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道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9:5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教学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耳道清洗是对外耳道深部不宜取出的碎软耵聍、微小异物等进行冲洗,而使用传统的耳道冲洗器对耳道冲洗时,冲洗液沿耳道的轴向流动,因此对耳道内壁的冲洗力度较低,使得冲洗效果较差,从而需要连续多次对耳道进行冲洗,降低耳道冲洗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耳道冲洗装置。将双螺旋结构的导流条置入耳道内后,将清洗液注入导流条内后沿双通道流动而从耳道内进出,且导流条对清洗液导向而使其径向流动,因此对耳道内壁进行冲刷,以此提高清洗效果和清洗质量,操作顺畅便捷,提高清洗效率。
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道冲洗装置,包括机壳和耳道清洗组件;所述机壳外壁分别连接有清洗瓶和回收瓶;机壳内分别布设有冲洗管和回流管;所述冲洗管和回流管一端分别与清洗瓶和回收瓶接通,另一端分别穿出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安装位,且安装位内分别安装有水泵和电池组;水泵和电池组通过控制器连接,且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冲洗管接通;
5.所述耳道清洗组件包括耳塞和双螺旋结构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具有双通道;所述导流条外壁固定连接有两根流通管;流通管一端分别与导流条的双通道接通,且流通管另一端分别密封穿出耳塞后与冲洗管和回流管密封对接配合。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机壳外壁固定连接有管槽;所述冲洗管和回流管在穿出机壳后沿管槽布设;管槽外壁过盈对接有连接垫;所述连接垫与耳塞固定连接,且流通管在穿出耳塞后沿连接垫布设并与冲洗管和回流管密封对接。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机壳外壁通过底座连接有储料瓶;储料瓶内填充有硅胶颗粒;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接通有文丘里管,且文丘里管与冲洗管接通;所述文丘里管的喉部接通有引射管;引射管穿出机壳并通过控制阀而与储料瓶接通。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耳塞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贯穿导流条,且固定连接有缓冲伞。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所述水泵为隔膜泵。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所述水泵为柱塞泵。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道冲洗装置的所述导流条为硅胶材质。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对耳道冲洗时,将导流条通过连接垫与管槽对接后而置入耳道内,且在置入时,导流条一端所连接的锥形的缓冲伞方便导流条的置入,且导流条被支撑杆进行一定强度的支撑从而使置入过程更加顺畅便捷;
14.支撑杆的柔性材质以及导流条的弹性材质可以根据耳道内的环境结构而形变以适应耳道环境,且导流条与耳道内壁接触贴合,从而避免耳道造成损伤,使用更加安全;
15.2、随着导流条置入耳道而将耳塞塞入耳道内后,启动水泵将清洗液内所填充的清洗液抽出并通过冲洗管而输送至流通管内,且将清洗液注入导流条双螺旋结构的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通道内,而清洗液沿导流条径向流动,从而对耳道内壁进行冲洗,以此提高对耳道的冲洗效果和冲洗质量;
16.清洗液沿导流条流动而对耳道内壁进行冲洗时,清洗液在流动至缓冲伞处后,缓冲伞避免清洗液对耳膜进行冲刷而对其造成损伤,使用更加安全,而导流条的双通道在缓冲伞处相互接通,因此清洗液在流动至缓冲伞后而流入至导流条的另一通道内,并沿该通道而向耳道外流出,且在流动过程继续对耳道内壁进行冲洗,并在流动至流通管内后而对其对接的回流管而流入回收瓶内进行收集,因此通过水泵的连续工作而对耳道进行连续冲洗,使用顺畅高效;
17.3、使用隔膜泵作为水泵对清洗液进行抽取输送时,隔膜泵对清洗液的输送更加连续顺畅,使用更加平稳,而在使用柱塞泵作为水泵对清洗液进行输送时,柱塞泵将清洗液以脉冲状态输送至耳道内,从而使清洗液在耳道内震动,以提高耳道的冲洗效果,使用更加高效灵活;
18.4、水泵对清洗液进行抽取输送时,清洗液在通过水泵抽出后而输送至文丘里管内并沿其流动,而清洗液在沿文丘里管流动至喉部处时,其所流动揭秘那减小,从而使清洗液流速增大,因此使高度流动的清洗液附近产生低压,以此产生吸附作用,而所产生的吸附作用作用与引射管内从而对储料瓶内所填充的硅胶颗粒进行抽吸至冲洗管内而与清洗液混合而注入耳道内并沿导流条流动对耳道冲洗,而硅胶颗粒提高对耳道的冲洗效果;
19.清洗液内混合硅胶颗粒对耳道冲洗结束后,关闭控制阀而限制硅胶颗粒继续混入清洗液中,且水泵继续对清洗液进行抽取输送至耳道内因此将耳道内所注入的硅胶颗粒向外冲入,避免其在耳道内堆积提高使用安全性;
20.5、对耳道完全冲洗结束后,将导流条从耳道内取出,而导流条与耳道内壁的接触贴合避免硅胶颗粒在耳道内残留,使用更加安全,并在将导流条取出后,将其以及回收瓶和清洗液等进行拆离而进行回收消毒处理,以便再次使用,使用灵活便捷,且导流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一次性使用器材,在使用结束后对其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机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流通管对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导流条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机壳;2、清洗瓶;3、回收瓶;4、冲洗管;5、回流管;6、水泵;7、电池组;8、耳塞;9、导流条;10、流通管;11、管槽;12、连接垫;13、储料瓶;14、文丘里管;15、引射管;16、控制阀;17、支撑杆;18、缓冲伞。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4所示,耳道冲洗装置,包括机壳1和耳道清洗组件;所述机壳1外壁分别连接有清洗瓶2和回收瓶3;机壳1内分别布设有冲洗管4和回流管5;所述冲洗管4和回流管5一端分别与清洗瓶2和回收瓶3接通,另一端分别穿出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安装位,且安装位内分别安装有水泵6和电池组7;水泵6和电池组7通过控制器连接,且水泵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冲洗管4接通;所述耳道清洗组件包括耳塞8和双螺旋结构的导流条9;所述导流条9具有双通道;所述导流条9外壁固定连接有两根流通管10;流通管10一端分别与导流条9的双通道接通,且流通管10另一端分别密封穿出耳塞8后与冲洗管4和回流管5密封对接配合;机壳1外壁固定连接有管槽11;所述冲洗管4和回流管5在穿出机壳1后沿管槽11布设;管槽11外壁过盈对接有连接垫12;所述连接垫12与耳塞8固定连接,且流通管10在穿出耳塞8后沿连接垫12布设并与冲洗管4和回流管5密封对接;机壳1外壁通过底座连接有储料瓶13;储料瓶13内填充有硅胶颗粒;所述水泵6的出水端接通有文丘里管14,且文丘里管14与冲洗管4接通;所述文丘里管14的喉部接通有引射管15;引射管15穿出机壳1并通过控制阀16而与储料瓶13接通;耳塞8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贯穿导流条9,且固定连接有缓冲伞18;所述水泵6为隔膜泵;所述水泵6为柱塞泵;所述导流条9为硅胶材质。
28.对耳道进行冲洗时,将填充有冲洗液的清洗瓶2与机壳1连接并与冲洗管4接通,且将回收瓶3与机壳1连接而与回流管5接通,以及将填充有硅胶颗粒的储料瓶13通过底座而与机壳1连接并与引射管15接通,然后取用耳道清洗组件通过连接垫12与管槽11的对接而将连接垫12内所布设的两根流通管10分别与管槽11内所布设的冲洗管4和回流管5密封对接,从而将冲洗管4和回流管5分别与导流条9双螺旋结构的双通道分别接通,而后将导流条9置入耳道内进行清洁作业;
29.将导流条9置入耳道内时,导流条9外端所设置的锥形的缓冲伞18方便导流条9置入耳道内,且支撑杆17沿导流条9的中心对其贯穿从而对导流条9进行一定强度的支撑,而使导流条9的置入更加顺畅便捷,并在置入导流条9时,支撑杆17的柔性材质以及导流条9的弹性材质根据耳道内的环境结构而形变以适应耳道的环境,且使导流条9与耳道内壁接触贴合,从而避免对耳道造成损伤,使用更加安全;
30.随着导流条9的置入而将耳塞8塞入耳道内后,此时将导流条9完全置入耳道内且耳塞8对耳道的入口处进行密封,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水泵6而将清洗瓶2所填充的清洗液注入耳道内对其进行冲洗,而水泵6在启动后通过冲洗管4对清洗液进行抽取运输,并在将其运输至其中一个流通管10内后将其注入与其接通的导流条9的其中一个通道内,且清洗液沿该通道流动而对耳道内壁进行冲洗,而此时清洗液沿导流条9进行径向流动从而对耳道内壁进行冲刷,因此提高对耳道的冲洗效果,提高清洗质量;
31.清洗液沿导流条9而流动至缓冲伞18处后,缓冲伞18避免清洗液对耳膜冲刷而对其造成损伤,使用更加安全,且导流条9的双通道在缓冲伞18处被接通,因此清洗液在流动至缓冲伞18处后而流动至导流条9的另一通道内,并沿导流条9流动而继续对耳道内壁进行冲刷,而在清洗液流动至导流条9外端后而注入流通管10内并通过回流管5而注入回收瓶3内进行收集;
32.因此通过控制水泵6的连续工作而使清洗液连续沿导流条9流动而对耳道内壁进
行冲刷,而在使用隔膜泵对清洗液进行抽取并输送至耳道内进行冲洗时,隔膜泵对清洗液的抽取输送更加连续顺畅,使用更加平稳,而在使用柱塞泵对清洗液进行抽取并输送至耳道内进行冲洗时,柱塞泵将清洗液脉冲注入耳道内,从而使清洗液在耳道内震荡,从而提高对耳道的冲洗效果,使用更加高效灵活;
33.水泵6在将清洗液注入耳道内并沿导流条9流动对耳道冲洗时,清洗液在被水泵6抽出后沿文丘里管14流动,而清洗液在文丘里管14流动时产生文丘里效率,即清洗液在沿文丘里管14而流动至喉部处时,其所流动截面减小,从而使清洗液的流速增大,且高速流动的清洗液附近产生低压,因此产生吸附作用,而所产生的吸附作用通过引射管15,并在将控制阀16打开后引射管15对储料瓶13内所填充的硅胶颗粒进行吸附,从而将其混合至清洗液中并输送至耳道内对耳道进行冲洗,硅胶颗粒提高对耳道的冲刷力度,进而提高对耳道的冲洗效果;
34.并在冲洗结束后,通过关闭控制阀16而关闭引射管15,从而限制储料瓶13内的硅胶颗粒混入清洗液中,且此时水泵6继续对清洗液进行抽取输送,从而继续对耳道进行冲洗以便将耳道内所输送的硅胶颗粒冲出,而避免其在耳道内堆积,提高使用安全性;
35.在对耳道完全冲洗结束后,将导流条9从耳道内取出,而导流条9与耳道内壁的接触贴合避免硅胶颗粒在耳道内残留,使用更加安全,且在将导流条9取出后,将导流条9、回收瓶3和清洗瓶2进行拆离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便再次使用,且导流条9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一次性使用器材,在使用结束后对其回收处理;
36.附图中的导流条不为实际比例,只为表达清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