述面板200的运动在面板200上展示图案的同时(面板灯光闪烁和/或流星划过),第二光源在天花板、墙壁、底板上投影,营造立体空间的灯光氛围,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同理,同步关闭时,所述面板200、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光源同时关闭形成联动,发光组件跟随所述面板200的复位在面板200上同时结束展示图案,且第二光源在天花板、墙壁、底板上结束投影,增加空调器的附加值。
116.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的类型还包括面板独立控制信号、发光组件独立控制信号、第二光源独立控制信号,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117.如图19所示,
118.s15:接收控制信号;
119.s25:识别到面板独立控制信号;
120.s35:根据面板独立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以驱动面板200移动或复位。
121.或,如图20所示,
122.s16:接收控制信号;
123.s26:识别到发光组件独立控制信号;
124.s36:根据发光组件独立控制信号控制发光组件开启或关闭。
125.或,如图21所示,
126.s17:接收控制信号;
127.s27:识别到第二光源独立控制信号;
128.s37:根据第二光源独立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光源开启或关闭。
129.在一实施例中,面板200的移动或复位、发光组件开启或关闭、第二光源开启或关闭三个工作状态均可以独立于控制信号进行独立控制,每个工作状态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进行单独工作,且在任意状态或任意时刻开启或关闭,满足用户对于各个工作状态的个性化需求。
1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其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方例对照解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