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熔融连接防爆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5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熔融连接防爆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2.随着电网的发展和城网改造进行,电缆在电网线路中的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相应的电缆故障率也在不断增加,电缆在发生断裂的情况下必须重新连接恢复供电,目前,多是采用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在现场组合套装到电缆主体上,使两根电缆恢复连接。但是这种接头的线芯多是采用压接或螺栓扭断式机械连接,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容易造成发热,长时间高压使用容易发生电缆过载,甚至电缆中间接头发热爆炸引发大型事故。
3.公告号cn20973035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防爆接头,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中间连接柱,中间连接柱位于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之间,中间连接柱两端通过法兰分别与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各自的插接端连接,法兰上设有密封垫,中间连接柱内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两端设有插孔,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内部分别设有插头,插头一端连接电缆芯,另一端用于插入插孔,插头连接电缆芯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应力锥,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各自的电缆入线端设有密封环。该实用新型高压电缆防爆接头分成三段,工人在两端的插接部内部各自进行电缆剥皮抽芯并与插头连接,然后分别将插头与中间连接柱中连接头的插孔插接,连接操作方便,效率高。但是该电缆防爆性能完全依靠中间连接柱的应力锥设计,防爆性能不稳定。
4.另外,现有的电缆接头安装工艺存在需使用特殊的熔接装置,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电缆故障容易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快速电缆施工以及抢修电缆故障成为本行业内注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熔融连接防爆电缆接头结构,能够便捷安装,同时具备良好防爆性能。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非熔融连接防爆电缆接头,包括有铜套、绝缘层、防爆束套和防爆网,所述铜套内安装两根待连接的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使得所述铜套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的外壁紧密贴合,保证接头处的导电性能良好,所述绝缘层包裹所述铜套、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所述防爆束套和防爆网依次包裹在所述绝缘层的外层。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与所述铜套的配合过盈量为0~-0.02mm。
8.进一步的,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之间还通过若干铆钉进行定位及固定,使得接头处更加牢固。
9.进一步的,所述铜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对铜套(尤其是第一电缆芯和
第二电缆芯接头处)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缆安全,可连接报警系统,如超出安全温度即可警报,达到防火目的。
10.进一步的,所述铜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采用钎焊固定,钎焊处的面积不小于1cm2。
11.进一步的,所述铜套也可以根据导电性能需要而采用银套或铝套等替换,以配合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的材质为宜。同理的,所述铆钉也可以采用铜或银或铝等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金属制作。
12.进一步的,所述防爆束套由柔性防火材料制成,所述防爆束套设有容纳所述铜套和绝缘层的防爆容腔,所述防爆束套上设有若干褶皱部,所述褶皱部在受到外力之下进行扩张而增大所述防爆容腔,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其中,所述防爆束套的厚度在20mm左右。
13.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网包括若干根丝绳、若干个箍环和绑绳,所述丝绳平行排布,所有所述箍环呈错开间隔的阵列布置,相邻的两根所述丝绳穿过所述箍环,当所述丝绳在横向拉伸的时候,可形成具有一定弹性收缩的网状结构,所述绑绳穿插在所述丝绳上,并将所述防爆网绑固于所述防爆束套上。其中,所述防爆网的厚度为25~35mm,这样可以支撑最大爆炸膨胀力度。
14.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网还包括有至少两个锁扣,两个所述锁扣安装在所述防爆网的两侧;所述锁扣包括底盒、上盖和锁紧螺母,所述底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底盒内形成有容纳所述丝绳和绑绳的夹绳容腔,所述底盒内还设有螺杆,所述上盖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的上端伸出所述上盖并连接所述锁紧螺母,通过旋拧锁紧螺母使得上盖向下挤压夹绳容腔,将夹绳容腔内的丝绳和绑绳压紧锁死,从而更好地固定所述防爆网。
15.进一步的,每一根所述丝绳均由具有伸展性的绳芯以及所述绳芯外编织的一层不锈钢丝绳组成,所述不锈钢丝绳为304不锈钢或者316不锈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非熔融连接的电缆接头结构安装方便,无需借用特殊的热熔装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电缆接头处设置防爆束套和防爆网,防爆束套的厚度在20mm左右,防爆网的厚度在30mm左右,这样可以支撑目前常见电缆的最大爆炸膨胀力度,使得电缆接头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爆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切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束套结构示意图;
19.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网使用状态图;
20.图3b和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网中丝绳和箍环的连接示意图;
21.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结构使用状态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铜套也可以根据导电性能需要而采用银套或铝套等替换,以配合第一电缆芯和第二电缆芯的材质为宜。同理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铆钉也可以采用铜或银或铝等材质。
23.一种非熔融连接防爆电缆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有铜套2、绝缘层3、防爆束套4和防爆网5,所述铜套2内安装两根待连接的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所述铜套2与所述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使得所述铜套2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的外壁紧密贴合,由于导体的导电性能多是通过金属表面离子传递,这样能保证接头处的导电性能良好;所述绝缘层3包裹所述铜套2、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所述绝缘层3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制作,交联聚乙烯经过交联后是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即使在高温下也一样具有很强的抗变形能力,交联聚乙烯有极佳的电气性能,介质损耗比聚氯乙烯(pvc)绝缘小,而且交联聚乙烯制作的电缆极易敷设。防爆束套4和防爆网5依次包裹在所述绝缘层3的外层。
24.如图2所示,所述防爆束套4由柔性防火材料制成,所述防爆束套4设有容纳所述铜套和绝缘层的防爆容腔40,所述防爆束套4上设有若干褶皱部41,所述褶皱部41在受到外力之下进行扩张而增大所述防爆容腔,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其中,所述防爆束套4的厚度为18mm~22mm,优选为20mm。对于褶皱部41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电缆接头的大小以及防爆功能的需要自行选择,如选择部41的宽度为50-200mm,又如将褶皱部41展开的长度设置为整个束套展开长度的20-80%,又如带有褶皱部41的防爆束套4撑开前后的直径比例为100-350%,又如防爆束套4的内径与所包裹电缆接头的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30mm。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防爆束套4,既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束套本体,也可以为柔性防火面料围合而成的套状结构,对于防爆束套4的形状,可以不做特别的限定,只要存在内部用于容置电缆接头的容置空间即可,其外部形状既可以呈圆筒状、也可以为棱柱状、或者圆锥等形状。对于褶皱部41在防爆束套4上设置的位置,可以不做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受力扩张而增大容置空间即可,为了使得防爆束套4的受力更为均匀、产品更为牢固,可以沿防爆束套4的轴线方向设置褶皱部41,褶皱部41的层数也可以不做特别限定,为了增加产品的防爆性能,褶皱部41可以设置为包括至少2层的褶皱,这样会使得受力后扩张的容置空间增加的范围更大,进而能够更好的释放爆炸所带来的冲击力,提升防爆性能,对应的,所述各层褶皱逐层可以连续叠加在一起,这样会使得产品占用空间为更小。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占用的空间,可以将所述褶皱部41的两端通过缝合、扣合、或贴合的方式与防爆束套4连接,这样褶皱相对而言就不会形成较大的凸起,能够比较靠近防爆束套4的外表面,减少产品所占用的面积。对于褶皱的缝合方式,可以将所述褶皱部41的两端缝合在防爆束套4上,或者将褶皱的其他部位进行缝合,对两端进行缝合将会使得产品的生产更为便利,所述缝合的线路为“山”字形、“z”字形、或“m”字形中的一种。
25.如图3a-图3d所示,所述防爆网5包括若干根丝绳51、若干个箍环52、绑绳53和若干锁扣54,所述丝绳51平行排布,所有所述箍环52呈错开间隔的阵列布置,相邻的两根所述丝绳51穿过所述箍环52,如图3c所示,当所述丝绳51在横向拉伸的时候,可形成具有一定弹性收缩的网状结构,所述绑绳53穿插在所述丝绳51上,并将所述防爆网5绑固于所述防爆束套4上;所述锁扣54包括底盒541、上盖542和锁紧螺母543,所述底盒54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底盒541内形成有容纳所述丝绳51和绑绳53的夹绳容腔,所述底盒541内还设有螺杆544,所述上盖542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螺杆544上,所述螺杆544的上端伸出所述上盖542并连接所述锁紧螺母543,通过旋拧锁紧螺母543使得上盖542向下挤压夹绳容腔,将夹绳容腔内的丝绳51和绑绳53压紧锁死,从而更好地固定所述防爆网。其中,每一
根所述丝绳51均由具有伸展性的绳芯以及所述绳芯外编织的一层不锈钢丝绳组成,所述不锈钢丝绳为304不锈钢或者316不锈钢。所述防爆网5的厚度为30mm左右,优选为25~35mm,这样可以支撑目前电缆最大的爆炸膨胀力度。
26.进一步的,所述铜套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采用钎焊固定,钎焊处21的面积不小于1cm2。为使得接头结构更加牢固,所述铜套2与所述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之间还可通过若干铆钉22进行定位及固定,其中,铆钉22呈环绕所述铜套呈径向对称分布,每排铆钉22个数为3~6个,排数4~8排,所述铆钉22的直径优选为2~5mm。
27.进一步的,所述铜套2的长度设置为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直径的5~10倍之间,铜套2的厚度设置为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直径的0.5~1倍之间。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与所述铜套2的配合过盈量为0~-0.02mm,优选为-0.005~-0.013mm,方便安装。
29.进一步的,所述铜套2的外表面还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对铜套2(尤其是第一电缆芯11和第二电缆芯12接头处)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缆安全,可连接报警系统,如超出安全温度即可警报,达到防火目的。
30.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