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8:5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3.目前,在医院或是其他事业办事机构,对外显示个人信息需防偷窥,而公开信息或者非个人信息需共享,即需要宽窄视角同时存在。由于led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导致宽窄视角同时显示时,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不清晰,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还包括:
6.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
7.所述视角控制元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控制电极、视角控制液晶层、对置电极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多个所述控制电极位于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对置电极和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灯条组件、导光板和多个光学膜层;
9.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多个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层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1.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视角控制元件还包括线路层,所述线路层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底壁一侧。
13.进一步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子基板、第二子基板和第三子基板,所述第一子基板与所述第三子基板通过所述第二子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子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子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底壁一侧,所述第三子基板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子基板朝向所述侧壁一侧的表面形成凹凸面。
15.进一步地,所述灯条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底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侧壁之间。
16.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灯条组件,两个所述灯条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
17.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层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8.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位于多个光学膜层远离导光板的一侧。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上。视角控制元件中的视角控制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控制电极和对置电极产生电场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控制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上的光线的出光亮度和出光角度,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俯视图;
22.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所示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俯视图;
31.图11为图10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灯条组件1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1和视角控制元件12,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视角控制元件12包括第一基板121、多个控制电极122、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对置电
极124和第二基板125,第一基板121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控制电极122之间,多个控制电极122位于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与第一基板121之间,对置电极124和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均位于第一基板121与第二基板125之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视角控制元件12中的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控制电极122和对置电极124产生电场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控制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的光线的出光亮度和出光角度,将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3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以示例的方式进一步给出灯条组件的作用机理说明。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光路示意图,参考图1-图3,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中,发散角度较小的光线照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时,发散角度较小的光线可以穿过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中,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照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时,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无法穿过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不能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
37.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对置电极124位于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与第二基板125之间。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位于控制电极122与对置电极124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置电极124还可以位于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与第一基板121之间。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背光源20包括灯条组件10、导光板21和多个光学膜层22。导光板21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灯条组件10位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一侧,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导光板21之间,多个光学膜层22位于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导光板21之间,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在投射到导光板21之前,首先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并被视角控制元件12过滤,从而投射至导光板21的光线中,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已被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39.可选地,参考图4,背光源20还包括背板23,背板23包括底壁231和侧壁232,底壁231与侧壁232围绕形成容纳腔,灯条组件10、导光板21和光学膜层22均位于容纳腔内。灯条组件10位于侧壁232与导光板21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条组件10位于侧壁232与导光板2之间,导光板21的入光面与导光板21的出光面相邻接,导光板21的入光面为导光板21的侧面,背光源20为侧入式背光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背光源20还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源。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省略了控制电极122、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对置电极124和第二基板125。结合参考图2和图5,视角控制元件12还包括线路层126,线路层126中的至少部分位于发光二极管11远离底壁231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12还包括线路层126,线路层126覆盖发光二极管11的顶端,从而线路层126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11发射的光朝向发光二极管11的顶部出射,防止了漏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线路层126覆盖发光二极管11的顶端,线路层126还可以承载光学膜层22,为光学膜层22提供支撑。
41.示例性地,参考图5,第一基板121中的部分位于发光二极管11远离底壁231一侧。
42.示例性地,结合参考图2和图5,线路层126位于第一基板121与控制电极122之间,线路层126与多个控制电极122电连接,用于为控制电极122提供驱动电压和/或驱动电流。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省略了控制电极122、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对置电极124和第二基板125。参考图6,第一基板121包括第一子基板1211、第二子基板1212和第三子基板1213,第一子基板1211与第三子基板1213通过第二子基板1212连接,第一子基板1211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导光板21之间,第二子基板1212位于发光二极管11远离底壁231一侧,第三子基板1213位于侧壁232与发光二极管11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1形成凹槽,发光二极管11位于第一基板121形成的凹槽中,第一基板121可以代替钣金灯罩,从而无需为发光二极管11设置专门的钣金灯罩,减少了背光源20中的元件,并降低了背光源20的制作成本。
44.图7为图6中所示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第三子基板1213朝向侧壁232一侧的表面形成凹凸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子基板1213在朝向侧壁232一侧形成多个凹凸结构,从而将第三子基板1213朝向侧壁232一侧的表面形成凹凸面,增加了第三子基板1213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三子基板1213的散热面积,即,增加了第一基板121的散热面积,提升了灯条组件10的散热能力。
45.示例性地,参考图7,第三子基板1213朝向侧壁232一侧的表面形成的凹凸面的截面呈锯齿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子基板1213朝向侧壁232一侧的表面形成的凹凸面还可以呈其他形状。
46.可选地,参考图4-图6中的任一幅,灯条组件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3,柔性电路板13与发光二极管1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3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底壁231之间。
4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灯条组件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3,柔性电路板13与发光二极管1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3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侧壁232之间。
48.示例性地,参考图8,背光源20还可以包括固定胶25,固定胶25位于柔性电路板13与侧壁232之间,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13与侧壁232。即,将灯条组件10固定于背板23的侧壁232上,以增加背光源20的稳定性。
49.示例性地,参考图8,背光源20包括一个灯条组件10,灯条组件10位于导光板21的一个侧面。背光源20采用单侧入射的方式提供背光。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背光源20包括两个灯条组件10,两个灯条组件10分别位于导光板21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20包括两个灯条组件10,两个灯条组件10位于导光板21的相对两个侧面。背光源20采用双侧入射的方式提供背光。
51.示例性地,参考图9,背光源20还包括反射层24,反射层24位于背板23的底壁231与导光板21之间。多个光学膜层22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而设计不同的功能,比如,多个光学膜层22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等,其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为多层,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
5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俯视图,其中,图10中省略了导光板21等元件,图11为图10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和图11,背光源20还包括背板23,背板23包括底壁231和侧壁232,底壁231与侧壁232围绕形成容纳腔,灯条组件10、导
光板21和光学膜层22均位于容纳腔内。灯条组件10位于底壁231与导光板21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条组件10位于底壁231与导光板21之间,导光板21的入光面与导光板21的出光面相对,导光板21的入光面为导光板21的顶面,背光源20为直下式背光源。
5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12,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2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30。液晶显示面板30位于多个光学膜层22远离导光板21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源20,因此,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0后,可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30的背光,以供液晶显示面板30在一部分显示区中进行宽视角显示,在另一部分显示区中进行窄视角显示。并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54.示例性地,参考图12,液晶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三基板31、第一电极32、电极绝缘层33、多个第二电极34、显示液晶层35、第三电极36和第四基板37。第三基板31位于第一电极32与背光源20之间。第一电极32位于第三基板31与电极绝缘层33之间。电极绝缘层33位于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4之间。显示液晶层35位于第二电极34和第三电极36之间。第三电极36位于显示液晶层35和第四基板37之间。
5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以示例的方式进一步给出窄视角显示和宽视角显示的作用机理说明。为第三电极36施加0v的电压,为第一电极32施加0v的电压,为每一子像素中的第二电极34施加一个对应的灰阶电压,从而实现宽视角显示。可以为第三电极36施加3.5v的电压,为第一电极32施加0v的电压,为每一子像素中的第二电极34施加一个对应的灰阶电压,从而实现窄视角显示。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