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9:45: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为了能够实现充电、数据传输,往往需设置usb接口。相关技术中,主要是将usb接口通过支架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中。采用上述方式,需额外增加支架固定usb接口,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无需额外增加支架固定即可实现有效锁固usb接口,有利于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5.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插拔口;
6.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紧固件锁固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锁固空间,所述锁固空间连通于所述插拔口;以及
7.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固定于所述锁固空间中,所述接口部件具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对准所述插拔口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固连接,同时实现锁固固定接口部件,从而使得接口部件可牢牢地锁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无需额外增加支架锁固接口部件,减少对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口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标:100、电子设备;1、第一壳体;10、插拔口;11、锁固空间;12、第一底壁;120、台阶部;13、内侧壁;130、侧向壁面;131、端壁面;132、第一扣合部;1320、第一表面;1321、第一连接端;1322、第二连接端;1323、减胶槽;14、第一固定柱;140、第一固定孔;15、第一定位槽;2、接口部件;20、插接部;21、主体部;22、延伸部;220、锁固孔;23、上保护壳;231、包覆部分;232、外延部分;24、下保护壳;3、第二壳体;30、第二底壁;31、外侧壁;310、第二扣合部;32、第二固定柱;320、第二固定孔;33、第二定位槽;4、紧固件;5、电路板;l1、第一线段;l2、第二线段;l3、第三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包括第一壳体1、接口部件2以及第二壳体3。该第一壳体1开设有插拔口10,第二壳体3通过紧固件4锁固连接于第一壳体1并与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锁固空间11,该锁固空间11连通于插拔口10。接口部件2固定于该锁固空间11中,该接口部件2具有插接部20,该插接部20对准插拔口10设置,该插接部20用于插拔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或充电。
26.采用将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通过紧固件4锁固连接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锁固连接的同时,还可形成用于锁固接口部件2的锁固空间11,使得接口部件2可由于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1的锁固作用而牢牢地固定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之间,无需额外增加支架锁固,减少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
27.此外,采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锁固连接同时锁固接口部件2的方式,其锁固方
式更加可靠、牢靠,能够避免接口部件2在多次插拔后出现松动情况而影响其使用的情况,有效确保接口部件2的锁固稳定性和可靠性。
28.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口部件2可通过该紧固件4锁固固定于锁固空间11中,且该接口部件2压紧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这样,可利用同一紧固件4同时锁固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以及接口部件2,不仅锁固效果更佳,而且还可有效节省紧固件4的使用,同时简化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以及接口部件2的组装。
29.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接口部件2锁固于锁固空间11中时,该接口部件2可与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5电连接。具体地,电路板5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中,该接口部件2可通过与电路板5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该接口部件2的数据传输和/或充电。
30.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100可包括,但不局限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具有接口部件2以实现充电、数据传输的设备。本实施例以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3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紧固件4可包括但不局限于螺栓或螺钉等具有锁固功能的紧固件。
32.结合图4、图5及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该第一壳体1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中框壳体,该中框壳体可用于收容固定电子元器件,例如扬声器、麦克风、摄像头模组、电路板5等等。该第二壳体3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该前壳可用于设置显示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壳体1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而第二壳体3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中框壳体。
33.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底壁12和与该第一底壁12连接的内侧壁13,该接口部件2可锁固连接于该第一底壁12,该插拔口10可设于内侧壁13。具体地,由前述可知,该第一壳体1可作为手机的中框壳体设置,则该内侧壁13可与第一底壁12垂直设置,且内侧壁13可包括第一壳体1沿宽度方向上的侧向壁面130和第一壳体1沿长度方向上的端壁面131。示例性地,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该插拔口10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沿长度方向上的端壁面131,具体可为第一壳体1的沿长度方向上的底端的端壁面131,从而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不占用侧向壁面130的空间。
34.进一步地,该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时,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可对合连接以形成该锁固空间11,或者,第二壳体3可至少部分嵌设在该第一壳体1中,且第二壳体3嵌设在第一壳体1中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该锁固空间11。以第二壳体3可至少部分嵌设在该第一壳体1中为例,该第二壳体3可具有第二底壁30和外侧壁31,该第二底壁30与第一底壁12相对设置,该外侧壁31可与内侧壁13相对设置,在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时,该外侧壁31可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壳体1中,第二底壁30可压紧该接口部件2,以使接口部件2锁固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壁30之间。
35.一些实施例中,接口部件2锁固连接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壁12时,其可靠近内侧壁13设置,以使接口部件2的插接部20可对准插拔口10,同时便于用户插拔实现数据传输和/或充电。
36.进一步地,该接口部件2可为usb接口部件,示例性地可为usb2.0、3.0或3.1接口。
37.进一步地,接口部件2可包括主体部21和连接于该主体部21两侧的延伸部22,该主体部21具有该插接部20,两个延伸部22分别设有锁固孔220,该两个锁固孔220可分别用于
供紧固件4穿设锁固,以将接口部件2锁固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具体地,接口部件2还包括上保护壳23和下保护壳24,上保护壳23包覆在主体部21的上部部分,下保护壳24包覆在主体部21的下部部分,且上保护壳23和下保护壳24的两侧分别自主体部21的两侧向外延伸并形成共同形成该延伸部22。
38.由于上保护壳23和下保护壳24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上保护壳23为例详细说明其具体结构。具体地,上保护壳23包括包覆部分231和自包覆部分231的两侧向外分别延伸的两外延部分232,该包覆部分231可包覆在接口部件2的主体部21的上部部分,以保护主体部21。该两外延部分232可分别延伸至位于该主体部21的两侧。在实际安装中,上保护壳23的两外延部分232和下保护壳24的两外延部分23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可通过粘胶固定在一起,从而上保护壳23的两外延部分232和下保护壳24的两外延部分232可共同形成该两延伸部22,即,锁固孔220可贯通该上保护壳23的外延部分232和下保护壳24的外延部分。这样,在紧固件4穿设于锁固孔220锁固接口部件2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时,利用该紧固件4还可进一步保持上保护壳23的外延部分232和下保护壳24的外延部分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确保上保护壳23以及下保护壳24始终牢牢地包覆在主体部21上。
39.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部件2也可选用直接在主体部2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延伸部22的方式,然后利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紧固作用,同样可以利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作为主体部21的保护壳,起到保护该接口部件2的主体部21的作用。
4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对应该两个锁固孔220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4,从而紧固件4可通过该第一固定柱14穿设至锁固孔220以锁固接口部件2于第一壳体1上。具体地,该第一固定柱14可为凸设在第一壳体1的底壁面上的圆柱体,第一固定柱14上可设置第一固定孔140,该第一固定孔140可贯通第一固定柱14和第一壳体1,该第一固定孔140可与锁固孔220连通以便于紧固件4穿设。采用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第一固定柱14以用于穿设紧固件4的方式,可利用第一固定柱14增加第一壳体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紧固件4的紧固作用以及使得第一壳体1可作为压紧支架压紧在接口部件2上,进而提高接口部件2的锁固可靠性。
41.进一步地,为了有效锁固接口部件2,提高接口部件2的锁固可靠性,在第二壳体3对应锁固孔220的位置同样设置有第二固定柱32,该第二固定柱32向朝向接口部件2的方向凸起延伸,该紧固件4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柱14、锁固孔220和第二固定柱32,以锁固该接口部件2于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3之间。具体地,该第二固定柱32可为凸设在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壁30上的圆柱体,第二固定柱32上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20,第二固定孔320同样可贯通该第二固定柱32和第二壳体3,从而紧固件4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孔320以固定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以及接口部件2。
42.实际安装中,以紧固件4为螺钉为例,紧固件4的尾部通过第一固定孔140依次穿设锁固孔220和第二固定孔320,然后通过锁紧件(例如螺母)锁固在紧固件4的尾部上,从而将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同时将接口部件2锁固在锁固空间11中,即,将接口部件2锁固固定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
43.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安装中,该紧固件4的头部可位于该第一壳体1的与第一底壁12相对的一外底壁面上,因此,为了有效遮挡该紧固件4的头部,以及提高该第一底壁12
在第一固定柱14处的防水、防尘效果,该电子设备100还可进一步包括后盖(未图示),该后盖可盖设在第一壳体1的背离第二壳体3的一侧上,从而利用后盖可有效遮挡该紧固件4的头部,同时也可提高该第一壳体1的防尘、防水效果。
44.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时,主要锁固位置为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壁30,而对于第二壳体3的外侧壁31和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13同样需配合连接,以确保其二者连接处的防水、防尘效果,故在内侧壁13可设置第一扣合部132,在外侧壁31可对应设置第二扣合部310,该第二扣合部310可与第一扣合部132扣合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扣合部132可为设于内侧壁13的扣件,该第二扣合部310可为设置在外侧壁31的扣槽。利用第二扣合部310与第一扣合部132的扣合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稳固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内侧壁13与外侧壁31之间形成连接缝隙而导致防水、防尘失效的问题。
45.进一步地,第一扣合部132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扣合部310可为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地,以第一扣合部132、第二扣合部310为多个为例,第一扣合部132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扣合部132可沿着内侧壁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扣合部310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扣合部310可沿着外侧壁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采用多个第一扣合部132和多个第二扣合部310对应扣合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稳固性和可靠性。
46.可选地,第一扣合部132可设置在靠近内侧壁13的顶部的位置,从而第一扣合部132与第二扣合部310扣合的位置为靠近内侧壁13和外侧壁31的顶部的位置,这样可在内侧壁13和外侧壁31的靠近顶部的位置即防止外部液体或者是灰尘进入,提高内侧壁13和外侧壁31连接处的防水、防尘效果。
47.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在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壁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4,且在内侧壁13上设置有该第一扣合部132,由前述可知,因接口部件2在第一底壁12上的设置位置靠近该内侧壁13设置,因此,当第一固定柱14的朝向内侧壁13的外边缘至内侧壁13的距离较小时,如果在内侧壁13对应第一固定柱14的所在设置第一扣合部132,因第一扣合部132为外凸设置的扣件,则第一固定柱14与第一扣合部132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在第一壳体1成型形成第一扣合部132并出模时,由于该第一固定柱14的遮挡(第一固定柱14凸起在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方向上),容易导致第一扣合部132无法正常出模。例如,如图5所示,图5中的x方向为第一固定柱14的出模方向,图5中的y方向为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方向,从图5中可知,第一扣合部132是沿着自内侧壁13向第一底壁12的方向倾斜出模,而第一固定柱14则是沿着第一底壁12向上出模,若第一固定柱14和第一扣合部132相对设置(即第一固定柱14投影至内侧壁13上的位置和第一扣合部132重合),则容易导致第一扣合部132在出模时受到第一固定柱14的遮挡而无法正常出模。
48.基于此,在内侧壁13上设置第一扣合部132时,可避开该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的投影位置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位置与该第一扣合部132在内侧壁13上的设置位置不重合,换言之,使得第一固定柱14在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方向上错开设置,从而有效增大第一固定柱14与第一扣合部13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固定柱14位于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方向上而导致第一扣合部132在成型时出模困难的问题。
49.示例性地,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与第一扣合部132可间隔设置,这样,可进一步增大第一扣合部132和第一固定柱14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该第一扣合部132
的出模。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大致位于插拔口10的两侧,在对应右侧的第一固定柱14的内侧壁13上设有该第一扣合部132,该第一扣合部132和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之间具有间距,从而第一固定柱14至第一扣合部132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第一壳体1成型时的出模条件,第一固定柱14不再位于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路径上,进而便于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
5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和第一扣合部13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1.需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当第一固定柱14的朝向内侧壁13的外边缘至内侧壁13的距离较小时,主要是指当第一固定柱14的朝向内侧壁13的外边缘至内侧壁1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则需执行上述的将第一固定柱14和第一扣合部132错开设置的操作。示例性地,该预设距离可小于或等于5mm,通常情况下,如果第一固定柱14至内侧壁1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时,例如为5mm、4mm、3mm、2mm、1mm,则此时,如果第一扣合部132与第一固定柱14未错开设置,则该距离不符合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距离,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出模倒扣问题。
52.如果第一固定柱14的朝向内侧壁13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由于第一固定柱14和第一扣合部132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距离,此时可将第一扣合部132与第一固定柱14错开设置,或者第一扣合部132与第一固定柱14也可不错开设置。
53.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固定柱14和第一扣合部132错开设置时,第一固定柱14至内侧壁13的距离小于第一固定柱14至第一扣合部132的距离。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以第一固定柱14投影到内侧壁13所在区域为基准区域,第一固定柱14至该基准区域之间形成第一线段l1,第一扣合部132至该基准区域之间形成第二线段l2,第一固定柱14至第一扣合部132直线形成第三线段l3,则第一线段l1、第二线段l2以及第三线段l3可形成直角三角形,且该第三线段l3形成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从而,第一固定柱14至该第一扣合部132的距离最远,第一固定柱14不再位于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路径上,有利于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
5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32可具有第一表面1320,该第一表面1320与第一扣合部132设于该内侧壁13的一面相连,该第一表面1320可为自内侧壁13向第一底壁1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从而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可沿着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方向,便于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具体地,第一扣合部132可为近似棱台块状,第一扣合部132的第一连接端1321的端面固定连接在内侧壁13上,第一扣合部132的第二连接端1322的端面和该第一表面1320可通过弧面过渡方式相连,这样,可使得第一扣合部132整体更加圆滑,从而便于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
5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320也可为自内侧壁13向朝向第一底壁12方向延伸的凸弧面,第一扣合部132的第二连接端1322的端面也可为从而第一表面1320可和第二连接端1322的端面形成为一体弧面,使得该第一扣合部132在出模方向上更加圆滑,便于该第一扣合部132的出模。
56.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扣合部132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减胶槽1323,从而可避免在成型后,第一扣合部132由于体积收缩而出现缩水问题,进而导致与第二扣合部310扣合时不利于紧密配合的问题。示例性地,该减胶槽1323可为一个,且该减胶槽1323可设置在第一表面132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减胶槽1323也可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此
外,当第一扣合部132设置为多个时,各个第一扣合部132上的减胶槽1323的设置个数可相同或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7.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定位接口部件2在第一底壁12上的位置,以便于组装锁固,在第一壳体1中可形成有第一定位槽15,具体可在第一底壁12上形成该第一定位槽15,该接口部件2可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定位槽15中。具体地,该第一定位槽15可由两个第一固定柱14之间形成,换言之,在锁固接口部件2时,主要是将接口部件2的主体部21定位在该第一定位槽15中,然后主体部21两侧的延伸部22则定位于该第一固定柱14,从而实现接口部件2的锁固定位。采用两个第一固定柱14之间形成第一定位槽15的方式,可便于快速定位接口部件2在第一底壁12上的锁固位置,从而实现对接口部件2的初步锁固定位。
58.进一步地,在第一定位槽15临近插拔口10的位置处设有台阶部120,具体为该台阶部120设置在第一底壁12上,该台阶部120可用于承载该接口部件2的主体部21,从而使得接口部件2的主体部21上的插接部20可对准插拔口10,以便于用户插接使用。
59.结合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二壳体3中形成有第二定位槽33,具体为在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壁30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槽33,该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时,第二定位槽33与第一定位槽15连通且围合形成该锁固空间11。这样,可利用第二定位槽33和第一定位槽15,一方面起到定位接口部件2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锁固固定接口部件2,提高接口部件2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的锁固紧密性和可靠性。
6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接口部件2固定于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锁固连接形成的锁固空间11,从而可以利用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共同锁固固定接口部件2,同时利用第一壳体1可对接口部件2施加压紧力使得接口部件2可牢牢地固定在锁固空间11中,提高接口部件2的锁固可靠性,有效解决接口部件2在经过多次插拔后容易发生松动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61.此外,通过将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第一固定柱14,并使得第一固定柱14在内侧壁13上的投影和设置在内侧壁13上的第一扣合部132不重合,从而还可有效确保第一扣合部132的正常出模,便于第一壳体1的加工和成型。
62.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