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在日常行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剐蹭、碰撞等情况,会导致汽车外壳出现凹陷,影响汽车的美观。目前,对于汽车凹陷的修复主要有以下技术手段:一是通过钣金修复,即破坏汽车表面漆面,使凹陷复原后,再进行喷漆操作,这种修复方式会极大的破坏汽车表面的漆面,并且修复后喷漆会降低汽车原有的价值;二是通过手动向上提升拉拔件对凹陷部位修复,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汽车凹陷修复需要手动向上提升拉拔件对凹陷部位修复,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施力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凹陷修复需要手动向上提升拉拔件对凹陷部位修复,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施力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包括底杆支架,所述底杆支架前端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底杆支架中部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杆,且所述第一横杆设在所述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修复装置还包括带动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上、下滑动的杠杆手柄机构,所述杠杆手柄机构设在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所述杠杆手柄机构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侧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方,所述第二侧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接杆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方,所述第一侧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中部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横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中部均位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一侧杆的后端和所述第二侧杆的后端之间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杆的后端和所述第二侧杆的后端之间、形成“u”型结构,通过往下按压所述手柄、所述手柄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杠杆手柄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向上滑动;当所述手柄向下的力消失时、由于自重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向下滑动,且所述第一横杆上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底端固定有拉拔件。
7.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立杆滑动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立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套在所述第一立杆上、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侧部,所述第二套筒套在所述第二立杆上、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侧部。
8.优选地,所述转动件设置为套在所述第二横杆上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一侧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中部均固定在所述第三套筒的上侧部。
9.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橡胶套。
10.优选地,所述底杆支架的底端设有软质材料。
11.优选地,所述底杆支架后端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五立杆和第六立杆,所述第五立杆和所述第六立杆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的高度,且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五立杆之间设有第一斜杆、所述第四立杆和所述第六立杆之间设有第二斜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利用杠杆手柄机构控制拉拔头的升降,通过往下按压手柄、手柄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杠杆手柄机构带动第一横杆沿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向上滑动,第一横杆带动拉拔件向上运动,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当手柄向下的力消失时、杠杆手柄机构带动第一横杆沿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向下滑动,第一横杆带动拉拔件向下运动靠近需要修复的凹陷位置,通过杠杆结构改变了施力方向,施力方便,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凹陷修复需要手动向上提升拉拔件对凹陷部位修复,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施力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6.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底杆支架,2-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第三立杆,5-第四立杆,6-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第一侧杆,9-第二侧杆,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手柄,13-第一套筒,14-第二套筒,15-第三套筒,16-防滑橡胶套,17-第五立杆,18-第六立杆,19-第一斜杆,20-第二斜杆,21-拉拔件,22-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21.参考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凹陷无痕修复装置,包括底杆支架1,底杆支架1前端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一立杆2和第二立杆3,底杆支架1的中部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三立杆4和第四立杆5,第一立杆2和第二立杆3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横杆6、第三立杆4和第四立杆5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杆7,且第一横杆6设在第二横杆7的上方,修复装置还包括带动第一横杆6沿第一立杆2和第二立杆3上、下滑动的杠杆手柄机构,杠杆手柄机构设在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之间,杠杆手柄机构包括第一侧杆8、第二侧杆9、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第一侧杆8的前端与第一连接杆10铰接、第一连接杆10与第一横杆6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侧杆8的前端和第一连接杆10均位于第一横杆6的下方,第二侧杆9的前端与第二连接杆11铰接、第二连接杆11与第一横杆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第二侧杆9的前端和第二接杆11均位于第一横杆6的下方,第一侧杆8的中部和第二侧杆9的中部通过转动件与第二横杆7转动连接,且第一侧杆8的中部和第二侧杆9的中部均位于第二横杆7的上方,第一侧杆8的后端和第二侧杆9的后端之间设有手柄12,手柄1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杆8的后端和第二侧杆9的后端之间、形成“u”型结构,通过往下按压手柄12、手柄12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以第二横杆7为杠杆支点,杠杆手柄机构带动第一横杆6沿第一立杆2和第二立杆3向上滑动;第一横杆6带动拉拔件21向上运动,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当手柄12向下的力消失时、杠杆手柄机构带动第一横杆6沿第一立杆2和第二立杆3向下滑动,第一横杆6带动拉拔件21向下运动靠近需要修复的凹陷位置,通过杠杆结构改变了施力方向,施力方便。
22.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凹陷修复需要手动向上提升拉拔件对凹陷部位修复,将凹陷较大的地方拔出,施力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23.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横杆6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套筒13与第一立杆2滑动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套筒14和第二立杆3滑动连接,第一套筒13套在第一立杆2上、第一横杆6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筒13的侧部,第二套筒14套在第二立杆3上、第一横杆6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套筒14的侧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滑动机构连接,比如滑轨和滑块等,具体视情况而定。
24.进一步地,转动件设置为套在第二横杆7上的第三套筒15,第一侧杆8的中部和第二侧杆9的中部均固定在第三套筒15的上侧部,第三套筒15可以绕第二横杆7转动。
25.优选地,手柄12上设有防滑橡胶套16,施力方便,增大手部和手柄12之间的摩擦力。
2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免于汽车表面不被划伤,底杆支架1的底端设有软质材料。
27.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固性,底杆支架1的后端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五立杆17和第六立杆18,第五立杆17和第六立杆18的高度小于第三立杆4和第四立杆5的高度,且第三立杆4和第五立杆5之间设有第一斜杆19、第四立杆5和第六立杆18之间设有第二斜杆20。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所阐述的“上”“下”“左”“右”是在该修复装置处于如图1摆放状态时方向指示之所指。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